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頭術」的世界難題:脊髓損傷修復不解決,則「毫無意義」

2020-12-05 澎湃新聞

「換頭術」的世界難題:脊髓損傷修復不解決,則「毫無意義」

澎湃新聞記者 王盈穎

2017-11-22 06:34 來源:澎湃新聞

哈爾濱醫科大學任曉平教授與義大利合作者在遺體上進行的異體頭身重建「排練」,被社會誤讀為已經實現「換頭術」,一時激起千層浪。

「換頭術」新聞引起的漣漪不僅因為它挑戰現有醫學倫理,也因為它在技術上還遠沒有達到能真正實現的程度。在脊髓再生、免疫排斥、大腦缺血灌注的幾個難點中,脊髓再生是最具攻堅意義的世界級難題。

「脊髓組織是人體信號傳遞的中樞,像電纜,大腦皮層與外周運動與感覺的信號都是通過脊髓組織傳遞的。」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再生醫學中心主任戴建武向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介紹。

異體頭身重建需要切斷受體和供體的脊髓,再進行拼接、再生。在戴建武看來,「

如果不解決脊髓損傷修復的問題,毫無意義

」。

11月21日,任曉平在哈爾濱對媒體表示,他的團隊已經找到很好的解決方法,即他和義大利合作者、曾是神經外科醫生的塞爾吉·卡納韋羅(Sergio Canavero)提出的,用粘合劑聚乙二醇(PEG)來連接兩截斷裂的脊髓神經。

任曉平稱,他的團隊已經相繼在小動物(小鼠)、大動物(狗)身上進行了脊髓損傷重生的實驗。

但戴建武表示:「通過聚乙二醇粘合脊髓切面既無科學性,也無可行性。無任何動物試驗數據。」

任曉平團隊今年先後在《CNS神經科學和治療學》和《Surgical Neurology International》上發表兩篇論文,試圖證明該方法的有效性,並借用遺體來設計外科手術模型。

「這兩篇文章與脊髓損傷修復無關。」戴建武說:「一篇文章動物試驗僅存活很短時間,一個是屍體上完成縫合,根本沒有脊髓再生證據。」

脊髓修復之難

脊髓是人和脊椎動物中樞神經系統的一部分,它被椎管所護,較為脆弱也非常重要。從大腦這個「司令部」傳出的命令需要經過脊髓傳達到四肢,進行運動;而肢體感受到刺激也由此上行,到達大腦進行感知。

「中樞神經是人體內被認為是不能再生的組織。脊髓損傷也是人類目前無法有效修復的組織。完全性脊髓損傷病人目前只能是終身癱瘓。」戴建武介紹說。

為何脊髓一旦損傷,無法像很多組織一樣具備自主再生能力?

據介紹,脊髓一旦損傷,兩端損傷部位的斷端就會結成

瘢痕

。在脊髓斷端,瘢痕的主要成分是膠質細胞及抑制神經修復的蛋白因子。瘢痕是致命的,它像一堵厚牆,堵住脊髓兩端斷裂的神經軸突。這樣,斷端的神經就無法「拉手」,從而無法再生。

在完全性脊髓損傷中,脊髓全部截斷,患者的損傷平面之下都會喪失感覺和運動功能。而要完成異體頭身重建,毋庸置疑是一種完全性脊髓損傷。

探索斷裂脊髓的部分修復

脊髓修復是醫學困境,同樣也是科學家希望破解的難題。

戴建武介紹說,他們此前在幾百隻狗身上試驗脊髓損傷再生修復,兩年前在人體上開展臨床試驗,已經實現了脊髓損傷後部分功能的再生修復。

他的團隊解決方案是用膠原支架用於連接完全性脊髓損傷患者的受損脊髓段,輔之以間充質幹細胞,引導脊髓組織再生。儘管無法完全恢復到正常人的水平,但電生理學、患者的主觀感覺上已經證明能部分恢復。

上海長徵醫院脊柱外科中心主任肖建如也和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提到了類似的修複方法。他說:「目前脊髓殘端採用各種裝載神經幹細胞套管橋接技術仍在試驗階段,其臨床療效尚不清楚。」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換頭術,哈爾濱醫科大學,脊髓再生,澎湃,澎湃新聞

相關推薦

評論(59)

相關焦點

  • 一項目有望解決中樞神經損傷修復世界難題
    膠東在線10月12日訊(通訊員 郭傳義 朱先俊) 日前,2016年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重點專項立項項目相繼公布,煙臺正海生物科技公司在「生物醫用材料研發與組織器官修復替代」和「生殖健康及重大出生缺陷防控研究」兩項重點專項領域獲批三項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創一次性斬獲多項國家重大專項記錄。
  • 三年前的今天,他們宣布成功實施了「換頭術」
    03 「換頭術」的技術難題及爭議 頭部移植手術面臨的主要問題是將頭部的脊髓與供體的脊髓相融合,目前醫學界認為中樞神經是人體內不能再生的組織, 脊髓是人類無法有效修復的組織,
  • 「換頭術」只是一場鬧劇?
    三十多年來,在世界各國神經科學家的不懈努力下,極為複雜的中樞神經再生研究取得了令人鼓舞的進展。科學家們總算找到一些辦法,讓被完全切斷脊髓的大鼠用一度癱瘓的後肢一瘸一拐地走路。這些研究成果的意義在於,損傷的脊髓與腦之間的上下聯繫最終能夠重建,截癱病人有望甩開輪椅重新站立行走,換頭的夢想在理論上也有了實現的可能。蝌蚪君:科學家之前做過類似的實驗麼?
  • 任曉平「換頭術」法寶PEG是什麼?國內主流團隊都沒有使用
    中國科學報 圖哈爾濱醫科大學任曉平教授否認完成「換頭術」,強調只是「頭移植外科模型」、「在新鮮的遺體上,做了臨床前的手術設計」。但任曉平同時稱,這是一個「重大的科學突破」,並稱為世界級難題脊髓損傷修復找到很好的解決辦法。
  • 任曉平「換頭術」的法寶PEG是什麼?國內主流團隊都沒使用
    中國科學報 圖哈爾濱醫科大學任曉平教授否認完成「換頭術」,強調只是「頭移植外科模型」、「在新鮮的遺體上,做了臨床前的手術設計」。但任曉平同時稱,這是一個「重大的科學突破」,並稱為世界級難題脊髓損傷修復找到很好的解決辦法。
  • 納米組織工程化脊髓修復脊髓損傷
    脊髓損傷模型:實驗採用了脊髓半切損傷模型,顯露脊髓中央動脈作為中線標誌,以預先定位的T8棘突位置為中心,沿中線右側切除一矩形長3-5 mm的半橫斷脊髓缺損區域,胸髓損傷不會危及生命中樞,損傷結果確切,動物出現後肢功能障礙及尿便障礙,修復術後通過行為學
  • 一種試驗性藥物 有助於修復脊髓損傷
    原標題:一種試驗性藥物 有助於修復脊髓損傷   新華社倫敦電 (記者劉石磊)英國《自然》雜誌4日報導說,動物實驗顯示,一種新藥可使受傷脊柱中的脊髓神經細胞重新生長,並修復損傷,受試實驗鼠的運動能力和小便控制能力都有所恢復。
  • 中國人完成世界首例"換頭術" 一架身軀託起他人智慧遭多方質疑
    東方網記者劉軼琳11月22日報導:日前,世界首例「換頭術」在中國哈爾濱進行引發關注。手術實施者、哈爾濱醫科大學教授任曉平稱這是人類現代醫學第一次把人頭移植,此項研究工作系醫學史上的裡程碑,意義重大。
  • 脊髓損傷後神經修復研究進展
    目前,全球範圍內數百萬人遭受著脊髓損傷帶來的痛苦。脊髓損傷後神經的自我修復能力有限,多種應用於脊髓損傷後神經修復的治療方法如神經保護及神經再生治療等,其療效均難以令人滿意。本文對脊髓損傷後神經自我修復過程及相關的研究進展作一綜述。
  • 追問世界首例「換頭術」的真真假假
    據媒體報導,一位義大利醫生宣布,人類歷史上首例「換頭術」將於2017年在中國進行,一位中國醫生將參與手術。消息還稱,此項科研經費達5億人民幣,動物實驗成功率達90%以上,為疑難雜症找到了最終解決方案。「換頭」真能成功?這到底是重大科學進步還是空穴來風?
  • 換頭術靠譜嗎?帶你去主刀醫生任曉平實驗室10問真相
    新華網才萌 攝    新華網11月23日電 兩年前,一則《中國醫生要參與世界首例「換頭術」》的消息讓哈爾濱醫科大學教授任曉平突然陷入輿論漩渦,在一片驚嘆、質疑聲中,任曉平面對新華網的鏡頭回應了「換頭術」的真真假假。那時,他的團隊在1000隻小白鼠上做過實驗,成活率30%-50%,最長成活期是一天。
  • 黃潔夫:「換頭術」不是中國的光榮,中國不允許這種試驗
    他表示,無論是技術層面,還是倫理方面,「換頭術」都是不可行的,還會為中國的器官移植事業帶來不良影響,「中國絕不允許進行這種臨床試驗。」中國人體器官捐獻與移植委員會主任、原衛生部副部長黃潔夫 資料圖談「換頭術」:這個第一不做也罷北青報:「換頭術」這個概念是最新的嗎?
  • 中國人首嘗「換頭術」?
    日前國內很多媒體轉載源自「《印度時報》」的消息稱,世界首位接受「換頭手術」的患者將由此前的一名俄羅斯人改為中國人,這例手術將由中國醫療團隊操刀,預計明年底在中國實施。這一消息確實嗎?參與相關研究的中國專家怎麼看?
  • 如何解決脊髓損傷後瘢痕組織產生?Nature今日文章給出答案
    如哈佛醫學院附屬波士頓兒童醫院何志剛團隊發現在小鼠運動皮層神經元中敲除Pten,Socs3基因,或者過表達Osteopontin與IGF1,能夠有效促進脊髓損傷後CST再生,恢復 CST控制的運動功能。然而,脊髓損傷後,損傷部位瘢痕組織的產生仍然是抑制再生的另一重要難題。
  • 「換頭術」離現實有多遠?引發倫理爭議、法律無依據
    新聞分析:「換頭術」離現實還有多遠  新華社北京11月22日電 新聞分析:「換頭術」離現實還有多遠  新華社記者  近日,有科學家宣布世界首例人類頭部移植手術已經在人類遺體上「成功」實施。消息一出即遭質疑:是科學突破還是博公眾眼球的「噱頭」?
  • 「換頭術」被指「可恥騙局的延續」,專家:不能證明活體可行
    > 近日,有科學家宣布世界首例人類頭部移植手術已經在人類遺體上
  • 我國科學家在應用生物材料進行神經損傷修複方面取得創新成果
    2015年10月12日,國際著名期刊《美國科學院院報》(PNAS)同時在線發表了首都醫科大學李曉光、同濟大學孫毅課題組合作的題為《神經營養因子3-殼聚糖通過誘發大鼠內源性神經新生修復受損脊髓功能》和《通過轉錄組分析揭示脊髓損傷後功能修復的潛在分子機制的兩篇論文。
  • 「黑盒子」神經幹細胞移植成功修復脊髓損傷
    「黑盒子」神經幹細胞移植成功修復脊髓損傷 2020-08-11 16:5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前蘇聯科學家曾研究"換頭術" 造出20隻雙頭狗
    最近,又有科學家預測,隨著脊髓神經連接問題的解決,「換頭術」再過幾年就能實現。而這項大膽的技術將能成為肌肉萎縮症、四肢癱瘓、器官衰竭等病人的救星。  科學家理想中的換頭過程  義大利都靈大學先進神經調節小組的神經科學家塞爾焦·卡納韋羅,在今年6月份的《國際神經外科》上發表論文指出:「換頭手術最大的技術障礙是連接捐贈者與接受者的脊髓。
  • 世界難題中樞神經修復項目在煙臺啟動
    ,中樞神經修復難上加難,全球尚無相關產品問世。10月10日,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脊髓損傷及腦損傷再生修復生物材料產品的研發」在煙臺開發區啟動,這一世界性難題有望像冰山一樣融化。    據了解,該項目由煙臺正海生物牽頭,聯合國內8家知名科研單位協同創新。主攻以生物再生材料為核心重建神經再生微環境的關鍵技術產品研究,引導神經幹細胞向神經元分化,促進神經功能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