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問世界首例「換頭術」的真真假假

2020-11-23 健康界

據媒體報導,一位義大利醫生宣布,人類歷史上首例「換頭術」將於2017年在中國進行,一位中國醫生將參與手術。消息還稱,此項科研經費達5億人民幣,動物實驗成功率達90%以上,為疑難雜症找到了最終解決方案。

「換頭」真能成功?這到底是重大科學進步還是空穴來風?新華網近日約請新聞中據稱將參與「換頭術」的中國醫生——哈爾濱醫科大學手顯微外科中心主任任曉平教授做客《新華訪談》,求證「換頭術」新聞裡的真真假假。

求證一:「換頭術」2017年在中國實施嗎?

[新華訪談]有媒體報導,首例「換頭術」將在2017年進行,這是真的麼?

任曉平:2017年這個時間是一個比較有爭議的問題。義大利醫生卡納維羅今年8月來哈爾濱醫科大學參加學術會議,在發言中他說,由於一直致力於臨床轉換這一領域,所以他設想做臨床頭移植之前,需要至少兩到三年的時間完成臨床前的實驗。媒體根據這句話進行推算,在消息中就表述為2017年。

從我個人角度講,沒有具體時間表,一切取決於臨床前的實驗進展情況。 偶然性、機遇性都是關鍵因素,它們都會導致最終自然過渡到臨床階段。

關於首例頭移植的地點,並沒有明確地點。目前來看,當前進展離實施頭移植還有很大的距離,臨床的實驗還沒有完成,談下一步為時過早。

求證二、中國醫生是參與「共同研究」還是「實施手術」?

[新華訪談]來自義大利的卡納維羅醫生宣布跟您共同合作實施「換頭術」,您要參加他的醫療團隊嗎?是共同研究還是參與手術?

任曉平:我當前進行的是臨床前實驗研究,會根據實驗結果再決定如何開展臨床應用。沒走完當前階段,我不會進入臨床應用。

求證三、「換頭術成功率90%」,真的嗎?

[新華訪談]我們看到網上流傳著這樣的新聞標題:「……首例換頭術成功率超過90%」。這個說法從何而來?

任曉平:我當然也希望動物實驗的成功率這麼高,那樣我就可以進行臨床應用了。但現實情況是我們大概做了1000小鼠的實驗,換頭後成活率也就是30-50%。小鼠存活時間也不一樣,有的幾個小時,最長的一天。雖然活得很少,但是驗證了一點,我們的設計是合理的,為下一步實驗打下了基礎。現在要研究攻克的就是要想辦法讓它長時間存活。

[新華訪談]也就是說您現在還處於動物實驗階段?

任曉平:科研計劃就是按照科學的方式往前走,我們是在集中做臨床前的動物實驗,完善動物模型。我們已經用小鼠做了實驗,下一步打算在其他動物身上做。應該是從小動物到大動物這麼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如有必要,在臨床應用前要再非人靈長類動物身上完成。

求證四:從動物到人,「換頭術」有時間表嗎?

[新華訪談]有一些醫學倫理學家認為,只有在動物身上證明是科學安全有效的,才能用到臨床上,否則不能用到人身上。您認為什麼時候可以在人身上開展「換頭術」,有時間表嗎?

任曉平:從動物實驗到臨床應用沒有時間表。我們根據實驗的結果和流程不斷地進行調整,時間是無法預測的。

現在臨床前的實驗還沒有完成,肯定不適合做臨床病人,但是在未來科學有它的機遇性和偶然性,醫學發展到今天,我們來重新挑戰這樣一個課題,我認為這是一個很好的機遇。當然這個課題難度大,也需要非常充裕的時間。

求證五:現有的手術方案可行嗎?

[新華訪談]您現在考慮的換頭方案由哪些步驟組成?您認為面臨的最大挑戰是什麼?

任曉平:義大利醫生卡納維羅提出了一套方案。他借鑑了器官移植科常規的一些模式來設計,比如供體和受體分成兩個手術臺,由兩組人馬來做,大約需要150個醫生。

我不認為這套方案是最後的,還需要進一步完善。

做頭移植這樣富有挑戰性的手術,第一面對的就是缺血,即如何預防缺血再灌注損傷的問題。上個世紀第一個做猴頭移植的美國懷特醫生,從動物實驗方面發表了一些很價值的文章。卡納維羅又提出了低溫方式。我們也在研究一些有效的策略去預防缺血再灌注損傷它。比如我們提出一個不中斷血液循環的方法,在移植過程中避免了缺血,我們還有缺血再灌注損傷的預處理。另外,術後的排斥反應液是需要有效的辦法來預防的。

求證六、誰願做志願者?

[新華訪談]媒體報導一位30歲的俄羅斯工程師成為首例「換頭術」志願者,您跟他有過接觸嗎?

任曉平:我在今年夏天美國的骨科年會上見過這個人。他是一位肌肉萎縮症的患者,是搞計算機的。從醫學上來講,他是由於脊髓萎縮造成的神經元性的肌肉廢用性萎縮。這種疾病是先天性、遺傳性,而且隨著時間推移,他的功能越來越差。這種病人往往壽命不長。在病痛的折磨下,他想做這樣一個嘗試。

[新華訪談]除了俄羅斯志願者,我們聽說還有三位志願者找到您。是什麼樣的疾病困擾讓他們做出這樣的選擇?

任曉平:媒體曝光使我們這個多年從事的領域被社會認知,特別是頭移植。有的患者給我打電話,或者直接來找我,他們都是奔著求生的希望。他們都患有目前臨床不能治癒、未來生存很困難的疾病,比如高位脊髓截癱、骨科創傷、癌症晚期、中樞神經元性疾病、多臟器衰竭等。這類患者是頭移植手術的潛在候選人。

求證七:這類研究如何進行監管或保障?

[新華訪談]您目前所做的相關醫學需要得到政府的幫助嗎,有沒有必要的監管?您認為對這類研究是否需要出臺相關的法律法規?

任曉平:我們從事的這項研究是按照現有國家的法律法規操作和運行,我希望這項課題能夠引起國家和政府相關部門的重視,這樣我申請課題能得到更大力度的資助和支持,這是我課題長遠發展的必備條件。

美國和西方在100多年前就做了動物實驗,從狗做到猴子。只要我們符合科學的目標、按照科學的規律進行,在現有國家的法治框架下設計實驗,應該能夠得到國家和當地政府乃至國際社會的支持。

求證八:課題資金投入5個億?

[新華訪談]能否介紹一下課題立項的進展和資金投入情況?

任曉平:研究這個題目需要大量的資金。現在有哈爾濱醫科大學、哈醫大附屬二院投入的資金,我本人申請的課題資金,國家自研資金和哈爾濱市政府投入的資金,包括到位和沒到位的,共1000萬左右。

有的媒體臆斷出5億資金投入,事實上根本沒有5億,都是想像出來的。

求證九:「換頭術」這個名稱準確嗎?

[新華訪談]我們注意到「換頭術」實際上是媒體報導時一個通俗的說法,您從專業的角度怎麼定義「換頭術」?國際上是否還有其他專業的名稱?

任曉平:「換頭術」就是「頭移植」,不論民間還是科學界用幾百年,但它顯然是不科學的,是沿用器官移植的概念。到上個世紀70年代中期,美國的懷特醫生率先提出這個命名不科學,他用「身體移植」的概念代替「頭移植」。近期義大利的卡納維羅提出一個新的概念叫「天堂計劃」,是幾個英文字母的縮寫。我在學術界幾年前給它命名為「異體頭身重建術」,英文首字母縮寫為AHBR。

關於命名,我同意懷特的說法,頭部不是一個器官,它是一個人的主體,它不能被移植,我們的心臟可以移植,任何器官都可以移植,但頭部不能移植,用身體移植的概念我認為也不是很恰當。那麼我把它作為一個新的領域,新的修復重建,用了「異體頭身重建」的概念,這個概念在定位上更準確一些。但是,如果隨著時間推移,你的命名沒有被廣泛採納,證明沒有被學術界接受。

求證十:如何看待爭議?

[新華訪談]「換頭術」這個話題拋出來後已不是一個單純的科學實驗,而是變成了一個公共話題,您也成為受人矚目的公眾人物。您是否感受到壓力,您怎麼看待這些爭議?

任曉平:媒體炒作把事情炒得比較複雜。因為老百姓、非專業人士一般缺少這些知識,炒作造成了誤導,比如說2017年要做這個手術等等這些說法,其實這些都是很遠的。人不能跨越時空,不能把眼前迷失掉。

我不知道這兩年會不會有效地完成前期實驗,這裡面取決的因素非常多。

(原文標題:[新華訪談]追問世界首例「換頭術」的真真假假)


相關焦點

  • 換頭術靠譜嗎?帶你去主刀醫生任曉平實驗室10問真相
    新華網才萌 攝    新華網11月23日電 兩年前,一則《中國醫生要參與世界首例「換頭術」》的消息讓哈爾濱醫科大學教授任曉平突然陷入輿論漩渦,在一片驚嘆、質疑聲中,任曉平面對新華網的鏡頭回應了「換頭術」的真真假假。那時,他的團隊在1000隻小白鼠上做過實驗,成活率30%-50%,最長成活期是一天。
  • 世界首例"換頭術"在中國完成?專家提出質疑
    (原標題:專家宣布世界首例「換頭術」在遺體上成功實施 引各方爭議)
  • 世界首例遺體頭顱移植手術追蹤:業內人士仍然質疑
    世界首例遺體頭顱移植手術追蹤——  「換頭術」被更正,業內人士仍然質疑  本報記者 李麗雲 李 穎 房琳琳  11月21日上午,因「換頭術」備受質疑和關注的哈爾濱醫科大學教授任曉平,在哈爾濱醫科大學主樓會議室就相關信息向多家媒體進行了現場回應。
  • 世界首例遺體「換頭術」在中國成功了 倫理問題成世人熱議焦點
    義大利神經外科專家卡納韋羅近日向外界宣布,人類的首例換頭手術,已經在遺體上獲得了成功。義大利神經外科專家 塞爾吉奧·卡納韋羅:經過很多人的努力,最終歷史性的一刻在中國發生了,在哈爾濱醫科大學任曉平教授的帶領下,我們做了18個小時的手術,我們的計劃是完成腦死亡器官捐獻者的腦移植手術。第一個「移植人類」即將到來!
  • 中國人完成世界首例"換頭術" 一架身軀託起他人智慧遭多方質疑
    東方網記者劉軼琳11月22日報導:日前,世界首例「換頭術」在中國哈爾濱進行引發關注。手術實施者、哈爾濱醫科大學教授任曉平稱這是人類現代醫學第一次把人頭移植,此項研究工作系醫學史上的裡程碑,意義重大。
  • 全球首例真人「換頭術」,男子甘願當實驗者,現在怎麼樣了?
    為了追尋長生不老,科學家想出了很多辦法,像冰凍人技術換頭術等等。冰凍人技術是通過特定的容器將人冰凍起來,等到時間一久解封「復活」,換頭術是把自己的大腦轉移到另一個群體中。俄羅斯曾經進行過換頭術,是全球首例換頭術,那麼當時接受換頭術的人現在怎樣了?
  • 世界首例人體換頭術 手術分三步 或造出科學怪人
    世界首例人體換頭術將進行?近日,媒體報導一名俄羅斯殘疾男子將進行世界首例人體換頭術。世界首例人體換頭術?驚呆的全世界的網友。據悉,義大利都靈高級神經調節學會外科醫生塞爾焦•卡納韋羅,近年提出全身移植手術和世界首例人體換頭術。世界首例人體換頭術即把病人的頭移植至新身體上,使其「重獲新身」。全球首例人類換身手術最快明年開始,主角是30歲的俄羅斯計算機工程師瓦雷裡·多諾夫。
  • 專家宣布世界首例「換頭術」在遺體上成功實施 引各方爭議
    兩年前,義大利神經外科專家塞爾吉·卡納瓦羅就曾宣布:兩年內將完成首例人類頭顱移植手術。兩年後,今年的11月17日,他在奧地利維也納的一場新聞發布會上宣布:世界第一例人類頭部移植手術已經在一具遺體上成功實施,實施的地點正是在中國。  卡納瓦羅說:「經過很多人的努力,最終,歷史性的一刻在中國發生了。在哈爾濱醫科大學的任曉平教授帶領下,我們做了18個小時的手術。
  • 真真假假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真真假假,指真假難辨。出自:清·名教中人《好逑傳》第12回:「這姓鐵的一個少年人,明明為貪色,卻真真假假,百般哄誘他不動。」近義詞有:虛虛實實,真真假假是中性成語,可作謂語、定語、狀語;指真假難辨。真真假假的詳細解釋:成語名稱:真真假假(zhēn zhēn jiǎ jiǎ)成語釋義:指真假難辨成語出處:清·名教中人《好逑傳》第12回:「這姓鐵的一個少年人,明明為貪色,卻真真假假,百般哄誘他不動。」近 義 詞:虛虛實實成語用法:可作謂語、定語、狀語;指真假難辨。
  • 還記得當年「世界首例換頭」?現在還活著嗎?答案沒那麼簡單
    導語:還記得當年「世界首例換頭」?現在還活著嗎?答案沒那麼簡單。不過說到換頭術,可能大家都有聽過,因為當年轟動一時的「世界首例換頭」,相信大家都知道。 至於大家都廣為流傳的「世界首例換頭」手術,其實確有其事,但是並不是那麼活人的換頭手術。
  • 世界首例換頭手術或於2017年在中國哈醫大進行
    據英國《每日郵報》9日報導,義大利神經外科專家卡納維洛將攜手中國醫生任曉平完成世界首例人類頭顱移植手術,樂觀估計該手術將於2017年12月在哈爾濱醫科大學的附屬醫院進行。  昨日,華商報致電哈醫大宣傳部,工作人員稱目前無法確定報導內容,校方暫無正式回應。此前,該校曾表示任曉平有機會參與該手術。
  • 世界首例「換腦術」或2020年進行 網友:求換馬雲的
    還記得有一位俄羅斯青年要在2018年進行「世界上首例頭部移植手術」的消息嗎?提出該項計劃的義大利神經學家塞爾焦·卡納韋羅,近日又提出了一個大膽的新計劃——「換腦術」。
  • 人民日報微信號談「換頭術」:不妨給予科學探索多一點寬容
    人民日報微信號談「換頭術」:不妨給予科學探索多一點寬容 「人民日報評論」微信公眾號 2017-11-20 22:34
  • 首例「換腦術」或將於2020年進行 2018年將「換頭」
    兩年前,義大利神經學家塞爾焦·卡納韋羅曾提出要進行「世界上首例頭部移植手術」而名噪一時。如今,雖然「換頭術」還未付諸實踐,卡納韋羅又提出了一個新計劃——「換腦術」。他表示,全球首例「換腦術」將於2020年左右進行,手術要「喚醒」的病人很有可能來自美國阿爾科生命延續基金會。阿爾科生命延續基金會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人體冷凍機構之一。  在卡納韋羅看來,相比此前提到的「換頭術」,「換腦術」有不可比擬的優勢。進行「換頭術」不可避免要涉及血管、神經、肌腱和肌肉,給患者身體帶來較大的排異反應,而移植大腦一般不會產生明顯的排異反應。
  • 黃潔夫:換頭術荒唐可笑 中國器官移植應有序發展
    我國器官移植應該科學有序發展  本報訊(記者賈曉宏)近日,哈爾濱醫科大學任曉平團隊與義大利原神經外科醫生塞爾吉·卡納韋羅一年前在兩具遺體上進行「異體頭身重建」的解剖學研究被媒體曝出,「換頭術」引起了各界的廣泛關注。
  • 「換頭術」被指「可恥騙局的延續」,專家:不能證明活體可行
    > 近日,有科學家宣布世界首例人類頭部移植手術已經在人類遺體上
  • 「換頭術」離現實有多遠?引發倫理爭議、法律無依據
    新聞分析:「換頭術」離現實還有多遠  新華社北京11月22日電 新聞分析:「換頭術」離現實還有多遠  新華社記者  近日,有科學家宣布世界首例人類頭部移植手術已經在人類遺體上「成功」實施。消息一出即遭質疑:是科學突破還是博公眾眼球的「噱頭」?
  • 三年前的今天,他們宣布成功實施了「換頭術」
    「換頭術」提供了手術操作流程 3.除了醫學技術上的障礙, 「換頭術」還面臨著極大的倫理挑戰 01 「換頭術」的百年發展 其實早在19世紀初, 就有學者提出過頭顱移植的設想, 然而在當時就算是肝移植
  • 世界首例換頭手術開展,已證實有中國手術小組參加!
    義大利都靈高級神經調節小組的神經外科專家塞爾吉·卡納維羅(Sergio Canavero)宣布:世界第一例人體換頭手術已經被他在中國成功實施。然後近日,媒體報導俄羅斯殘疾男子、30歲的俄羅斯計算機工程師瓦雷裡·多諾夫將進行世界首例人體換頭術,醫生則是來自義大利都靈高級神經調節學會外科醫生塞爾焦卡納韋羅,近年提出全身移植手術和世界首例人體換頭術。原來,多諾夫天生患脊髓性肌肉萎縮症,肌肉停止發展,令他自小全身傷殘,骨骼畸形。多諾夫坦言感到害怕,但自己病情不斷惡化,決定放手一搏,並已獲得家人支持。
  • 假如換頭術成功了,人民是不是都長生不老了?
    事實上全球首例「換頭」手術的確在中國哈爾濱醫科大學醫生任曉平牽頭實施的。當時任曉平團隊在零下15度的環境中為猴子進行換頭手術。手術非常的順利,這也是全球第一個換頭成功的猴子。它的成功,可以說是醫學史上巨大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