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醫大世界首例換頭手術成功了嗎?涉及倫理問題引熱議

2020-11-23 閩南網

  備受爭議的「頭移植」手術又有了最新消息:據澎湃新聞編譯的英國《每日郵報》11月17日報導,義大利神經學家塞爾焦·卡納韋羅當天在奧地利首都維也納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世界第一例人類頭部移植手術已經在一具遺體上成功實施,而手術地點正是中國。卡納韋羅說,中國哈爾濱醫科大學的任曉平教授參與指導了這次手術。11月19日,科技日報記者趕到哈爾濱醫科大學,向任曉平教授當面求證。

  任曉平教授 圖片來自網絡

「我們做了原創性、始發性的研究」

  「手術是在哈爾濱醫科大學做的。」任曉平對記者說,「經過長達約18小時的手術,我和團隊成功將一具屍體的頭與另一具屍體的脊椎、血管及神經接駁。在接下來的一周時間裡,有關本次頭移植相關的數據、過程和結果將在美國學術雜誌《SNI(surgical neurology international)》上發表,屆時關於手術的全部詳細過程都會刊登在上面。」

怎麼證明這個手術是成功的?

  任曉平回答:「既然學術雜誌會刊發論文,就證明手術做得有學術價值。此前沒有人提出過怎麼做,但我們提出來了,包括怎麼切,神經怎麼處理,血管和肌肉怎麼處理,在哪做,為什麼這麼做等等,這就是我們的成果。」

  「這個手術太重要了,我們做了原創性、始發性的研究。有人認為這會是醫學領域上的一塊裡程碑。比如中樞神經再生,一直被認為是不可突破的障礙,這方面研究全世界一直停滯不前。」任曉平強調,「人類醫學史上頭移植史無前例。手術要解決如何解剖、各個組織如何修復重建、怎麼做才能保證術後功能得到最大恢復等一系列問題,我們的手術對這些方面做了一個詳細的描述和創新性的設計。」

遺體頭移植的成功是否代表著頭移植手術可在活體上施行?

  任曉平表示,活體的成功率要做了以後才能知道,臨床前設計的方案之後也會不斷改進。

另一種聲音:「遺體手術」僅可視為解剖學研究

  「這次所謂的頭顱移植手術是在遺體上進行的,嚴格意義上不能稱之為手術。」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功能神經外科副主任胡永生教授則認為,「手術應該是指在活體上進行的操作,在遺體上進行的實際是解剖或解剖學研究。」

  胡永生介紹,當前的醫學技術完全可以做到血管、神經、肌肉、骨骼的重建吻合,但是最關鍵的問題是離斷後的脊髓如何能夠完美地做到神經再生和功能重建,國際上還沒有突破性的研究進展,「現在就談什麼活體頭顱移植,實際上沒有太多現實意義。」

  「我認為應該先充分地進行動物實驗,手術技術和神經再生方法得到充分證實後再考慮人體實驗,這樣才是對病人真正負責任的做法,也更加符合醫學倫理。」胡永生說,「將來,頭顱移植完全有可能成為現實,但現在還差得太遠太遠。」

  儘管對活體頭顱移植持謹慎樂觀態度,但胡永生也認為,17日公布的這個解剖學研究可以被看做是對真正的「換頭實驗」的前期實踐。「它的順利實施僅僅邁出了第一步,而人類距離真正實現活人頭部的移植還有很遠的距離。」

頭顱移植後「你」到底是誰?

  「遺體頭顱移植手術成功」的消息傳來的同時,「換頭術」所涉及到的倫理問題也再次引發熱議。

  胡永生就指出,即使將來頭顱移植在科學技術層面上完全可行了,隨之而來的倫理問題如何解決?頭顱移植後「你」到底是誰?他認為,目前對於頭顱移植手術一定要保持頭腦清醒,避免浮躁浮誇,科學探索有意義,過度宣傳無益處。

  對此,任曉平表示,人類的醫學發展史就是在一個個爭議中發展過來的,1953年第一例腎臟移植手術,當時學術界、社會上都批評不應該做,人應該正常死亡,旁人不能改變這個歷程。第一例心臟移植也如此,甚至都有民眾遞訴狀,認為醫生不合理、不合法、大逆不道。20年前他到美國參與的手移植手術去年也被列入了美國醫保法案。他說,新事物都會有爭議,有爭議才會有完善。

  「作為醫生這是我的使命,倫理最基本的要素是生命、生存,沒有生命和生存無法談倫理。醫學倫理學是為了治病救人。一個新生事物出現,人們大可以去規範它,討論它,但是不能阻礙它,歷史證明沒有什麼力量可以阻礙。」任曉平說。

原標題:哈醫大世界首例「換頭」手術引爭議 你怎麼看?

責任編輯:鄭莉莉

相關焦點

  • 世界首例換頭手術或於2017年在中國哈醫大進行
    據英國《每日郵報》9日報導,義大利神經外科專家卡納維洛將攜手中國醫生任曉平完成世界首例人類頭顱移植手術,樂觀估計該手術將於2017年12月在哈爾濱醫科大學的附屬醫院進行。  昨日,華商報致電哈醫大宣傳部,工作人員稱目前無法確定報導內容,校方暫無正式回應。此前,該校曾表示任曉平有機會參與該手術。
  • 世界首例頭部移植手術在中國進行 成功率90%
    8月26日,塞爾吉奧·卡納維洛醫生在哈醫大。「頭移植手術不是一個醫生單槍匹馬能完成的,需要一個多學科專家組成的團隊來協同作戰。中國不僅具有高度集中的組織能力,同時,還有哈醫大任曉平這樣的專家團隊已經在靈長類頭移植方面展開了實際的探索和試驗。我個人認為中國憑藉出色的組織能力和集團化運作能力也許是進行頭部移植手術的最佳選擇。」
  • 在華實施首例換頭手術? 當事教授:是沒有的事情
    「在華實施首例換頭手術」靠譜嗎?   哈醫大教授任曉平稱尚未決定是否參與 換頭手術沒有時間表 也沒說在哪進行  近日,有媒體稱義大利神經外科專家塞爾吉奧·卡納維洛日前宣布,人類第一例「換頭」手術時間確定在2017年12月,中國醫生、哈爾濱醫科大學任曉平教授將加入這個手術團隊。這則消息在國內引起了廣泛關注。
  • 換頭之後,你到底是誰?寫在世界首例人屍換頭手術結束之後
    世界首例人屍換頭手術在中國成功!義大利神經外科專家塞爾吉奧·卡納維羅11月18日宣布了一個驚人的消息世界首例人類頭部移植手術在一具遺體上成功完成而實施手術的地點正是在中國!!!據他介紹,手術總共持續了18個小時,成功連接了切斷的脊椎、神經、組織和血管。
  • 2016年,國內首例換頭手術「成功」後,猴子怎麼樣了?
    前一段時間熱傳了一則新聞,說義大利有一個富豪因為癌症的緣故,想要和一個植物人進行「換頭手術」。因為技術問題和倫理道德問題在網絡引起了不小的爭議,今天我們不談它的道德問題,只談他的技術問題,有沒有實現的可能呢?
  • 「世界首例人類換頭手術」引質疑 中國團隊回應
    劃重點:「換頭手術」在哈爾濱醫科大學進行,參與手術的任曉平教授表示,他們做的是原創性、始發性的研究。有業內人士質疑此次「遺體手術」僅可視為解剖學研究:手術應該是指在活體上進行的操作,在遺體上進行的實際是解剖或解剖學研究。對於相關倫理問題,任曉平表示,新事物都會有爭議,有爭議才會有完善。「倫理最基本的要素是生命、生存,沒有生命和生存無法談倫理。」
  • 世界首例遺體頭顱移植手術引爭議:換頭後「你」究竟是誰?
    科幻大片裡的「換頭術」成為現實了,手術地點是在中國。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義大利神經學家塞爾焦·卡納韋羅17日在奧地利首都維也納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世界首例遺體頭顱移植手術成功實施,手術地點正是中國,哈爾濱醫科大學的任曉平教授參與其中。
  • 世界首例人體換頭術 手術分三步 或造出科學怪人
    世界首例人體換頭術將進行?近日,媒體報導一名俄羅斯殘疾男子將進行世界首例人體換頭術。世界首例人體換頭術?驚呆的全世界的網友。據悉,義大利都靈高級神經調節學會外科醫生塞爾焦•卡納韋羅,近年提出全身移植手術和世界首例人體換頭術。世界首例人體換頭術即把病人的頭移植至新身體上,使其「重獲新身」。全球首例人類換身手術最快明年開始,主角是30歲的俄羅斯計算機工程師瓦雷裡·多諾夫。
  • 「換頭手術」,忽悠了沒頭腦的人
    11月17日,義大利神經學家塞爾焦·卡納維洛(Sergio Canavero)在新聞發布會上宣布,世界首例人類頭部移植手術在一具遺體上成功完成。「換頭手術」再度引發熱議。媒體報導該手術在中國完成,並經中國哈爾濱醫科大學的顯微外科中心主任任曉平教授參與指導。但「換頭手術」真的成功了嗎?「換頭手術」喧囂了好幾年運用於人體的「換頭」構想最初於2013年由神經學家卡納維洛提出。
  • 當年「世界首例換頭」的小夥,還是位工程師,手術成功了嗎
    當年「世界首例換頭」的小夥,還是位工程師, 手術成功了嗎?大家都知道,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的科學技術水平也是在不斷提高的。比如說人類的醫療水平,也隨著時代的發展而不斷提升。現在基本上已經可以實現,通過手術將置換病人身體內的器官。
  • 世界首例『』換頭手術『』成功,換頭後這個人是誰?專家給出答案
    ,世界上的第一例換頭手術就是在中國完成的,而換頭也帶來了很多倫理問題和挑戰,換頭之後這個人究竟是誰呢?,即狗和狗換頭,貓和兔子換頭手術,在當時也是獲得了成功。緊接著在2017年11月我國便成功實施了世界上第一例人的換頭手術,當然,這個手術是在兩具屍體上進行的,畢竟其併發症以及後續的生存率問題都是無法保證的,所以這次也是一次嘗試。本次手術由中國哈爾濱醫科大學任曉平教授指導完成。而中國完成了世界上第一例「換頭手術」,也給了醫學者們極大的信心,這也意味著醫學史上又有一歷程性的突破。
  • 曾經的俄羅斯小夥,自願參加首例「換頭手術」,結果成功了嗎?
    在現代醫學當中,曾經有很多困擾人類的問題都已經得到了解決。甚至我們可以更換人身體裡面的一個器官,來保證人體的正常運行。這項技術被稱為器官移植,自從出現之後確實拯救了很多人的生命,雖然可能會在身體機能上出現一些問題,但是活下去才是最大的希望。
  • 世界首例遺體頭顱移植手術追蹤:業內人士仍然質疑
    「上周末國外媒體過早地透露了我的部分科研,報導說在哈醫大我們完成了人類第一例頭移植手術,這麼說並不妥當。」任曉平說,「換頭術、頭移植都應該是針對活人的。我們做的是屍體,是按科學步驟完成了第一例人體頭移植實驗模型。」  自11月17日英國《每日郵報》刊發關於頭移植的最新報導後,就引發了國內媒體的廣泛關注和業內專家的質疑。
  • 還記得世界上首例成功的換頭手術嗎?18小時花7000萬,結果怎麼樣?
    而在器官移植當中,換頭應該是難度最大的了。頭部對於人類來說是最重要的器官,底下連接著非常多的神經,要完成換頭手術,不管是對於醫學技術的先進還是醫生的技術,要求都是非常高的。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世界上首例成功的換頭手術,18小時花7000萬,結果怎麼樣?
  • 世界首例遺體「換頭術」在中國成功了 倫理問題成世人熱議焦點
    到現在心臟、腎臟、肝臟等等人體器官的移植手術,越來越成為常見的手術治療方案。那麼人體最重要的器官——大腦能不能移植呢?答案是「指日可待」了。義大利神經外科專家卡納韋羅近日向外界宣布,人類的首例換頭手術,已經在遺體上獲得了成功。
  • 世界首例換頭手術在我國進行,實驗者是腦死亡患者,如今怎樣了?
    醫學的發展總是充滿爭議的,人類生活在世上總免不了生老病死,在面對一些重大疾病的時候,所採用的治療手段有時會引起各種爭議,在很久之前連輸血都會引起社會討論,認為這是有悖倫理道德的。人體能夠正常的活動少不了心臟和大腦的供應心臟移植已經是比較普遍的手術方式了,但頭顱移植一直是科學界比較難克服的治療方式,科學家和醫生也一直在嘗試實驗。在2015年的時候,就有科學家宣布將會進行世界首例頭顱移植手術。這個頭顱手術是義大利的科學家所操刀的,實驗對象是小狗,當手術完成後,這個小狗成功甦醒。
  • 世界首例換頭手術開展,已證實有中國手術小組參加!
    義大利都靈高級神經調節小組的神經外科專家塞爾吉·卡納維羅(Sergio Canavero)宣布:世界第一例人體換頭手術已經被他在中國成功實施。塞爾吉·卡納維羅(Sergio Canavero)在新聞發布會上稱「來自中國的任曉平教授參與指導了這次手術的進行,報告將在幾天後公布。」如果真的能成功實施人體換頭手術,這將改變人類的未來。換頭手術非常複雜,需要一百個醫生,估計需36小時才能完成,成本達750萬英鎊,事後還要注射大量藥物抑制免疫力,以免出現排斥反應。
  • 世界首例活人「換頭」手術,志願者是俄羅斯程式設計師,結果如何?
    換頭手術需要克服一系列的問題,包括醫療技術、倫理道德等,這些都是換頭手術的阻礙。021956年,哈爾濱的趙士傑教授同樣在狗的身上進行了換頭手術,手術得到的「雙頭狗」只存活了一百多個小時,這是中國歷史上的首次換頭手術記錄,也是中國器官移植的先河。1970年,美國醫生羅伯特·懷特首次以猴子為實驗對象進行頭顱移植。
  • 遺體換頭手術成功,換頭手術離真正的成功還遠嗎?
    打開APP 遺體換頭手術成功,換頭手術離真正的成功還遠嗎?不過事後,人們知道這次手術是在兩具遺體上進行的,而並不是真正在病患身上。那麼,他們自稱成功換頭,是否意味著他們在真正的手術過程中會獲得成功呢? 我們首先來了解一下,為什麼大眾和很多醫生會對這樣的手術感興趣?
  • 換頭前傳 | 地球上最天方夜譚的手術宣告成功
    如今,哈爾濱醫科大學教授、哈醫大二附院骨科副主任任曉平已經55歲了,他中等身高,依然清瘦,除了頭髮比以前稀薄,看起來變化不大。1999年,路易斯維爾手中心完成了世界首例手部移植手術,任曉平是團隊中的一員。這位患者生存至今。新移民任曉平帶著一家人在美國逐漸紮下根來。他換了幾所大學,從助理升到了副教授,生活愈發放鬆,閒起來在家種了一英畝菜地。「但華人其實過不了這種日子。」任曉平說,他將此歸結為基因裡的拼搏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