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底,武漢市出現因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感染導致的肺炎疫情,截至2月10日中午,全國已有超過4萬人感染,並造成超過1000人死亡,感染人數和死亡人數均超過SARS,且還在持續增加中。
疫情暴發初期,用於確診的real-time PCR檢測試劑盒供應不足,導致許多疑似病例遲遲不能確診。近期檢測試劑盒供應量上來後,不少案例發現,試劑盒檢測為陰性的,實際已經感染新冠病毒,而且,real-time PCR檢測耗時長、操作複雜,難以滿足快速增長的疑似病例排查需求。對於武漢此次爆發的急性病毒性疫情來說,檢測試劑盒的靈敏性、檢測速度、價格、操作簡便性等缺一不可。那麼,有沒有效果更好、速度更快、價格更低的病毒檢測方法呢?答案是肯定的,不僅有,而且已經在拉沙熱、伊波拉、寨卡病毒、登革熱等疫情中大顯身手。
SHERLOCK技術的發明
CRISPR/Cas系統是細菌和古菌特有的免疫系統,是生命進化歷史上,細菌和病毒進行鬥爭產生的免疫武器,用於抵抗病毒或外源性質粒的侵害。當外源基因入侵時,該防禦系統的 CRISPR 序列會表達與入侵基因組序列相識別的 RNA,然後 CRISPR 相關蛋白(Cas,一種核酸內切酶)在序列識別處切割外源基因組DNA,從而達到防禦目的。
CRISPR技術是在20世紀90年代初發現的,2013年2月15日,張鋒等人將CRISPR/Cas9系統成功應用於哺乳動物和人類細胞的基因編輯,此後迅速成為人類生物學、農業和微生物學等領域最流行的基因編輯工具。
根據效應核酸酶組成的亞基數量,CRISPR/Cas系統可以分為兩類:第一類系統的核酸酶由多個亞基組成;第二類系統特別受關注,其核酸酶由單一的蛋白組成,包括基於Cas9、Cas12和Cas13效應蛋白的II、V和VI型。其中,與大多數Cas蛋白不同,Ⅵ型系統的核酸酶Cas13是一種依賴於RNA靶向的RNA核酸酶,專一的切割RNA,不切割DNA,在分子診斷方面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
世界上許多最常見或致命的人類病原體都是RNA病毒(例如伊波拉病毒,寨卡病毒,愛滋病病毒,流感病毒等)此次在武漢爆發的新型冠狀病毒,同樣是RNA病毒。
2017年4月,CRISPR基因編輯大牛張鋒,在Science雜誌發表論文,發明了基於CRISPR/Cas13的病毒檢測技術。
張鋒將這種檢測技術命名為——SHERLOCK,這一與神探夏洛克·福爾摩斯同名的檢測技術,可以讓被切割的RNA形成條帶,形成視覺可見的線索,並直觀展示出來。
SHERLOCK(specifichigh-sensitivity enzymatic reporter unlocking)
相比於傳統的real-time PCR檢測,SHERLOCK檢測技術準確度更高,而且價格和檢測所需時間也減少了一半。
張鋒,CRISPR領域的奠基人之一,最早將CRISPR應用於哺乳動物和人類細胞
SHERLOCK大顯身手
2018年,非洲奈及利亞爆發拉沙病毒,張鋒所在的Broad研究所與奈及利亞展開合作,使用SHERLOCK檢測技術檢測拉沙病毒。由於尼日尼亞經常發生斷電,而聚合酶鏈式反應(PCR)檢測對電力依賴強,而SHERLOCK對於斷電不像PCR對斷電那麼敏感,再加上SHERLOCK成本更低,時間更快,大大提高了病毒檢測效率。據估計,SHERLOCK檢測技術的應用,幫助減少了對奈及利亞拉沙病毒60%的死亡率。
Jennifer Doudna:CRISPR領域的奠基人之一
此外,CRISPR基因編輯奠基人Jennifer Doudna和她在伯克利的團隊也開發了基於CRISPR/Cas12a的檢測技術,用於檢測人乳頭瘤病毒(HPV)病毒。Jennifer Doudna希望這一檢測工具能夠幫助遏制宮頸癌死亡人數的上升,對於發展中國家和非洲等地的國家,疾病通常被診斷發現時已經太晚。
南美洲國家宏都拉斯和美國加州的科學家正在測試針對登革熱病毒、寨卡病毒和與癌症相關的人乳頭瘤病毒(HPV)毒株的CRISPR檢測診斷。
2018年,非洲剛果民主共和國爆發新的伊波拉疫情,張鋒的同事、SHERLOCK檢測技術的負責人、Broad研究所研究員Parson Sabeti第一時間對來自感染者的病毒樣本進行了測序,從DNA數據中清楚確定了病毒傳播的途徑。參與這項工作的許多科學家在這次疫情中感染死亡,但換回了更多生命。她因此被評為《時代周刊》2014年度人物,當之無愧的「伊波拉鬥士」。非洲剛果民主共和國也正在進行一項針對伊波拉病毒的CRISPR檢測的探索性研究。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Jennifer Doudna團隊和張鋒團隊之間雖然正在進行的激烈的專利爭奪戰。但雙方均表示,他們致力於授權CRISPR檢測工具,以便需要這些診斷的人可以使用它們。
SHERLOCK還能消滅病毒
2019年10月10日,麻省理工學院和哈佛大學Broad研究所的Pardis C. Sabeti、張鋒等人在Cell子刊Molecular Cell雜誌發表了題為:Programmable Inhibition and Detection of RNA Viruses Using Cas13 的研究論文。
Parson Sabeti、張鋒等將Cas13的抗病毒活性與其診斷能力結合起來,建立了一個強大和快速可編程的診斷和抗病毒系統,命名為CARVER(Cas13輔助的病毒表達和讀出限制),以檢測和消滅人類細胞中基於RNA的病毒。該系統將來可能用於診斷和治療病毒感染(包括由新病毒和新興病毒引起的感染)。
註:CARVER,Cas13-assistedrestriction ofviralexpression andreadout,同時,CARVER也有雕刻師的意思。
研究人員通過實驗測試了Cas13在分別感染了三種不同RNA病毒的人類細胞中的活性:淋巴細胞性脈絡叢腦膜炎病毒(LCMV)、甲型流感病毒(IAV)和皰疹性口炎病毒(VSV)。研究人員將Cas13基因片段和一種工程化的引導RNA導入細胞,24小時後,將細胞暴露在病毒中。再過24小時後,Cas13酶使細胞培養中的病毒RNA水平降低了多達40倍。
研究小組進一步研究了Cas13對病毒感染性的影響——換句話說,剩餘的病毒有多少可以繼續感染人類細胞。數據表明,在病毒暴露8小時後,Cas13將流感病毒的傳染性降低了300多倍。為了增加診斷需求,研究人員還採用了基於Cas13的核酸檢測技術SHERLOCK(specifichigh-sensitivityenzymaticreporter unlocking)。這個三合一的CARVER系統可以快速測量樣品中病毒RNA的剩餘水平。這項研究表明,基於CRISPR/Cas13的基因編輯工具,不僅能用於病毒的快速檢測診斷,還能用於清除病毒,治療病毒引起的疾病。
國內相關研究情況
2018年3月12日,中科院上海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王金博士等在Cell Research雜誌上發表了題為:CRISPR-Cas12a has both cis- and trans-cleavage activities on single-stranded DNA 的研究論文。
該研究深入系統地研究了Cas12a對於靶標ssDNA和非靶標ssDNA的切割特性。表明Cas12a可用於對單鏈DNA病毒的快速檢測。
值得一提的是,該研究論文投稿時間比Jennifer Doudna團隊的類似研究論文投稿時間更早,這也說明我國在CRISPR領域已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結語對於大多數傳染病來說,診斷需要專業的知識,先進的設備和充足的電力 ,而這些要求在許多爆發疫情的地方都達不到。對於快速爆發的病毒性疫情,快速檢測和確診現得尤為重要,早一分一秒,就意味著更早一些控制疫情蔓延,減少人員傷亡。
基於CRISPR的病毒檢測工具提供了與傳統方法一樣、甚至更高的診斷準確率,並且非常簡單易操作,檢測所需時間也縮短一半。對於此次武漢新型冠狀病毒疫情,SHERLOCK檢測技術本應大顯身手。至於為什麼沒有用SHERLOCK進行檢測,原因可能比較複雜。
不過好消息是,日前科技部發布《新型冠狀病毒現場快速檢測產品研發應急項目申報指南》,該指南指出目前正在使用的real-time PCR檢測技術雖然在新冠病例確診和疑似病例排查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受操作複雜、耗時長、需集中送檢等限制,不能滿足當前快速增長的大量疑似患者、無症狀感染者的排查診斷需求。
因此,科技部發布此次應急項目申報指南,面向社會廣泛徵集新型冠狀病毒的現場快速診斷產品,突破目前限制,縮短檢測時間、提高便捷程度,推動診斷遷移下移。最後,希望國產的基於CRISPR的病毒快速檢測診斷產品儘快上市。
參考內容:
https://doi.org/10.1016/j.molcel.2019.09.013
https://doi.org/10.1126/science.aam9321
https://doi.org/10.1038/s41422-018-0022-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