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中誰寄錦書來?我國低軌寬帶網際網路衛星系統「虹雲工程」開啟發射...

2020-11-23 中國證券網

  新華社北京12月22日電 「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自古以來,通信是溝通萬物、連接世界的重要交流方式。在信息化、數據化、智能化高速發展的當今世界,如何用更加自如、廉價、高效、便捷的方式讓大眾接入網際網路的世界?12月22日,由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自主研製的「虹雲工程」首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進入預定軌道,標誌著我國低軌寬帶通信衛星系統建設邁出了實質性的一步。

  沙漠海洋、暢享聯網:「手拉手」的中國衛星星座來了

  網際網路已成為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無論身處沙漠綠洲還是海市蜃樓,抑或在萬米高空自由飛翔,人們都希望能享受到與在家裡一樣的上網速度和服務體驗。

  當前,世界各國都積極布局低軌道衛星通信系統,積極投身搶佔這塊潛力巨大的藍海。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推出的「Star Link」計劃、中國的「虹雲工程」「鴻雁星座」等都是此類低軌道衛星通信星座。

  虹雲工程首星是我國首顆低軌寬帶通信技術驗證衛星,並首次將毫米波相控陣技術應用於我國低軌寬帶通信衛星,能夠利用動態波束實現更加靈活的業務模式。後續將以此衛星為基礎開展低軌天基網際網路試驗與應用示範。

  虹雲工程計劃共發射156顆衛星,通過組網衛星在軌運行,它們將在距離地面1000公裡的軌道上「手拉手」組網運行,基本實現覆蓋全球的寬帶網際網路接入。屆時,無論你身處何地,都可以享受在家一樣的網際網路接入體驗。

  按照規劃,整個「虹雲工程」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2018年底發射首星,第二階段,「十三五」末發射4顆業務試驗星,第三階段,到「十四五」中期完成天地融合系統建設,具備全面運營條件。

  「小衛星、低軌、寬帶」:虹雲工程首星三個關鍵詞

  虹雲工程首星的發射成功,不僅標誌著毫米波多波束相控陣通信天線等先進技術首次實現在軌試驗,也標誌著我國航天技術向商業化、產業化發展邁出重要一步。在項目總師看來,只有把商業衛星與大眾需求結合起來,才能讓航天真正進入商業模式。而虹雲工程「小衛星、低軌、寬帶」的組合設置,則再次讓高大上的航天技術走進千家萬戶成為可能。

  在衛星大小方面,小衛星便於實現批量製造,有利於在低成本的情況下實現產品更新換代;在軌道選擇方面,低軌則可以較好地實現信號傳播低延時,便於實現終端的小型化。研發人員稱,根據不同用戶需求,研發了固定、便捷和車載三類接收器,便於用戶選擇使用。

  此外,虹雲工程技術驗證星載荷採用多波束相控陣天線技術,可以實現靈活、高速的網際網路接入。

  「多波束相控陣天線技術,可以隨時調整波束的位置,實現用戶在哪、波束就在哪。」研究人員表示,「新技術的應用使得虹雲工程將形成一個均勻的網絡,地面網絡到不了的地方,就用虹雲工程系統;地面網絡已經覆蓋的地方,虹雲工程系統可作為補充。」

  年產百顆:央地合作打造批產衛星的「中國速度」

  數百顆衛星陸續發射入軌、組網,如何高質量、高效率的確保完成衛星研製工作是擺在中國航天科工集團「虹雲工程」研製團隊面前的一道難題。

  面對緊張的研製周期,項目團隊提出了把握研製關鍵、對研製流程進行高效精簡的思路,多項工作並行開展,創新中國商業航天的發展方式和經營理念。

  隨著虹雲工程技術驗證星劃破長空,航天科工也同步謀劃著虹雲工程未來的產業格局。中國航天科工集團作為航天領域的「國家隊」正在探索與湖北省武漢市之間的「央地合作」。

  航天科工將針對個人用戶和特殊用戶開展車載、船載、機載等多模式應用,帶動低軌天基網際網路星座系統下遊千億產值。

  同時,為實現虹雲工程批量生產,中國首個衛星規模化生產基地也即將在武漢動工,衛星產業園建成後,將構建全業務系統的新型研製模式,打通研發、工藝、生產集成環節,滿足年產衛星百顆以上的能力。

相關焦點

  • 虹雲工程首顆衛星發射成功,網際網路的全覆蓋有望實現!
    虹雲工程是中國航天科工五大商業航天工程之一。計劃發射156顆衛星,他們在距離地球1000千米的軌道上運行,形成一個巨大的網絡,將構成一個星載寬帶全球移動網際網路。而12月22日發射的第一顆衛星,使得該計劃邁出了實質性一步。
  • 寬帶通信衛星系統實現零的突破,虹雲工程首星成功發射,這家公司是...
    據中新網報導,北京時間12月22日7時51分,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虹雲工程首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進入預定軌道。虹雲工程首星是中國第一顆低軌寬帶通信技術驗證衛星,其發射成功標誌著中國低軌寬帶通信衛星系統建設實現零的突破,中國打造天基網際網路也邁出了實質性的第一步。
  • 虹雲工程,中國的天基寬帶計劃
    2018年底我國成功發射「虹雲工程」首顆實驗衛星,開啟了我國低軌網絡衛星組網的第一步。虹雲工程是我國五大航天工程之一,計劃在距離地球表面一千公裡左右的上空布置156顆低軌寬帶衛星,建設一個能夠覆蓋全球的無線通信網絡, 為中國以及世界其他地區提供無線寬帶服務。
  • 【2018年】「虹雲工程」首顆衛星發射
    2018年2月22日 「虹雲工程」首星成功發射打造中國天基網際網路 2018年2月22日,中國航天科工集團「虹雲工程」首顆衛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標誌著中國低軌寬帶通信衛星系統建設邁出實質性一步
  • 虹雲工程:我國將發射156顆小衛星打造天基網際網路
    人民網武漢8月30日電(趙竹青)記者在今天召開的第三屆中國(國際)商業航天高峰論壇上獲悉,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將建設由156顆小衛星組成的天基網際網路系統,實現全球無死角的自由接入寬帶網際網路。 由於沙漠、山脈和海洋等環境因素,世界上還有一半的人口沒有接入網際網路。
  • 衛星網絡爭奪戰升級 我國明年啟動虹雲工程
    面對日益激烈的衛星市場爭奪戰,我國也開始加速布局衛星網絡系統——天基網際網路系統。當然,這個天基網際網路系統有一個好聽的名字,「虹雲工程」。據悉,「虹雲工程」計劃用一百多顆網際網路衛星來組成衛星網絡,它們將在距離地面1000公裡的軌道上運行組網,構建出一個天基寬帶全球移動網際網路。
  • 衛星行業深度報告:低軌網際網路星座熱潮興起
    「虹雲工程」脫胎於中國航天科工此前提出的「福星計劃」,計劃發射 156 顆衛星,它們在距離地面 1000 公裡 的軌道上組網運行,致力於構建一個星載寬帶全球移動網際網路。目前定位的用戶群體主要是集群的用戶群體, 包括飛機、輪船、客貨車輛、野外場區、作業團隊以及一些偏遠地區的村莊、島嶼等。二、低軌網際網路星座發展到了什麼階段?
  • 高速衛星網際網路飛機成功首航 低軌衛星成通信新寵兒
    消息面上,7日,青島航空QW9771航班完成我國首架高速衛星網際網路飛機首航。該航班適配的高速互聯繫統基於國內唯一一顆Ka頻段高通量衛星——中星16號。飛機在萬米空中可以實現百兆以上的高速率聯網,為乘客帶來與在地面一樣的上網體驗。
  • 空天信息產業深度報告:低軌衛星通信網絡呼之欲出
    OneWeb 的目標是,到 2022 年初步建成低軌衛星網際網路系統,到 2027 年建立健全的、覆蓋全球的低軌衛星通信系統,為每個移動終端提供約 50Mbps 速率的網際網路接入服務。2019 年 2 月,OneWeb 首批 6 顆網際網路衛星成功升空,2020 年 2 月,34 顆 OneWeb 衛星成功上天,下一批 34 顆衛星定在 3 月份發射。
  • 工業綜合:低軌通信衛星開啟6G通信時代 薦2股
    2018年11月,我國科技部擬將「與5G/6G融合的衛星通信技術研究與原理驗證」課題,列入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寬帶通信和新型網絡」重點專項中,說明我國也已經認識到衛星通信在未來通信領域的重要性,表明衛星通信將在5G/6G通信時代有廣闊的應用前景。低軌衛星通信應用時機已經成熟,成為投資熱點低軌衛星通信優勢明顯,應用阻礙得到解決。
  • 中國將建156顆衛星天基網際網路 WiFi信號覆蓋全球
    該項目計劃在2024年前發射近1.2萬顆小衛星,向全世界推出高速網際網路服務。  不過,大家不用急著找馬斯克要WiFi密碼,我國的天基網際網路也在建設之中。  全球移動寬帶衛星網際網路系統即將啟動建設  記者從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了解到,該集團計劃在今年全面啟動全球移動寬帶衛星網際網路系統建設。
  • 衛星網際網路,把「基站」搬到太空
    作為新一代信息技術演化生成的信息基礎設施,從構想到發射組網,衛星網際網路的藍圖正一步步變為現實。衛星網際網路是什麼?以衛星為接入手段的網際網路寬帶服務模式「衛星網際網路主要是指以衛星為接入手段的網際網路寬帶服務模式,它屬於新基建中的信息基礎設施。」中國航天科工集團「虹雲工程」總設計師向開恆說,目前衛星網際網路較多的是指利用地球低軌道衛星實現的低軌寬帶衛星網際網路。
  • 衛星網際網路,把「基站」搬到太空
    中國航天科工集團「虹雲工程」總設計師向開恆說,目前衛星網際網路較多的是指利用地球低軌道衛星實現的低軌寬帶衛星網際網路。相比高軌衛星,它具有低時延、易於實現全球覆蓋的特點。在國內,2018年12月22日,「虹雲工程」首發星即技術驗證衛星被送入軌道,標誌著我國低軌寬帶通信衛星系統建設邁出實質性步伐。「虹雲工程」是由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牽頭研製的覆蓋全球的低軌寬帶通信衛星系統,通過搭建由156顆小衛星組成的衛星網際網路系統,實現全球無死角的自由接入寬帶網際網路。
  • 衛星網際網路:網際網路駛向星辰大海
    衛星網際網路是基於衛星通信的網際網路,通過一定數量的衛星形成規模組網,從而輻射全球,構建具備實時信息處理的大衛星系統,是一種能夠完成向地面和空中終端提供寬帶網際網路接入等通信服務的新型網絡。簡單來說,就是在我們的頭上布滿Wi-Fi,做到也不用擔心流量問題。
  • 衛星通信行業專題報告:從頻率維度看低軌寬帶衛星網發展
    目前「鴻雁星座」首顆試驗衛星「重慶號」已於 2018 年底成功 發射,並計劃在明年 7 月再發射兩顆試驗衛星,對空間網際網路系統關鍵技術進行在軌驗證,對移動通信、寬帶網際網路、物聯網、導航增強等功能進行示範驗證,對商業模式展開積極探索。
  • 網際網路衛星、空中區域網、空天飛機,我國商業航天好多「黑科技」
    據媒體報導,10月19日,在湖北武漢舉行的中國國際商業航天高峰論壇上,傳出了我國一批先進航天項目紛紛取得階段性進展的好消息,其中包括我國的網際網路衛星,「虹雲」工程。據介紹,「虹雲」工程近期圓滿完成國內首個全系統、全流程、多用戶寬帶衛星網際網路通信試驗,未來將打造覆蓋全球的衛星網際網路系統,實現人們隨時隨地上網的需求。
  • GNTC全球網絡技術大會——衛星網絡論壇召開,開啟我國衛星網際網路新...
    2020年12月23日,由GNTC全球網絡技術大會組委會主辦,下一代網際網路國家工程中心組織的衛星網絡論壇在南京召開。來自中國電科天地辦、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航天科工空間工程發展有限公司、銀河航天、亞太衛星寬帶通信公司、羽尋科技、印度尼西亞PSN公司的專家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齊聚論壇。
  • 長徵十一號火箭成功發射「虹雲工程」首星
    ,成功地將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虹雲工程」首顆低軌寬帶通訊技術試驗衛星送入預定軌道。   長徵十一號歷次發射記錄   2015年9月25日,長徵十一號遙一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一箭四星」將1顆「浦江一號」和3顆「上科大二號」衛星準確送入481公裡高度的太陽同步軌道,首飛獲圓滿成功,填補了我國固體運載火箭空白。
  • 衛星網際網路軌道資源稀缺,中國航天如何與國際衛星界大亨競爭?
    而地球低軌軌道、頻率資源有限,國際衛星界通常遵循「先佔先得」理念,稀缺的軌道資源已經讓低軌太空進入了競爭模式,那麼我國在競爭激烈的衛星網際網路領域中,該如何追趕呢?鴻雁星座一期工程計劃 2021 年前後完成,整個計劃在 2024 年前後完成。按照規劃,鴻雁星座分為兩個階段進行建設。一期工程先發射 60 餘顆距地 1100 公裡左右的近地軌道衛星,完成全球覆蓋,一期工程帶寬有限,優先支持全球電話業務,並支持重點地區的移動寬帶網際網路接入;二期工程再發射 300 餘顆衛星,將大大擴展網絡容量,完成全球移動寬帶網際網路業務支持。
  • 釋新聞|已有高軌道通信衛星,中國為何要打造低軌道衛星?
    12月22日7時51分,中國航天科工集團「虹雲工程」首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徵十一號火箭成功發射,標誌著我國低軌寬帶通信衛星系統建設邁出了實質性的一步。1984年4月,我國首顆地球靜止軌道通信衛星「東方紅」2號發射成功。這顆試驗通信衛星的發射成功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五個自行發射地球靜止軌道衛星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