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二維半導體可逆摻雜的可編程電子產品

2020-11-14 柔智燴

基於二維半導體可逆摻雜的可編程電子產品

近年來,研究人員一直在嘗試開發新型的高性能電子設備。隨著基於矽的器件正接近其最大性能,它們最近開始探索使用替代超導體製造電子器件的潛力。

二維(2-D)半導體,例如石墨烯或二硒化鎢(WSe 2),對於電子學的發展特別有希望。然而,不幸的是,由於這些材料的晶格內摻入雜質摻雜劑的空間有限(控制半導體材料的載流子類型和電子性能至關重要的過程),控制這些材料的電子性能可能非常具有挑戰性。

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研究人員最近設計了一種方法,可以開發由2D半導體製成的可編程設備。該方法發表在《自然電子》上的論文中,該方法利用碘化銀中的超離子相變,通過稱為可切換離子摻雜的過程,在由WSe 2製成的器件中調整載流子類型。

進行這項研究的研究人員之一段向峰告訴TechXplore:"我們工作的主要目標是創建可在中等溫度下編程並且在室溫下穩定運行的可編程電子設備。" "我們的研究首次證明超離子材料可用於定製原子薄半導體的電荷載流子類型,並創建極性可切換的可編程電子組件,例如二極體和電晶體,它們可在室溫下穩定運行,並且可以通過某些方式擦除環境提示。"

研究人員開發的設備插圖。

在過去的幾年中,一些研究人員試圖使用離子液體作為靜電摻雜劑來對基於2D半導體的器件進行編程。但是,大多數最終的設備只能在有限的溫度範圍內運行,該溫度通常非常低。這樣做的主要原因是這些液體在室溫下傾向於具有高離子電導率,並且程序化的離子摻雜可以迅速放鬆。

為了克服先前開發的基於2D半導體的電子產品的局限性,研究人員向他們的設備中添加了固態超離子碘化銀。碘化物具有急劇的超離子相變,在狹窄的溫度窗口內具有非常大的離子電導率轉換。碘化銀的這些特性使Dua和他的同事可以在中等溫度下對設備進行編程,同時還可以使其在環境條件下穩定運行。

"我們的策略不僅解決了選擇性摻雜二維半導體方面的當前技術挑戰,而且還能夠創建一種新型的易用電子設備,其編程功能可以根據溫度和紫外線等環境提示按需刪除輻射。"段說。"我們認為這些品質對於將來的電子信息安全,隱私保護或防禦來說是理想的。"

將來,由這組研究人員設計的設計策略和固態離子摻雜方法可以為基於2-D半導體的可編程電子產品的開發鋪平道路,該電子產品可以在低溫和中溫條件下工作。同時,Duan和他的同事計劃進行進一步的研究,以探索他們開發其他類型設備的方法的潛力。

"在接下來的研究中,我們將利用原子薄半導體中電子傳輸與離子材料中離子傳輸之間有趣的相互作用,進一步探索未來電子學的這一新方向," Duan說。"兩者的結合也可能導致獨特類型的神經形態裝置的發展。"

參考論文:Programmable devices based on reversible solid-state doping of two-dimensional semiconductors with superionic silver iodide, Nature Electronics(2020). DOI: 10.1038/s41928-020-00472-x

相關焦點

  • :基於2D半導體可逆固態摻雜的可編程器件
    此外,離子液體的流體性質與固態電子器件不兼容,並且不適用於為電路應用獨立切換多個器件。 成果介紹有鑑於此,近日,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黃昱教授和段鑲鋒教授(共同通訊作者)等證明了固態離子摻雜方法可用於定製2D半導體中的載流子類型並構建可編程器件。
  • 中科院使用二維半導體大規模製造柔性透明電子產品的方法
    中科院使用二維半導體大規模製造柔性透明電子產品的方法原子薄的二硫化鉬(MoS 2)由於其優異的機械,光學和電子特性,是用於集成柔性電子產品的有希望的半導體材料。然而,具有高器件密度和性能的大規模基於MoS 2的柔性集成電路的製造仍然是挑戰。"未來的手機可以是柔性的,高清柔性顯示屏可讓手機像報紙一樣捲起來。
  • 二維半導體二硫化鎢納米材料光學特性的綜述與展望
    然而,儘管電子在石墨烯中的遷移率非常高,但是零能量帶隙(半金屬)的特性導致石墨烯無法直接應用於基於半導體的電子與光電器件中。過渡金屬硫族化合物如MoS2, WS2, MoSe2 和WSe2等與石墨相同,具有層內強共價鍵及層間弱範德瓦爾斯力結合在一起的結構,同時擁有近紅外和可見光區的本徵能量帶隙,尤為重要的是這些過渡金屬硫族化合物在厚度減薄為單層時呈現出直接能量帶隙。
  • Advanced Optical Materials:二維半導體二硫化鎢納米材料光學特性的綜述與展望
    過渡金屬硫族化合物如MoS2, WS2, MoSe2 和WSe2等與石墨相同,具有層內強共價鍵及層間弱範德瓦爾斯力結合在一起的結構,同時擁有近紅外和可見光區的本徵能量帶隙,尤為重要的是這些過渡金屬硫族化合物在厚度減薄為單層時呈現出直接能量帶隙。這類具有一定帶隙的二維材料作為新型的二維層狀半導體材料吸引了研究人員的廣泛關注,被認為是實現新型二維電子尤其是光電器件最理想的材料體系。
  • 進展 | 電子級二維半導體與柔性電子器件
    在半導體器件不斷小型化以及柔性化的主流趨勢下,以二硫化鉬(MoS2)等過渡金屬硫屬化合物(TMDC)為代表的二維半導體材料顯示出獨特的優勢。國際半導體聯盟在2015年的技術路線圖(International Technology Roadmap for Semiconductors, ITRS)中明確地指出它是下一代半導體器件的關鍵材料。
  • 首次實現:電子門控效應的電子結構可視化!測量電子的能量和運動
    華威大學(University of Warwick)和華盛頓大學(University of Washington)物理學家開發了一種技術,可以在操作由原子厚度,所謂二維材料製成的微電子設備時測量電子能量和動量。利用這些信息,可以創建材料的電學和光學特性可視化表示,以指導工程師最大化在電子元件中的潛力。這項由實驗主導的研究發表在《自然》上,還可能為二維半導體鋪平道路。
  • 加入一個碳原子,就可以轉變二維半導體材料!
    加入一個碳原子,就可以轉變二維半導體材料!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研究人員稱,一種將碳-氫分子引入半導體材料二硫化鎢的單個原子層技術,極大地改變了這種材料的電子特性。可以用這種材料為節能光電設備和電子電路製造新型元件。
  • 可編程光子電路的創新製造方法
    現代社會依賴以電子集成電路(IC)為核心的技術,但事實證明這些技術不太適合未來的應用,例如量子計算和環境傳感。光子集成電路(PIC)是電子IC的基於光的等同物,是一種新興的技術領域,可以提供更低的能耗,更快的運行速度和更高的性能。
  • 納米科學:可擴展的二維材料推動了未來的電子產品!
    納米科學:可擴展的二維材料推動了未來的電子產品!自從發現石墨烯的顯著特性以來,科學家們越來越多地將研究重點放在許多其他可能的二維材料上,包括在自然界中發現的和在實驗室中炮製的材料。本月在兩篇納米技術期刊上發表的一篇論文為未來電子設備的晶圓級二維晶體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在由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贊助的二維晶體聯盟 - 材料創新平臺主任,以及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與電氣工程教授Joan Redwing領導的研究中,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製備單晶原子薄膜的多步工藝在大面積藍寶石襯底上的二硒化鎢。
  • 北大課題組:高性能二維半導體新材料展現出優異性能
    在眾多CMOS溝道材料體系中,相比於一維納米線和碳納米管,高遷移率二維半導體的器件加工與傳統微電子工藝兼容更好,同時其超薄平面結構可有效抑制短溝道效應,被認為是構筑後矽時代納電子器件和數字集成電路的理想溝道材料。
  • npj: 硫族金屬元素化物超級原子體—二維半導體的調控
    海歸學者發起的公益學術平臺分享信息,整合資源交流學術,偶爾風月載流子的性質和密度以及費米能量的位置決定了半導體的電子來自維吉尼亞聯邦大學的Shiv Khanna教授等,對所選的超原子團簇Co6Se8(PEt3)6在二維半導體WSe2表面之間的電荷轉移機制,進行了理論研究。
  • 《先進材料》再刊可編程可逆形狀轉換水凝膠
    可編程的可逆轉換有望大大擴展基於水凝膠的設備的技術範圍>【圖文解析】在這項工作中,作者實現了水凝膠的可編程可逆形狀轉換,該轉換基於一種先前未知的機制,稱為瞬態結構各向異性。可編程性使水凝膠可以在各種形狀之間可逆移動(圖2d–g)。
  • 基於單片機的邏輯無環流可逆調速系統設計
    1 引言 生產中有許多機械要求既能正轉,又能反轉,而且常需要快速起動和制動,即需要可逆調速系統。由模擬電路實現的可逆調速系統,線路複雜,調整困難,可靠性低,缺乏靈活的控制。因此,這裡給出一種基於單片機的邏輯無環流可逆調速控制系統設計方案。
  • 科研進展 | 二維半導體材料製備工藝新突破,加速柔性電子器件應用
    在半導體器件不斷小型化以及柔性化的主流趨勢下,以二硫化鉬(MoS2)等過渡金屬硫屬化合物(TMDC)為代表的二維半導體材料顯示出獨特的優勢。二維半導體材料具有超薄厚度(單原子層或少原子層),優異的電學、光學、機械性能及多自由度可調控性,使其在未來的更輕、更薄、更快、更靈敏的電子學器件中具有優勢。
  • 費思可編程直流電子負載的測試方法
    而根據負載接入電流類別的不同,電子負載可分為直流電子負載和交流電子負載。  1、直流電子負載  直流電子負載是能吸收直流電能,並將吸收的直流電能耗散、儲存或回饋電網的一種電子電路裝置,該裝置所吸收的電流大小可以調節或設置,其埠輸入特性符合歐姆定律。
  • 用於下一代電子產品的可拉伸鑽石
    用於下一代電子產品的可拉伸鑽石鑽石是自然界中最堅硬的材料。但是,出於許多期望,它作為一種出色的電子材料也具有巨大的潛力。由香港城市大學(CityU)領導的聯合研究小組首次通過納米力學方法展示了微細加工的金剛石陣列的大而均勻的拉伸彈性應變。
  • 探明新型金屬硫化物二維半導體材料性質
    近日,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超晶格國家重點實驗室博士後楊聖雪、博士生李燕,在研究員李京波、中科院院士李樹深和夏建白等人的指導下,取得二維GaS超薄半導體的基礎研究中新進展,探明了新型超薄金屬硫化物二維半導體材料性質。2月7日,相關成果發表在英國皇家化學會主辦的《納米尺度》上,並被選為熱點論文。
  • AM:一分為二,馭光而為——基於局部化學改性的高性能p-n結光電探測器
    其中,對低功耗、小尺寸和柔韌可穿戴的新一代光電探測器的需求推動了新型光電材料的迅猛發展。過渡金屬硫屬化合物(TMDs),如二烯化鎢(WSe2),具備的可彎曲、高透明性、高強度等特性為開發新型光電探測器提供了材料基礎。近年來,研究者們致力於尋找一種能高效實現光生載流子快速分離來滿足光電探測器應用的基於TMDs 的p-n結。
  • 什麼是PLC(可編程控制器)?
    可編程控制器(PLC),或可編程控制器是一種工業數字計算機,它已經過了堅固和適應,以控制生產過程,如裝配線,或機器人設備,或任何需要高可靠性控制和易於編程和過程故障診斷的活動。它們最初是在汽車工業中發展起來的,它提供了靈活、耐用、易於編程的控制器來代替硬連接的繼電器、定時器和序列器。
  • ...院阮長順團隊Biofabrication|基於明膠的可溫度編程和酶固化的...
    ,從而實現了增強的可列印性和高保真性。在此,研究者通過使用可逆四氫鍵合的脲基-嘧啶酮(UPy)和酶反應性酪胺部分(Tyr)進行順序化學修飾,使明膠具有可設定溫度的粘度和酶控制的固化,從而實現了增強的可印刷性和高保真。生物墨水設計與評價UPy能夠形成可逆的四氫鍵,從而在室溫下具有出色的熱響應性能和穩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