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頭術」離現實有多遠?引發倫理爭議、法律無依據

2020-11-23 大河網

  新聞分析:「換頭術」離現實還有多遠

  新華社北京11月22日電 新聞分析:「換頭術」離現實還有多遠

  新華社記者

  近日,有科學家宣布世界首例人類頭部移植手術已經在人類遺體上「成功」實施。消息一出即遭質疑:是科學突破還是博公眾眼球的「噱頭」?專家表示,在遺體上進行的這一手術,並不能證明活體「換頭術」的可行性。

  突破?

  合作研究者、義大利都靈先進神經調節組織的神經學家塞爾焦・卡納韋羅接受英國媒體採訪時介紹,手術分為兩部分:首先,把一人的供血系統與另一人的大腦連接;然後,把頭切下來,使用名為聚乙二醇(PEG)的生物凝膠把神經和血管連接到新的身體上。對神經的電刺激證明在遺體上進行的「換頭術」是「成功的」。

  卡納韋羅說,本次手術成功連接了兩具遺體的脊椎、神經和血管,研究團隊「即將」為頸部以下癱瘓的活人做移植手術。

  其實這個「換頭術」並非新聞。卡納韋羅最早於2013年6月的一次國際學術會議上提出設想,當時即引起廣泛質疑。2015年2月,他又在《國際外科神經病學》雜誌上發表文章闡述自己的理論。

  但在卡納韋羅進行的動物「換頭」實驗中,大部分動物僅存活了幾天,因此給人類做此手術的風險更不可預知。分析人士指出,卡納韋羅在兩具遺體間做的換頭手術並不能證明活體「換頭術」的可行性。

  美國紐約大學蘭貢醫療中心醫學倫理主任阿瑟・卡普蘭甚至稱,這個所謂「突破」是「一個可恥騙局的延續」。

  卡普蘭質疑卡納韋羅宣稱的「成功連接兩具遺體的脊椎、神經和血管」。他說,如果卡納韋羅真的成功了,他應該首先在世界上眾多脊椎損傷的患者身上施與手術,幫助他們恢復行走能力和對身體的控制等。

  質疑!

  這次卡納韋羅所稱的「換頭術」由來自哈爾濱醫科大學的任曉平教授團隊進行。主刀者任曉平對媒體說,手術是去年11月底進行的。他強調,此次他們做的是一例人類頭移植外科手術模型,只是一次醫學實驗。

  俄羅斯衛生部移植醫師扎蓋諾夫此前也曾表示,換頭能否成功,關鍵在於能否讓被截斷的神經特別是脊髓相容並復活,現有技術達不到。尤其是在脖子上,迄今世界上沒有人能在頸部成功接通屬於不同人的脊髓。要想換頭並讓頭指揮新身體,就必須在修復脊髓損傷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否則換了也白搭,還是癱瘓。

  義大利神經外科協會主席阿爾貝託・德利達雷則指出,卡納韋羅多年前就提出「換頭術」這一理論,目的是為了「博眼球」,其實並沒有任何基礎支撐。科學需要試驗、展示結果和多次重複驗證,而卡納韋羅的理論完全沒有這些,提出這種理論唯一的結果就是吸引別人關注。

  「換頭術」也引發了倫理爭議。俄羅斯科學院院士、醫學家奧尼先科指出,「換頭術」在道德和倫理層面帶來很多問題,從法律上也找不到可以這麼做的依據。(執筆記者:馮玉婧;參與記者:欒海、林小春)

相關焦點

  • 「換頭術」被指「可恥騙局的延續」,專家:不能證明活體可行
    > 近日,有科學家宣布世界首例人類頭部移植手術已經在人類遺體上
  • 專家宣布世界首例「換頭術」在遺體上成功實施 引各方爭議
    央廣網北京11月19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一直以來,人們都認為換頭術如此奇特的想像只能在神話故事、科幻作品中看到,而在現實生活中是不可能出現的。但近些年來,有關頭顱移植手術的新聞不斷引發討論。那麼,這項極為複雜的外科手術,真的可能在現實生活中實現嗎?  兩年前,義大利神經外科專家塞爾吉·卡納瓦羅就曾宣布:兩年內將完成首例人類頭顱移植手術。
  • 世界首例"換頭術"在中國完成?專家提出質疑
    但近些年來,有關頭顱移植手術的新聞不斷引發討論。那麼,這項極為複雜的外科手術,真的可能在現實生活中實現嗎?兩年前,義大利神經外科專家塞爾吉·卡納瓦羅就曾宣布:兩年內將完成首例人類頭顱移植手術。兩年後,今年的11月17日,他在奧地利維也納的一場新聞發布會上宣布:世界第一例人類頭部移植手術已經在一具遺體上成功實施,實施的地點正是在中國。
  • 世界首例遺體「換頭術」在中國成功了 倫理問題成世人熱議焦點
    上個世紀六十年代好萊塢的恐怖電影《致命科學怪人》就曾對「換頭術」做過設想,電影中的場景十分觸目驚心。而現實中,「換頭術」也飽受爭議。網友:這個手術若成功了,霍金就可以重新站起來了。網友:用兩個人的身體換來一個人的生命,這怎麼看都不是「醫治」啊。
  • 換頭術成功後活下來的是誰?突破還是博取眼球
    新聞一出,不少人腦洞大開:假如「換頭術」成功,是否意味著一旦身體老化,將頭部移植後又可以繼續生存?人類是否能夠實現永生?此前,重慶女作家杜虹選擇離世後冷凍大腦,並期待50年後的科技能令其復活,也引起了輿論熱議。關於生命延續的醫療科技新聞,每次總能引起巨大的爭議。  爭議:是醫學的突破還是博眼球的噱頭?
  • 黃潔夫:換頭術荒唐可笑 中國器官移植應有序發展
    對此,國家人體器官捐獻與移植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器官移植髮展基金會理事長黃潔夫表示:我國目前絕對不允許在臨床上投入頭顱移植行為,「換頭術」荒唐可笑。希望衛生計生部門對學校、相關倫理委員會進行追查。  黃潔夫在昨天舉行的中國器官移植髮展基金會宣傳工作會議上說,從技術層面上講,頭顱移植很難成功。
  • 人民日報微信號談「換頭術」:不妨給予科學探索多一點寬容
    這其中,或許不僅有科學的問題,也有倫理的問題。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頭顱移植引出的話題。《西遊記》中的孫悟空不光能夠七十二變,還能拔一把毫毛就變做千百個小猴;《超凡蜘蛛俠》中的大反派斷了一隻手,他給自己注入蜥蜴基因後居然長出了蜥蜴的胳膊……從神話傳說到科學幻想,我們總是希望能夠突破身體的局限,成為一個能力超凡的人。
  • 三年前的今天,他們宣布成功實施了「換頭術」
    在蒲松林的《聊齋志異》中,有一則名為《陸判》的故事,其中一段情節便是陸判給朱爾旦的妻子換了一顆漂亮的頭顱,換頭後的朱爾旦妻子雖然十分美貌,但對自己的認知並沒有改變,身體也無任何不適,只是脖子上有一圈紅線而已。 你以為這種把一個人的頭換到另一個人的身體上的事情,只存在於人們的想像之中?
  • 世界首例遺體頭顱移植手術引爭議:換頭後「你」究竟是誰?
    科幻大片裡的「換頭術」成為現實了,手術地點是在中國。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義大利神經學家塞爾焦·卡納韋羅17日在奧地利首都維也納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世界首例遺體頭顱移植手術成功實施,手術地點正是中國,哈爾濱醫科大學的任曉平教授參與其中。
  • 新技術引發倫理爭議 專家呼籲強化全球治理
    他進一步說,在參與調查的全球科學家中,有30%同意「暫停基因編輯研究」,超過50%反對,「科技工作者內部都是分裂的,可見從業者並沒有對基因編輯的倫理問題進行深入思考。」基因編輯之外,人工智慧、腦機接口、自動駕駛……在現代科技快速迭代和社會應用不斷創新的今天,技術和產業創新緊密結合,在推動社會發展的同時引發一系列倫理問題,衝擊著人類傳統的倫理觀念。
  • 前蘇聯科學家曾研究"換頭術" 造出20隻雙頭狗
    卡納韋羅還預測:「我認為,第一名接受手術的患者將是某個大腦未受損傷但身體癱瘓的人,很有可能是一個年輕人。」他估計,該手術需要1300萬美元左右。  轟動一時的動物實驗  雖然面臨著很多倫理問題,但事實上,換頭術的研究從未停止。
  • 追問世界首例「換頭術」的真真假假
    新華網近日約請新聞中據稱將參與「換頭術」的中國醫生——哈爾濱醫科大學手顯微外科中心主任任曉平教授做客《新華訪談》,求證「換頭術」新聞裡的真真假假。求證一:「換頭術」2017年在中國實施嗎?[新華訪談]有媒體報導,首例「換頭術」將在2017年進行,這是真的麼?
  • 「換頭術」只是一場鬧劇?
    蝌蚪君邀請了西安第四軍醫大學全軍神經科學研究所、西京醫院眼科教授遊思維,和各位一起聊聊不可思議的「換頭術」,到底能不能實現。蝌蚪君:頭部移植手術在理論上可行麼?遊思維:理論上是可行的。最為轟動的換猴頭手術是懷特醫生在本世紀初進行的,被換頭的猴子不但在異體心臟供血的條件下清醒地生存了一段時間,而且能看,能聽,能眨眼,有味覺及嗅覺,因為這些功能是由頭顱神經自身支配的,無需腦與脊髓神經聯繫的重建。
  • 黃潔夫:「換頭術」不是中國的光榮,中國不允許這種試驗
    11月30日,中國人體器官捐獻與移植委員會主任、原衛生部副部長黃潔夫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這起頭顱移植實驗違反了中國器官移植有關法規,也違反了基本的倫理準則,應該追究有關單位倫理審查委員會或領導人的責任。12月1日,北京青年報記者就這一話題對話黃潔夫。他表示,無論是技術層面,還是倫理方面,「換頭術」都是不可行的,還會為中國的器官移植事業帶來不良影響,「中國絕不允許進行這種臨床試驗。」
  • 換頭術:現代人的遺忘工程
    正如一個民族如果主動遺忘,它的軀體是否肥碩也不再有意義。  01.  許子東:早在2015年就有媒體報導稱,義大利神經外科專家賽吉爾.卡納維羅將和任曉平的團隊合作,在2017年進行世界首次「換頭」手術,在醫學界引發了巨大的爭議。
  • 中國人完成世界首例"換頭術" 一架身軀託起他人智慧遭多方質疑
    東方網記者劉軼琳11月22日報導:日前,世界首例「換頭術」在中國哈爾濱進行引發關注。手術實施者、哈爾濱醫科大學教授任曉平稱這是人類現代醫學第一次把人頭移植,此項研究工作系醫學史上的裡程碑,意義重大。
  • 換頭術靠譜嗎?帶你去主刀醫生任曉平實驗室10問真相
    新華網才萌 攝    新華網11月23日電 兩年前,一則《中國醫生要參與世界首例「換頭術」》的消息讓哈爾濱醫科大學教授任曉平突然陷入輿論漩渦,在一片驚嘆、質疑聲中,任曉平面對新華網的鏡頭回應了「換頭術」的真真假假。那時,他的團隊在1000隻小白鼠上做過實驗,成活率30%-50%,最長成活期是一天。
  • 中國人首嘗「換頭術」?
    值得注意的是,卡納韋羅在文中調侃道,在印度古代神話中,大象的頭被移植到人身上,創造出一個象鼻神,因此這種有爭議的醫療手段在印度容易被接受。可以看出,卡納韋羅也希望在印度推介換頭計劃。   當地同行還表示,這篇文章是兩個業內人士隨意網上聊天的產物,並不是宣布一個嚴肅的計劃。
  • 涉及倫理問題引熱議
    備受爭議的「頭移植」手術又有了最新消息:據澎湃新聞編譯的英國《每日郵報》11月17日報導,義大利神經學家塞爾焦·卡納韋羅當天在奧地利首都維也納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世界第一例人類頭部移植手術已經在一具遺體上成功實施,而手術地點正是中國。卡納韋羅說,中國哈爾濱醫科大學的任曉平教授參與指導了這次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