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首嘗「換頭術」?

2020-11-25 人民網

  

  ▲義大利醫生卡納韋羅與之前據稱要接受換頭手術的俄羅斯人斯皮裡多諾夫。

  換頭手術示意圖▲。

  日前國內很多媒體轉載源自「《印度時報》」的消息稱,世界首位接受「換頭手術」的患者將由此前的一名俄羅斯人改為中國人,這例手術將由中國醫療團隊操刀,預計明年底在中國實施。這一消息確實嗎?參與相關研究的中國專家怎麼看?

  印媒刊發「趣味文章」

  本月14日印度《經濟時報》(並非所謂《印度時報》)周末「特寫版」刊登了一篇關於義大利醫生卡納韋羅計劃在中國進行人頭移植的文章,作者是一名叫普拉卡什-錢德拉的腦外科大夫。

  新華社駐新德裡記者發現,此人經常在媒體發表有關腦部手術的文章。這次他在題為《抬起頭來!天堂來了》的文章中說,他在社交媒體上與卡納韋羅聊天時,對方透露其「打算」明年在中國進行首例換頭術,接受手術的是一個肢體癱瘓、大腦健全的中國人。文章還說,中國的一個手術團隊已成功對屍體進行過相關試驗,取得成功。

  印度的媒體同行認為,從文章的內容看,這完全是一篇側重可讀性的趣味文章,不是新聞報導,也不是嚴肅的專業文章。在印度撰寫這類文章的學界人士很多,其中一些人是為了保持知名度,或為了某些商業目的。值得注意的是,卡納韋羅在文中調侃道,在印度古代神話中,大象的頭被移植到人身上,創造出一個象鼻神,因此這種有爭議的醫療手段在印度容易被接受。可以看出,卡納韋羅也希望在印度推介換頭計劃。

  當地同行還表示,這篇文章是兩個業內人士隨意網上聊天的產物,並不是宣布一個嚴肅的計劃。

  哈醫大教授:已開展動物實驗

  自去年4月義大利醫生卡納韋羅宣布,準備為患有脊髓性肌肉萎縮症的俄羅斯人斯皮裡多諾夫實施換頭手術以來,與卡納韋羅研究探討過手術所涉科技問題的中國專家——哈爾濱醫科大學的任曉平教授及其研究團隊已被媒體多次報導。卡納韋羅甚至表示:「任曉平是可以領導這個項目的人。」

  但當新華社記者採訪任曉平教授、詢問首位接受換頭術者何時換成中國人時,他斷然表示,上述「重大」消息純屬無稽之談,「從去年到現在我都對媒體說,對於所謂的人體換頭術,首先,手術時間沒定!其次,在哪個國家做沒定!這項研究還有很漫長的路要走。既然遠沒有進展到做手術的地步,現在具體地談換頭,這都是茶餘飯後的閒扯」。

  任曉平表示,他不知道印度媒體所說的中國團隊究竟是誰,但此前與卡納韋羅接觸交流換頭術課題的中方團隊是由自己牽頭的。「但我不明白,印度媒體為什麼這樣報導,很多媒體在轉載時編得很離奇,把去年某個學術會議中的一些情節移植到新消息中,說下個月『我們』要到美國去集體亮相,這簡直是天方夜譚」。

  任曉平介紹說,他所領導的國內團隊已在實驗室中通過動物實驗對「頭身重建」(換頭術的專業說法)開展了約3年的研究。「在科研方面,一些國外教授在與我們合作,義大利的卡納韋羅醫生是其中之一。目前我們團隊的重點是力爭先行解決一些技術和有挑戰性的科學倫理問題,如果將來哪一天科研方面有了重大突破,或者說需要臨床研究了,才可能涉及人體。即使要做,我們國家也肯定有主管部門和相應法規來規範這麼大的項目,絕不是某位醫生或科研人員就能決定在哪兒做,給誰做」。

  開展換頭研究有何意義

  談到開展換頭研究的意義,任曉平指出,目前對於癌症復發、先天脊髓性肌肉萎縮症和高位截癱等頑疾沒有治療辦法。未來在突破一些關鍵技術的基礎上,為患有上述疾病但腦部健康者,移植軀體健康但腦死亡者的身體不失為一種有潛力的治療選項。目前腦死亡者的心臟、腎臟等器官都可供移植,移植軀體並非完全不能研究。

  俄羅斯衛生部的移植醫師扎蓋諾夫曾表示,現有技術無法保證被截斷的神經特別是脊髓相容並復活,就算術後患者存活也會癱瘓。對此任曉平回應說,某些肌肉萎縮者會蜷縮到無法自主呼吸,一些高位截癱者有嚴重的周身併發症,難以保住性命。為他們移植健康的軀體,有望更長久地延續生命,在這種情況下即使術後癱瘓也並非全無意義。

  美國紐約大學蘭貢醫療中心醫學倫理專家卡普蘭認為,如果能換頭,那麼為什麼不用換頭術中的脊髓恢復技術先治好癱瘓呢?對於這一問題,任曉平解釋說,很多車禍、高處墜落導致的嚴重截癱屬於硬物碾搓的「壓榨傷」,其受到的外力可達2.6萬牛頓,脊髓斷離面的組織會受到嚴重傷害。而在實驗室用手術刀使脊髓斷離所用的力只有10牛頓,這種「銳性損傷」對斷離面組織的傷害其實小於前者。二者相比,用幹細胞和融合劑嘗試恢復受到「銳性損傷」的神經功能,可行性相對較大。

  但任曉平也指出,上述設想需要更多的實驗來實現,需要更多的資源和政策來支持,以縮短臨床前研究的進程,單靠個別醫生或科學家的努力難以完成這一巨大的課題,現在也無法給出取得最終成果的時間表。(據新華社)

相關焦點

  • 中國人完成世界首例"換頭術" 一架身軀託起他人智慧遭多方質疑
    東方網記者劉軼琳11月22日報導:日前,世界首例「換頭術」在中國哈爾濱進行引發關注。手術實施者、哈爾濱醫科大學教授任曉平稱這是人類現代醫學第一次把人頭移植,此項研究工作系醫學史上的裡程碑,意義重大。
  • 黃潔夫:「換頭術」不是中國的光榮,中國不允許這種試驗
    他表示,無論是技術層面,還是倫理方面,「換頭術」都是不可行的,還會為中國的器官移植事業帶來不良影響,「中國絕不允許進行這種臨床試驗。」中國人體器官捐獻與移植委員會主任、原衛生部副部長黃潔夫 資料圖談「換頭術」:這個第一不做也罷北青報:「換頭術」這個概念是最新的嗎?
  • 世界首例"換頭術"在中國完成?專家提出質疑
    (原標題:專家宣布世界首例「換頭術」在遺體上成功實施 引各方爭議)
  • 追問世界首例「換頭術」的真真假假
    新華網近日約請新聞中據稱將參與「換頭術」的中國醫生——哈爾濱醫科大學手顯微外科中心主任任曉平教授做客《新華訪談》,求證「換頭術」新聞裡的真真假假。求證一:「換頭術」2017年在中國實施嗎?[新華訪談]有媒體報導,首例「換頭術」將在2017年進行,這是真的麼?
  • 全球首例真人「換頭術」,男子甘願當實驗者,現在怎麼樣了?
    為了追尋長生不老,科學家想出了很多辦法,像冰凍人技術換頭術等等。冰凍人技術是通過特定的容器將人冰凍起來,等到時間一久解封「復活」,換頭術是把自己的大腦轉移到另一個群體中。俄羅斯曾經進行過換頭術,是全球首例換頭術,那麼當時接受換頭術的人現在怎樣了?
  • 換頭術成功後活下來的是誰?突破還是博取眼球
    在目前的技術手段下,「換頭術」靠譜嗎?這究竟是一次醫學技術的突破,還是博取公眾眼球的噱頭?目前,各界輿論主要有以下聲音。  支持:若成功將為大量患者帶來福音  南京軍區總醫院神經科主任醫師成惠林曾經向媒體表示,「換頭術」確實存在著一些臨床需求,比如每年全球有幾十萬車禍導致腦死亡的患者,與此同時還有大量類似科學家霍金這樣頭腦好用但軀體病入膏肓的患者。如果「換頭術」成功的話,可以為這類患者帶來福音。
  • 「換頭術」被指「可恥騙局的延續」,專家:不能證明活體可行
    「換頭術」被指「可恥騙局的延續」,專家:不能證明活體可行 馮玉婧 欒海 林小春/新華社 2017-11-22 21:32
  • 「換頭術」離現實有多遠?引發倫理爭議、法律無依據
    新聞分析:「換頭術」離現實還有多遠  新華社北京11月22日電 新聞分析:「換頭術」離現實還有多遠  新華社記者  近日,有科學家宣布世界首例人類頭部移植手術已經在人類遺體上「成功」實施。消息一出即遭質疑:是科學突破還是博公眾眼球的「噱頭」?
  • 「換頭術」之後
    西麗娜不敢想,婚禮還必須如期舉行,請柬已發出,再說,親朋好友都等著目睹「重新站起來」的皮諾,他倆青梅竹馬,相親相愛,尤其欣聞皮諾「換頭術」成功之後,無不為之振奮。自從皮諾10歲患了小兒麻痺症,西麗娜就伴隨他左右,形影不離,從鼓勵到傾慕,真心相戀。皮諾為回報給她一個完美的愛,毅然決定並接受了「換頭術」,成功了,扔下輪椅,站起來了。
  • 假如換頭術成功了,人民是不是都長生不老了?
    目前換頭術只是一種設想,各方面的條件還不成熟,只是限於在動物上科學試驗。按現在的醫療技術還不能用在人身上試驗。雖然現實還不能真正攻破技術難關,但總有一天我們人類是可以攻克的。下面我們假設換頭術成功,那麼思維肯定是這個頭的。因為一個人的思維全部在腦裡啊。大腦是人類各種肢體和思想的指揮中樞。換種說法,也可以說通過換頭人得到了長生。
  • 專家宣布世界首例「換頭術」在遺體上成功實施 引各方爭議
    中國人提高了速度,完成了這一壯舉。這個手術是成功的。任曉平教授將在未來幾天宣布完整的報告,公開更多信息。我們的下一步計劃是完成腦死亡器官捐獻者的腦移植手術。第一個移植人類即將到來。」  據報導,卡納瓦羅提到的該項目的帶頭人之一任曉平教授,此前已經完成小鼠頭部移植手術,成為全球首個完成該手術的人。術後小鼠們能睜眼、呼吸以及完成一些其他基本動作。
  • 下一個「換頭」的或是中國人
    而根據英國《獨立報》的最新報導,接受世界首例頭部移植手術的人,或不是這位俄羅斯男子,而是一位中國人。據報導,卡納韋羅近日對實驗鼠成功進行了頭部移植手術,這意味著距離人類頭部移植手術成功又近了一步。卡納韋羅在接受採訪時稱,他計劃今年年底在人類身上進行頭部移植手術,而這個人很可能是一位中國人,至於為什麼不是之前所說的俄羅斯男子,卡納韋羅並沒有做出解釋。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卡納韋羅日前還提出了另外一個大膽的新計劃——「換腦術」,他計劃在2020年左右進行全球首例「換腦術」。他認為相比「換頭術」,「換腦術」有不可比擬的優勢。
  • 前蘇聯科學家曾研究"換頭術" 造出20隻雙頭狗
    但我認為,現有技術已經可以進行這樣的連接」,並預測「換頭術」再過幾年就能實現。  卡納韋羅在這篇論文中詳細描述了「換頭術」的步驟:捐獻者與接受者必須處於同一手術室中,手術須在攝氏約12度至15度的低溫下進行,捐贈者及受贈者的頭部須同一時間切下,兩個醫療小組同時進行手術。考慮到在這一溫度下,哺乳動物的組織在體內血液不流動時最多能存活1小時,切割頭部與縫合的整個過程必須在1小時內完成。
  • 世界首例遺體「換頭術」在中國成功了 倫理問題成世人熱議焦點
    卡納韋羅是義大利的神經外科專家,2013年,他就因為極力推崇人體換頭術而被外界稱為「瘋子醫生」,2015年,一位來自俄羅斯的脊髓性肌肉萎縮症患者,自願成為卡納韋羅實驗的志願者。這位患者飽受病痛折磨身體十分消瘦,但他曾用思維清晰的大腦向外界表示:他十分期待這次「換手手術」。
  • 黃潔夫:換頭術荒唐可笑 中國器官移植應有序發展
    黃潔夫:換頭術荒唐可笑 中國器官移植應有序發展 2017-12-01 2017年12月01日 15:47 來源:北京晚報 參與互動    黃潔夫:換頭術荒唐可笑
  • 三年前的今天,他們宣布成功實施了「換頭術」
    (姬無命式一臉懵逼/圖源:《武林外傳》) 「太長不看」版: 1.頭顱移植術已發展了一百多年 2.人類首例遺體頭部移植手術的意義在於為未來有可能進行的「換頭術
  • 「換頭術」只是一場鬧劇?
    蝌蚪君邀請了西安第四軍醫大學全軍神經科學研究所、西京醫院眼科教授遊思維,和各位一起聊聊不可思議的「換頭術」,到底能不能實現。蝌蚪君:頭部移植手術在理論上可行麼?遊思維:理論上是可行的。懷特醫生的動物換頭術只是將異體的猴頭和軀幹對接,用金屬片固定脊柱,吻合頭、身之間的血管以恢復腦的血液循環,並在手術成功後的短時間內保證新的身體不會因為免疫反應排斥嫁接過來的新頭,或這顆猴頭不會排斥它的新身子。由於腦與脊髓的上下聯繫始終無法恢復,所以換頭後的軀體根本不可能活動。
  • 任曉平:完成第一例人體頭移植模型 稱「換頭術」不準確
    任曉平說,這是第一例頭移植模型,之前媒體稱「換頭術」不準確,此次頭移植模型和「換頭術」還有距離。「換頭術」取決於很多複雜的因素,目前只是把「換頭術」進行前的科學問題、技術問題先解決。任曉平強調,此次頭移植模型把相關技術向前大大推進了一步,「未來頭移植不會遙遠」。
  • 「換頭術」的世界難題:脊髓損傷修復不解決,則「毫無意義」
    「換頭術」的世界難題:脊髓損傷修復不解決,則「毫無意義」 澎湃新聞記者 王盈穎 2017-11-22 06:34 來源
  • 專家:換頭術短期內難實現 手術困難術後問題多
    據媒體日前報導,一位義大利神經外科專家宣布,人類歷史上首例「換頭術」將於2017年在中國進行,一位中國醫生將參與手術。不過,中國醫生向媒體聲稱:目前關於換頭手術的具體時間和地點等事宜還沒法確定,所謂2017年將在中國實施換頭術「是沒有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