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學者成功讓小鼠中樞神經再生,或可用於治療脊髓損傷

2020-12-05 澎湃新聞

日本學者成功讓小鼠中樞神經再生,或可用於治療脊髓損傷

日本九州大學的一項最新研究發現了抑制哺乳動物中樞神經細胞再生的主要原因,以及克服這一障礙讓中樞神經細胞再生的方法。這項成果將有助於脊髓損傷的治療。

研究指出,手腳等處的末梢神經即使受損也會慢慢再生,而腦和脊髓等部位的中樞神經幾乎不會再生。腦梗塞和脊髓損傷後往往留下身體麻痺等重度後遺症,其重要原因是,中樞神經受損部位附近的星形膠質細胞會形成名為膠質瘢痕的結痂狀組織,阻礙中樞神經細胞再生。

該校一個研究小組利用實驗鼠進行了脊髓損傷實驗,在脊髓損傷部位發現了一種具有黏著細胞功能的「I型膠原蛋白」。這種蛋白質數量異常多,可能和膠質瘢痕的形成有關。研究人員向實驗鼠脊髓注射了抑制這種蛋白質作用的抗體,結果發現,膠質瘢痕的形成受到了抑制,實驗鼠中樞神經得以再生,麻痺症狀也得以減輕。

研究人員稱,雖然近年來誘導多能幹細胞(iPS細胞)等技術在中樞神經再生治療中廣受期待,但對於已經形成膠質瘢痕的患者,即使移植幹細胞,膠質瘢痕也會影響神經細胞再生。新發現有望幫助改善幹細胞移植的治療效果。

該研究成果已發表在英國《自然·醫學》月刊網絡版上。

(原標題:新方法可以讓中樞神經再生)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相關推薦

評論(40)

相關焦點

  • 治療脊髓損傷後中樞神經病理性疼痛3期臨床成功!
    本文系生物谷原創整理,歡迎分享,轉載須授權 日本藥企第一三共(Daiichi Sankyo)近日宣布,評估Tarlige(mirogabalin)治療脊髓損傷(SCI)後中樞神經病理性疼痛(CNP)的3期研究達到了主要終點。
  • 中國學者的新發現顛覆成年哺乳類中樞神經損傷不能再生的結論
    中國學者的新發現顛覆成年哺乳類中樞神經損傷不能再生的結論 操秀英/科技日報 2018-05-31 08:19
  • 第一三共Tarlig治療脊髓損傷後中樞神經病理性疼痛3期臨床成功!
    日本藥企第一三共(Daiichi Sankyo)近日宣布,評估Tarlige(mirogabalin)治療脊髓損傷(SCI)後中樞神經病理性疼痛(CNP)的3期研究達到了主要終點。這項研究在亞洲(日本、韓國、中國臺灣地區)274例脊髓損傷後中樞神經病理性疼痛患者中開展,採用雙盲的方式評估mirogabalin與安慰劑的療效和安全性。該研究的主要終點結果顯示:從基線檢查至服藥治療第14周平均每日疼痛評分的變化顯示,mirogabalin優於安慰劑,達到了主要目標。此外,沒有觀察到額外的安全問題。
  • 基因修飾白細胞濃縮液有望用於脊髓損傷的治療
    Rizvanov等將基因修飾的臍帶血單個核細胞靜脈注射到轉基因的肌萎縮性側索硬化小鼠模型中,並鞘內注射離體基因修飾的臍帶血單個核細胞幹預腦卒中和脊髓挫傷動物模型。這些研究確立了使用白細胞靶向遞送編碼治療分子的重組基因用於中樞神經系統疾病治療的原理。
  • 脊髓損傷後神經修復研究進展
    刺激這些信號轉導通路後,軸突再生能力顯著提高,有助於中樞神經損傷後的重建。可見,神經元再生能力影響脊髓損傷後的自我修復。因此,通過拮抗該通路可促進脊髓損傷後神經的再生。一項臨床試驗發現,對脊髓損傷患者使用Rho-ROCK抑制劑能有效改善損傷後的神經功能重建,同時未見不良反應。因此,Rho-ROCK抑制劑在脊髓損傷後的神經再生治療中有明顯作用,目前3期臨床試驗正在進行中,有望成為脊髓損傷後的神經再生治療新藥物。
  • 於彬:為中樞神經損傷再生「搭橋通路」
    4月26日,江蘇省總工會發布《關於表彰江蘇省五一勞動獎和江蘇省工人先鋒號的決定》,江蘇南通大學神經再生協同創新中心副主任於彬榮獲「江蘇省五一勞動獎章」。喜訊傳來,於彬並沒有來得及跟家人慶祝一場,因為家裡每一個人都很忙。「脊椎中樞神經損傷修復還有很多挑戰等待我們去攻克,臨床也有許多病人需要科學家和醫生幫助他們恢復正常生活。」
  • 神經幹細胞移植治療脊髓損傷的研究進展
    藥物、手術等治療方式均不能從根本上解決神經再生的問題,近年來,具有自我複製能力和多向分化潛能的神經幹細胞(NSCs)成為研究的焦點,有望為SCI的治療帶來新的希望。現就NSCs移植在脊髓損傷治療中的應用做一綜述。
  • 日媒:日本將用iPS細胞治療脊髓損傷
    新華社北京2月26日新媒體專電 日媒稱,日本厚生勞動省專家委員會近期批准了慶應義塾大學使用誘導性多能幹細胞(iPS細胞)治療脊髓損傷的臨床研究。研究人員希望通過移植使因事故等損傷的神經再生,恢復失去的運動機能和感覺。
  • 日本正式確定利用iPS細胞治療脊髓損傷的研究計劃
    日本慶應大學岡野榮之教授領導的研究小組已經確定利用iPS細胞治療脊髓損傷的再生醫療臨床研究計劃。根據此計劃預計2016年IPS細胞脊椎損傷再生技術將正式應用於臨床治療。
  • 開發出一種三管齊下的方法可實現脊髓損傷中的軸突再生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哈佛大學和瑞士聯邦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三管齊下的治療方法,該方法能夠觸發軸突在嚙齒類動物遭受完全的脊髓損傷後能夠再生。兩周後,這些研究人員麻醉了這些小鼠並讓它們的脊髓下部的軸突之間失去連接。僅它們的後腿受到影響,但是它們仍然能夠移動和吃東西。在遭受損傷兩天後,這些研究人員利用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2(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2)和表皮生長因子對損傷部位進行了處理,以便創建出更適合軸突生長的新途徑。
  • 日本批准誘導多能幹細胞治療脊髓損傷人體臨床計劃
    18日,日本厚生勞動省(日本政府醫療技術主管部門)的專門會議批准了慶應大學使用ips細胞(誘導多能幹細胞)治療脊髓損傷的臨床研究計劃。這將成為全球首例向患者移植使用ips細胞(誘導多能幹細胞)製成的神經幹細胞,改善運動機能的臨床研究。預計最早將於2019年夏季啟動。
  • 如何解決脊髓損傷後瘢痕組織產生?Nature今日文章給出答案
    成年哺乳動物的絕大多數中樞神經纖維(軸突)損傷後不能再生,有兩方面抑制因素:一是神經細胞缺乏內在的再生能力,二是由於損傷區域瘢痕組織的形成。 最近十多年的研究開發了多種靶向於神經細胞內因的幹預手段,能夠促進中樞神經損傷後的軸突再生。
  • 中樞神經損傷修復原創成果獲國際認可
    ,並且具有高度可重複性,標誌著中國率先開啟了以成年「神經元再生」修復中樞神經損傷的新模式。一文中對驗證結果進行了評論:「此次中美合作的成功意義非凡,不僅克服了脊髓損傷修複合作中的各種客觀和主觀因素的障礙,也為其他脊髓損傷研究合作起到了典範作用,更為NT-3殼聚糖生物活性材料的臨床應用提供了廣闊前景,一旦該生物活性材料成功應用於臨床,必將是中樞神經損傷修復領域裡程碑式的進步和革新」。
  • 急性脊髓損傷(ASCI)小鼠模型的建模方法
    然後採用脊髓打擊器,於暴露脊髓處施加 90 kilodynes 的力造成挫傷型脊髓損傷,SCI 後連續 10 天每天肌肉注射慶大黴素(8mg/kg)防止術後感染,並每天兩次人工膀胱按壓擠尿直至恢復自主膀胱活動為止(防止尿瀦留)。
  • 日本批准使用iPS幹細胞治療脊髓損傷的試驗
    北京時間2月18日消息,在日本,每年大約有5000人遭受脊髓損傷,而患有某種脊髓相關損傷的人數估計超過10萬人。對此,日本厚生省批准世界首例使用iPS幹細胞治療脊髓損傷的試驗,使得這項研究有望於造福這些患者。據報導,日本厚生省(衛生部)當地時間2月18日,批准了世界上通過人造幹細胞治療脊髓損傷病人的首例臨床試驗。日本慶應義塾大學的一組研究人員向日本厚生省提出了這項試驗的申請,他們將把從所謂的誘導多能幹細胞(iPS細胞)中產生的神經細胞注入四名在運動或交通事故中受傷的患者體內。
  • 脊髓損傷後只能坐輪椅? iPS細胞療法要讓患者站起來
    原標題:脊髓損傷後只能坐輪椅? iPS細胞療法要讓患者站起來 由於脊髓受到損傷,中國數百萬人不得不一輩子坐在輪椅上。遺憾的是,脊髓損傷的治療依然是醫學難題中的一個堡壘,成為難以逾越的「世界屋脊」。
  • 「黑盒子」神經幹細胞移植成功修復脊髓損傷
    「黑盒子」神經幹細胞移植成功修復脊髓損傷 2020-08-11 16:5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自體富血小板血漿聯合骨髓濃縮物治療脊髓損傷
    細胞移植療法已在脊髓損傷後神經再生相關動物研究中顯示出希望;然而,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單一細胞移植治療策略實現脊髓損傷後的功能恢復較為困難。與其他基於細胞的療法相比,骨髓濃縮物具有較低的免疫原性,廣泛的可利用性,無道德方面的問題,還可能是幹細胞(例如造血和間充質幹細胞)和其他祖細胞、白細胞、血小板和多種生長因子的豐富來源。
  • 神經幹細胞移植治療脊髓損傷的臨床研究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在體外懸浮培養的條件下,NSCs具有無限增殖的潛力,自我增殖形成克隆球,稱為神經球。無限增殖的特性實現了在體外可將NSCs擴增到移植所需要的細胞數量。NSCs具有良好的遷移功能和組織融合性,在損傷個體中,受病變部位神經源性信號的影響,移植的NSCs向病變部位遷移並分化為神經細胞;同時還分泌眾多不同類型的營養因子、細胞因子等,營養神經和調節免疫平衡,促進神經修復和再生。
  • 敲除Krüppel樣因子4可促進哺乳動物軸突再生?
    來自中國蘇州大學賽吉拉夫團隊最新研究發現,在小鼠中敲除轉錄因子Krüppel樣因子4會促進周圍神經和皮質脊髓束的再生。基因重編程因子Krüppel樣因子4對神經軸突再生有調控作用,通過直接操縱Krüppel樣因子4,可促進中樞和周圍神經系統軸突的再生。這將為臨床治療神經損傷提供新思路和理論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