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pj: 硫族金屬元素化物超級原子體—二維半導體的調控

2020-12-05 知社學術圈

海歸學者發起的公益學術平臺

分享信息,整合資源

交流學術,偶爾風月

載流子的性質和密度以及費米能量的位置決定了半導體的電子、光電子和其他功能粒子。因此,精確調控半導體特性的關鍵,就在於設計好這些參數的調節策略。然而這種調節策略卻難以設計。

來自維吉尼亞聯邦大學的Shiv Khanna教授等,對所選的超原子團簇Co6Se8(PEt3)6在二維半導體WSe2表面之間的電荷轉移機制,進行了理論研究。他們通過在廣義梯度逼近算法中加入色散校正密度泛函理論(DFT)和涉及範德華相互作用的DFT-D2函數計算,發現Co6Se8(PEt3)6超原子體能夠向WSe2提供多個電子,從而改變其電學性能從p-型半導體轉變為n-型半導體,從理論上證實了新近實驗的觀測結果,即支持Co6Se8(PEt3)6的WSe2薄膜從p-型到n-型的性能變化的機制,證明了Co6Se8(PEt3)6超原子體可以作為原子級薄膜半導體的可調化學摻雜物。他們進一步發現,用CO配體取代PEt3配體,可以在寬泛範圍內調控表面和沉積物質的電子特性。上述結果將有益於設計二維材料的有效摻雜策略。

該文近期發表於npj Computational Materials4: 33 (2018),英文標題與摘要如下,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可以自由獲取論文PDF。

Co6Se8(PEt3)6 superatoms as tunable chemical dopants for two-dimensional semiconductors(Co6Se8(PEt3)6

Arthur C. Reber & Shiv N. Khanna

Electronic, optoelectronic, and other functionalities of semiconductors are controlled by the nature and density of carriers, and the location of the Fermi energy. Developing strategies to tune these parameters holds the key to precise control over semiconductors properties. We propose that ligand exchange on superatoms can offer a systematic strategy to vary these properties. We demonstrate this by considering a WSe2 surface doped with ligated metal chalcogenide Co6Se8(PEt3)6 clusters. These superatoms are characterized by valence quantum states that can readily donate multiple electrons. We find that the WSe2 support binds more strongly to the Co6Se8 cluster than the PEt3 ligand, so ligand exchange between the phosphine ligand and the WSe2 support is energetically favorable. The metal chalcogenide superatoms serves as a donor that may transform the WSe2 p-type film into an n-type semiconductor. The theoretical findings complement recent experiments where WSe2 films with supported Co6Se8(PEt3)6 are indeed found to undergo a change in behavior from p- to n-type. We further show that by replacing the PEt3 ligands by CO ligands, one can control the electronic character of the surface and deposited species.

擴展閱讀

npj: 基於結構描述符機器學習

npj: 相場模擬—再現複雜的金屬材料點腐蝕

npj: 掃描探針顯微鏡插上機器學習的翅膀

npj: 神經網絡——細探晶體

npj CM.獲得第一個SCI影響因子

本文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特色內容

媒體轉載聯繫授權請看下方

相關焦點

  • npj: 電子能帶結構的圖形圖案—快速在線搜索工具
    該文近期發表於npj Computational Materials4: 46 (2018) ,英文標題與摘要如下,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可以自由獲取論文PDF。擴展閱讀npj: 金屬玻璃中的軟區—梯度原子堆垛結構與塑性npj: 硫族金屬元素化物超級原子體npj: 機器學習添視覺—材料缺陷快分析npj: 數據驅動:裂縫擴展的微機械變量識別
  • npj: 多目標遺傳訓練——量化反應力場的不確定度量化
    該文近期發表於npj Computational Materials4: 42 (2018) ,英文標題與摘要如下,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可以自由獲取論文PDF。擴展閱讀npj: 金屬玻璃中的軟區—梯度原子堆垛結構與塑性npj: 硫族金屬元素化物超級原子體npj: 機器學習添視覺—材料缺陷快分析npj: 數據驅動
  • 進展 | 電子級二維半導體與柔性電子器件
    在半導體器件不斷小型化以及柔性化的主流趨勢下,以二硫化鉬(MoS2)等過渡金屬硫屬化合物(TMDC)為代表的二維半導體材料顯示出獨特的優勢。國際半導體聯盟在2015年的技術路線圖(International Technology Roadmap for Semiconductors, ITRS)中明確地指出它是下一代半導體器件的關鍵材料。
  • npj: Mott物理與過渡金屬二元化合物—晶體結構間的牽手
    Mott局域化對電荷轉移的影響是決定所考慮的所有Mott系統中結構穩定性的關鍵物理機制,而d-電子共價效應對於預測所有金屬系統中的結構穩定性也是必不可少的。這些結果促進了我們對強相關性調控晶體結構的認識,為將結構預測方法擴展到強相關材料開闢了新的道路,也為預測和研究這些材料體系的亞穩態和多態性鋪平了道路。
  • 二維半導體二硫化鎢納米材料光學特性的綜述與展望
    然而,儘管電子在石墨烯中的遷移率非常高,但是零能量帶隙(半金屬)的特性導致石墨烯無法直接應用於基於半導體的電子與光電器件中。過渡金屬硫族化合物如MoS2, WS2, MoSe2 和WSe2等與石墨相同,具有層內強共價鍵及層間弱範德瓦爾斯力結合在一起的結構,同時擁有近紅外和可見光區的本徵能量帶隙,尤為重要的是這些過渡金屬硫族化合物在厚度減薄為單層時呈現出直接能量帶隙。
  • 探明新型金屬硫化物二維半導體材料性質
    近日,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超晶格國家重點實驗室博士後楊聖雪、博士生李燕,在研究員李京波、中科院院士李樹深和夏建白等人的指導下,取得二維GaS超薄半導體的基礎研究中新進展,探明了新型超薄金屬硫化物二維半導體材料性質。2月7日,相關成果發表在英國皇家化學會主辦的《納米尺度》上,並被選為熱點論文。
  • 北大課題組:高性能二維半導體新材料展現出優異性能
    在眾多CMOS溝道材料體系中,相比於一維納米線和碳納米管,高遷移率二維半導體的器件加工與傳統微電子工藝兼容更好,同時其超薄平面結構可有效抑制短溝道效應,被認為是構筑後矽時代納電子器件和數字集成電路的理想溝道材料。
  • 科研進展 | 二維半導體材料製備工藝新突破,加速柔性電子器件應用
    在半導體器件不斷小型化以及柔性化的主流趨勢下,以二硫化鉬(MoS2)等過渡金屬硫屬化合物(TMDC)為代表的二維半導體材料顯示出獨特的優勢。二維半導體材料具有超薄厚度(單原子層或少原子層),優異的電學、光學、機械性能及多自由度可調控性,使其在未來的更輕、更薄、更快、更靈敏的電子學器件中具有優勢。
  • 【中國科學報】中科院半導體所探明新型金屬硫化物二維半導體材料...
    近日,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超晶格國家重點實驗室博士後楊聖雪、博士生李燕,在研究員李京波、中科院院士李樹深和夏建白等人的指導下,取得二維GaS超薄半導體的基礎研究中新進展,探明了新型超薄金屬硫化物二維半導體材料性質。2月7日,相關成果發表在英國皇家化學會主辦的《納米尺度》上,並被選為熱點論文。
  • npj:合金中的原子擴散調控—化學複雜性
    為了解調控合金性能的機理,人們對此已作了理論和實驗方面的諸多探討。混合焓、缺陷能、局部晶格畸變的應力和壓力、電子和磁態無序等性能都已有所研究。雖然發現這些性能與合金性能之間存在一定的相關性,但還未能建立起明確的預測模型。
  • npj: 相穩定性預測—看看熵的臉色
    來自美國懷俄明大學的Dilpuneet Aidhy教授等,採用密度泛函理論計算,檢測了不同類型的熵在7種具有淺混合焓的二元金屬合金中的貢獻。他們發現依靠混合焓來預測固溶體穩定性是不準的。就各種熵來說,電子熵與振動熵和位形熵相比,貢獻很小,對任何合金的相穩定性沒有顯著貢獻;位形熵能夠穩定固溶體;振動熵卻在不同合金系統中表現出不同作用,或促進或破壞固溶體的穩定性。
  • npj:「孔」中窺「豹」:孔結構調控與模擬
    在電化學中,無論電池、燃料電池或者超級電容器,它們的電極結構通常是典型的多孔狀,以實現最大化表面積和提供傳輸電子和離子的路徑,與此同時來保持足夠的機械完整度。因此,這些電極材料的微結構和形貌優化對於發展下一代能源存儲技術非常重要。
  • :二維半導體金屬有機框架薄膜的製備及其在有機自旋閥中的應用
    金屬有機框架 (MOFs) 材料是由金屬節點和有機配體共同連接的晶態多孔聚合物,該材料在催化、氣體存儲與分離、化學傳感等領域展現出了獨特的優異性質
  • npj: 單層WSe2的超快生長—扭結成核和扭結傳播
    海歸學者發起的公益學術平臺分享信息,整合資源交流學術,偶爾風月二維(2D)材料,如石墨烯、硼化物、磷芴、過渡金屬二硫化物因此,可以通過調控扭結成核速率來進一步調節生長速率,扭結成核速率又通過來自蒸汽的原子沉積或通過基板上的擴散原子的附著而被調控。此外,還可以通過控制沉積物的相對優勢來調節疇取向。他們的研究表明,快速扭結成核和超快扭結傳播是造成WSe2結構疇超快生長的潛在機制。快速扭結成核是因邊緣附著的低能壘。超快扭結傳播是由於吸附原子表面擴散的能量勢壘更低,或從蒸汽直接沉積到生長前沿。
  • 綜述:二維半導體材料中的能谷激子
    該熱門二維半導體材料吸引人之處在於:(1)可見光譜段的直接能隙,這意味著它是光電應用的理想材料;(2)除自旋外,載流子同時還攜帶著能谷指標,即倒格矢空間不同位置的簡併能量極值點,這些內部自由度可用於發展新興的自旋和能谷電子學器件;(3)二維的限制和載流子較大有效質量導致了該材料中極強的庫侖相互作用,比傳統半導體材料大一個數量級以上。
  • npj: 二維材料楊氏模量的新測量方法—簡便、精確、高空間分辨
    海歸學者發起的公益學術平臺分享信息,整合資源交流學術,偶爾風月二維(2D)材料的彈性是其基本力學特性參量之一,對其器件應用及應變調控有重要影響該文近期發表於npj Computational Materials 4:49 (2018),英文標題與摘要如下,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可以自由獲取論文PDF。
  • NPJ材料學 | 期刊推薦及熱文精選
    Editor-in-Chief: Professor Andras Kis (Switzerland)期刊數據:Submission to first editorial decision: 13npj
  • npj:負泊松比—源於軌道雜化
    如,近來在碳納米管和金屬納米板中發現了NPR。另外,石墨烯等二維(2D)材料有望應用於多個領域,而其也已通過特殊工程實現了NPR,可切成納米帶、引入空位缺陷、在極高溫度下產生周期性多孔和波紋彎曲等。但2D材料的NPR機制如何尚不清楚。
  • Advanced Optical Materials:二維半導體二硫化鎢納米材料光學特性的綜述與展望
    過渡金屬硫族化合物如MoS2, WS2, MoSe2 和WSe2等與石墨相同,具有層內強共價鍵及層間弱範德瓦爾斯力結合在一起的結構,同時擁有近紅外和可見光區的本徵能量帶隙,尤為重要的是這些過渡金屬硫族化合物在厚度減薄為單層時呈現出直接能量帶隙。這類具有一定帶隙的二維材料作為新型的二維層狀半導體材料吸引了研究人員的廣泛關注,被認為是實現新型二維電子尤其是光電器件最理想的材料體系。
  • npj: MoS2-範德華異質結—催化析氫新高度
    因成本低廉、儲存豐富、化學活性強,過渡金屬硫化物,如MoS2,有望替代傳統鉑(Pt)基材料,成為新一代高效的析氫反應(HER)催化劑。比如,有研究指出通過誘導相變,將半導體特性2H-MoS2轉變為金屬特性的1T/1T′-MoS2,可以增強其基面的HER催化活性。但是1T/1T'相不穩定,容易在輻射或變溫條件下向2H穩定相轉變,嚴重限制了MoS2的實際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