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編程邏輯器件和ASIC對比介紹

2020-12-06 電子發燒友

可編程邏輯器件和ASIC對比介紹

zxl2431 發表於 2020-09-04 17:02:17

早期電子系統硬體設計採用分立元件,隨著集成電路的出現和應用,人們選用功能固定的標準集成電路(例如各種邏輯門,編碼器,解碼器,觸發器,和計數器等)構成硬體系統,後來,又以微處理器為核心構成系統,現在則廣泛採用專用集成電路(ASIC)來構成系統,一個複雜的數字系統只要一片或則是幾片ASIC即可實現。

製作ASIC的方法大致分為兩種,一種是掩膜處理方法(掩膜處理是IC的一種製作工藝,指在IC的不同製造階段需要處理晶片上的不同位置,這就需要遮住其他的不需要處理的地方,稱為不同的掩膜層),由半導體廠家製造;另一種是使用現場可編程器件實現,用戶通過計算機和EDA開發工具,將所設計的電路或則是系統「編程」到晶片上,就可以得到一塊專用集成電路。

1.1 可編程邏輯器件

可編程邏輯器件PLD(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就是一種可以由用戶定義和設置邏輯功能的數字集成電路,屬於可編程 ASIC。PLD的種類較多,目前廣泛使用的PLD器件主要是複雜可編程邏輯器件CPLD(Complex 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和現場可編程門陣列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 。

CPLD器件內部含有許多邏輯塊和連線資源,而邏輯塊由與-或陣列和觸發器等構成,邏輯塊的功能由用戶編程決定。邏輯塊之間,邏輯塊與晶片外部可以通過可編程的連線資源實現信息交換。通常CPLD器件採用COMS E2PROM工藝製作,當用戶的邏輯寫入後即使掉電也不會丟失。通常CPLD內部還集成了E2PROM,FIFO,或則是雙口RAM,以適應不同功能的數字系統設計。

FPGA是另一類可編程邏輯器件,在結構上與CPLD有很大的差別,電路設計不受與-或陣列結構的兩級組合邏輯限制。晶片內部主要由許多可編程邏輯模塊組成,靠縱橫交錯的分布式可編程互聯線連接起來,可構成極其複雜的邏輯電路。它更適用於實現多級邏輯功能,並且具有更高的集成密度和應用靈活性。目前,主要有基於COMS SRAM工藝製造的FPGA和基於反熔絲工藝製造的FPGA兩種類型。由於SRAM中數據理論上可以進行無數次的寫入,所以基於SRAM技術的FPGA可以進行無限次編程。但是,SRAM具有數據易失性的特點,即一斷電,其原有的邏輯功能將消失,所以在使用這類FPGA時外部需要一個PROM保存編程數據,上電後FPGA先從讀入編程數據進行初始化,然後才開始正常工作。基於反熔絲技術的FPGA則只能編程一次,此類FPGA比較適合定型產品和大批量應用。

可編程邏輯器件是組成數字邏輯系統的理想器件,設計時只需要通過定義器件內部的邏輯和輸出/輸入引腳,就可以實現各種邏輯功能,而且由於定義引腳的靈活性,大大減輕了電路圖和電路板設計的工作量和難度,從而有效地增加了設計的靈活性,提高工作效率。和ASIC相比,這種方法的缺點是單片成本較高,電路的性能受到PLD器件的限制,很難實現高性能或有特殊要求的設計。

1.2 專用集成電路

ASIC晶片主要由半導體廠家採用半定製的方法製造,常用的有門陣列(Gate Array)和標準單元(Standard Cell)兩種類型。門陣列和標準單元的內部結構不同,使用的製造技術也不一樣,因而他們的成本,生產時間,效率也不一樣。

門陣列是一種用掩膜版編程的集成電路設計技術。門陣列技術包括COMS門陣列,射極耦合邏輯(ECL)門陣列,BiCMOS門陣列,數字和模擬兼容門陣列。半導體廠家預先在晶片上製備邏輯門或元件的規則陣列,一直加工到互連線光刻之前一道工序,這樣的半成品晶片被稱為門陣列母片。然後,廠家根據客戶的要氣,設計互連線版圖並進行製版及光刻加工,晶片就成為一個滿足用戶要求的專用集成電路。因此,門陣列母片可以大量生產,只需改變互連線版圖,即可適應多品種的要求。通常編程的工藝層只限於最後的互連線(單層或多層布線層)。門陣列設計技術的優點是周期短,成本低,成功率高,可靠性好;但也存在著設計不夠靈活,門的利用率低,功耗較大等缺點。

標準單元是目前使用較多的一種半定製晶片。半導體廠家預先設計好具有一定邏輯功能的單元電路(如觸發器,加法器,計數器和RAM等),並且這些單元電路的布局布線工作已經完成,經過嚴格的測試,能保證邏輯功能和良好的時序功能,然後以標準單元庫的形式提供給設計者。ASIC設計者能把這些已經具有一定功能的單元連接到一起實現所需要的功能,就像印製電路板設計者在PCB板上將那些具有特定功能的邏輯器件進行連接時一樣的。當然,需要設計者利用半導體廠商提供的布局布線工具將這些邏輯單元儘可能以最優化的方式布局布線到晶片上。

與門陣列不同的是,儘管這些標準邏輯單元已經預先設計好,但並不預先放到晶片中(因為廠家事先不知道設計者的設計情況,沒有一種通用的方式決定各種邏輯單元使用的數量和具體的擺放位置)。因而標準單元設計沒有母片的概念。每塊晶片都是根據設計者的需求臨時製作的,晶片內部最基本的電晶體都是現場刻制的。所以,標準邏輯單元的生產周期較門陣列較長。由於標準單元的每一層掩膜都是根據不同用戶的需求定製的,用戶不能共享開發成本,因而標準單元專用集成電路的試製費比門陣列專用集成電路要高。

標準單元結構的優點是晶片體積小,可以支持很複雜的設計,批量生產單片成本低,用戶定製性好。對於門陣列來說,母片是事先生產好的,他的晶片尺寸已經固定下來,片內的資源也是均勻分布在片內,許多資源可能得不到充分利用。但是,對於標準單元來說,只有需要的標準單元才會被放置到晶片中,所以晶片的尺寸越小,每塊晶圓能夠切割的晶片數量就越多,單片的成本越低。這是在大批量生產時標準單元結構專用集成電路的優勢。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

相關焦點

  • 可編程邏輯陣列(PLA)簡介
    PLA的基本概念  可編程邏輯陣列原文是英文的ProgrammableLogicArray,簡稱PLA,是一種可編程邏輯裝置,它的與陣列(AND array)和或陣列(OR array)均為可編程,輸出電路為不可組態。又叫做FPLA(field-programmable logic array)。
  • 採用複雜可編程邏輯器件與ISA總線相結合實現數據採集系統設計
    採用複雜可編程邏輯器件與ISA總線相結合實現數據採集系統設計 電子設計 發表於 2018-12-30 09:33:00 數據採集是工業測量和控制系統中的重要部分
  • 採用FPGA/CPLD可編程邏輯器件實現內河航標監控系統的設計
    採用FPGA/CPLD可編程邏輯器件實現內河航標監控系統的設計 王勇;梁偉中 發表於 2020-04-12 18:00:00 內河水運是國家綜合運輸體系和水資源綜合利用的重要組成部分
  • :基於2D半導體可逆固態摻雜的可編程器件
    成果介紹有鑑於此,近日,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黃昱教授和段鑲鋒教授(共同通訊作者)等證明了固態離子摻雜方法可用於定製2D半導體中的載流子類型並構建可編程器件。本文的策略是利用AgI中的超離子相變來誘導可切換的離子摻雜。
  • 基於fpga二維小波變換核的實時可重構電路
    這個項目旨在利用JBits實時可重構系統完成一個基於二維離散小波變換核的全面設計過程 ,這包括仿真 ,調試 ,以及搭建 硬體與可重構計算平臺的接口。 JBits API的發展使對Xilinx 4000 系列和Virtex系列 器件配置比特流成為可能 。應用JBits API, 設計者可以繞開傳統的邏輯綜合和物理實現步驟 而允許高速比特流的重構。
  • 基於可編程邏輯器件實現多電平正交幅度調製系統的設計
    基於可編程邏輯器件實現多電平正交幅度調製系統的設計 劉潔,李和 發表於 2020-11-16 22:58:11 1 引 言 多電平正交幅度調製MQAM
  • 一文讀懂PLC可編程邏輯控制器
    PLC代表可編程邏輯控制器,它是一種專門為在工業環境下應用而設計的數字運算操作電子系統。PLC採用一種可編程的存儲器,在其內部存儲執行邏輯運算、順序控制、定時、計數和算術運算等操作的指令,通過數字式或模擬式的輸入輸出來控制各種類型的機械設備或生產過程。
  • 一種採用分離柵極快閃記憶體單元實現可編程邏輯陣列的新型測試結構
    簡介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35707.htm  大多數可編程陣列使用易失性存儲器SRAM作為配置數據存儲元件
  • 東芝推出用於可編程邏輯控制器的緊湊型高速通信邏輯輸出光電耦合器
    -支持IEC 61131-2數字輸入Type 1- 東京--(美國商業資訊)--東芝電子元件及存儲裝置株式會社(Toshiba Electronic Devices & Storage Corporation,簡稱「東芝」)已推出「TLP2363」,這是一款用於可編程邏輯控制器(PLC) 24V數字輸入接口的10Mbps高速通信邏輯輸出光電耦合器。
  • 用可編程模擬器件實現直流伺服電機的速度控制
    傳統的直流調速系統包含2個反饋環路,即速度環和電流環,採用測速機、電流傳感器(霍爾器件)及模擬電子線路實現速度的閉環控制。現代數字直流伺服控制則採用高速數位訊號處理器(DSP),直接對速度和電流信號進行採樣,通過軟體實現數字比較、數字調節運算(數字濾波)、數字脈寬調製等各種功能,從而實現對速度的精確控制。
  • 打造二維可重構器件,「瘦身」數字和類腦電路
    目前主流的可重構電路(例如現場可編程門陣列FPGA)是基於傳統的矽基電路,其中的P型或N型場效應器件具有單一的電學特性,一旦製備成功,其場效應特性再無法通過電學操作實現動態轉換,只有通過耗費大量的電晶體資源構建複雜的電路結構,才能在電路層面實現可重構的計算能力。
  • 新型邏輯器件:結合了光、電、化學!
    在後摩爾時代,全球各國的科學家們正在努力尋求各式新方法(例如自旋電子學)以及新材料(例如二維材料、鈣鈦礦等)來實現邏輯與存儲功能,實現性能更佳、能耗更低、發熱更少的新一代計算機器件。基於石墨烯納米帶和碳納米管的全碳自旋邏輯器件(圖片來源:參考資料【2】)自旋轉移矩-磁性隨機存儲器 (圖片來源:參考資料【3】)創新近日,日本東京大學生物技術與化學系教授 Takuzo Aida、講師 Yoshimitsu Itoh、博士生 Keiichi Yano 以及他們的團隊開發出一種新型計算機邏輯器件。
  • 研究人員正在研發可編程光學晶片
    來自英國南安普頓大學和法國波爾多德Optique研究所的研究人員發現,通過控制光照來使得矽晶片實現可編程邏輯。,使得可編程光學電路稱為一種可能。
  • 可編程邏輯助力中國創新
    打開APP 可編程邏輯助力中國創新 發表於 2018-03-12 14:38:00 Xilinx亞太區市場總監張宇清給出了自己的答案:只要是國內工程師自主的產品設計、IP和開發資源都應歸結於中國的創新。張宇清說:「已有很多大企業採用了Xilinx的產品,但同時我們也希望幫助中小企業,能夠利用FPGA將自己的產品推到市場上。」
  • 朱俊傑課題組在可編程聚合物庫及生物邏輯運算的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DNA和蛋白常被用來構建邏輯迴路,但其穩定性差、跨膜運輸難、合成成本高的缺點限制了其應用。人工合成的生物可降解材料成本低,易於推廣轉化,目前已開發了多種環境響應的智能材料,但是由於不同響應元件化學結構和反應活性的不同,很難對響應元件進行靈活組裝。
  • 電源管理晶片power1208介紹
    作者Email: gavin@jenshin.com 摘要:介紹萊迪思(Lattice)半導體公司推出的業界第一個混合信號的可編程邏輯器件Power1208
  • 基於可編程邏輯器件實現可攜式數字正交鎖相放大器的應用方案
    基於可編程邏輯器件實現可攜式數字正交鎖相放大器的應用方案 謝桂輝,鄭旭初, 發表於 2020-12-03 08:49:00 作者:謝桂輝,鄭旭初,趙天明,劉子緒,趙
  • 基於高性能數字晶片的多協議可編程接口設計
    設計支持高速通信、高覆蓋性的電平標準,支持多種接口協議,可控延遲,並具備一定的工作速度、穩定性和高的驅動能力的可編程輸入輸出接口電路成為當務之急。基於以上分析,本文設計了一種多協議可編程輸入輸出接口中的輸入接口電路,在用戶配置基準電壓和輸入模式的情況下,可以支持多達10種的不同協議標準,並可以通過可編程延遲模塊消除焊盤至晶片內部的保持時間,實現信號通路的同步性。
  • 什麼是PLC(可編程控制器)?
    可編程控制器(PLC),或可編程控制器是一種工業數字計算機,它已經過了堅固和適應,以控制生產過程,如裝配線,或機器人設備,或任何需要高可靠性控制和易於編程和過程故障診斷的活動。它們最初是在汽車工業中發展起來的,它提供了靈活、耐用、易於編程的控制器來代替硬連接的繼電器、定時器和序列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