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的E百科又與大家見面啦!
EVE背後的設定與故事,
大家了解多少呢?
不清楚也不要緊!
E百科會帶著大家深入新伊甸,
探索EVE背後的故事。
—
150年前,當各種族開始相互接觸時,星際間的貿易穩步發展。統合部的介入保障了商業安全,貿易量得到進一步增長。
今天,所有的飛船都配有太空艙,這使複製人艦長(又被稱為蛋人)能夠更方便地駕馭飛船。
但這不意味著什麼人都可以勝任艦長一職,因為複製人艦長需要有與眾不同的神經迴路。他們所受的訓練極其嚴酷,只有少數學員能通過。
這種狀況使有能力的艦長更加難得,他們在社會中處於相當特殊的地位。
帝國把複製人艦長看成是國家的高額投資,當作國家的聲譽象徵,因為一個帝國所擁有的星際貿易飛船的數量,可以反映這個國家的經濟實力和活力。
帝國希望將艦長掌握在自己手中,但事與願違。幾年來,由於複製人艦長的地位攀升,他們也隨之變得獨立,並不再完全依附於帝國。
雖然現在有很多艦長依然是帝國下屬公司或組織的僱員,但他們的工作不受約束,隨著進入市場的船長人數與日俱增,緩解了帝國複製人艦長的緊缺問題。
與此同時,這些艦長是完全獨立的,他們僱傭更多的艦長為他們工作,並開始在群星邊陲建立自己的聯盟和國家,積攢權威和影響力。
複製人艦長享有極高的聲譽,而除了身份和地位之外,還有許多特權。其中最重要的一項特權就是克隆。
克隆在所有的帝國內都是受到嚴格監督,有資格進行克隆的人需經過帝國的嚴格篩選和控制。而複製人艦長非常特殊,是少數幾種不受嚴格限制克隆的職業之一。
太空艙技術源於朱庇特人,這項技術在加達裡獨立戰爭期間被無償轉讓給加達裡合眾國。隨後伴隨著太空艙的運用,新的戰爭形態席捲了整個新伊甸。
太空艙在剛剛投入使用時被稱為「the pod」或者「the capsule」,但它的有一個正式名稱——「流體靜力逃生艙」(the hydrostatic capsule)。
早期的太空艙沒有意識傳輸功能,可怖的管線焊接在人體身上而無法拆卸。早期的飛行員們因狂熱的民族主義熱情而接受改裝,終其一生都沒能走出那小小的膠囊。
直到YC 104年,事情發生轉機。作為意識傳輸的重要部件,腦部掃描儀被發明了。
這種部件能精細掃描腦部的全部溝回和突觸,並在遠程將大腦模板即時雕刻成型。這項技術被迅速投入使用,並意外的塑造了一個獨立於傳統勢力之外的新族群——複製人。
現在的太空艙已經發展完善,它的核心包括一個跨突觸回聲掃描儀以及矽酸鹽玻璃製成的內室。內室有3個進出口,一個給複製人使用的,直徑950 mm的底部出入口;以及兩個在頂部,用於提供複製人的維生必需品,直徑150 mm的進出料口。
在內室內部,充滿富氧,納米飽和,可呼吸的氟碳衍生物溶液,恆定水壓,複製人艦長就浸泡懸浮在其中。
這種液體充滿肺部,壓強恆定,能夠幫助他們緩衝超光速旅途中的加速減速和意外衝擊。
內室之外,有一層300 mm厚,氣壓恆定為100 kPa的空氣隔層,用以預防意外的衝擊或者內室的破損。
這個空氣隔層也是跨突觸回聲掃描儀的觸發器,當結構破損或者內部氣壓變化超過 ±0.01 atm時,掃描儀被觸發,遠程克隆程序就會啟動。
「雙層結構」通過頂部和底部兩個臍帶與內室相連,將它懸掛在中央。
在「雙層結構」之外,穿過200 mm厚的真空緩衝層,是一個100 mm厚的加入了碳纖維加固的凱夫拉層,它是逃生艙的裝甲。這種迪波特鈦合金附甲,同時也是加達裡艦船常用的船體材料。
想要成為複製人飛行員,要通過嚴苛的選拔,雖然遊戲裡漫天飛的都是複製人飛行員,但是在背景故事裡是非常稀少的。在流體靜力太空艙被量產出來的11年之後,複製人也不超過100萬,對於數以兆計的新伊甸人口總人數而言,只是九牛一毛。
複製人飛行員數量如此稀少,很大一部分是因為嚴苛的選拔機制。
自從朱庇特人將太空艙技術無償提供給加達裡合眾國之後,以逃生艙為核心的新的戰爭形態逐漸形成,有經驗的飛行員是國家的寶貴資產。
成為一名複製人飛行員的先決條件,必須是一名久經沙場的老兵。這要求自加達裡獨立戰爭起就一直存在。諸位玩家所操縱的人物,早在進入各個複製人學院之前,就已經是軍隊中的中層軍官了。
經驗豐富也只是先決條件,為了培養出真正的精英,四大帝國對複製人飛行員的選拔近乎「變態」!
這些要求包括但不僅限於:
1. 裸眼視力不低於1.0
2. 完美的聽力
3. 在限定範圍內的收縮壓和舒張壓
4. 頂尖的體能耐力(能夠一次性完成全程60公裡的超長跑)
5. 一份完整的遺傳學診斷書以證明沒有任何基因缺陷或遺傳疾病
6. 不低於140的智商
7. 一份高度專精的理工科學位
8. 適應被掃描並雕刻成型的神經拓撲結構
9. 能夠自費高昂的學費
10. 不會對人機接口產生排異反應
複製人飛行員關於體能和智力上的要求差不多,還有其他的一些要求根據國家的不同略有差異,比如艾瑪帝國要求飛行員必須是純正信仰的信徒,米瑪塔爾人對內凡達部族的軍官存在歧視性政策。正因如此,所有希望成為複製人飛行員的申請者中,只有14%能夠通過。
在完成了體能選拔和政治審核後,這些軍官變成了複製人學院的候選學員,但這並不意味著他們可以鬆一口氣。他們將在一年內(有時甚至會延長至兩年),接受有關於太空艙和克隆技術的全面培訓,了解傳統艦船和基於逃生艙設計的新型艦船的細節區別。
作為所學內容的考核,學員在學期末要以面試的形式,接受長達6個小時的考試。他們必須對所有的提問做出及時回答,有些問題常常在意料之外,如果考生的表現不能令主考官滿意,那麼等待他的只有滾蛋回家。
結束理論知識的學習後,學員們將會在兩年的時間內接受更為嚴格的體能培訓。
他們會被植入與逃生艙相連的數據接口,浸泡在感知剝奪水箱中失重漂浮長達數天,期間還伴隨著模擬休克。這是針對蟲洞或者躍遷通道的適應性訓練,穿越星門對於未經訓練的人而言有著極大的風險。
這項有可能會導致永久性生理創傷和理智摧殘的體能訓練成為一名複製人飛行員的最大難關。許多無法忍受煎熬的人會籤下終止協議,因為有十分之一的學員在這項培訓中失去生命。
那些堅強生存下來的幸運兒,在最後兩年的學習中,他們將學習成為一名合格飛行員所需的一切知識,包括外置武器配置理論,躍遷裝置,護盾系統操縱,信號分析學,天文測量學和其它相關的技能。
頭一年他們會在模擬器上鍛鍊自己,第二年才會在自己的第一艘護衛艦上得到實操的機會。
終於,在5年的歷練之後,最終的測試來臨了,為了成為一名稱職的複製人飛行員,學員們必須遞交一份完全基於自願的安樂死確認書,放棄他們受之父母的身體髮膚,並將意識傳輸進一副全新的軀殼中。
在最終的考試中,通過的人寥寥無幾。落選者們回到軍隊,或者放棄軍籍成為普通人,最終能夠走完整個流程的學員只佔審核通過者的5%……
//內容來自EVE官方編年史,感謝知乎專欄新伊甸博文錄作者言葉靈響的翻譯校對。
下期預告:
在新伊甸中,擁有最強毀電能力的海盜——血襲者同盟,它科技樹上的飛船也是戰場上最難纏的對象。
那麼,血襲者同盟起源是什麼呢?它的背後又有什麼有趣的故事?
下期我們將會為大家一一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