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潔夫:「換頭術」不是中國的光榮,中國不允許這種試驗

2020-12-04 澎湃新聞

11月17日,義大利外科醫生塞爾吉·卡納瓦羅對外宣布,自己成功在一具遺體上實施了世界第一例人類頭部移植手術。備受中國網友關注的是,手術實施地點就在中國,哈爾濱醫科大學的任曉平教授也參與指導了這次手術。11月30日,中國人體器官捐獻與移植委員會主任、原衛生部副部長黃潔夫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這起頭顱移植實驗違反了中國器官移植有關法規,也違反了基本的倫理準則,應該追究有關單位倫理審查委員會或領導人的責任。12月1日,北京青年報記者就這一話題對話黃潔夫。他表示,無論是技術層面,還是倫理方面,「換頭術」都是不可行的,還會為中國的器官移植事業帶來不良影響,「中國絕不允許進行這種臨床試驗。」

中國人體器官捐獻與移植委員會主任、原衛生部副部長黃潔夫 資料圖

談「換頭術」:這個第一不做也罷

北青報:「換頭術」這個概念是最新的嗎?

黃潔夫:其實「換頭術」這個提法並不新鮮,早在上個世紀50年代,蘇聯科學家就已經做過「換頭」的手術,當時是把一隻狗的頭移植在另一隻狗的背上,成了「雙頭狗」。這個狗後來就存活了3天,因為移植上去的狗神經沒有辦法和受體融合,所以後來蘇聯就放棄了這個手術。70年代,美國的科學家也在狗身上做了「換頭」實驗,但這隻狗存活時間還不到24小時,此後又做了很多例,證實脊髓中樞神經的再生是沒有可能的。

北青報:既然提出時間這麼早,此後的幾十年裡,「換頭術」就沒有一點進展嗎?

黃潔夫:「換頭術」的提出時間其實和其他器官移植時間差不多,之後其他固體器官的移植都有了發展,比如肝臟、腎臟等,但頭部移植始終不行,漸漸就很少有人去做這個實驗了。偶爾也有人做,其中最熱衷「換頭術」的就是義大利神經外科醫生塞爾吉·卡納瓦羅。

北青報:塞爾吉·卡納瓦羅對「換頭術」的痴迷似乎在全球都很有名,您怎麼看他把手術地點選在中國?

黃潔夫:最早卡納瓦羅的換頭手術有一個俄羅斯漸凍人患者做志願者,當時他在雜誌上發表了要在這名患者身上進行換頭手術的消息,結果引起了全球醫療界主流聲音的堅決反對。反對的人多了之後,「換頭術」在義大利的聲音就慢慢沉了下去。之後卡納瓦羅就將手術地點選在了中國,至於為什麼選在中國,外媒評價說「因為中國是一個最沒有倫理底線的國家」,所以才選擇在中國做。所以說,這不是中國的光榮,而是在給中國器官移植事業抹黑。有些網友可能很高興,中國成了「換頭術」的第一,但這是一個很醜的第一,不要也罷。

談技術:1還沒有,何談100

北青報:這個實驗本身有借鑑意義嗎?

黃潔夫:在兩個屍體上做所謂的人頭移植,其實是很粗糙的,同時也很粗淺,可以說這是一臺誰都可以做的手術。實際上,這次完成的只是一個解剖學上的模型。

北青報:從您的角度來看,「換頭術」在技術層面有可能實現嗎?

黃潔夫:頭顱移植不同於其他器官移植,它牽扯一個中樞神經的連接問題。到目前為止,神經元不能再生已經是大家的共識。我們有千千萬萬脊髓損傷的患者,腰椎一折斷,脊髓就癱瘓了,也就是說自身神經稍微受點損傷就不能恢復,何況是切斷之後再連接上異體呢。在動物實驗中,我們已經證實,脊髓是接不上去的。現在炒作要用「膠水」把神經粘起來,從而實現脊髓橫斷再連接,這是不可能的。美國一篇非常有名的文章評論說,「這種理論就像把大西洋底的光纜切斷,然後再用膠水粘起來」,荒唐可笑。

北青報:將來神經連接技術有所突破後,「換頭」可能成真嗎?

黃潔夫:除了中樞神經的連接外,「換頭手術」還有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就是排異反應。我是做肝移植的,大家都知道肝移植、腎移植等器官移植都會有排異反應,雖然現在已經能夠控制的比較好,但這畢竟只是一個小器官,對身體整體來說,只佔很小的一個比例,用免疫排斥藥還是可以控制。但如果是換頭的話,首先你很難判斷哪一部分算這個人的主體,哪一部分算被移植的部分,即使按照現在卡納瓦羅的說法,頭算主體,肢體算移植過來的,你也很難想像要用多少免疫排斥藥。光吃免疫排斥藥,就會把人治死,因此從技術上是完全不可行的。

北青報:那您看好相關技術的發展嗎?

黃潔夫:暫且不提頭顱移植,相對比較簡單的同種異體肢體移植目前為止都還沒有成功過,就是一個人接上另一個人的肢體。其實血管之類的連接並不難,但目前所有接受過這一手術的患者都沒有恢復肢體的功能。主要原因就是因為神經不可再生,你想周圍神經都不行,中樞神經就更難;另外,接受這一手術的許多患者還出現了精神疾病方面的症狀,始終覺得這個肢體不是他自己的,甚至還有人因此自殺。幾乎所有人最後都選擇了截肢,改為接受義肢。在同種異體肢體移植的技術還沒有進展的情況下,頭顱移植在技術上顯然更不可能。1都沒有,怎麼能去做100?

談倫理:每個活著的細胞都是「我」的一部分

北青報:如果技術上完全可行的話,是否就可以進行「換頭」?

黃潔夫:技術只能回答能不能做成功的問題,但要不要做、應不應該做卻是倫理層面的問題。如果真的允許「換頭」,那是頭算人,還是身體算人呢?對這個問題的回答,現在還是有爭議的。可能有些人認為,頭作為神經系統最高級的部分,可以通過神經控制全身,應該被算是人的主體。但從我一個外科醫生的角度來看,人身上每一個活著的細胞都是這個人的一部分。而且在我做器官移植的經歷中,確實有許多案例證實,器官被移植後,受體可以通過被移植的器官接收到供體信息。從某種角度來說,你存在在你身體的每一個細胞裡。

北青報:其他器官移植技術成熟前是否也曾經歷過類似的倫理難題?

黃潔夫:不同器官,情況不一樣。舉個例子來說,上世紀70年代,我國器官移植的創始人裘法祖所在醫院曾經做過睪丸移植的手術,其中有一例成功了,是父親的睪丸移植給了兒子。後來兒子有了孩子,於是出現了倫理上的問題,這個孩子到底算誰的?那場大爭論之後,我國就取消了睪丸移植手術。頭顱移植也是一樣的,即使能夠成功,那這個活下來的人將來要是有了孩子,孩子應該算腦供體的,還是軀體供體的?

北青報:這種倫理學上的爭論可能隨著技術進步慢慢達成共識嗎?

黃潔夫:對醫生來說,最重要的就是敬畏生命,不能對病人造成傷害。一個手術能不能做,不說在全社會取得共識,至少要在醫學界達成共識。我注意到有網友將頭顱移植的爭議和腎移植類比,但腎移植當時面臨的爭議其實是不同教會之間的爭論,和頭顱移植完全不同。

北青報:醫學倫理和技術進步之間應該如何取捨?

黃潔夫:醫學有禁區,科學有紅線,不是說這個手術能做成功就可以做,我們首先要考慮的是應不應該做、做了好不好、能不能被人類社會所接受。技術可以解決的問題太多了,比如說孕期檢測胎兒性別,但這是不被允許的。

談追責:違反中國器官移植條例

北青報:所以您對「換頭術」是明確反對的是嗎?

黃潔夫:我們不反對頭顱移植的實驗研究,科學研究是沒有問題的。我們反對的是,炒作在人的身上進行臨床頭顱移植。這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有網友質疑說我們反對頭顱移植會不會阻礙科學研究發展,不是的,我們是反對現在炒作的臨床對遺體進行頭顱移植。設想一下,如果你是遺體捐贈者的家屬,你會願意親人的遺體被用於這麼粗糙的實驗嗎?如果我們把在動物實驗中都沒有取得成功的技術,用在兩個充滿愛心的捐贈者身上,這是對生命最大的不尊重。

北青報:此前您在介紹媒體採訪時曾提到希望哈醫大就此事追責,方便介紹下「換頭術」具體違反了哪些條例嗎?

黃潔夫:首先是違反了我國《人體器官移植條例》,條例中明確規定了,所謂人體器官移植,是指摘取人體器官捐獻人具有特定功能的心臟、肺臟、肝臟、腎臟或者胰腺等器官的全部或者部分,將其植入接受人身體以代替其病損器官的過程。其中並不包括頭顱。另外,最基本的《執業醫師法》中也規定,以病人為核心,不能傷害病人。還有其他許多條例,每一條都違法了。

北青報:有網友指出,條例中有「等器官」的表述,因此頭顱也應該被包括在內,您怎麼看?

黃潔夫:頭顱不算器官,大腦是個器官,頭不是,所以不能算的。

北青報:那追責會馬上提上日程嗎?

黃潔夫:這個決定權並不在我,我只是一個建議。在中國用兩個遺體做這樣一臺粗糙的手術,家屬同意嗎?兩個遺體身前是否曾表達過願意把他的頭去做這個實驗的意願?這些都是需要調查的。

北青報:您怎麼看待這次「換頭術」造成的國際影響?

黃潔夫:大家都知道,我國的器官移植一路走來很不容易。從一開始大家都不看好,「中國人講究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會有人捐獻器官的」,到今年我們已經完成了5千多例器官捐獻,加上親屬間活體器官捐獻,共計1萬6千多臺器官移植手術,中國已經成為全球第二大器官移植國家。可以說,中國已經走上器官移植的舞臺,正在走向器官移植的中心,計劃2020年以無可爭辯的倫理學方式成為世界第一器官移植大國。在這樣的緊要關頭,我們怎麼能用最能引起倫理學爭議的移植手術,來增加中國的負擔呢?

(文章原標題《黃潔夫:「換頭術」不是中國的光榮,中國不允許這種試驗》)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黃潔夫:換頭術荒唐可笑 中國器官移植應有序發展
    黃潔夫:換頭術荒唐可笑 中國器官移植應有序發展 2017-12-01:換頭術荒唐可笑  我國器官移植應該科學有序發展  本報訊(記者賈曉宏)近日,哈爾濱醫科大學任曉平團隊與義大利原神經外科醫生塞爾吉·卡納韋羅一年前在兩具遺體上進行「異體頭身重建」的解剖學研究被媒體曝出,「換頭術」引起了各界的廣泛關注。
  • 黃潔夫談換頭手術:中國不需要這樣的荒唐的「第一」
    黃潔夫在會議上針對「換頭術」表達自己的觀點。中國青年網記者孫釗攝  中國青年網北京12月19日電(記者孫釗)據英國《每日郵報》11月17日報導,義大利神經學家塞爾焦·卡納韋羅當天在奧地利首都維也納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世界第一例人類頭部移植手術已經在一具遺體上成功實施,而手術地點正是中國。
  • 黃潔夫指「換頭」違規,哈醫大相關人士:用的遺體不是活器官
    原衛生部副部長黃潔夫日前向媒體表示,哈爾濱醫科大學進行的人類遺體換頭實驗違反了中國的器官移植相關法規,違反了基本倫理準則,需要被追究責任,並對該事件進行調查。原衛生部副部長、器官捐獻與移植委員會主任黃潔夫。
  • 黃潔夫:中國努力拓寬遺體器官來源
    黃潔夫:中國努力拓寬遺體器官來源 日期:2011-03-08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北京3月7日電(記者任沁沁 羅沙)全國政協委員
  • 器官移植「推手」黃潔夫的二十年
    回國後,黃潔夫成了一名出色的肝膽外科醫生。作為肝膽外科醫生,參與器官移植手術不可避免。彼時,中國尚無器官捐獻體系。器官的兩種來源,一是親體捐獻,二是屍體器官,後者基本來自死刑犯。黃潔夫一直認為,做好醫生的前提是心軟,「假使心不是軟的,他一定不是好醫生」。
  • 世界首例"換頭術"在中國完成?專家提出質疑
    >央廣網北京11月19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一直以來,人們都認為換頭術如此奇特的想像只能在神話故事、科幻作品中看到,而在現實生活中是不可能出現的。而換頭最重要的不是血管、肌肉的移植或者說修復,最重要的難點在於神經的修復,即怎麼將神經連接起來。在探討換頭術之前,應該有足夠的證據來證明,我們在神經斷裂後,修復有了突破性進展。如果這方面沒有突破性進展,去做一個吸引眼球的換頭術,我覺得對接受手術的病人是不負責任的。
  • 中國人首嘗「換頭術」?
    日前國內很多媒體轉載源自「《印度時報》」的消息稱,世界首位接受「換頭手術」的患者將由此前的一名俄羅斯人改為中國人,這例手術將由中國醫療團隊操刀,預計明年底在中國實施。這一消息確實嗎?參與相關研究的中國專家怎麼看?
  • 世界首例遺體「換頭術」在中國成功了 倫理問題成世人熱議焦點
    義大利神經外科專家 塞爾吉奧·卡納韋羅:經過很多人的努力,最終歷史性的一刻在中國發生了,在哈爾濱醫科大學任曉平教授的帶領下,我們做了18個小時的手術,我們的計劃是完成腦死亡器官捐獻者的腦移植手術。第一個「移植人類」即將到來!
  • 任曉平:完成第一例人體頭移植模型 稱「換頭術」不準確
    任曉平說,這是第一例頭移植模型,之前媒體稱「換頭術」不準確,此次頭移植模型和「換頭術」還有距離。「換頭術」取決於很多複雜的因素,目前只是把「換頭術」進行前的科學問題、技術問題先解決。任曉平強調,此次頭移植模型把相關技術向前大大推進了一步,「未來頭移植不會遙遠」。
  • 原衛生部副部長黃潔夫:器官移植法治化刻不容緩
    曾在衛生部任職副部長的全國政協委員黃潔夫,每年兩會上所談最多的都是器官移植這個話題。中國的器官移植一直都在爭議中前行,死囚器官曾經是這個行業的一個死結。由於這種難以公開透明的器官來源也導致器官移植市場混亂,非法器官買賣屢禁不止。
  • 黃潔夫專訪:器官移植事業神聖 需破舊立新
    會後,黃潔夫接受《環球時報》記者專訪,講述此次峰會背後的故事,以及中國近40年來器官移植事業從起步到變革的過程。  從艱難起步,到「中國的創新」  環球時報:改革開放後,中國器官移植髮展脈絡是怎樣的?  黃潔夫:器官移植技術是改革開放前後傳入中國的,那時,中國開始第一輪器官移植嘗試。
  • 對話黃潔夫:希望到2023年中國能成為世界第一器官移植大國
    中國器官移植髮展基金會理事黃潔夫在接受新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我國器官移植事業快速發展,但仍不能滿足社會經濟發展需求,希望到2023年,我國能成為世界第一器官移植大國。在論壇上,TSS聯席主席Shiro Takahara、中華醫學會器官移植分會主任委員石炳毅做了題為《中國器官捐獻與移植的發展現狀》匯報,介紹了我國人體器官捐獻工作。
  • 追問世界首例「換頭術」的真真假假
    據媒體報導,一位義大利醫生宣布,人類歷史上首例「換頭術」將於2017年在中國進行,一位中國醫生將參與手術。消息還稱,此項科研經費達5億人民幣,動物實驗成功率達90%以上,為疑難雜症找到了最終解決方案。「換頭」真能成功?這到底是重大科學進步還是空穴來風?
  • 原衛生部副部長黃潔夫:今後器官移植可納入醫保
    :今後器官移植可納入醫保《中國經濟周刊》 記者 侯雋 謝瑋丨兩會現場報導每年兩會,全國政協常委、中國器官捐獻與移植委員會主任、原衛生部副部長黃潔夫都是媒體「聚焦」的對象,他一直致力於推動建立陽光、透明的器官捐獻和移植體系。
  • 假如換頭術成功了,人民是不是都長生不老了?
    事實上全球首例「換頭」手術的確在中國哈爾濱醫科大學醫生任曉平牽頭實施的。當時任曉平團隊在零下15度的環境中為猴子進行換頭手術。手術非常的順利,這也是全球第一個換頭成功的猴子。它的成功,可以說是醫學史上巨大的進步。
  • 中國「換頭術」獲重大突破,已2次成功連接
    其實,中國成功實施了2次換頭術,皆由哈醫大的任曉平團隊操刀完成。只不過第一次是給一隻猴子換頭,據說耗資超過7000萬,但這隻猴子換頭後存活時間不到一天。而第一次在人類身上實施的換頭術則是在兩具遺體上進行的,18個小時的手術成功將兩者的神經、血管和脊椎連接起來。
  • 原衛生部副部長黃潔夫談死囚器官移植利益鏈
    原標題:原衛生部副部長黃潔夫談死囚器官移植利益鏈   原衛生部副部長、現任中央保健委員會副主任黃潔夫做客鳳凰衛視節目《公益中國》,談取消死囚器官移植。他在節目中表示,死囚器官移植形成了利益鏈變得骯髒,周永康落馬才打破這種利益鏈。  以下是文字實錄:  解說:本期《公益中國》,邀請全國政協常委,原衛生部副部長黃潔夫,講述中國廢除死囚器官移植的經過。  2015年2月24日,浙江省首例跨國人體器官捐獻在杭州完成,並連夜進行移植手術。
  • 「換頭術」的世界難題:脊髓損傷修復不解決,則「毫無意義」
    「換頭術」的世界難題:脊髓損傷修復不解決,則「毫無意義」 澎湃新聞記者 王盈穎 2017-11-22 06:34 來源
  • 專家:換頭術短期內難實現 手術困難術後問題多
    據媒體日前報導,一位義大利神經外科專家宣布,人類歷史上首例「換頭術」將於2017年在中國進行,一位中國醫生將參與手術。不過,中國醫生向媒體聲稱:目前關於換頭手術的具體時間和地點等事宜還沒法確定,所謂2017年將在中國實施換頭術「是沒有的事情」。
  • 衛生部原副部長黃潔夫:腎移植有望率先納入大病醫保
    黃潔夫透露,未來3至5年將培養大批高水平能做器官移植手術的醫生,中國OPO(人體器官獲取組織聯盟)正在借鑑西班牙的模式不斷完善,並逐步培養一批好的器官移植示範醫院,進入到器官移植資質醫院中來。反之,有資質的醫院長期不做移植手術的,就定期清理出去。通過有進有出,讓器官捐獻、移植事業在倫理學、科學的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