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要明白,進化只是適應環境的過程,並不是萬能的,像異形那種絕對霸主級的完美生物只在科幻片中才有。很多植物的種子在成熟時會炸開,一些昆蟲在逃命時也會使用炸彈類的屁,但你不能指望生物最終進化出隨時可以開火、一炮就能打死成年野豬的炮彈。
毒液也是一樣,並不是隨手拈來,也是需要生物經過一段時間的累積才能形成。而且獵物的體型越大,所需要的毒液就會越多,等待毒液產生的時間也會越長。這對於許多大體型的生物幾乎是無法承受的。
目前所知的體型最大的有毒生物科摩多巨蜥,追蹤一次獵物可能需要幾個星期,這對於任何大體型的生物來說,毒液的魔法攻擊可能就不如體型優勢的物理攻擊來得更實在。因此我們可以看到,大多數哺乳動物與鳥類都放棄了這種看似霸道的技能。
有人曾形容用毒更像是一種劍走偏鋒的生存策略,適用範圍非常有限。沒有萬能的毒液可以解決所有獵物,菱斑響尾蛇需要6倍於兔子和豚鼠的致死量來殺死一隻老鼠;而伊澳蛇殺死貓的最小毒液量是其殺死同樣大小猴子的10-20倍。
有些生物甚至還進化出毒抗作用。你可能想不到,能毒死一頭大象的眼鏡蛇卻都不是區區一頭豬這樣不起眼的生物。這或許是二師兄最大的殺手鐧,在戰鬥中,往往憑藉著體型優勢,蛇喪命於豬口。
從生物學的角度來看,毒液這種東西不僅是高能量消耗,還需要各種複雜的配套設施才能進行攻擊。生物體內大多產生的都是有機毒,也就是蛋白質。以蛇毒為例,其本質就是一種多肽(蛋白質的前身),而毒性以及抗毒性都是非常消耗蛋白質的。
作為變溫動物的蛇類,本身就受環境影響很大,在狩獵的時候,不如恆溫動物的「容錯率」高,偶爾失誤幾次也沒關係,因此一般不動則已,一擊斃命。平時都補充不到蛋白質,捕食時還要消耗,那點可憐巴巴的攝入量還得顧及到消化以及各種自身組織的生長需求,這對人類的體型來說,危險係數還是很高的。
俗話說,要有金剛鑽才攬瓷器活。想要擁有毒液,首先必須進化出毒腺。為了避免有毒液卻無法破防的尷尬情況,比如咬到毛多皮厚的獵物,毒蛇還需要進化出中空的毒牙,將寶貴的毒液注射到獵物體內快速生效。
而且,毒腺周圍也需要進化出額外的肌肉,把毒液壓入獵物體內。為了讓毒牙能夠發揮注射器的作用,需要把嘴部張大180度,吻端向上翻出,使得毒牙可以向前伸出扎入獵物體內。這對人類來說顯然不現實。
生物的進化必然是適應環境,想要擁有特長,就必須學會放棄。人類雖然放棄了毒液進攻的能力,但卻擁有出眾的大腦並且能靈活地使用工具,這才是我們走上巔峰的關鍵。而毒液的代價或許對於人類來說有些得不償失,你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