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頭術靠譜嗎?帶你去主刀醫生任曉平實驗室10問真相

2020-12-05 新華網客戶端

圖為,哈爾濱醫科大學教授任曉平在實驗室接受新華網專訪。新華網才萌攝

圖為,在位於哈醫大醫療轉化中心的實驗室裡,任曉平的學生在做實驗。新華網才萌 攝

    新華網11月23日電 兩年前,一則《中國醫生要參與世界首例「換頭術」》的消息讓哈爾濱醫科大學教授任曉平突然陷入輿論漩渦,在一片驚嘆、質疑聲中,任曉平面對新華網的鏡頭回應了「換頭術」的真真假假。那時,他的團隊在1000隻小白鼠上做過實驗,成活率30%-50%,最長成活期是一天。

  近日,因為義大利神經學家塞爾焦·卡納韋羅宣布世界第一例「人類頭部移植手術」已經在一具遺體上成功實施,而「手術」地點在中國,任曉平參與指導了這次「手術」。這讓他再次站在了輿論中心。

  那麼,誰參與了這例「手術」?兩年了,實驗上有哪些新進展?備受同行質疑的實驗有圖有真相麼?為什麼每次披露此項研究最新動態的都是外方專家?帶著大家的疑問,我們走進了中國醫生任曉平的實驗室,關於他和他所做的實驗,任曉平給出了他的回應:

  追問1:報導稱你們在遺體上進行了頭移植並且獲得了成功,是這樣嗎?在哪進行?主刀大夫是哪位?

  任曉平:這是從外文轉到國內的報導,可能在轉譯過程中一些報導並不是很貼切。我們用兩例新鮮的遺體完成的不是頭移植手術(不是「換頭術」),而是人類頭移植手術的外科模型。確切地說,這個實驗是在去年11月底在哈爾濱醫科大學的實驗室完成的,是我帶領團隊及醫生獨立完成,我是主刀者。

  追問2:本次實驗的兩具遺體從哪來?選擇的標準是什麼?

  任曉平:實驗所用的遺體,經由家人籤字同意捐獻。研究獲得了哈醫大人類研究倫理委員會的批准。我們用了兩具男屍,這個是往臨床轉換前的實驗,要臨床模擬,兩具遺體起碼從性別上、形態上、膚色上儘量接近。

圖為,採訪過程中,任曉平的學生正在做實驗。新華網才萌 攝

  追問3:有考慮披露實驗的現場圖片、視頻、數據等回應質疑嗎?

  任曉平:我們這是科學工作不是拍恐怖片。這個手術不是一般的手術,有些圖片不能披露。為什麼呢?要考慮社會的承受度,它不是所有常人能接受的,我發表文章沒有用實際的插圖,(儘管)所有的數據、影像、圖片都有,我在雜誌發表的文章插圖是畫家畫的手術示意圖。

圖為,任曉平提供的人體第一個頭移植外科手術設計方案局部圖。新華網才萌 攝

  追問4:脊髓神經功能修復是外界質疑「換頭術」的一大關鍵點,目前,動物實驗有哪些進展?

  任曉平:脊髓的修復問題對於術後的恢復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對於頭移植能不能在臨床順利開展起到決定的作用。這兩年我們開始做大鼠,共做了幾十例,做的不是頭(離斷),而是頭以下的脊髓部分,大概存活率90%以上,目前大鼠最長的存活時間是一個月。在實驗成功的基礎上,做了20例左右的狗脊髓損傷(實驗),狗的存活率在90%以上,最長的存活時間一年。

圖為,狗在脊髓離斷手術後各個時期恢復情況的拼板照片。資料片

  追問5:俄羅斯的志願者最終選擇傳統保守的方法治療,您擔心未來活體實驗缺少志願者嗎? 

  任曉平:找我的志願者很多,總有電話打進來,有國內的,也有國外的。現在還沒有進行臨床的手術的考慮,志願者的問題對於我們來說還不急。有一天在這些科學和技術問題都解決之後,我們會從這些患者中選出一個志願者作為向臨床轉換的過渡,但我認為現在還為時過早。

圖為,任曉平(右上一)與義大利醫生卡納維羅(左上一)在美國的一次學術會議上相見。(翻拍照片)新華網才萌 攝

  追問6:為什麼每次有新的進展都是義大利專家率先披露,您有什麼顧慮嗎?

  任曉平:卡納韋羅是我非常好的合作夥伴,所以我們實驗的每一步進展他都知道,他的進展我也都知道,我們經常會聯合地發表一些文章,取得了進展之後都非常地高興,重大的科研成果在見刊之前,就過早地向媒體透露,人和人之間性格不同,中西方文化也有差異,我喜歡把我的科研成果在權威期刊上按照正常的流程發表。

  追問7:哈爾濱醫科大學對做這樣的一個頭移植相關的實驗研究是什麼態度? 

  任曉平:當然是支持的,不支持我也不會在這裡從事這項研究,我回國已經五年了。

  追問8:網友有疑問:如果不成功,是算手術失敗呢,還是屬於過失致人死亡?

  任曉平:醫生這個職業是個風險職業,醫生不是神仙,每個手術都有它的風險性。如果讓醫生做每一個手術都能百分之百成功,那醫生就都辭職不做了。

圖為,任曉平在指導學生做大鼠脊髓損傷實驗。新華網才萌攝

  追問9:您如何回應「換頭術」關於倫理方面的質疑?

  任曉平:自從頭移植成為社會熱議焦點之後,關於其倫理方面的問題一直是大家主要談論和探討的對象。我希望這種爭議是一種建設性的,而不是破壞性的。只有大家都是建設性的,這項工作才能快速向前推進。

  追問10:人類距離「換頭術」還有多遠?第一個人類頭移植模型對於換頭術意味著什麼? 

  任曉平:頭移植這個問題,它沒有時間表,沒有具體在哪裡做。今天我可以說我們向前大大地邁進了一步,我們對一些最棘手、最挑戰的中樞神經問題取得了很好的成果,模型的意義和價值就是為今後的頭移植提出了第一個臨床治療、臨床手術的一個方案、策略。(策劃:周紅軍 翁偉慶 文字:李由 採訪:顏秉光 韓家琪 攝影:才萌 楊昊

     相關閱讀:

    新華訪談專訪哈爾濱醫科大學教授任曉平,一起去他的實驗室看看

相關焦點

  • 任曉平:換頭術靠譜嗎?去中國醫生任曉平的實驗室看看_新華訪談...
    換頭術、頭移植、異體頭身重建術,這三個在科幻小說、懸疑故事中偶爾蹦出來的詞彙,卻因科研人員在人類遺體上完成頭移植手術外科模型的消息被再次聚焦,一片驚嘆聲、質疑聲中,新華網一行走進了哈爾濱醫科大學骨科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任曉平教授的實驗室,面對面聽他獨家披露活體實驗的最新進展,在人類頭移植手術外科模型上取得的突破以及他對頭移植未來走向的判斷
  • 任曉平:完成第一例人體頭移植模型 稱「換頭術」不準確
    11月21日9時,在哈爾濱醫科大學主樓二樓大會議室裡舉行的見面會上,任曉平教授對多位媒體記者宣稱,近期取得了重大突破,完成了第一例人體頭移植模型,「可以說是醫學史上的裡程碑」 。任曉平說,這是第一例頭移植模型,之前媒體稱「換頭術」不準確,此次頭移植模型和「換頭術」還有距離。
  • 任曉平「換頭術」法寶PEG是什麼?國內主流團隊都沒有使用
    任曉平和他的義大利合作者塞爾焦卡納韋羅。 中國科學報 圖哈爾濱醫科大學任曉平教授否認完成「換頭術」,強調只是「頭移植外科模型」、「在新鮮的遺體上,做了臨床前的手術設計」。但任曉平同時稱,這是一個「重大的科學突破」,並稱為世界級難題脊髓損傷修復找到很好的解決辦法。
  • 任曉平「換頭術」的法寶PEG是什麼?國內主流團隊都沒使用
    任曉平和他的義大利合作者塞爾焦•卡納韋羅。  中國科學報 圖哈爾濱醫科大學任曉平教授否認完成「換頭術」,強調只是「頭移植外科模型」、「在新鮮的遺體上,做了臨床前的手術設計」。但任曉平同時稱,這是一個「重大的科學突破」,並稱為世界級難題脊髓損傷修復找到很好的解決辦法。
  • 中國人首嘗「換頭術」?
    這一消息確實嗎?參與相關研究的中國專家怎麼看?   印媒刊發「趣味文章」   本月14日印度《經濟時報》(並非所謂《印度時報》)周末「特寫版」刊登了一篇關於義大利醫生卡納韋羅計劃在中國進行人頭移植的文章,作者是一名叫普拉卡什-錢德拉的腦外科大夫。   新華社駐新德裡記者發現,此人經常在媒體發表有關腦部手術的文章。
  • 追問世界首例「換頭術」的真真假假
    新華網近日約請新聞中據稱將參與「換頭術」的中國醫生——哈爾濱醫科大學手顯微外科中心主任任曉平教授做客《新華訪談》,求證「換頭術」新聞裡的真真假假。求證一:「換頭術」2017年在中國實施嗎?[新華訪談]有媒體報導,首例「換頭術」將在2017年進行,這是真的麼?
  • 世界首例"換頭術"在中國完成?專家提出質疑
    在哈爾濱醫科大學的任曉平教授帶領下,我們做了18個小時的手術。如果你們還記得的話,我在2013年說過,這個手術可能需要36個小時。中國人提高了速度,完成了這一壯舉。這個手術是成功的。任曉平教授將在未來幾天宣布完整的報告,公開更多信息。我們的下一步計劃是完成腦死亡器官捐獻者的腦移植手術。第一個移植人類即將到來。」
  • 專家宣布世界首例「換頭術」在遺體上成功實施 引各方爭議
    在哈爾濱醫科大學的任曉平教授帶領下,我們做了18個小時的手術。如果你們還記得的話,我在2013年說過,這個手術可能需要36個小時。中國人提高了速度,完成了這一壯舉。這個手術是成功的。任曉平教授將在未來幾天宣布完整的報告,公開更多信息。我們的下一步計劃是完成腦死亡器官捐獻者的腦移植手術。第一個移植人類即將到來。」
  • 深度解密換頭術:是醫學騙局還是科學奇蹟?
    而來自中國哈爾濱的外科醫生任曉平因為相關研究已經聞名遐邇。當然,修復脊髓僅僅是一個更為超前、更為大膽的項目的一部分。該項目由任曉平和一名義大利外科醫生主持,從任曉平實驗室上張貼的照片可以窺之一二。如果實驗室手術臺上的老鼠順勢抬起頭,它可以看到三幅看似不相關的照片。
  • 換頭術成功後活下來的是誰?突破還是博取眼球
    近日,義大利神經外科醫生卡納韋羅宣布,已經準備好在2017年底為自幼患有脊髓性肌肉萎縮症的俄羅斯人瓦來裡·斯皮裡多諾夫進行「換頭術」。  據媒體最新報導,整個手術據稱需要至少150人的醫療團隊,預計需要36個小時,花費兩千萬美元。手術的難點在於脊髓的連接。如果一切順利,患者將在術後處於最長4個月的人工誘導昏迷中,其間醫生會刺激患者脊髓神經再連接並恢復功能。
  • 世界首例遺體「換頭術」在中國成功了 倫理問題成世人熱議焦點
    卡納韋羅是義大利的神經外科專家,2013年,他就因為極力推崇人體換頭術而被外界稱為「瘋子醫生」,2015年,一位來自俄羅斯的脊髓性肌肉萎縮症患者,自願成為卡納韋羅實驗的志願者。這位患者飽受病痛折磨身體十分消瘦,但他曾用思維清晰的大腦向外界表示:他十分期待這次「換手手術」。
  • 世界首例「換頭術」將施行 費用近7000萬人民幣
    換頭這一貫穿古今中外的科幻設定,如今可能成為事實,據外媒報導,一名身患霍夫曼肌肉萎縮症的俄羅斯男子欲將自己的「頭」交給一名義大利臨床醫生,以移植一副健康的身體,進行世界上首起「換頭術」。  30歲的俄羅斯計算機科學家瓦雷裡·多諾夫從小患有霍夫曼肌肉萎縮症。他最近告訴媒體,決定讓義大利醫生塞爾吉奧·卡納維洛為自己進行頭部移植手術,將自己的頭部接在一個新的身體上。
  • 換頭術:現代人的遺忘工程
    文章稱,哈爾濱醫科大學的任曉平博士將會實施史上首例「換頭術」——為一位癱瘓病人的頭顱換一具新的身體。如果說頭是政權、是文化、是上層建築、是思想精神,那麼身體就是土地、山河、經濟、民生、豐乳肥臀。到底是頭決定身體?還是屁股決定腦袋?這是一個歷史久遠而且一直影響到現今社會的爭論。如今,「換身體」如器官移植、整容、變性都已不再是奇聞,那麼「換頭」呢?一個人失去了獨特的記憶,也就不是原來這個人了。
  • 假如換頭術成功了,人民是不是都長生不老了?
    事實上全球首例「換頭」手術的確在中國哈爾濱醫科大學醫生任曉平牽頭實施的。當時任曉平團隊在零下15度的環境中為猴子進行換頭手術。手術非常的順利,這也是全球第一個換頭成功的猴子。它的成功,可以說是醫學史上巨大的進步。
  • 三年前的今天,他們宣布成功實施了「換頭術」
    提到「換頭」一詞,你能想到的是科幻片裡的醫學場景,還是當今韓國的整容術、日本的化妝術? 你以為這種把一個人的頭換到另一個人的身體上的事情,只存在於人們的想像之中? 三年前的今天,義大利神經外科醫生Sergio Canavero 在奧地利首都維也納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世界第一例人類頭部移植手術已成功實施, 手術地點是中國,該手術由哈爾濱醫科大學骨科醫生任曉平協助完成。
  • 「換頭術」的世界難題:脊髓損傷修復不解決,則「毫無意義」
    「換頭術」的世界難題:脊髓損傷修復不解決,則「毫無意義」 澎湃新聞記者 王盈穎 2017-11-22 06:34 來源
  • 黃潔夫:「換頭術」不是中國的光榮,中國不允許這種試驗
    11月17日,義大利外科醫生塞爾吉·卡納瓦羅對外宣布,自己成功在一具遺體上實施了世界第一例人類頭部移植手術。備受中國網友關注的是,手術實施地點就在中國,哈爾濱醫科大學的任曉平教授也參與指導了這次手術。北青報:既然提出時間這麼早,此後的幾十年裡,「換頭術」就沒有一點進展嗎?黃潔夫:「換頭術」的提出時間其實和其他器官移植時間差不多,之後其他固體器官的移植都有了發展,比如肝臟、腎臟等,但頭部移植始終不行,漸漸就很少有人去做這個實驗了。偶爾也有人做,其中最熱衷「換頭術」的就是義大利神經外科醫生塞爾吉·卡納瓦羅。
  • 中國人完成世界首例"換頭術" 一架身軀託起他人智慧遭多方質疑
    東方網記者劉軼琳11月22日報導:日前,世界首例「換頭術」在中國哈爾濱進行引發關注。手術實施者、哈爾濱醫科大學教授任曉平稱這是人類現代醫學第一次把人頭移植,此項研究工作系醫學史上的裡程碑,意義重大。
  • 換頭之後,你到底是誰?寫在世界首例人屍換頭手術結束之後
    隨後,醫生會解剖脖子周圍的組織,並用極其細小的導管連接主要血管。之後,也是最重要的一環,整齊的切斷脊髓,頭顱互換,並用一種特殊的粘合劑將大腦、脊髓神經與新的身體連接起來。換頭後,患者會昏迷一個月,康復則需要一年。這種人類換頭術招致了醫學界大量的批評↓瑞典卡羅林斯卡醫學院教授 保羅·馬奇艾瑞尼你能想像進行這種手術嗎?我認為義大利醫生卡納韋羅是一名「罪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