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2月26日新媒體專電 日媒稱,日本厚生勞動省專家委員會近期批准了慶應義塾大學使用誘導性多能幹細胞(iPS細胞)治療脊髓損傷的臨床研究。研究人員希望通過移植使因事故等損傷的神經再生,恢復失去的運動機能和感覺。
據《日本經濟新聞》2月19日報導,脊髓損傷會導致手腳麻痺,嚴重的話只能坐在輪椅上生活。目前只能尋求通過康復訓練恢復殘存不多的機能。帶領研究團隊的慶應義塾大學教授岡野榮之在記者會上說:「我們已經正式研究了20年,現在終於站在了起跑線上。我們將爭取儘快把成果呈現給患者。」負責移植手術的中村雅也教授說:「我們將把現階段能做的事情做到最好。」
根據計劃,研究人員將利用儲備的iPS細胞製造作為神經來源的細胞,為脊髓損傷2至4周內的4名患者進行移植。除安全性外,研究人員還將確認移植的細胞能否製造新的神經細胞,修復中斷的神經信號。
研究團隊已成功為損傷一段時間的小白鼠恢復運動機能,將來還希望能治療損傷一段時間內的患者。
從修復和再生因疾病或事故失去的臟器和組織的角度來說,這次的計劃極大地接近使用iPS細胞進行再生醫療的「核心」。因為脊髓很難再現神經的狀態,因此和大腦一樣,藥品的研製進展緩慢,治療的難度非常高。
距離日本京都大學教授山中伸彌成功製造出人體iPS細胞已有10年多的時間,利用iPS細胞進行再生醫療的研究非常活躍。這其中的研究對象也包括難以治療的疾病和損傷。不過,過去的主要目標是改善症狀,很難去除疾病本身。
此前移植的都是已經成熟的細胞和接近成熟的細胞,但慶應義塾大學研究團隊將使用未成熟的細胞。這種細胞會在脊髓的損傷部位變為神經再生所需要的各種細胞。在動物實驗中,已經通過移植的細胞確認神經細胞得到了修復。如果同樣能夠修復人類患者的神經,對失去的臟器和組織進行再生的醫療可行性將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