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隻章魚改變了網絡安全遊戲規則

2020-11-22 中國經濟網

2天時間,9支國內外頂尖「白帽黑客」戰隊,290餘萬次全方位、高強度的攻擊……

5月23日下午,第二屆「強網」擬態防禦國際精英挑戰賽在南京落下帷幕,無論各路「黑客」如何強攻巧戰,始終無法突破擬態防禦構築的網絡「金鐘罩」。全球首次網絡空間「人機對戰」的結果證明,我國獨創的擬態防禦理論與技術擁有極高的安全屬性。

網絡空間擬態防禦理論的創立者,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數字交換系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鄔江興表示,該技術將一改以往網絡空間「亡羊補牢」的安全問題處理方式,顛覆了當前網絡空間「易攻難守」的不平衡態勢。「未來網絡空間安全『遊戲規則』或因此而改變,網絡空間安全新秩序也有望重塑。」

變被動為主動,讓網絡空間「自帶免疫」

在太平洋,有一種「聰明」的生物叫條紋章魚。據說,它能模擬至少15種海洋生物,通過變換顏色、條紋等迷惑攻擊者,降低攻擊的有效性,就像孫悟空的七十二變。

萬物互聯時代,帶來便利的同時,網絡安全問題成為揮之不去的夢魘。據國家網際網路應急中心《2017年中國網際網路網絡安全發展報告》顯示,自2013年以來,國家信息安全漏洞共享平臺收錄的安全漏洞數量年平均增長率為21.6%,2017年較2016年收錄的安全漏洞數量增長47.4%,達到歷史新高。

目前,社會上常用的的防病毒軟體、升級系統補丁、設置防火牆等手段,在鄔江興看來,都是生病吃藥、亡羊補牢式的後處理方式。

鄔江興認為:「就像人生病了要去醫院看病、吃藥打針,傳統的防禦主要也是靠吃藥打針來獲得後天防禦,對於未知的漏洞和後門基本就沒有辦法。但是人和所有的生物存活主要依靠自身的免疫,而不是吃藥獲得的後天免疫。所以我們現有網絡空間的機器產品缺乏這種內生的安全。」

那麼,能否讓條紋章魚擁有的擬態防禦技術,應用到網絡空間,成為重塑網絡空間新的安全秩序的利器?

擬態,是自然界中一種生物偽裝成另一種生物,或偽裝成環境中其它物體以獲取生存優勢的現象。「應該讓我們的信息網絡設備,像生物學的內生安全一樣,能夠靠先天免疫來獲得對自然界體內體外細菌病毒的對抗能力。」鄔江興說道。

受這隻章魚啟發,鄔江興院士提出了一套我國獨創、具有內生性安全效應的網絡空間擬態防禦理論。

該理論通過內生的「測不準」效應,可以使按此設計的軟硬體系統在不依賴「附加或外在」的防禦措施和手段情況下,就能有效抑制隱藏在系統內部已知或未知的漏洞後門、病毒木馬等引起的安全威脅,即擬態系統可以在「有毒帶菌」條件下正常運行。這就變被動為主動,有力促進了具有「自身免疫力」的軟硬體技術和產品的升級換代。

擺下測試擂臺,驗證防禦「金鐘罩」

面對網絡世界的防不勝防的安全威脅,以美國為首的技術領先國家,較早提出了用理論和技術的革命性創新確保其在網絡攻防領域的絕對優勢。

2011年,美國科學技術委員會發布的《可信網絡空間:聯邦網絡空間安全研發戰略規劃》中提到,未來重點發展具備「改變遊戲規則」能力的革命性防禦技術,包括移動目標防禦、定製可信空間和內在安全等。

「內在安全可能與擬態防禦有相似之處,但至今還未見任何相關公開論文或文獻報導。」鄔江興院士說,「從全世界已公開的研究資料來看,還沒有發現與擬態防禦類似的新型防禦理論、方法和工程實踐。」

既然擬態防禦是一套全新的理論和技術,如何驗證其安全性成為首要目標。

在第二屆「強網」擬態防禦國際精英挑戰賽現場,鄔江興談到,創新的理論技術需要更大範圍、更多的人去質疑和驗證。

擬態防禦技術在順利通過2016年科技部組織的測試驗證、2018年工信部組織的線上測試與去年首屆挑戰賽實戰測試後,今年再次擺下「擂臺」,邀請國際知名「白帽黑客」(「白帽黑客」是指那些用黑客技術來維護網絡關係公平正義的黑客)來攻,目的就是通過多輪次「國際眾測」,全方位對其安全屬性進行測試。

來自中國、美國、俄羅斯、德國、日本等10個國家的29支頂級「白帽黑客」戰隊,針對系列擬態防禦網絡設備發起的攻擊,全部被擬態化的網絡設備和系統發現並封堵。

賽事期間,技術提供方還向每支戰隊做出讓步,授權戰隊獲得某一設備內部執行體的控制權。戰隊可通過預置後門等協助方式,嘗試突破擬態防禦。

這種主動配合攻擊選手的情況,猶如大樓管理方主動向「小偷」提供了一把入口「鑰匙」,充分展示了中國在網信安全技術領域的技術自信。

同時,南京紫金山實驗室「網絡內生安全試驗場」(NEST)也正式開通,這是國際上首個永久在線、面向全球開放的網絡內生安全防禦技術試驗場。鄔江興自信地說:「該試驗場上線後將保持永久在線模式,隨時歡迎來自全球的個人和組織的攻擊挑戰。」

步入產業化,未來應用可期

10多年來,歷經理論探索、原理驗證、技術突破、系統研製、線上評估、實戰檢驗等全流程艱辛探索,網絡空間擬態防禦技術已經具備了大規模產業化基礎。

從2014年開始,鄔江興院士對擬態防禦的研究不再局限於理論層面,而是同步開展了工程化實踐。2016年初,擬態路由器和擬態web伺服器兩類原理驗證系統研製成功。2017年,科技部和上海市科委啟動了重點研發項目「擬態防禦技術試驗場」,為相關理論和技術研究、標準規範制定、測試方法研究、儀器儀表開發、產品裝備孵化提供了重要抓手,將加速技術成熟及產品落地。

2018年4月12日,基於擬態防禦理論設計開發的成套網絡設備,包括擬態域名伺服器、擬態路由器、擬態web虛擬機、擬態雲伺服器和擬態防火牆等多種類型的設備與裝置,在河南省景安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完成全球首次線上體系化部署,可為兩萬餘家企業網站提供可量化的高可靠、高可用、高可信一體化的服務,具有顯著的技術經濟效益。這標誌著我國「自主可控、安全可信」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產品,在實用化與產業化進程中邁出了裡程碑性的一步。

儘管擬態防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具有普適性,但不同應用領域還有不少需要再創新的理論和技術問題,從產品定型到產業落地再到大規模推廣還存在很多困難和挑戰。

「我們今後將加快擬態防禦理論體系和關鍵技術體系的完善,推進相關技術標準規範的制定,出臺行業及產品檢驗規範等,同時呼籲國家從產業規劃和政策層面加大扶持力度,引導和鼓勵相關領域開展擬態防禦技術產品的發明創造和應用試點。」鄔江興表示。

未來,具有擬態防禦功能的信息系統安全等級在設計階段就可以量化確定,防禦性能可以用成熟的可靠性理論和方法檢測度量。可以預見,現有信息產業技術和市場格局將會被打破,「重新洗牌」將不可避免。網絡空間任由黑客縱橫捭闔、為所欲為以及信息技術廠家不承諾「產品安全質量」的時代,將隨著擬態防禦等新技術產品的推出而走向終結。(實習生 呂 迪 記者 張 曄)

來源:科技日報

相關焦點

  • Moderna疫苗有效性超輝瑞,高達94.5%,改變遊戲規則
    甚至可望「改變遊戲規則」。一周前,輝瑞和BioNTech表示他們的疫苗有效率超過90%。班塞爾稱這是一個可望「改變遊戲規則」的數據。中期分析中發現Moderna疫苗的副作用包括注射部位疼痛、疲勞以及肌肉和關節疼痛。數據安全與監視委員會沒有發現「任何重大安全隱患」。Moderna疫苗較輝瑞更易存放Moderna和輝瑞使用了相同的技術來生產各自的疫苗。它基於一種被稱為mRNA或信使RNA的分子。
  • 當章魚觸手機器人來敲門
    提起「柔軟」的機器人,你可能想起了《超能陸戰隊》裡的大白,但最先來敲門的可能是一隻軟體章魚觸手。
  • 劇毒藍環章魚當寵物 成都實體店可預定200元一隻
    圖據網絡近日,有媒體報導網上有公開售賣一種全身長滿藍色圓環的章魚,藍環隨著光亮忽明忽暗,閃爍水中,奪目璀璨。然而,這種章魚卻被民間稱為「全世界最毒水生動物」之一,一旦被它咬傷後,人可在幾分鐘內斃命,且目前醫學上仍未有解毒的方法。
  • 擬態章魚
    眾所周知,章魚可以用變色來隱藏自己,而擬態章魚把這一技能表演得出神入化。這些都是它它柔軟的身體可以任意改變形狀、顏色和行動方式,還能藉助貝殼偽裝成貝殼類動物呢! 比如它將觸手向後伸展,並且向中間併攏,看起來就像一隻條鰨(ta),要知道條鰨可是一種有劇毒的比目魚哦!
  • 章魚直播
    版本: 3.6.5 *使用豌豆莢官方商店能下載目標軟體,安裝更安全
  • 快看,心臟上趴了一隻章魚!
    這次的精彩病例是由北京協和醫學院張奉春教授團隊發表在頂級期刊《EHJ》上的Case Report,一個關於心臟上長出章魚的故事。患者女性,46歲,因體重減輕、疲勞和勞力性胸痛1年餘前來就診,同時伴有左上肢無力和間歇性眩暈。追溯家族史無殊,否認吸菸史及其他慢性病史。
  • 巨型章魚想拉男子下水,結果反被拉上岸,這麼大一隻可夠吃了!
    巨型章魚想拉男子下水,結果反被拉上岸,這麼大一隻可夠吃了!縱覽世界美景,細品百味人生,大家好,歡迎收看本期。這不在國外就有一名男子在海上衝浪時,有一隻巨型的章魚突然出現,想拉男子下水,沒想到反被男子拉上了岸,這麼大一隻可夠吃了,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現在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 快看 心臟上趴了一隻章魚!
    心臟上竟然長出了章魚?這次的精彩病例是由北京協和醫學院張奉春教授團隊發表在頂級期刊《EHJ》上的Case Report,一個關於心臟上長出章魚的故事。心電圖(ECG)顯示ST段廣泛壓低,T波改變。ECG顯示ST段廣泛壓低,T波改變我們先簡單分析患者的主訴和現有檢查結果。
  • 人有中樞神經 章魚渾身是腦
    研究人類意識的產生和形成,跟章魚有什麼關係?哲學家、生物學家、物理學家、海洋學家都會說,關係很大。人類和章魚的共同祖先生活在大約8億年前,比人類和貓的共同祖先古老得多得多,但是章魚神經系統極發達,一條章魚身上的神經元數量不亞於一條狗,或者一個人類幼兒。它的智商不亞於許多陸地和水中的哺乳動物。
  • 一隻水獺捕捉章魚,即使被八爪魚的八爪封住眼,都不輕易放棄獵物
    近日攝影師Moncrieff就在海邊抓拍到:一隻水獺和一條章魚的較量,水獺是獵食者,而章魚為了生存,也不斷用八爪攻擊水獺,可最終難逃食物鏈法則。據攝影師介紹:當水獺發現章魚的蹤跡後,立即跳入水中追捕章魚,可章魚也不輕易認輸,被水獺咬住後,立即八爪反擊,緊緊纏住水獺的臉部,封住水獺眼睛等等。在力量的懸殊之下,水獺還是咬住章魚並將它拖上岸,叼到安全的地方進食。
  • 動視暴雪:《使命召喚》新作將帶來改變遊戲規則的體驗!_遊俠網 Ali...
    據說新作將會與《使命召喚4:現代戰爭》很像,開發者過去曾說過這是他們所創造的最具野心的遊戲系列,而現在動視暴雪也證實了這一點。動視暴雪表示,無論是在遊戲發行時還是發行後,遊戲中的內容都將帶來「改變遊戲規則的體驗」。
  • 如何設計一個好玩的競技遊戲——遊戲勝利規則的設計
    文/wdc111在前面的文章中,我們談到了競技遊戲的空間和時間選擇以及遊戲信息的設計。本文是本系列的最終章,我們將探討遊戲勝利規則的設計。遊戲的勝利規則決定了這個遊戲好玩程度,勝利規則說起來很簡單,做起來可不簡單。要了解什麼是好的勝利規則,就要了解什麼是不好的勝利規則,我們先來看看不好的勝利規則。
  • 幸虧漁民相救,一隻被章魚纏住的老鷹才掙脫活命
    可這個星期,在溫哥華島東北方不遠處的海面上,一位漁民看到它落在了一隻大章魚的手裡。如果不是他伸手搭救,那隻白頭雕就會被章魚纏死。約翰·伊利特(John Ilett)和他的同事在溫哥華島東北部海岸附近的一個魚類養殖場工作。他說,星期一下午他和另一位同事在Qussino灣附近完成船上的工作時,「聽到了一陣陣尖叫聲,伴隨著水花飛濺的聲音」。
  • 為什麼章魚是海洋生物中的天才?
    她認為,這些章魚確實是在與藥瓶玩耍。這類似於人類兒童開始與陌生物體玩耍的過程——心理學家科妮·赫特幾十年前就對此做了闡述。「如果你讓一隻章魚處於任何新的環境,它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探索,」馬瑟說,「我想這就是赫特所說的,兒童會從『這個物體有什麼用』轉變為『我能用這個物體來做什麼』,而這些章魚就在做這些事情。」
  • 谷歌改變規則,小米始料未及,華為或成最後依靠!
    有意收回權限,谷歌改變規則?在意識到華為HMS不斷壯大之外,外媒傳言稱谷歌努力試圖挽回合作關係,並且向美國提交了恢復合作申請,可華為已經在HMS服務上投入巨資,也不太可能回頭和谷歌GMS服務了,這時候谷歌開始試圖改變規則,此前一度警告歐洲用戶不要在華為設備上按照谷歌應用,現在有開始施壓國內廠商。
  • 章魚:地球上的異形大腦
    至於章魚?乾脆忘了它吧。我們與章魚最近的共同祖先大約生活在8億年前。所以,雖然我們知道它們能從1英寸的小洞鑽過去,能打開廣口瓶,甚至能自我偽裝,但卻至今仍對章魚何以進化出如此與眾不同的大腦感到困惑——這種大腦幾乎與任何一種聰明的生物都截然不同。甚至連章魚的大腦容量都存在爭議:根據章魚的種類和你詢問的對象不同,其腦細胞據估計在1億至5億個。
  • 小雞寶寶考考你,章魚的血液是什麼顏色的?棒棒噠,章魚的血液是藍色...
    蠍子、蜘蛛河蚌以及章魚烏賊等的血液中沒有血紅素,代之以含有金屬銅的血藍蛋白,所以血液呈藍色。 有這樣一個故事:一位潛水員發現海底有一條褲子,出於好奇,伸手去拿。 猛然間,褲子騰空而起飛速逃跑!把潛水員嚇了個半死。你猜,怎麼回事?裡面有一隻章魚! 沒有現成住宅的情況下,章魚往往自己建造。
  • 擁有藍色血液的聰明寶寶—章魚.
    我們的大腦中有1000億個神經元,但章魚體內的5億個神經元分布在其頭部和身體各處。在許多方面,章魚的大腦與我們的大腦很類似。它們具有與脊椎動物類似的摺疊的腦葉。此外,章魚大腦的電生理模式也與哺乳動物十分相似。
  • 我國開闢網絡空間內生安全新領域
    網絡空間安全威脅源自內生安全問題記者:沒有網絡安全就沒有國家安全。網絡安全是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和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保證,您對網絡安全威脅產生的本質和根源是如何看待的?內生安全技術有望徹底改變當前網絡空間的遊戲規則記者:您提出網絡空間內生安全問題是安全威脅的本源,防範這一問題需要「獨闢蹊徑」,需要創新的思路、創新的技術體系,請具體談談如何構建一個更安全的網絡?
  • 超級彈跳八腳怪 小章魚歷險記評測
    玩過小雞題材的遊戲,也玩過小鳥題材的遊戲,隨著日益發達的遊戲產業推動那些曾經只能被稱作「食物」的小可愛們越來越多的「佔據」了我們的手機。拉拉想問問各位友友們,玩過章魚類的休閒遊戲嗎?我想很多友友都會告訴拉拉沒有吧,誰會想到那個噁心的八腳怪也能成為吸引眼球的玩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