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首例遺體「換頭術」在中國成功了 倫理問題成世人熱議焦點

2020-11-23 秒聞視頻

蒲松齡的《聊齋志異》,有一個秀才被判官換了心臟,最後高中舉人的神話故事。想把人體比作一個機器,壞哪個零件就換哪個零件的想法人類自古就有。到現在心臟、腎臟、肝臟等等人體器官的移植手術,越來越成為常見的手術治療方案。那麼人體最重要的器官——大腦能不能移植呢?答案是「指日可待」了。

義大利神經外科專家卡納韋羅近日向外界宣布,人類的首例換頭手術,已經在遺體上獲得了成功。

義大利神經外科專家 塞爾吉奧·卡納韋羅:經過很多人的努力,最終歷史性的一刻在中國發生了,在哈爾濱醫科大學任曉平教授的帶領下,我們做了18個小時的手術,我們的計劃是完成腦死亡器官捐獻者的腦移植手術。第一個「移植人類」即將到來!

卡納韋羅是義大利的神經外科專家,2013年,他就因為極力推崇人體換頭術而被外界稱為「瘋子醫生」,2015年,一位來自俄羅斯的脊髓性肌肉萎縮症患者,自願成為卡納韋羅實驗的志願者。這位患者飽受病痛折磨身體十分消瘦,但他曾用思維清晰的大腦向外界表示:他十分期待這次「換手手術」。

俄羅斯換頭術志願瓦雷裡·多諾夫:對我來說是一個絕佳的機會,無論手術實際的結果如何,這項技術都將成為進一步發展打下科學基礎。

但到了今年上半年,這位志願者卻突然改變了主意,他不再接受「換頭術」轉而接受常規治療。不過在這期間,卡納韋羅也遇到了另一個志同道合的人,他就是中國哈爾濱醫科大的任曉平教授,任教授也是國內首屈一指的神經外科專家。

此前,他曾把一隻黑老鼠的頭移植到一隻白老鼠的身體上。雖然這隻「拼接」的老鼠不靠呼吸機僅生存了一天。但依然引起國內外的矚目。2017年,兩位醫學專家的實驗在中國獲得了成功,任曉平教授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手術的意義十分重大。

哈爾濱醫科大學教授 任曉平:它為我們未來的實驗提供了外科學整個的手術原則,手術入路,手術解剖結構的選擇。以及各種組織的修複方法和技術。什麼樣的病人才適合進行頭移植這樣的手術?簡單地劃分一下,就是目前臨床上得了不治之症的人。

這種手術若真能治癒不治之症,那麼它給患者帶來的究竟是福音,還是令人不安的恐懼呢?上個世紀六十年代好萊塢的恐怖電影《致命科學怪人》就曾對「換頭術」做過設想,電影中的場景十分觸目驚心。

而現實中,「換頭術」也飽受爭議。

網友:這個手術若成功了,霍金就可以重新站起來了。

網友:用兩個人的身體換來一個人的生命,這怎麼看都不是「醫治」啊。

網友:兩個人變成了一個人,那這個「人」又是誰呢?

1954年,世界首例腎臟移植術在這對美國雙胞胎的身上獲得了成功。從此也打開了人類器官移植的大門。

這是1954年蘇聯外科醫生將一隻小狗的前半身嫁接到一隻大狗的後背,這隻雙頭狗成功地存活了「6天」。

1970年,這位美國醫生羅伯特·懷特( Robert White)將一隻狗的大腦移植到另一隻狗身上,他為頭部移植奠定了可行的基礎。

再到2017年,中意兩國醫學專家終於在遺體方面獲得了成功,面對一系列的倫理問題,任教授回應這是個必然經歷且會被接納的過程。

任曉平:如果有爭議就把他放在爭議的層次上,我們社會是個開放的社會,我們來做事情,主要是在我們的專業範圍內,解決科學問題解決技術問題。

不過對於技術性問題,國內部分學者也保留了不同的看法。

北京大學醫學人文研究院教授 王嶽:換頭最重要的不是血管、肌肉這些的移植,或者說修復,而最重要的難點在於神經的修復,也就是說離斷的神經怎麼讓它連接起來,所以我覺得在探討換頭術之前,應該現有足夠的證據來證明,我們在神經離斷後的修復有了突破性進展,如果這方面沒有突破性進展,盲從的去做一個所謂「吸引眼球的換頭術」。我覺得對接受手術的病人也是不負責任的。

換頭術目前只在人類遺體上做了實驗,若在人類活體上進行手術,存活率會有幾成?還沒人回答這個問題,而國外不少專家都表示,不希望這個手術出現在自己身上。

雖然國內外對此爭議不斷,但任曉平教授表示,目前換頭術沒有具體時間表,也沒有具體志願者,但相關研究並不會因此而停止。

短秀菌:「心若在,夢就在,只不過是從~頭~再來」。」想想有一天,你的心不在了,但頭還在,頭對著愛人說「我對你已經死心了」,多殘酷;從自己想方設法勞動所得的東西,卻落到了別人的腰包,多荒唐;嘴巴上說我愛你,卻忍不住用別人的身體去傷害她——你別說現實當中還真有這樣的人!借題開個腦洞大開的玩笑啊,從技術的角度看,每一個人類醫學的進步,都是值得銘記的偉大時刻;但從倫理的角度看,有些東西比活下去更重要,那就是人要活得像樣。不過這個新聞也告訴咱們:身體還是自己的最好,愛惜好自己的身體,別覬覦別人的東西才是正經。

相關焦點

  • 哈醫大世界首例換頭手術成功了嗎?涉及倫理問題引熱議
    備受爭議的「頭移植」手術又有了最新消息:據澎湃新聞編譯的英國《每日郵報》11月17日報導,義大利神經學家塞爾焦·卡納韋羅當天在奧地利首都維也納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世界第一例人類頭部移植手術已經在一具遺體上成功實施,而手術地點正是中國。卡納韋羅說,中國哈爾濱醫科大學的任曉平教授參與指導了這次手術。
  • 專家宣布世界首例「換頭術」在遺體上成功實施 引各方爭議
    兩年後,今年的11月17日,他在奧地利維也納的一場新聞發布會上宣布:世界第一例人類頭部移植手術已經在一具遺體上成功實施,實施的地點正是在中國。  卡納瓦羅說:「經過很多人的努力,最終,歷史性的一刻在中國發生了。在哈爾濱醫科大學的任曉平教授帶領下,我們做了18個小時的手術。如果你們還記得的話,我在2013年說過,這個手術可能需要36個小時。中國人提高了速度,完成了這一壯舉。
  • 世界首例"換頭術"在中國完成?專家提出質疑
    (原標題:專家宣布世界首例「換頭術」在遺體上成功實施 引各方爭議)
  • 「換頭術」離現實有多遠?引發倫理爭議、法律無依據
    新聞分析:「換頭術」離現實還有多遠  新華社北京11月22日電 新聞分析:「換頭術」離現實還有多遠  新華社記者  近日,有科學家宣布世界首例人類頭部移植手術已經在人類遺體上「成功」實施。消息一出即遭質疑:是科學突破還是博公眾眼球的「噱頭」?
  • 中國人完成世界首例"換頭術" 一架身軀託起他人智慧遭多方質疑
    東方網記者劉軼琳11月22日報導:日前,世界首例「換頭術」在中國哈爾濱進行引發關注。手術實施者、哈爾濱醫科大學教授任曉平稱這是人類現代醫學第一次把人頭移植,此項研究工作系醫學史上的裡程碑,意義重大。
  • 世界首例遺體頭顱移植手術引爭議:換頭後「你」究竟是誰?
    科幻大片裡的「換頭術」成為現實了,手術地點是在中國。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義大利神經學家塞爾焦·卡納韋羅17日在奧地利首都維也納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世界首例遺體頭顱移植手術成功實施,手術地點正是中國,哈爾濱醫科大學的任曉平教授參與其中。
  • 世界首例遺體頭顱移植手術追蹤:業內人士仍然質疑
    世界首例遺體頭顱移植手術追蹤——  「換頭術」被更正,業內人士仍然質疑  本報記者 李麗雲 李 穎 房琳琳  11月21日上午,因「換頭術」備受質疑和關注的哈爾濱醫科大學教授任曉平,在哈爾濱醫科大學主樓會議室就相關信息向多家媒體進行了現場回應。
  • 三年前的今天,他們宣布成功實施了「換頭術」
    三年前的今天,義大利神經外科醫生Sergio Canavero 在奧地利首都維也納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世界第一例人類頭部移植手術已成功實施, 手術地點是中國,該手術由哈爾濱醫科大學骨科醫生任曉平協助完成。 震驚嗎?神奇嗎?是不是迫切地想知道實施頭顱移植後的人後來怎麼樣了?
  • 中國「換頭術」獲重大突破,已2次成功連接
    其實,中國成功實施了2次換頭術,皆由哈醫大的任曉平團隊操刀完成。只不過第一次是給一隻猴子換頭,據說耗資超過7000萬,但這隻猴子換頭後存活時間不到一天。而第一次在人類身上實施的換頭術則是在兩具遺體上進行的,18個小時的手術成功將兩者的神經、血管和脊椎連接起來。
  • 黃潔夫:換頭術荒唐可笑 中國器官移植應有序發展
    黃潔夫:換頭術荒唐可笑 中國器官移植應有序發展 2017-12-01  我國器官移植應該科學有序發展  本報訊(記者賈曉宏)近日,哈爾濱醫科大學任曉平團隊與義大利原神經外科醫生塞爾吉·卡納韋羅一年前在兩具遺體上進行「異體頭身重建」的解剖學研究被媒體曝出,「換頭術」引起了各界的廣泛關注。
  • 換頭術靠譜嗎?帶你去主刀醫生任曉平實驗室10問真相
    新華網才萌 攝    新華網11月23日電 兩年前,一則《中國醫生要參與世界首例「換頭術」》的消息讓哈爾濱醫科大學教授任曉平突然陷入輿論漩渦,在一片驚嘆、質疑聲中,任曉平面對新華網的鏡頭回應了「換頭術」的真真假假。那時,他的團隊在1000隻小白鼠上做過實驗,成活率30%-50%,最長成活期是一天。
  • 「換頭術」被指「可恥騙局的延續」,專家:不能證明活體可行
    > 近日,有科學家宣布世界首例人類頭部移植手術已經在人類遺體上
  • 寫在世界首例人屍換頭手術結束之後
    世界首例人屍換頭手術在中國成功!義大利神經外科專家塞爾吉奧·卡納維羅11月18日宣布了一個驚人的消息世界首例人類頭部移植手術在一具遺體上成功完成而實施手術的地點正是在中國!!!據他介紹,手術總共持續了18個小時,成功連接了切斷的脊椎、神經、組織和血管。
  • 黃潔夫:「換頭術」不是中國的光榮,中國不允許這種試驗
    11月17日,義大利外科醫生塞爾吉·卡納瓦羅對外宣布,自己成功在一具遺體上實施了世界第一例人類頭部移植手術。備受中國網友關注的是,手術實施地點就在中國,哈爾濱醫科大學的任曉平教授也參與指導了這次手術。11月30日,中國人體器官捐獻與移植委員會主任、原衛生部副部長黃潔夫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這起頭顱移植實驗違反了中國器官移植有關法規,也違反了基本的倫理準則,應該追究有關單位倫理審查委員會或領導人的責任。12月1日,北京青年報記者就這一話題對話黃潔夫。他表示,無論是技術層面,還是倫理方面,「換頭術」都是不可行的,還會為中國的器官移植事業帶來不良影響,「中國絕不允許進行這種臨床試驗。」
  • 世界首例活人「換頭」術,俄羅斯程式設計師自願獻身,後來成功了麼?
    然而,手術雖然是成功了,猴子也活了下來,但手術對脊髓造成的神經損傷卻是無法逆轉的,也就是說,猴子脖子以下的部位,完全癱瘓了。另外,他又對猴子的五官檢查了一番,結果發現,無論是眼睛、鼻子,還是嘴,功能與移植前一樣,沒有產生任何問題。
  • 追問世界首例「換頭術」的真真假假
    據媒體報導,一位義大利醫生宣布,人類歷史上首例「換頭術」將於2017年在中國進行,一位中國醫生將參與手術。消息還稱,此項科研經費達5億人民幣,動物實驗成功率達90%以上,為疑難雜症找到了最終解決方案。「換頭」真能成功?這到底是重大科學進步還是空穴來風?
  • 「世界首例人類換頭手術」引質疑 中國團隊回應
    有業內人士質疑此次「遺體手術」僅可視為解剖學研究:手術應該是指在活體上進行的操作,在遺體上進行的實際是解剖或解剖學研究。對於相關倫理問題,任曉平表示,新事物都會有爭議,有爭議才會有完善。「倫理最基本的要素是生命、生存,沒有生命和生存無法談倫理。」
  • 世界首例換頭手術或於2017年在中國哈醫大進行
    據英國《每日郵報》9日報導,義大利神經外科專家卡納維洛將攜手中國醫生任曉平完成世界首例人類頭顱移植手術,樂觀估計該手術將於2017年12月在哈爾濱醫科大學的附屬醫院進行。  昨日,華商報致電哈醫大宣傳部,工作人員稱目前無法確定報導內容,校方暫無正式回應。此前,該校曾表示任曉平有機會參與該手術。
  • 世界首例活人「換頭」手術,志願者是俄羅斯程式設計師,後來結果如何
    曾經有歷史學家做出過專門的統計,在最初的原始社會,人類的平均壽命不過15歲的時間,而到了1700年以前,中國的魏晉南北朝時期,人均壽命也不過37歲,蜀國皇帝劉備在遺詔中寫道:「人五十不稱夭,年已六十有餘,何所復恨。」也可以體現古代人生命的脆弱。而到了2015-2020年,全世界的人均壽命迅速提升,上漲到了69.3歲。
  • 人民日報微信號談「換頭術」:不妨給予科學探索多一點寬容
    睡前聊一會兒,夢中有世界。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世界首例頭顱移植手術實驗已經在中國成功實施,雖然這一手術是在遺體上進行的,但仍然引來極大關注。這其中,或許不僅有科學的問題,也有倫理的問題。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頭顱移植引出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