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編程醫學"是新生物電路研究的目標

2020-11-08 柔智燴

"可編程醫學"是新生物電路研究的目標

喬治亞理工學院的研究團隊使用生物材料製造其模數轉換器。

合成生物學的世界中,邏輯門和遺傳時鐘等基礎組件的開發使電路的設計變得越來越複雜,包括解決數學問題,構建自主機器人和玩互動遊戲的能力。喬治亞理工學院的一組研究人員現在正在使用他們對生物電路學到的知識,為可編程醫學的未來奠定基礎。

就像任何其他小瓶透明液體一樣,這些可編程藥物將與我們的生物系統直接通訊,對流經我們身體的信息進行動態響應,以在需要的時間和地點自動提供適當的劑量。這些未來的藥物甚至可能終生存在於我們體內,與感染,抗癌和其他疾病作鬥爭,從根本上成為我們自身的治療性生物學延伸。

我們距此還差很多年,但是通過Gabe Kwong實驗室的研究獲得的見解使我們與"酶計算機"的發展相距更近。"酶計算機"是用生物成分設計的生物電路,具有擴展和增強生活功能的能力。

喬治亞理工大學和埃默裡大學的Wallace H. Coulter生物醫學工程學系副教授K光說,他與研究員Brandon Holt合作在論文上說:"蛋白酶電路用於加工生物信息"( "Protease circuits for processing biological information,"),10月6日在Nature Communications雜誌上論述:"長期的願景是可編程免疫的概念"。這項研究是由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資助的。

霍爾特說,這篇文章的故事始於兩年前,當時"我們的實驗室在開發基於酶的診斷方法方面擁有豐富的歷史;最終,我們開始將這些系統視為計算機,這導致我們設計了簡單的邏輯門,例如與門和或門。這個項目有機地發展了,我們意識到我們還可以構建其他設備,例如比較器和模數轉換器。最終,這導致了採用模數轉換器並將其數位化細菌活性的想法。"

最終,他們組裝了可以與細菌感染的血液結合的無細胞生物電路,"其基本思想是可以量化細菌感染(細菌數量),然後基本上實時地計算並釋放選擇性藥物劑量",霍爾特博士說。

研究人員試圖構建一種利用蛋白酶活性在數字或模擬框架下處理生物信息的生物電路(蛋白酶是將蛋白質分解為較小的多肽和胺基酸的酶)。該團隊使用僅由生物材料製成的微型設備構建了其模數轉換器,該設備將細菌中的信號改變為一和零。然後,電路使用這些數字來選擇殺死細菌而不會過量的所需藥物的適當劑量。

這是傳統方法-生物電路將分子信號數位化,從而允許通過布爾邏輯執行操作。團隊新論文的第二部分採用了更加細緻入微的方法,重點是模擬電路而非數字電路。Holt說:"我們將蛋白酶活性視為多值信號,介於1到0之間。"

這種多值方法導致了另一個想法,並最終帶來了模擬生物電路的大圖。

他補充說:"我們被這種模糊邏輯的思想所吸引,您可以在其中思考如果信號介於零和一之間會發生什麼。" "這更像是一個模擬電路。我們真的受到這個概念的啟發,因此我們決定使用與以前相同的基本材料(蛋白酶和肽)來構建模擬生物電路。而且我們能夠解決數學上的預言題,即"學習噪聲與奇偶性"。

利用模擬框架處理來自生物分子環境的信息的能力至關重要。他說:"模糊邏輯很有趣,因為生物學不會以零和一來思考。" 生物學是一種光譜。因此,如果您考慮酶活性,那麼它就不會永遠停滯不前。它處於打開狀態,活動範圍可以在零到一之間。因此,長期目標是認識到生物學並不像數字電子電路那麼簡單。實際上,您需要一些能力來處理模擬信號。"

相關焦點

  • 可編程光子電路的創新製造方法
    當前的可編程PIC概念受到諸如揮發性和/或高光信號損耗等問題的困擾,這兩者都會對材料保持其編程狀態的能力產生負面影響。使用氫化非晶矽(a-Si:H)(一種用於薄膜矽太陽能電池的材料)以及相關的Staebler-Wronski效應(SWE),該效應描述了如何通過以下方式改變a-Si:H 的光學特性,埃因霍溫科技大學的研究人員設計了一種新的PIC製造工藝,該工藝解決了現有技術的不足,並可能導致通用可編程PIC的出現。
  • 研究人員正在研發可編程光學晶片
    來自英國南安普頓大學和法國波爾多德Optique研究所的研究人員發現,通過控制光照來使得矽晶片實現可編程邏輯。,雖然光子晶片一般都是「硬連接」的,但是通過光學器件的重構可以使得光線走向更加靈活自由,使得可編程光學電路稱為一種可能。
  • 基於SoPC目標板Flash編程設計的創建及應用
    SoC從整個系統的角度出發,把處理機制、模型算法、晶片結構、各層次電路,直至器件的實際電路緊密連接起來,在單個(少數幾個)晶片上實現整個系統的功能。它將處理器、存儲器、I/O口、LVDS、CDR等系統設計需要的功能模塊集成到一個可編程器件上,構成一種特殊的可編程片上嵌入式系統。一方面,它是可編程片上系統,即由單個晶片完成整個系統的主要功能,並具備軟硬體系統可編程的能力;另一方面,它內嵌處理器IP核,具有靈活的設計方式,用戶可根據需要隨意配置、構建、裁剪處理器IP核。
  • 開放式可編程控制器的設計
    目前,國內用戶選用的可編程控制器(PLC)仍以國外產品為主,造成這種局面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歐、美、日等發達工業國家掌握了高端PLC的核心技術,其硬軟體技術對應用者來說完全是封閉的
  • 科學家研究蜘蛛絲新生物材料可預防感染,促進傷口癒合
    拜羅伊特大學開發的新生物材料可以消除感染的風險,並促進癒合過程。由ThomasScheibel教授領導的一個研究小組成功地將這些與生物醫學高度相關的材料特性結合起來。
  • 河南幹細胞_幹細胞與再生醫學發展目標_鄭大中科博生
    一、幹細胞研究發展目標以深化幹細胞研究和促進轉化應用為總體目標「優化整合幹細胞研究資源,培養創新能力強的高水平科研隊伍,加速幹細胞基礎和臨床前研究。實現幹細胞基本理論的突破,開發並推廣一批臨床級幹細胞產品和以幹細胞為靶點的藥物,為形成幹細胞臨床應用標準,發展幹細胞臨床治療新技術和提高疾病的治療水平提供基礎理論支持。
  • 基於高性能數字晶片的多協議可編程接口設計
    設計支持高速通信、高覆蓋性的電平標準,支持多種接口協議,可控延遲,並具備一定的工作速度、穩定性和高的驅動能力的可編程輸入輸出接口電路成為當務之急。基於以上分析,本文設計了一種多協議可編程輸入輸出接口中的輸入接口電路,在用戶配置基準電壓和輸入模式的情況下,可以支持多達10種的不同協議標準,並可以通過可編程延遲模塊消除焊盤至晶片內部的保持時間,實現信號通路的同步性。
  • 可編程邏輯陣列(PLA)簡介
    PLA的基本概念  可編程邏輯陣列原文是英文的ProgrammableLogicArray,簡稱PLA,是一種可編程邏輯裝置,它的與陣列(AND array)和或陣列(OR array)均為可編程,輸出電路為不可組態。又叫做FPLA(field-programmable logic array)。
  • 可編程的觸摸型鍵盤設計方案
    引言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161741.htm  可編程觸摸鍵盤是一種為滿足人們日益提高的人機界面要求而研製的多功能小型人機界面,可被廣泛應用於各種T業環境和軍用設備中。
  • 對超級沉默DNA的研究揭示了重新編程細胞的新方法
    根據賓夕法尼亞大學佩雷爾曼醫學院(Perelman School of medicine at the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的研究人員上周在分子細胞上的一項研究,新描述的超級沉默的DNA片段揭示了一種重新規劃細胞身份的新方法,用於再生醫學研究和某一天的臨床研究
  • 可編程邏輯器件和ASIC對比介紹
    製作ASIC的方法大致分為兩種,一種是掩膜處理方法(掩膜處理是IC的一種製作工藝,指在IC的不同製造階段需要處理晶片上的不同位置,這就需要遮住其他的不需要處理的地方,稱為不同的掩膜層),由半導體廠家製造;另一種是使用現場可編程器件實現,用戶通過計算機和EDA開發工具,將所設計的電路或則是系統「編程」到晶片上,就可以得到一塊專用集成電路。
  • Nature:可編程也可自行組裝的人造DNA問世
    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愛爾蘭梅努斯大學和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的計算機科學家研發出一種 DNA 分子,它可通過自身運行程序自行組裝。該研究於今年3月發表於《自然》雜誌。
  • 一文讀懂PLC可編程邏輯控制器
    PLC代表可編程邏輯控制器,它是一種專門為在工業環境下應用而設計的數字運算操作電子系統。PLC採用一種可編程的存儲器,在其內部存儲執行邏輯運算、順序控制、定時、計數和算術運算等操作的指令,通過數字式或模擬式的輸入輸出來控制各種類型的機械設備或生產過程。
  • 可重編程的變形電磁軟機器人超材料
    可重編程的變形電磁軟機器人超材料變形磁性軟機器人在微創醫學,可穿戴設備和軟機器人器人中具有多種應用。然而,大多數磁性編程方法固有地與製造過程耦合,因此它們阻止了機器的可重新編程性。在《Science Advances,》的新報告中,Yunus Alapan和德國,土耳其,瑞士和美國的多學科研究團隊描述了一種高通量的磁性編程策略。
  • 可編程控制器(PLC)
    通用叫法中文名稱為可編程控制器;英文名稱為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簡稱PLC。1987年,國際電工委員會(IEC)定義: 「可編程控制器是一種數字運算操作的電子系統,專為在工業環境下應用而設計。
  • 基於fpga二維小波變換核的實時可重構電路
    項目背景及可行性分析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66432.htm  2.1 項目名稱及摘要:  基於fpga二維小波變換核的實時可重構電路  現場可編程門陣列為可進化設計提供了一個理想的模板
  • 世界上第一臺可重新編程的DNA計算機就在這裡
    運算速度要比當今最新一代計算機快10萬倍,它具有很強的抗電磁幹擾能力,並能徹底消除電路間的幹擾。而能量消耗僅相當於普通計算機的十億分之一,且具有巨大的存儲能力。生物計算機具有生物體的一些特點,如能發揮生物本身的調節機能,自動修復晶片上發生的故障,還能模仿人腦的機制等。但生物計算機的一個明顯的限制是任何編程到DNA中的代碼都不能被重寫。
  • 如何使用數字電位器構建可編程振蕩器
    在此類設計中,支持通過適當的接口調整頻率的可編程解決方案極為有用,在有些情況下,非常有助於開發。本文介紹一種簡單易行的可編程振蕩器構建方法,其中,振蕩頻率和幅度可以通過使用digiPOT來彼此獨立地調節。
  • 可編程的氣球,有望實現「瘋狂變形」
    研究人員可利用可編程氣球開發新型變形裝置。《先進材料》雜誌7月6日報導,美國哈佛大學約翰·A·保爾森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SEAS)的研究人員設計了一種可控系統,能夠將氣球塑造成預設形狀。該系統中包含周期性切割的剪紙薄片和充氣裝置。氣球膨脹時,剪紙切口引導其生長,使一些區域膨脹,另一些區域收縮。由此,研究人員就能在全局範圍內控制宏觀形狀,以及在局部範圍內構建微觀特徵。
  • 進展|廣州生物醫藥健康研究院對細胞重編程的研究
    比如運用Yamanaka四個轉錄因子(Oct4, Sox2, Klf4, c-Myc)在體外就可將體細胞成功重編程為誘導多能幹細胞。in Regulating Reprogramming to Pluripotency的研究論文,該研究成果揭示了SOX2/DDX5與R-loop協同調控體細胞重編程的新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