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樞神經損傷修復原創成果獲國際認可

2020-12-05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

  2018年11月,國際神經科學專業期刊《Experimental Neurology》發表了美國邁阿密大學研究團隊「脊髓損傷修復」的驗證試驗結果,證明了我國李曉光教授團隊在應用生物活性材料激活成年內源性神經發生修復脊髓損傷方面的研究結果真實可靠,並且具有高度可重複性,標誌著中國率先開啟了以成年「神經元再生」修復中樞神經損傷的新模式。該驗證試驗是在2013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美國史丹福大學Thomas C.Südhof教授提議及推動下進行的。

  此次驗證試驗結果的發表引起了神經科學界的高度關注,國際神經領域權威科學家、德國最高科研獎獲得者、德國科學院院士Frank Bradke教授在《Experimental Neurology》發表的「Reproducibility The key towards clinical implementation of spinal cord injury treatments?」一文中對驗證結果進行了評論:「此次中美合作的成功意義非凡,不僅克服了脊髓損傷修複合作中的各種客觀和主觀因素的障礙,也為其他脊髓損傷研究合作起到了典範作用,更為NT-3殼聚糖生物活性材料的臨床應用提供了廣闊前景,一旦該生物活性材料成功應用於臨床,必將是中樞神經損傷修復領域裡程碑式的進步和革新」。不僅如此,Frank Bradke教授也高度肯定了李曉光教授團隊將NT-3殼聚糖活性材料應用於非人靈長類恆河猴的研究成果(該成果「NT3-chitosanenables de novo regeneration and functional recovery in monkeys after spinalcord injury」於2018年5月發表於PNAS)。同時,Frank Bradke教授評估了李曉光教授團隊研究成果臨床應用的可行性。他認為,此種治療手段雖有手術風險,但在極大程度上避免了腫瘤形成,具有十分積極的臨床應用價值和意義。                         

  2015年,李曉光團隊在國際著名期刊《美國科學院院刊》(PNAS)同刊發表了兩篇文章,闡述了一種全新的脊髓損傷修復研究方法,即利用自主研發的生物活性材料為成年脊髓處於靜息狀態的內源神經幹細胞提供了良好的微環境,引導神經幹細胞增殖分化為「新生神經元」,並成功修復了成年哺乳類動物大鼠脊髓損傷。該研究首次發現了新生神經元構成的區域網路可作為重新連接上下行感覺與運動信息「中繼站」的脊髓再生新模式,引起了國際學術界的關注。

相關焦點

  • 一項目有望解決中樞神經損傷修復世界難題
    膠東在線10月12日訊(通訊員 郭傳義 朱先俊) 日前,2016年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重點專項立項項目相繼公布,煙臺正海生物科技公司在「生物醫用材料研發與組織器官修復替代」和「生殖健康及重大出生缺陷防控研究」兩項重點專項領域獲批三項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創一次性斬獲多項國家重大專項記錄。
  • 中國學者的新發現顛覆成年哺乳類中樞神經損傷不能再生的結論
    > 長期困擾世界醫學界的重大難題脊髓損傷修復獲突破性進展。我國科研人員首次證明,應用自主研發的活性生物材料改善損傷局部微環境,促進非人靈長類恆河猴的皮質脊髓束長距離再生,穿過損傷區且與宿主脊髓建立起功能性神經網絡從而導致截癱肢體功能恢復。相關研究成果日前發表在《美國科學院院刊》上。該研究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和首都醫科大學雙聘教授李曉光、上海同濟醫院孫毅教授及首都醫科大學楊朝陽教授領銜完成。
  • 世界難題中樞神經修復項目在煙臺啟動
    ,中樞神經修復難上加難,全球尚無相關產品問世。    煙臺正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脊髓損傷及腦損傷臨床研究首席專家張賽告訴記者:「中樞神經損傷雖能激活內源性神經幹細胞,但損傷部位的微環境抑制神經幹細胞向神經元定向分化和神經再生修復。這一項目的實施,可重建有利於神經再生的微環境,研發一系列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中樞神經修復生物再生材料產品,較大地促進腦和脊髓損傷臨床患者的神經功能恢復,進而引領全球生物再生材料產業技術進步。」
  • 於彬:為中樞神經損傷再生「搭橋通路」
    「脊椎中樞神經損傷修復還有很多挑戰等待我們去攻克,臨床也有許多病人需要科學家和醫生幫助他們恢復正常生活。」今年1月,於彬關於環狀RNA調控神經再生的研究成果再次登上國際權威雜誌,從新的表觀遺傳學角度拓展了人們對神經損傷修復機制的理解,但是他仍感覺時間不夠用。
  • 日本學者成功讓小鼠中樞神經再生,或可用於治療脊髓損傷
    日本學者成功讓小鼠中樞神經再生,或可用於治療脊髓損傷 日本九州大學的一項最新研究發現了抑制哺乳動物中樞神經細胞再生的主要原因,以及克服這一障礙讓中樞神經細胞再生的方法。
  • 脊髓損傷後神經修復研究進展
    目前,全球範圍內數百萬人遭受著脊髓損傷帶來的痛苦。脊髓損傷後神經的自我修復能力有限,多種應用於脊髓損傷後神經修復的治療方法如神經保護及神經再生治療等,其療效均難以令人滿意。本文對脊髓損傷後神經自我修復過程及相關的研究進展作一綜述。
  • 中樞神經系統損傷方面修復過程中Liproxstatin-1的潛在價值
    該研究建立了一個用於研究少突膠質細胞鐵死亡的細胞模型,為進一步探究其機制奠定了基礎,同時揭示了Liproxstatin-1在中樞神經系統修複方面的潛在價值。馮世慶團隊在國際上率先證明鐵死亡在脊髓損傷急性期及亞急性期的重要性。脊髓損傷後微環境失衡,形成了一種鐵死亡誘導的微環境:鐵離子過載、穀氨酸毒性及氧化應激等。
  • 我國科學家在應用生物材料進行神經損傷修複方面取得創新成果
    2015年10月12日,國際著名期刊《美國科學院院報》(PNAS)同時在線發表了首都醫科大學李曉光、同濟大學孫毅課題組合作的題為《神經營養因子3-殼聚糖通過誘發大鼠內源性神經新生修復受損脊髓功能》和《通過轉錄組分析揭示脊髓損傷後功能修復的潛在分子機制的兩篇論文。
  • 傳說中的「永久性損傷」可以被修復?看看這個全新的DNA損傷修復機制
    核心提示:在2018年,頂級期刊Nature發表研究表示,喝酒會對我們的DNA造成永久性損傷,提高患癌風險,並給出了他們認為的最佳飲酒量:0!這一研究成果無疑給眾多有飲酒習慣的人造成巨大壓力,不過,近期Nature又發布了一項新研究成果:這個由乙醛造成的「永久性」DNA損傷,或許可以被修復。
  • 「換頭術」的世界難題:脊髓損傷修復不解決,則「毫無意義」
    「這兩篇文章與脊髓損傷修復無關。」戴建武說:「一篇文章動物試驗僅存活很短時間,一個是屍體上完成縫合,根本沒有脊髓再生證據。」脊髓修復之難脊髓是人和脊椎動物中樞神經系統的一部分,它被椎管所護,較為脆弱也非常重要。
  • 治療脊髓損傷後中樞神經病理性疼痛3期臨床成功!
    本文系生物谷原創整理,歡迎分享,轉載須授權 日本藥企第一三共(Daiichi Sankyo)近日宣布,評估Tarlige(mirogabalin)治療脊髓損傷(SCI)後中樞神經病理性疼痛(CNP)的3期研究達到了主要終點。
  • 修復腦死亡者中樞神經到底靠不靠譜
    幹細胞重啟腦死亡中樞神經天方夜譚?如果真能修復腦死亡者的中樞神經——大腦和脊髓,同時還能讓全身的周圍神經也恢復功能,也就意味著真的可以讓腦死亡者起死回生。但是,腦死亡者如果恢復了大腦功能,無論是作為局部的已經死亡的神經細胞,還是作為產生意識的大腦白質和灰質的所有功能能否全面恢復?如果是,他們的大腦功能和思維是否與生前一模一樣?
  • Cancer Res:北大鄭曉峰團隊揭示去泛素化酶調控DNA損傷修復新機制
    DNA損傷修復受到泛素化等蛋白質翻譯後修飾的嚴格而精細的調控,其中,去泛素化酶通過兩種主要方式參與到DNA損傷修復過程中:直接作用到損傷位點或者調控DNA損傷應答關鍵的因子。鑑於DNA損傷應答調控的複雜性,鑑定新的參與到DNA損傷修復中的去泛素化酶,闡明其發揮作用的機制,有助於我們深入了解DDR修復的分子機制。
  • ...報導膠原生物材料聯合幹細胞引導心肌再生取得的臨床研究原創成果
    儘管及時藥物治療、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等治療方法可以挽救部分心梗患者生命,但是對於嚴重的陳舊性心肌損傷,目前仍缺乏有效的治療方法。2020年9月11日,《美國醫學會雜誌》子刊JAMA Network Open雜誌在線發表了相關內容,報導了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戴建武再生醫學團隊與南京鼓樓醫院王東進教授團隊合作的重要研究成果。
  • Nature:喝酒引起的DNA損傷可以修復?
    Nature:喝酒引起的DNA損傷可以修復?乙醛解毒和FA途徑的聯合失活誘導突變,加速惡性腫瘤的發展並引起血液幹細胞的快速消耗,對於乙醛脫氫酶2基因失活的人而言,身體的第二層自我保護機制就是修復乙醛導致的DNA損傷。然而,乙醛引起的DNA損傷性質及修復問題至今仍是未解之謎。為此,來自Puck Knipscheer(Hubrecht研究所)和Ketan J.
  • SIRT6在DNA損傷修復中的新功能
    責編 | 兮基因組不穩定性的增加是腫瘤和衰老的關鍵特徵之一,而DNA損傷修復能力的下降是導致基因組不穩定的重要原因。生物體演化出了多條損傷修復通路以應對不同類型的DNA損傷,其中核苷酸切除修復(Nucleotide excision repair,NER)以及DNA雙鏈斷裂修復(DNA double strand breaks repair,DSBR)均與腫瘤及衰老發生關係緊密。
  • 研究揭示結腸幹細胞損傷修復周期
    研究揭示結腸幹細胞損傷修復周期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11/8 12:55:54 美國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醫學院Thaddeus S. Stappenbeck課題組取得一項新進展。
  • 半月板損傷分幾級?幹細胞療法能否實現半月板損傷的臨床修復?
    輕度的半月板損傷,在及時的採取相應的修復措施後,基本上是可以恢復到不影響正常生活的狀態。重度的半月板損傷則會給患者的生活造成嚴重影響,如無法正常行走、結束職業運動生涯等。 半月板損傷的分級 在最新的《膝關節半月板損傷的MRI分級分類》中,據膝關節磁共振成像(MRI)檢查,將半月板損傷分為3級。
  • 近期DNA修復領域成果一覽
    本文中,小編整理了近年來DNA修復研究領域的重磅級成果,分享給大家!與大家一起學習!【1】JCI:突破!科學家通過破壞細胞DNA修復的「蹺蹺板」來成功殺滅癌細胞doi:10.1172/JCI92742近日,一篇發表在國際雜誌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埃默裡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發現,癌細胞依賴的一種免於細胞死亡的特殊蛋白或能幫助調節癌細胞的DNA修復。
  • 一碗山豆根泡的水 損傷了女孩的中樞神經 現走路都需要人攙扶
    隨即文文出現了重度中毒的症狀,連續四五個小時內嘔吐不止,家人急忙將文文送去了醫院,經過醫生的全力搶救,文文的毒是解, 但是山豆根毒已經損傷了文文的中樞神經。我們都知道,中樞神經是非常的重要的,而中樞神經損傷後,會帶來不可逆轉的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