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若想進化出翅膀,需要付出什麼代價?看完沒幾個人願意接受

2020-12-08 俗夫論科學

人類要想飛翔,需要付出什麼代價?生理上分析,沒幾個人願意接受


筆者:龍葵草

莊子在《逍遙遊》中說道:「夫列子御風而行,泠然善也。」由此可見,古人很早就嚮往飛上天空的體驗。一直以來,鳥類被認為是自由的象徵,因為它們只要揮揮翅膀就能飛到它們想去的地方。強如人類這樣創造出燦爛的文明,還是需要飛機、輪船等交通工具來跨越長遠距離。如果想要飛上天,飛機和火箭是必不可少的。



那麼人類是否能夠在未來的進化中,獲得飛翔能力呢?縱觀如今自然界所有的哺乳動物,只有蝙蝠具有真正的飛行能力,其它的哺乳動物要麼只會短距離滑翔,要麼連滑翔都不會。鳥類之所以掌握飛行技能,是因為它們長出了一對翅膀。然而蝙蝠並沒有長出翅膀,而是在前肢和身體側邊長出了翼膜。



雖然翼膜和翅膀在外形和構造上存在較大的差異,但是兩者利用的空氣動力學原理是一樣,因此蝙蝠能和鳥類一樣進行長遠距離的飛行。雖然人類自身不具備這樣的身體條件,但是我們擁有一個充滿智慧的大腦,在觀察蝙蝠飛行的過程中掌握了它飛行的秘訣,並根據秘訣研發出了翼裝,從而讓穿上翼裝的人有機會體驗一次自由飛翔的感覺。



相信大多數人在網絡上都看過翼裝飛行的圖片或視頻,看上去這項運動很刺激,但實際上它是一項極限運動。什麼是極限運動?首先你要有足夠的膽量去嘗試,其次你的身體條件必須允許你承受巨大的刺激,再者你需要接受專業的訓練。想要嘗試翼裝飛行,就必須達到以上三個條件,很多人連第一個條件都達不到。


因為據說翼裝飛行的速度可以達到每小時200多公裡,想像一下自己在保護或支撐的情況下高速飛行,想想都讓人感到害怕。根據不完全統計,翼裝飛行的死亡率在3%~5%左右,由此可見這還是一種存在風險的極限運動。這樣看來,翼裝飛行無法滿足一個普通人的飛翔夢想,那麼人類在未來的演化中是否有機會掌握飛行能力呢?



換而言之,人類如果想要像鳥類那樣自由地飛行,需要滿足什麼條件呢?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首先需要了解什麼因素支持了鳥類的飛行,首先是鳥類發達的肌肉和特殊的胸骨結構。如果你有觀察鳥類的胸部,就會發現它們的胸部普遍突出,這是因為它們的胸骨中有一個胸骨突。



經研究,鳥類的骨架結構一環扣一環,它的翅膀和軀幹由肩胛骨連接起來,而突出的胸骨聚集了大量用於發力的肌肉。如果人類想要擁有鳥類的這套骨骼結構,那麼勢必會導致胸骨畸形,俗稱「雞胸」。即使人類的胸骨真的能朝著雞胸的方向發展,還需要生長出大量的肌肉,尤其是胸大肌。



解剖研究分析,鳥類的胸大肌重量達到了體重的三分之一甚至更多,其中存在大量的肌肉細胞。這些肌肉細胞在其它部位的帶動下提供力量,讓鳥類能夠以更高的頻率振動翅膀。曾有科學家做了一項有趣的計算,一個120斤重的人想要像鳥類那樣飛起來,首先需要增重60斤的肌肉,而且增重的肌肉主要會分布在胸部和背部。



除了要付出雞胸、增重等代價之外,人類還需要提高體內的新陳代謝速率。研究發現,鳥類的平均體溫超過40攝氏度,而且心跳速度明顯比人類的心跳速度快。正常人的心跳速度是每分鐘60~100次,而不會飛行的公雞心跳速度達到了每分鐘300次。體溫和心跳速度的上升是新陳代謝加快的結果,總而言之人體需要提高新陳代謝速率。


那麼這一變化會引起什麼影響呢?人是恆溫動物,參與體溫調節的器官和系統有很多,因此如果體內溫度升高了,那麼牽一髮將會動全身,相關器官和部位的生理機制要進行適應,如果適應不了就會導致器官損壞等問題。這就相當於給一部年代已久的二手車裝上最新最快的發動機,二手車可能會承受不了而出現故障。



如果還是想要讓身體進化成掌握飛行能力的形態,那麼筆者建議參考大黃蜂的形態,因為大黃蜂的前半部分就是為了飛行而進化出來的,這樣一看,你還想朝著這個方向進化嗎?實際上現在我們的交通已經十分發達,上千公裡的旅程可以坐火車坐飛機,上百公裡的旅程可以坐高鐵,百公裡內可以坐地鐵公交,沒有必要為了體驗飛翔的感覺而付出如此大的代價。



以上討論的是在不廢掉雙手的情況下掌握鳥類飛行的能力,如果要讓雙手演變成翅膀,人類則會付出更多代價。人類文明是靠雙手勞動創造出來的,個人的生存也必須依靠雙手的勞動,一個人丟失了雙手,其生活基本很難自理。


因此我們不必羨慕鳥類擁有飛翔的自由,它們為了獲得這一能力也做出了犧牲。從進化論的角度來看,自然界中任何一種動物都必須經過自然選擇的作用才能存活下來,人類不僅存活了下來,而且還變成了地球上唯一的高等智慧生物,創造出了璀璨的文明,這也是自然選擇的作用。


任何一種動物的身體構造都不是完美的,各有優點,也各有缺點,但是最適合的才是最好的。對於人類來說,雙手比翅膀更適合我們,在雙手十指的勞動下,我們生產了更多的食物、建造了更多房屋、演奏出美妙的樂曲,這些讓人類社會變得更加豐富精彩,也讓人類有別於自然動物成為文明的物種。



當然我們也可以展望未來,在人工智慧、仿生醫學幫助下,人類實現超級英雄電影中的情節,穿上飛行裝備,在意念的控制下實現飛行自由。這種在科技上的追求不比在身體上的追求更令人期待嗎?

相關焦點

  • 人類為了長出翅膀,究竟要付出什麼樣的代價?那鳥人還是人嗎?
    如果今天讓我能夠自己選擇要當什麼生物,實話說鳥類還真的在我名單前幾名,而且我相信有這樣想法的人絕對不只我一個,世界上甚至有人為了獲得這樣的飛行能力而付出了超乎你想像的代價。當然,今天我們也不光是來介紹這些奇人異事的,還要從生物進化的角度來探討人類有可能進化出翅膀嗎?結果很可能超乎你的想像哦。
  • 人類雖進化出了語言,卻付出了「沉痛代價」,只有黑猩猩得以保留
    人們通過觀察猿到猩猩再到人類的中國過程發現,人之所以和前兩者有區別就是因為進化出了思維和語言,也就是說語言根本不是神給我們的,是我們自己在長久的進化過程中進化出的。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有外國人教黑猩猩說話,可無論他們怎麼教,黑猩猩還是無法張口說話,那麼人類是怎麼進化出語言的呢
  • 不廢掉雙手,人在後背進化出1個能飛的翅膀,要付出什麼生理代價
    蝙蝠的翅膀實際上是它們的手,被稱為翼手。手是人類最強大的工具,如果把手變成翅膀,那麼實際上人類的很多功能都廢了,絕大部分人可能最想要的是,在不廢掉雙手的情況下,在背後長出一個翅膀,就像天使那樣。我們知道,現在有一種極限體育運動叫做翼裝飛行,用的翅膀並不是很大,這是以飛行速度提高來降低翅膀的面積。
  • 人類為了進化出語言,付出了多「慘痛的代價」?猩猩卻得以倖免
    不過後來研究發現八哥只是模仿而已,它們並沒有人類的語言特性。比如我們說出手機時,腦袋中會產生手機的聯想,可是八哥卻沒有。人的語言最早是圖像和符號,後來才慢慢發展出了文字。這樣文明才得以傳承,沒有文字就無法構成文明,沒有文明語言就無法形成。
  • 人類都是早產兒,媽媽為了人類進化付出了多少代價?
    人類是地球上唯一的靈長類智慧生物,人類與黑猩猩的區別在於創造力,人類看見嬰兒形象的圖畫,能理解那是嬰兒的畫像,但黑猩猩看見黑猩猩嬰兒的圖片,只能分辨出那是一片色塊。人類的大腦比黑猩猩大腦大3倍,發達的腦皮層及特殊構造讓人類擁有司考記憶,創作的能力。
  • 如果生命得以永恆,你是否願意付出相應的代價?
    如果生命得以永恆,你是否願意付出相應的代價?但放在小格局上看,生命又是短暫的,因為一個人活著終歸會死去,也正因為如此,人們追求永恆。人們追求個體生命的永恆,從古至今,未曾膽怯,未曾退縮,未曾止步。  但生命永恆是極盡遙遠的,它與人的距離,以光年為單位也無法定義。以人類當前整體的認知來看,一個人的生命是無法走向永恆的。
  • 人類都是早產兒?科學家:這是為了進化而付出的代價
    按說人類經過長期的演化,身體應該更加完善,怎麼反而機能還不如野生動物了呢?(野生動物一出生就能走路,而人類卻不行)進化的代價實際上,這正是人類進化的結果。不過,凡事總有兩面,這樣的改變也是要付出代價的。因為,人類嬰兒也是要從這裡被生出來的。所以,在盆骨收縮的同時,我們的祖先又遇到了新的難題:如何生產呢?實際上,由於盆骨不斷地收縮,難產的概率直線上升,大量的孕婦和嬰兒難產而死。人類的祖先走到了三岔路,他們必須做出改變。
  • 人類拼命揮動翅膀,幾萬年後會進化出翅膀嗎?拉馬克給了我們答案
    相信很多人都想要擁有飛翔的能力,想在天空當中看到不一樣的景色,這件值得憧憬且美好的事情。對於人類來說,我們沒有翅膀,不能像鳥兒一樣自由飛翔,所以我們只能借用一些設備,比如說滑翔傘、降落傘等等,這些能夠幫助我們在天空中滯留甚至飛翔。可一旦失去了這些裝備,我們從此與天空無緣。
  • 《單挑荒野》的主角埃德會付出什麼代價?看完後還野外求生嗎
    貝爺還帶了一把軍刀和火石,在野外生存容易多了,埃德·斯塔福德在熱帶和亞熱帶地區,不穿衣服、鞋子,什麼工具也不帶,甚至頭髮也沒帶,光溜溜的在野外長期生存下去。有幾個胃做過手術的親戚,經常和我媽說不要餓到胃,寧願讓樹上的果子爛掉,也一定要按時吃飯!埃德·斯塔福德被國人形象地稱之為挨餓德!很少有國人叫他的名字。
  • 猿猴進化到人類,未來可以進化出翅膀嗎?
    沒有時間機器,我們無法去未來看到我們的進化道路。我們只能夠預測某些因素將如何影響我們未來的基因。我們都知道,我們從類人猿進化而來,至今仍是類人猿。我們現在是擁有兩足步態、智力和全身出汗能力的猿類。那麼接下來我們人類還會進化成什麼?會進化出翅膀嗎?顯然不會,原因很簡單:鳥類是從獸腳類恐龍進化而來的,獸腳類恐龍已經進化出中空的骨頭來減輕體重,長有羽毛來控制體溫。這使得它們的前肢可以自由地向新的目標進化,而不會過度地加重它們的重量。
  • 科學家:為了會飛而付出的代價
    科學家認為,這或許是因為蝙蝠為了學會飛行,所付出的代價。其實,一直在6000多萬年之前,蝙蝠的祖先仍然並不會飛翔,通過出土的遠古翔獸的化石,科學家發現遠古翔獸在6500萬年之前,就可以進行滑行了,有點類似於我們如今自然界中另一種哺乳動物——鼯鼠。只不過,因為沒有升力器官,滑行並不算是真正的會飛,只能幫助它們行動迅速罷了。
  • 沒有什麼東西是免費的,得到什麼必然付出什麼
    沒有什麼東西是白得的,你必然付出相應的代價。越是看起來免費的東西,到最後往往付出的代價越大。以前上網很貴也不方便,那時候上網還是件正能量的事情,大多為了查閱資料方便和人溝通。可是呢,咱們付出了什麼?時間,大把的時間,把原來用來閱讀,用來鍛鍊,用來發呆的時間全部用來上網。感覺現在的人,人手一部手機,像是圈養的羊群。那群羊只要有草料吃有水喝就很滿足。咱們只要有手機,似乎也很滿足。直到一天下來,脖子很疼,眼睛很花,然後發現什麼也沒幹。天天對自己說,這樣不對,結果明天還是繼續。
  • 人從無限高的懸崖上跳下去,有可能進化出翅膀嗎?
    如果人要進化出翅膀,要大幅度的改變身體的結構特徵,同時在不斷的演變中學會飛行經驗。所以人類如果想要進化出完全的鳥類翅膀,必須先進化到翼龍、始祖鳥模式,再進化到鳥類模式,至少需要1億年的時間。 即使有一個無限高的懸崖供人類練習,也需要一個穩定的生存環境。但是1億年實在是太長了,中間的變數太大。可能人類連一片羽毛都沒長出來,就因為一顆小行星撞擊在了地球身上而毀滅。
  • 千百年來,人類都想擁有翅膀,為什麼到如今還沒有進化出來
    文/濤聲依舊千百年來,人類都想擁有翅膀,為什麼到如今還沒有進化出來根據達爾文的進化理論,人類是從猿人進化而來,經過漫長的時間演化,才變成了如今直立人的心態,可以說對比曾經的人類形態,如今可以說是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不光是人類,很多的動物都發生了形態的變化,在如今的生物學家看來
  • 一張圖告訴你,練成巨石需要付出的代價!
    一張圖告訴你,練成巨石需要付出的代價! 很多人都很好奇巨石怎麼吃、怎麼練 想知道練成巨石這樣的體格需要付出多少代價
  • 毒蛇一招致命,人類為什麼沒進化出毒液攻擊?看看這些動物的代價
    我們要明白,進化只是適應環境的過程,並不是萬能的,像異形那種絕對霸主級的完美生物只在科幻片中才有。很多植物的種子在成熟時會炸開,一些昆蟲在逃命時也會使用炸彈類的屁,但你不能指望生物最終進化出隨時可以開火、一炮就能打死成年野豬的炮彈。
  • 人類為何沒進化出翅膀?科學家經過多年研究,終於發現了真相
    經過人類數百年的努力,人類終於通過發明飛機實現了飛行,但飛機從未真正為人類提供像翅膀一樣的自由。學習駕駛飛機是昂貴的,購買一架飛機更是昂貴,他們還有嚴格的規章制度,以及嚴格的時間表和飛行路線。而且即使你擁有自己的飛機,你仍然受到天氣狀況的限制。對於現代世界來說,有比這更好的飛行方式嗎?
  • 他是世界上「最糟糕」發明家,他的一項發明,讓人類付出沉重代價
    科技是一把雙刃劍,利用好了,人類可以享用他帶來的便利,但是利用不好,他就會成為無形的殺手。對於科學家們來說,很多科學產物本身是有價值的,但同時也是有危害的,就看利用這如何利用了。小託馬斯·米基利的發明就是如此,初衷是為了解決問題,後來被廣泛使用後卻成了「殺器」,他也被稱為世界上「最糟糕」的發明家。小託馬斯出生於19世紀末,在那個年代正是近現代科學快速發展的時代。
  • 為何人類沒能進化出可攻擊性的器官?科學家:有!只是被忽視了
    回想起我們自身,不少人覺得人類似乎有些&34;,和這些擁有&34;的動物相比,總有些弱了威風。仔細一想確實有點匪夷所思:人類為何沒有進化出可攻擊的能力或者器官呢?實際上,我們並非沒有,只是被大家忽略了!
  • 1億年後的人類會進化成什麼樣?科學家給出模擬圖,讓人不想接受
    文/行走天涯1億年後的人類會進化成什麼樣?科學家給出模擬圖,讓人不想接受人類誕生至今已經幾百萬年的時間了,大約在近幾千年以來,人類開始高度的發展文明。也逐漸的發現和意識到人類的長相,似乎多年以來都沒有過任何的變化了,而根據達爾文先生曾經提出的生物進化論,我們可以得知,人類的外形是適應自然氣候環境的變遷而形成的,也就是說人類最初的時候並不是長著如今這般模樣。但是為什麼幾千年以來,人類的外在形象都沒有過任何的改變了呢?是不是說明人類不會再繼續進化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