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有中樞神經 章魚渾身是腦

2021-01-19 城東雙卿子伯

誰會忘記章魚保羅及其在2010年世界盃期間的比賽預測能力?


研究人類意識的產生和形成,跟章魚有什麼關係?哲學家、生物學家、物理學家、海洋學家都會說,關係很大。

人類和章魚的共同祖先生活在大約8億年前,比人類和貓的共同祖先古老得多得多,但是章魚神經系統極發達,一條章魚身上的神經元數量不亞於一條狗,或者一個人類幼兒。它的智商不亞於許多陸地和水中的哺乳動物。

在實驗室和水族館裡可以看到章魚會開罐頭,會猜謎,會用工具,能越獄逃跑,會偷偷溜出水缸轉悠一圈再爬回去然後把蓋子蓋上,不但記仇還會用水噴它不喜歡的人;嫌屋裡燈太亮時可以靈巧地讓燈泡短路……

在野外自然環境,也可以觀察到章魚具有很強的應變能力,可以通過各種複雜的行為來適應環境,甚至具有識別和解讀周圍的人和動物的態度及肢體語言的能力。

科學家認為,就意識形成和神經系統結構的研究而言,章魚之於人類,就像外星人之於人類,比較兩者異同正是解惑之道。

這都是因為它具有高度發達又十分奇異的神經系統,仿佛渾身上下都是腦。

當心,如果章魚不喜歡你,它會記住你很久。

地球海洋裡的「異類」

章魚所屬的頭足類動物王國裡,具有與人類相似的意識和智能者極罕見,而雖然跟人類的共同祖先遠在8億年前,卻有著高度發達、豐滿的神經系統,神經元數量跟哺乳動物相仿。

不同的是,它沒有脊椎,沒有擔當神經中樞行動。

換句話說,章魚就像一個可以用來跟人類作比較研究的天外來客,比較兩者異同,很可能幫助我們找到解開「意識問題」之謎的鑰匙。

物理學家卡洛·羅維利(Carlo Rovelli)曾在一篇探討章魚和意識關係的文章中提到一件逸事。

多年前他跟一個朋友出海,朋友下水捉章魚,兩手空空回到船上,心有餘悸地說,在水裡看到一條章魚躲在洞裡盯著他,雙方對視片刻,他突然覺得於心不忍,因為「它就在那兒一動不動地瞪著我,大眼睛裡滿是恐懼。」

章魚是無脊椎動物,因此與人類、海豚這些聰明的脊椎動物不同。人類和海豚的大腦和脊髓中有數百億的神經元,這些神經元通過神經末梢控制整個軀體的感官和運動。

章魚吸盤裡有化學受體,因而可以「品嘗」它所觸摸的物體。

章魚全身都是腦

章魚沒有脊髓,大腦中的神經元只佔身上神經元總數的三分之一,其餘彌散在全身。

它的每條觸手都有大量的神經元控制,可以說具有各自獨立的意識,自成體系。平時各行其是,處理簡單的信息和行動不需要請示「中央」,但必要的時候也會啟動高級決策流程,全身協調行動。

章魚觸手的自我意識、認知和偽裝比人類或其他動物的條件反射更精密、複雜。

切下一根章魚觸手,它在一定時間內可以再生,斷肢會爬行,吸附。有證據表明被切下的觸手具有相當高級的信息處理能力,甚至可以殺敵。

2015年8月,澳大利亞西部一處海灘上發現一頭名叫吉列根的瓶鼻海豚屍體,嘴裡含著一條大章魚的觸手。屍解發現死因是非溺水窒息,原因是章魚觸手在海豚的舌根、咽喉和食道部位用吸盤牢牢吸住,頑強抵抗,堵塞了海豚的呼吸道,令它窒息而死。

羅傑·摩爾是英國布萊頓水族館一條章魚,會擰開瓶蓋取食裡面的食物

章魚會用工具,多次有人看到野生章魚用石頭堵住自己巢穴的入口,甚至還有人見過章魚使用空椰子殼作為臨時避難所。

章魚善偽裝,在禦敵、偷襲或者與同類交流時可以隨意改變膚色和皮膚花紋。控制章魚表皮顏色的是一個複雜的瀰漫神經元網絡。

章魚的吸盤裡有化學受體,所以它們可以"品嘗"它所觸摸的物體。研究發現,章魚那麼多觸手不會糾纏在一起,原因就在於它們有辨識能力,由此推導,也可以懷疑是一種對「自我」的認知,證據之一是它們會毫不猶豫地吞吃其他章魚的觸手。

章魚的表皮受神經元控制,可以瞬即變色,高度偽裝

關於「意識」

那麼,章魚能幫助我們解開那些關於意識和大腦的奧秘呢?

羅維利認為,這需要先界定一下「意識」。意識(consciousness)實際上是個模糊的概念,有多種不同的含義。

他2020年出版的文集《在世界上有些地方善良比規則更重要》(There Are Places in the World Where Rules are Less Important than Kindness,Allen Lane)其中一篇文章論述章魚和人類主觀意識形成機制的關係。

幾十年來,關於意識的探索主要圍繞 「意識的本質問題」展開,而在那之前,意識更經常與靈魂的意義、精神、主觀、智慧、觀點、角度、解讀、自我和自我意識等問題相關聯。這些概念相互是有區別的,從不同的人嘴裡說出來,「意識問題」的指代也各不相同。

隨著時間流逝,人們逐漸聚焦到一個問題上:主觀經驗是怎樣從現實自然環境中產生的。

什麼是「我」?什麼是自我意識?

通過觀察人類近親,還有其它脊椎動物,可以幫助我們理解、澄清這個問題的關鍵點,引出相關的線索。

椰子章魚會把自己蜷縮到蛤殼裡躲避天敵,合上殼就像一隻椰子

羅維利寫道,這些線索以一系列待解的問題形式出現。首先是觀察、推測、互動、交流、愛恨和吃苦受難能力的本質;這些能力和特徵是人類和其他不少動物都具備的。其次,其他哺乳動物如果有主觀意識,那麼跟人類的主觀經驗、意識如何區分?

同樣,比較研究還是解答這些問題的最佳途徑。

於是涉及到可比性。哺乳動物的大腦和行為跟人類相似,而那些在生物鏈上跟人類相隔太遠的,比如阿米巴蟲,則沒有可比性。

他提出,最理想的比較對象是來自外星文明的異族,擁有跟地球人相似的意識的基本元素,但其意識或主觀經驗卻是通過完全不同的結構來形成。如果有這種可能,那麼我們或許就能識別哪些是意識的基本元素,哪些是附件。

外星人至少在目前還屬於科幻,但章魚的「詭異」大腦卻是不錯的替補。

浩瀚宇宙無邊無際,大自然孕育的生命形式、狀態各異,而人類只是無窮的自然產物中的一個。誰能斷言宇宙中沒有其他高級智能生物的存在?也許其中一種就生活在地球的海洋中?

相關焦點

  • 章魚的觸手有自己的意識
    不僅僅是外形獨特,章魚觸手的靈活性也給人們留下了深刻印象。研究章魚行為和神經科學的科學家們一直懷疑,這些的觸手有著自我意識。 在6月26日舉行的2019年天體生物學科學大會上,華盛頓大學的科學家們提出了一個新的模型。該模型在以往對章魚神經科學和行為的研究以及新的視頻觀察的基礎上,首次全面地展示了章魚的吸盤、觸手和大腦之間的信息流。
  • 藍環章魚的毒性有多強?
    章魚絕對可以算得上海洋裡的偽裝大師,它們可以通過調節自身的色素,讓身體的顏色和環境的顏色一致,以達到偽裝的效果。其實除了偽裝,章魚還有很多其它的本領,比如用毒。藍環章魚就是章魚家族中的用毒高手,它被列為「全球十大最毒動物」之一,和箱型水母並稱為兩種最毒的海洋生物。  藍環章魚的個頭很小,只有20釐米左右。
  • 藍環章魚 —— 一口致人死亡
    藍環章魚(學名:Hapalochlaen maculosa),隸屬於章魚科,俗稱藍圈章魚,豹紋章魚廣泛分布在日本與澳大利亞之間的太平海域中
  • 外周誘導的腦駐留記憶CD8 + T細胞保護中樞神經系統免受感染
    外周誘導的腦駐留記憶CD8 + T細胞保護中樞神經系統免受感染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6/23 15:10:35 美國愛荷華大學John T.
  • 有可能是心臟裡的「章魚」在作怪!
    日式美食「章魚小丸子」一直受到年輕人的青睞。但你可能不知道,在心臟疾病中,有一種疾病也和「章魚」有關係,這種疾病常常由於劇烈的情緒衝擊引發心臟功能障礙,出現胸痛、呼吸困難等類似心肌梗死的症狀,但是,給患者進行冠脈造影檢查卻顯示沒有血管堵塞,這種疾病醫學上稱為「應激性心肌病」。應激性心肌病的「章魚」在哪?
  • [趣味生物]中樞神經遞質和信息傳遞
    摘要 中樞神經遞質通過與膜上的相應的神經遞質受體相結合,啟動膜上的某種離子通道,產生興奮或抑制效應,起到信息傳遞和調節生理功能的作用。  中樞神經遞質是在中樞神經系統內將信息由一個神經元傳到另一個神經元的介導物質,絕大部分是在神經元胞體內合成、儲存在突觸小泡內,並運送至突觸。
  • 世界難題中樞神經修復項目在煙臺啟動
    水母網10月11日訊(記者於雪 通訊員 馬雙軍 郭傳義 朱先俊)神經修復難,中樞神經修復難上加難    煙臺正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脊髓損傷及腦損傷臨床研究首席專家張賽告訴記者:「中樞神經損傷雖能激活內源性神經幹細胞,但損傷部位的微環境抑制神經幹細胞向神經元定向分化和神經再生修復。這一項目的實施,可重建有利於神經再生的微環境,研發一系列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中樞神經修復生物再生材料產品,較大地促進腦和脊髓損傷臨床患者的神經功能恢復,進而引領全球生物再生材料產業技術進步。」
  • 章魚的DNA是如此複雜和智能。有可能是外星人嗎?
    ~在許多科幻電影中,外星人似乎與章魚相似,而章魚的「智慧」確實超出了人類的想像,那麼章魚是否有可能不是地球的居民呢?這個問題還從章魚的特殊主體結構開始。人們也稱章魚為「八爪魚」,屬於無脊椎動物。可以說章魚是一種標準的軟體動物,除了嘴和嘴,沒有堅硬的物體。
  • 章魚真的是來自外星的生物嗎?章魚的趣知識
    章魚與人類唯一的相似之處就是都有很發達的眼睛。(神經元是動物智慧的標誌)二,章魚有三個心臟,兩個記憶系統(主腦+八個腕足腦),大腦中有5億個神經元,身上還有一些極靈敏的化學和觸覺的感受器。章魚的主腦是神經中樞(集中了總神經元的40%,),八個腕足腦(分布60%的神經元),形成獨立的神經索。章魚的八個腕足可以在主腦不參與的情況下,單獨完成很多複雜的任務。
  • 日本學者成功讓小鼠中樞神經再生,或可用於治療脊髓損傷
    日本學者成功讓小鼠中樞神經再生,或可用於治療脊髓損傷 日本九州大學的一項最新研究發現了抑制哺乳動物中樞神經細胞再生的主要原因,以及克服這一障礙讓中樞神經細胞再生的方法。
  • 致命毒魚之澳洲藍環章魚
    在海洋中,藍環章魚屬於劇毒生物之一,被這種小章魚咬上一口能致人死亡。但這種章魚不會主動攻擊人類,除非它們受到很大的威脅。簡介藍環章魚和河豚完全屬於不同種類,但皆可產生河豚毒素,且藍環章魚是已知生物中唯一除河豚外能產生河豚毒素的生物。藍環章魚毒性非常強,被咬一口既可致命,海釣者需要小心。
  • 中國學者的新發現顛覆成年哺乳類中樞神經損傷不能再生的結論
    中國學者的新發現顛覆成年哺乳類中樞神經損傷不能再生的結論 操秀英/科技日報 2018-05-31 08:19
  • 章魚那麼聰明,有沒有可能是外星生物?它的DNA露出了馬腳
    筆者-小文在許多科幻片中,我們看到外星人的長相都和章魚有著幾分相似,而章魚的「智力」也確實超乎人們的現象,那麼,有沒有一種可能,章魚並非地球的本地居民呢?關於這個問題還要從章魚的特殊身體結構說起。章魚又被人們稱為「八爪魚」,它屬於無脊椎動物,可以說,章魚是標準的軟體生物,全身上下除了自己的喙以外,就沒有其他堅硬的地方。與一般生物不一樣的是,章魚有兩個心臟,9顆「大腦」,以及兩個記憶系統,據統計,章魚的神經元數量多達5億個以上。
  • 科普徵文:變裝大佬擬態章魚,可以模仿多種海洋生物,被稱為超級偽裝大師
    擬態章魚的基礎知識擬態章魚英文名字為:Thaumoctopus mimicus,是章魚科擬態章魚屬的唯一一種,身長大約60釐米,於1998年在東南亞的蘇拉威西島海域被人們首次發現。圖片來源見水印圖片來源:搜狐順景發擬態章魚有著自然界中獨一無二的身體結構(身體是由成千上萬的色包構成),而擬態章魚是沒有骨頭的軟體動物,再加上章魚又是自然界中最聰明的動物之一,使得擬態章魚能夠控制自己的身體來根據環境任意改變體表顏色和形狀
  • 章魚:地球可能不是我的老家
    一些科學家認為,地球早期生命構造並不完美,不同生物之間可以相互交換遺傳物質RNA或者DNA,有可能隕石中攜帶的有機物中含有RNA或者DNA,在海洋中和其他簡單生命體交換了基因,形成地球生物,比如:章魚。
  • 溫馴卻要人命的萌寵——藍環章魚,我們是否該飼養?
    藍環章魚據悉,藍環章魚比較溫馴,不會主動攻擊人類,大多數對人類的攻擊發生在藍環章魚從水中提起來或被踩到的時候人被藍環章魚蟄刺後不易察覺,幾乎沒有疼痛感,一小時之後毒性才會發作,毒液能阻止血凝,使傷口大量出血,且感覺刺痛,最後全身發燒,呼吸困難,重者致死,輕者也需治療三四周才能恢復健康。經確認,藍環章魚所攜帶的毒液含有河豚毒素,河豚毒素對中樞神經和神經末稍有麻痺作用,會阻斷肌肉的鈉通道,使肌肉癱瘓,並導致呼吸停止或心跳停止,其毒性近氰化鈉的1000倍,僅需0.5mg就可致人中毒死亡。
  • 【科普一下】挑逗海洋小弟的下場會很慘——藍環章魚
    在網上看到一篇文章,說有國內潛友在PG潛水時居然試圖去摸藍環章魚!!
  • 33位生物專家表示,章魚可能是外星生物,他們到底有什麼依據呢
    2018年,某雜誌論壇上就出現了一篇特殊的論文,該論文由33位生物學家共同完成,他們表示人類食用的某一種食物,很可能就是我們苦苦尋找的外星文明,它就是章魚。首先,章魚的結構十分特殊,它和其他物種不一樣,擁有三顆心臟,它們各司其職、分工明確。
  • 手工剪紙:一隻小章魚
    章魚的樣子有些像烏賊,圓鼓鼓的身體上長著八隻細長的腕手,渾身軟乎乎、滑溜溜的,章魚前方有個漏鬥,它能幫助章魚噴出強勁的水,讓章魚遊得飛快準備一張正方形摺紙,把紙張對摺,然後用尺子把下半部分成無數小段用尺子把它們畫出來
  • 科學家研究章魚吸盤表面,發現裡面有味覺受器
    章魚哥是超高智商的海底小壞蛋在生物界中,章魚擁有的智力是數一數二的高,他們能夠辨認出不同人類實例、與人類玩耍、打開極度難開的機關、快速走出迷宮、破解各式各樣的智力玩具、快速精確變換身體表面的保護色,也有許多情緒與不同的個性。水族館內也常被章魚的超高智力與搗蛋能力給搞得人仰馬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