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
我們能在許多地方看到水滴。
比如雨滴啊,露珠啊
或者窗戶上上凝結的水滴等等。
那麼,你見過可編程的水滴嗎?
可編程水滴(Programmable Droplets)這項技術來自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的有形媒體小組(Tangible Media Group)的發明,它可以幫助人們通過編程準確控制水滴的移動。
水滴所處的平面其實是一塊特殊的印刷電路板,它的表面覆蓋了一層低摩擦係數材料,並且被銅線分割成許許多多個小網格。
通過編程可以改變銅線網格的電場,進而控制水滴的移動。精確的控制可以讓液滴分成多個,也可以讓多個液滴合併成一個。
MIT 媒體實驗室研究人員 Udayan Umapathi 主導了可編程液滴的研究,同時他也是一名設計師、工程師和實驗物理學者。
他說:「水這種自然材料有許多有趣的特性,例如水可以折射光,它能互相融合,這些都是自然發生的。我們探索了人類與水的各種接觸,這些接觸中水都載有某些物理信息,一個最具體的例子就是藝術家的顏料顏色。」
那麼,「可編程水滴」
能用來做什麼呢?
在宣傳片裡我們可以看到許多場景
比如:做一個智能調色盤。
你可以用手機拍照取色,
▼
然後發送信號到調色盤,
調色盤控制沾有顏料的水珠移動,
從而調製出你想要的顏色。
▼
再比如,做一些精細運動。
讓水滴做出具體動作,折起葉子
▼
或者,做一款類似「貪吃蛇」的遊戲:
一枚水珠由玩家手動控制,
其餘水珠則由電腦控制,
來一場「大珠吃小珠」。
▼
甚至,你還可以藉助手機APP,
讓水珠替你「隔空表白」。
想像這麼一個畫面:
清晨起床,你匆匆衝完澡,抓緊時間刷牙。
一抬頭,被水霧瀰漫的鏡子上,
映現出「今天,要好好加油」的溫柔話語。
異地的男友,發來這樣的信息,
無聲中,表達了滿滿的思念。
是不是很浪漫?
▼
如果你覺得這個技術只能用於生活化的場景,只能休閒玩樂,那你就錯了。實際上,可編程水滴技術除了娛樂外,還能充分應用在生命科學領域。
比如:可以讓水滴攜帶生物和化學物質進行試驗
▼
研究人員通過一段代碼即可執行化學和生物學實驗,避免了實驗過程中的人為幹擾因素,也防止了實驗中的有害物質對人體造成傷害。
你看,編程並不是我們所以為的整天坐在電腦前,敲擊著鍵盤打出一行行枯燥的代碼,編程同樣可以很有趣!人們可以發揮無限的創造力,通過編程將想像變成現實,這就是編程帶來的成就感。
因此,讓孩子學習編程並非一定要成為程式設計師,更不一定要為將來創業做準備,更重要的是讓孩子從編程學習中獲益,獲得多方面的思維訓練,激發ta的創造力。
樂睿童 LaLa少兒編程課程
樂睿童少兒編程是以STEAM教育理念為核心,根據PBL(Project-basrd Learning)學習方法,為3-12歲兒童提供專業又有趣的編程思維課程。課程採用智能積木教具和配套教材,採取聯動方式進行教學,寓教於樂。從生活經驗出發,用兒童可以理解的方式,激發兒童的創意,從而培養兒童的計算機思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