...東南大學錢華教授帶你走進「氣溶膠」,解密呼吸道疾病傳播機理!

2020-12-08 上遊新聞

開窗通風也能引「毒」入室?被網友傳的「神乎其神」的氣溶膠到底是啥?如何預防室內氣溶膠感染?……3月22日晚7點,「遇見東南·教授開講」系列線上公開課將重磅開講,東南大學能源與環境學院錢華教授將帶來《呼吸道疾病傳播機理及通風控制》。此次公開課將採取線上直播的形式,重報都市傳媒上遊新聞將聯手安徽、重慶、湖南、四川、江西等省市強媒同步直播,給大家帶來別開生面的「雲課堂」,為你一一揭曉這些問題的答案。

公開課——

直播時間: 3月22日19:00—20:00

課程名稱:《呼吸道疾病傳播機理及通風控制》

主講人:

錢華教授,東南大學能源與環境學院教授,博導,中國環境學會室內環境與健康分會副主任委員。主要從事室內空氣環境、通風和數值傳熱模擬的研究。主持或主持完成國家級項目7項及其它項目近20項。已發表論文120餘篇,其中SCI索引近50篇,論文被SCI期刊引用1600多次。獲Indoor Air 的最佳期刊論文獎,江蘇省科技獎一等獎等。參與編寫世界衛生組織(WHO)的醫院內自然通風控制傳染疾病指南。

內容簡介:

最近爆發的新冠COVID-19給社會造成了巨大的恐慌與生命財產損失。絕大部分爆發和感染都是發生在室內環境。經呼吸道飛沫和密切接觸傳播是主要的傳播途徑。在相對封閉的環境中長時間暴露於高濃度氣溶膠情況下存在經氣溶膠傳播的可能。

這次講座將闡述呼吸道傳染病的傳播機理及過程,分析建築環境中影響感染風險的因素。並從建築環境工程控制角度上給出了降低感染風險的措施、方法,並從機理上闡述了方法的作用和意義。

附學校介紹——

來東南大學讀書,和200多位院士做校友東南大學是中央直管、教育部直屬的全國重點大學,是「985工程」和「211工程」重點建設的大學之一,併入選雙一流大學A類建設名單。學校坐落在江蘇南京。歷經118載春秋,如今已成為一所以工科為主要特色,理學、工學、醫學、文學、法學、哲學、教育學、經濟學、管理學等多學科協調發展的綜合性、研究型大學。

2019年東南大學全面實施按大類招生,按專業分流的培養模式。打破「一選定終身」,讓學生擁有100%自主再選專業的權利。學校按照「強勢工科、優勢理科、精品文科、特色醫科」的學科布局,進行頂層設計,將78個本科招生專業按照14個大類和5個專業進行招生。

東南大學11個學科入選「雙一流」建設學科,5個學科入選教育部第四輪學科評估A+學科,這兩項均位列全國高校第8位!此外,12個學科進入ESI世界前1%,其中工程學列20位、計算機科學列16位。近6年,在代表國家最高科技水平的國家科學技術獎中,東南大學以第一完成單位通用項目獲獎共20項,通用項目獲獎數並列全國高校第六,江蘇第一!

百十年來,東南大學共為國家培養了33萬英才,其中走出了200多位兩院院士。近年來,東南大學參與了「探月計劃」、「三峽工程」、港珠澳大橋、高鐵技術、南極科考、南海造島、無線充電等國家重大工程。新的時代,新的夢想!東南大學將為早日建成具有鮮明中國特色、東大氣質、人民滿意的世界一流大學而努力奮鬥。

相關焦點

  • 「氣溶膠」是什麼?本周日,東南大學教授「硬核」網課將現場揭秘
    ……3月22日晚7點,「江蘇好大學來了」系列直播活動之一「遇見東南·教授開講」系列線上公開課將重磅開講,東南大學能源與環境學院錢華教授將帶來《呼吸道疾病傳播機理及通風控制》。公開課直播時間: 3月22日19:00—20:00課程名稱:《呼吸道疾病傳播機理及通風控制》主講人:
  • 新冠病毒可以通過氣溶膠傳播,如何做好預防措施?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傳染病處呼吸道傳染病室主任馮錄召解釋,經空氣傳播指病原體從傳染源排出後,通過空氣侵入新的易感宿主所引起的疾病傳播,是呼吸系統傳染病的主要傳播方式。廣義上,空氣傳播的傳播方式包括飛沫、飛沫核和塵埃。狹義上,經空氣傳播僅指通過在空氣中可以較長時間懸浮的直徑小於5微米的病原體顆粒,以氣溶膠的形式播散到較遠距離引起的傳播,包括飛沫核傳播和塵埃傳播。
  • 官方:氣溶膠是傳播病毒新途徑,一文了解如何防範
    有學者認為,在氣溶膠狀態下,一小時後病毒都可能保持感染能力。他們認為呼吸道上皮細胞可能脫落並成為病毒離開人體的載體,為病毒保持活性提供條件。打噴嚏、咳嗽都可形成氣溶膠事實上,氣溶膠可自然產生,比如雲、霧、霾、飄在空中的灰塵,都是氣溶膠。
  • Nature:武漢大學藍柯教授團隊報導新冠病毒氣溶膠傳播途徑空氣動力學
    專家強調,目前可以確定的新冠肺炎傳播途徑主要為直接傳播、氣溶膠傳播和接觸傳播。 截至4月24日,據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發布的實時統計數據顯示,全球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累計超過275萬例,死亡人數達19萬。
  • 樓上的氣溶膠會不會飄進我家裡?衝洗馬桶也會產生氣溶膠?專家解讀...
    &nbsp&nbsp&nbsp&nbsp原來你是這樣的氣溶膠 &nbsp&nbsp&nbsp&nbsp氣溶膠傳播是指飛沫混合在空氣中,形成氣溶膠,吸入後導致感染。有人擔心,氣溶膠在空氣如影隨形,誰知道什麼時候飛來一群有病毒的氣溶膠。那多可怕。
  • 氣溶膠傳播是什麼意思?和空氣傳播有什麼區別
    2月8日,在上海舉行了新聞發布會上,官方確認了新冠肺炎的三種傳播途徑,包括此前被微信闢謠助手定義為謠言的「氣溶膠傳播」。按照衛生防疫專家的解釋,氣溶膠傳播是指飛沫混合在空氣中,形成氣溶膠,吸入後導致感染。那麼,氣溶膠傳播意味著什麼?專家稱,不是病毒在空氣中瀰漫,不用緊張。
  • 氣溶膠傳播,不必恐慌-虎嗅網
    澎湃新聞消息,2月8日舉行的上海市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新聞發布會,提到了一個新冠病毒傳播的新名詞:氣溶膠傳播。直接傳播和接觸傳播我們都聽過,那麼氣溶膠傳播又是什麼?是不是隨空氣傳播?什麼是氣溶膠?簡單地說,氣溶膠是一些在空氣中懸浮的超小顆粒,這些顆粒還可能引發疾病。要了解氣溶膠傳播,有必要先解釋下空氣傳播。空氣傳播是泛指易感人群吸入含有病原體的微小顆粒物。
  • 到底什麼是"氣溶膠"?看完這篇文獻綜述你就明白了
    看完這篇文獻綜述你就明白了) 中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日前發布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五版)》中,對於病毒傳播途徑的描述,除「經呼吸道飛沫和接觸傳播是主要的傳播途徑」外,新補充了「氣溶膠和消化道等傳播途徑尚待明確」。
  • 到底什麼是「氣溶膠」?看完這篇文獻綜述你就明白了
    2月9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新聞發布會上,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研究員馮錄召就網友關心的氣溶膠是否傳播新冠病毒的問題作了回答。馮錄召稱,目前新型冠狀病毒最主要的傳播途徑是近距離的呼吸道飛沫傳播,還有間接的接觸傳播,氣溶膠傳播和糞—口傳播途徑有待進一步的明確。
  • 新型冠狀病毒和SARS一樣,可能通過空氣中的氣溶膠傳播
    2020年4月2日訊 /生物谷BIOON /——根據初步研究,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可以在空氣中以氣溶膠的形式存活數小時。然而,這種病毒不太可能以這種方式在衛生保健設施之外傳播。研究人員發現,冠狀病毒可導致呼吸道感染,可在氣溶膠化後3小時內檢測到,並可在這段時間內感染細胞。
  •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成果 | 浙江大學王智化教授團隊:臭氧脫硝過程中硝酸鹽氣溶膠的生成機理及控制
    為更好地研究臭氧脫硝過程中硝酸鹽氣溶膠的生成機理,探尋簡單有效的控制手段,浙江大學王智化教授針對典型臭氧脫硝過程,採用NaOH溶液作為吸收液,針對不同初始NO濃度、O3/NO摩爾比、漿液中NH4+濃度等因素,探究硝酸鹽氣溶膠的生成機理;同時採用還原型添加劑X,開展控制硝酸鹽氣溶膠生成的原理性試驗。
  • 《大氣物理學》出版 聚焦雲降水物理和氣溶膠機理
    中國氣象報記者欒菲報導 近日,由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大氣物理學院銀燕教授團隊編著的《大氣物理學》出版。針對大氣科學領域內普遍關注的雲降水物理過程和大氣氣溶膠機理,著重介紹了雲霧形成的宏-微觀特徵和機制、雲粒子的核化理論、水滴冰晶的增長機理、典型降水理論、氣溶膠的化學組成及來源估計、氣溶膠的觀測與測量、對流層氣溶膠的氣候學特徵等。
  • 氣溶膠傳播新冠病毒嗎?四川社科院李後強:要重視但不要恐慌
    氣溶膠中的粒子具有很多特有的動力學性質、光學性質、電學性質。比如,氣溶膠質點有布朗運動(不規則運動),能發生光的散射,這是使天空成為藍色,太陽落山時成為紅色的原因。氣溶膠粒子沒有擴散雙電層存在,但可以帶電,其電荷來源於與大氣中氣體離子的碰撞或與介質的摩擦,所帶電荷量不等,且隨時間變化,並且質點既可帶正電也可帶負電,其電性決定於外界條件。
  • 邢定鈺院士受聘為東南大學兼職教授
    10月12日,中國科學院院士邢定鈺受聘東南大學兼職教授授聘儀式在東南大學九龍湖校區田家炳樓隆重舉行。
  • 廣工大安太成團隊PNAS:全球二次有機氣溶膠形成關鍵機理
    ,在最近一期的PNAS《美國科學院院刊》上再次發表學術論文,從理論計算的角度系統闡明了全球二次有機氣溶膠形成的關鍵機理。論文的共同第一作者為廣東工業大學姬越蒙教授和Texas A&M University李乙鑫博士生,通訊作者為廣東工業大學安太成教授、Texas A&M University的Renyi Zhang教授和Universityof California San Diego的Mario J. Molina教授。
  • 氣溶膠傳播,有何特殊性?如何防範
    如上的兩種傳播方式被稱為直接傳播和接觸傳播,直接傳播是指感染者通過打噴嚏、咳嗽、說話等方式從嘴巴和鼻子中呼出氣體和釋放飛沫,這些氣體和飛沫中實際上就包含著病毒,別人在呼吸的時候吸入這些氣體和飛沫,就會被感染,進而出現相關症狀
  • 終於承認病毒空氣傳播!加拿大悄悄修改了新冠傳播方式指南
    自從COVID-19全球大流行開始之後,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員和衛生機構都得出結論,認為新冠病毒可以通過氣溶膠(aerosols)或微小顆粒在空氣中傳播,但加拿大公共衛生部門一直沒有採納這些結論。「這些液滴的大小不一,在被感染者附近迅速落在地面上(幾秒鐘或幾分鐘內)的大液滴,到有時在空氣中徘徊的較小的液滴(有時稱為氣溶膠)不等。」PHAC以前的說法不是這樣,稱新冠病毒僅會通過呼吸道飛沫、接觸被汙染的表面和日常接觸傳播,包括握手和擁抱等。
  • 【科普】冷空氣來襲 謹防呼吸道傳染病
    秋冬季秋冬季空氣乾燥,晝夜溫差大,是呼吸道傳染病的高發期,也為新冠病毒傳播增加了風險。最近冷空氣來襲,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提醒市民做好預防。 呼吸道傳染病是由病毒、細菌、支原體、衣原體等多種病原體引起的可通過呼吸道傳播的傳染性疾病。
  • 專訪:香港大學公衛學院管軼教授和朱華晨助理教授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的管軼教授、助理教授朱華晨博士、及其同事將研究結果發表在了《科學》雜誌上,在本期eurekAlert!中文版《科學家問答》欄目中兩科學家更為詳細地介紹了單峰駝在MERS傳播和演化中的重要作用,以及有效預防該疾病傳播的一些措施。問:您為什麼要將研究聚焦在單峰駝上?
  • 虛擬實境技術將帶你走進神經元構建的大腦
    打開APP 虛擬實境技術將帶你走進神經元構建的大腦 VR網 發表於 2019-10-24 09:46:16 (文章來源:VR網) 在東南大學召開的2019神經元重建與應用國際研討會中,VR網獲悉,東南大學腦科學和智能技術研究院及東南大學-艾倫研究所腦數據聯合中心,開發出了世界首套構建全腦神經元結構的系統,這也是目前世界最大、最精確的神經元三維結構,數據產能世界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