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S細胞迎來新進展,治療膝關節軟骨損傷丨醫麥猛爆料

2021-01-17 醫麥客



本文由醫麥客原創,歡迎分享,轉載須授權

2019年12月2日/醫麥客 eMedClub/--自京都大學諾貝爾獎獲得者山中伸彌(Shinya Yamanaka)創建第一個人類誘導多能幹(iPS)細胞以來,這一開創性技術已成為藥物開發中的重要新工具,為患有罕見且無法治癒的疾病的患者帶來了希望。

治療軟骨受損或退化


上周三(11月27日),京都大學表示已經申請政府批准進行一項臨床試驗,用iPS細胞製成的軟骨移植來治療受損的膝關節。根據該計劃,京都大學iPS細胞研究所(CiRA) Noriyuki Tsumaki教授領導的一個團隊將培養iPS細胞以產生軟骨組織,並將其移植到軟骨受損或退化的患者的膝蓋。該大學表示,已於11月7日將該計劃提交給衛生部,由其專門小組審查。預計政府最早將於本月開始審查該申請。如果獲得批准,該小組最早可以在明年開始臨床測試。軟骨組織覆蓋關節骨並吸收震動。如果軟骨組織的一部分由於損傷而受損,或者由於老化而變成纖維狀,關節就不能平穩運動。受損的膝關節軟骨無法自行修復。當前的移植使用從患者身體其他部位獲取的自體軟骨細胞,患者必須承受這種治療帶來的額外負擔,並且部分組織往往會變成纖維狀。關節軟骨通常由透明軟骨組成,但是當其受損時,其一部分將被纖維軟骨代替。透明軟骨由軟骨細胞及其分泌物,細胞外基質(ECM)蛋白(包括II型和XI型膠原蛋白)組成。它們不包括I型膠原蛋白,I型膠原蛋白是纖維軟骨或疤痕組織中的主要膠原蛋白。因此,為了恢復軟骨的功能,有必要準備不含纖維軟骨的高純度透明軟骨並將其移植到軟骨丟失的部位,或者將纖維軟骨直接轉化為透明軟骨。


由人iPS細胞產生的軟骨顆粒(圖片來源:NHK WORLD、京都大學)由iPS細胞產生軟骨細胞和ECM基質蛋白的混合物為直徑1-2毫米的顆粒,可以直接移植到受傷的組織中。每個顆粒都包含大約7萬個軟骨細胞,根據Tsumaki的說法,這是一個很好的理由來相信足夠的細胞用於人體移植是可行的。「1平方釐米的缺損需要100萬個軟骨細胞,典型的缺損面積為2-10平方釐米。所以,我們正在考慮移植30-150個顆粒。這些數字是可以控制的。」


京都大學的研究人員希望通過臨床試驗確認治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同時減輕患者的負擔,使他們能夠再次移動膝蓋。目前,他們已經證實了這種療法對小鼠、大鼠和小型豬的有效性,以及具有低的排斥、纖維化反應或癌變的風險

iPS再生醫療應用的現狀


iPS細胞是當前幹細胞研究的熱點和焦點,它可以分化成體內所有的細胞,進而生長成所有類型的身體組織和器官。因此,iPS細胞在器官再生、修復和疾病治療方面極具應用價值。作為該領域發展最早最快的國家,日本將『iPS細胞技術產業化』做為國家重點發展的領域,並且向全世界範圍內擴張。除了上述的軟骨損傷外,日本此前已利用iPS細胞實施過對黃斑變性、脊髓損傷、帕金森病、角膜疾病等適應症的臨床治療。



2014年,由日本政府支持的理研所進行了世界上第一項使用iPS細胞的臨床研究,將視網膜細胞移植到一名患有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的女性身上。

 

2017年3月,來自理研所的高橋政代(Masayo Takahashi)等人在NEJM(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上發表了該項臨床試驗的結果。這是世界上第一例iPS細胞治療的臨床試驗,證明了iPS細胞在人體內使用是安全的。

 

2017年3月29日,日本理研所宣布,其與神戶市立醫療中心中央市民醫院等機構合作,28日將異體iPS細胞培養成的視網膜細胞移植到一名60多歲男性右眼中,該名患者患有滲出型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這是全球首例iPS細胞「異體移植」手術。

 

去年4月,該研究團隊表示,他們在2017年3月至9月期間為5名男性黃斑變性患者進行了單眼視網膜細胞移植,這些移植的視網膜細胞由異體iPS細胞培養而來。目前已可確認這一臨床研究的安全性,受試者沒有發生明顯的排異反應和副作用。

 

研究人員稱,這項臨床研究的目的已經達成,使用異體iPS細胞的安全性得到了確認,今後還將進行新的臨床研究以提高移植效果。

 

2018年11月9日,日本京都大學宣布,該校研究人員已經開展了利用iPS細胞治療帕金森病的臨床試驗,向一名患者腦部移植了由iPS細胞培養的神經祖細胞。

 

手術於10月完成,患者是一名50多歲的男性,被移植的是由異體iPS細胞培養的多巴胺神經祖細胞。在約3小時的移植手術中,醫生向這名患者腦部注入了約240萬個多巴胺神經祖細胞。

 

這是全球首例利用iPS細胞治療人類帕金森病的移植手術,目前患者恢復情況良好,手術效果和安全性還需長期觀察。按計劃,這次開展的臨床試驗將為7名患者進行移植。研究人員表示,如果這項試驗順利進行,最早在2023年會根據日本的再生藥物快速審批制度,該藥物就可以出售給患者。

 


2019年2月18日,日本厚生勞動省批准日本慶應大學利用iPS細胞治療脊髓損傷的臨床研究申請。這項臨床會招募4名成年嚴重脊髓損傷的患者進行治療。預計最早將於今年秋季左右實施第一例移植手術。

 

在此次治療中,研究人員將通過使用iPS細胞轉化為作為神經細胞基礎的細胞,每次移植約200萬個新神經細胞到患者的受傷區域來進行治療,作為額外防禦措施,研究人員還會採用免疫抑制藥物以防止移植細胞的排斥。



京都大學iPS細胞研究所的Eto Koji教授(兼千葉大學教授)等已於2018年8月19日前向厚生勞動省遞交了一項臨床試驗計劃申請,計劃使用患者來源的iPS細胞生產具有止血功能的血小板,以治療嚴重的再生障礙性貧血。同年9月21日,該項申請獲得批准。這是厚生勞動省批准的第四個使用iPS細胞的臨床試驗計劃,也是第一個使用血液成分的臨床試驗計劃。

 圖片來源:京都大學

再生障礙性貧血患者容易出血,感染並因血小板和白細胞減少而頭痛。血小板數量下降的患者經常接受輸血治療。由Eto Koji教授領導的研究小組已經建立了一種通過使用iPS細胞來大量生產高質量血小板的方法,他們計劃進行三次回輸,在最後一輪中逐漸增加輸注的血小板數量,達到1000億。



2019年3月,日本厚生勞動省的專家委員會通過了大阪大學關於iPS細胞來源角膜細胞移植的臨床研究申請。這是全球首次批准的iPS角膜移植手術臨床試驗,由大阪大學眼科教授西田幸二(Koji Nishida)教授領導的研究小組進行。8月29日,該團隊宣布已於今年7月完成了全球首例iPS角膜移植手術。


▲ 移植手術中的膜片狀組織(圖片來源:NHK)

接受手術的患者是一名40多歲的女性,她患有角膜緣幹細胞缺乏症,在7月25日接受左眼手術後,於8月23日出院。研究小組說,她的視力已經有了很大的改善,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發現任何問題。他們將在未來一年內對患者進行隨訪,以確認移植的安全性和效果,並將尋找誘發腫瘤的任何跡象。

大阪大學心血管外科澤芳樹(Yoshiki Sawa)教授開發了一種缺血性心肌病的治療方法,涉及移植通過培養取自大腿的細胞而產生的心肌細胞「薄片」。2018年5月16日,日本厚生勞動省有條件批准其臨床試驗。


▲ Yoshiki Sawa教授(圖片來源:NHK)


去年5月的公開報導稱,臨床計劃將覆蓋缺血性心肌病患者,或因動脈狹窄或阻塞而導致心臟虛弱的患者。3名年齡在18歲到79歲之間的患者將在心臟表面貼上兩個圓形的細胞薄片,它們是由其他人的iPS細胞製成的心肌細胞「薄片」(厚度約0.1毫米),主要通過這些細胞分泌蛋白質等物質來改善心臟功能。每一層的厚度為0.05毫米,直徑為幾釐米。▲ 心肌貼片(圖片來源:NHK)


上周五(11月29日),Sawa教授領導的同一個團隊宣布開發出一種用於心力衰竭的新療法,該療法涉及將幹細胞直接噴灑到心臟表面,並旨在在三到五年內將其提供給患者


與iPS細胞來源的心肌細胞「薄片」不同,這種簡單的治療方法不需要使用細胞處理設備,這意味著沒有細胞處理設備也可以很容易地在醫院實施。新方法涉及在冠狀動脈旁路手術中,將間充質幹細胞以粘合劑溶液的形式噴灑到患者的心臟上這個過程不到一分鐘。「通過與冠狀動脈搭橋手術同時進行,它有助於心臟功能的恢復,」Sawa教授在新聞發布會上說。該技術已在豬身上進行了測試,並被證明可以改善泵血功能。該團隊旨在通過在大阪大學醫院進行由醫生主導的臨床試驗來檢查治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對象為6名成年患者,研究時間為2年,到2021年10月。然後再申請獲得公共醫療保險的批准。


推薦閱讀:

參考出處:

https://www.japantimes.co.jp/news/2019/11/30/national/science-health/osaka-university-develops-stem-cell-spray-treat-heart-failure/#.XeSBcOgzaUk

https://minapim.com/en/heart-failure-stem-cell-spray-developed/

https://english.kyodonews.net/news/2019/11/1f682c18944a-kyoto-univ-seeks-to-use-stem-cells-for-damaged-knee-joint-treatment.html

https://www3.nhk.or.jp/nhkworld/en/news/20191127_27/

http://www.cira.kyoto-u.ac.jp/e/pressrelease/news/180829-140000.html

https://medicalxpress.com/news/2015-02-scaffold-free-ips-cell-based-hyaline-cartilage.html


醫麥猛爆料


星耀研究院


醫麥新觀察


峰客訪談

點一次瘦一斤

相關焦點

  • 日本用iPS細胞培育出軟骨 有望治癒關節損傷
    中新網2月28日電 據日本媒體報導,近日,日本京都大學教授妻木範行等人利用人類iPS細胞成功培育出了軟骨。這種用iPS細胞培育的軟骨可用於治療關節軟骨損傷,如投球用力過度引發的棒球肘以及奔跑導致的「足球膝」等。
  • 日研究者利用ips細胞成功再生豬膝關節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日本《產經新聞》8月16日報導,日本東京大學醫學部附屬醫院研究小組15日宣布,通過利用誘導性多功能幹細胞(ips細胞),在實驗中成功再生了豬的膝關節。該誓言將有助於治療因膝關節軟骨被磨損變薄引起的「變形性膝關節症」。該研究小組今後將攜手京都大學ips細胞研究所,力爭在15年之後實現這一技術的臨床應用。
  • 獨家盤點:慢病毒載體基因治療公司現狀丨醫麥客盤點
    推薦閱讀:藍鳥更新Lenti-D慢病毒基因療法的兩項2/3期研究結果,對比HSCT療效、安全性更具優勢丨醫麥猛爆料藍鳥「β-地貧基因療法」獲歐盟加速審評資格,有望明年率先在歐上市丨醫麥猛爆料此外,該公司針對眼科疾病、帕金森氏病在內的基因療法也已取得不錯的臨床進展。
  • CAR-T進入加拿大安大略省醫保,YESCARTA四年真實世界數據表現卓越丨醫麥猛爆料
    B細胞淋巴瘤,包括瀰漫大B細胞淋巴瘤(DLBCL)非特指型、原發縱隔大B細胞淋巴瘤(PMBCL)、高級別B細胞淋巴瘤和濾泡性淋巴瘤轉化的DLBCL。 此外,隨訪3年以上的受試者中,21例的外周血樣本接受了CAR 19基因與B細胞檢測,67%的樣本中檢測到CAR 19基因,100%樣本檢測到B細胞。其中,67%的樣本中檢測到多克隆性B細胞,且B細胞亞型比例接近健康人水平。
  • 細胞療法工具用於老年人膝關節骨關節炎的軟骨修復
    東京--(美國商業資訊)--江戶川病院院長加藤正二郎博士領導的骨科醫師們和細胞培養專家們報導稱,從受累於骨關節炎(OA)的老年人膝關節軟骨組織培養多能表達細胞取得了突破。OA累及全球數百萬膝關節和其他嚴重疾病患者,他們接受了全膝關節置換術(TKA),其受損的軟骨被人工膝關節假體替換。
  • 識別軟骨細胞有了新「身份證」
    近日,國際權威雜誌《風溼病學年鑑》刊登了一項突破性研究:北京大學生命科學院湯富酬課題組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王巖課題組合作,首次在單細胞解析度層面對關節炎軟骨組織進行了全面分類,發現3種新的細胞亞型及其分子特徵,並界定出對骨關節炎發病有利和不利的亞型。該研究成果是人類向揭示骨關節炎的發病機制、臨床早期診斷和有效治療邁進的一大步。
  • 自體間葉系幹細胞治療膝關節JMT獨家資料
    膝關節疼痛的現象,很有可能是會有關節炎、滑膜炎或者是半月板損傷等原因導致。這層耐摩的透明軟骨在膝關節的運動功能中十分重要。 膝關節在人體中屬負重最大和運動最多的關節,因而也是人體中退化最早、損傷最多的關節。 45歲以上的中老年人,尤其是女性,由於其體內激素水平下降,會引起膝關節的透明軟骨退化、萎縮,再加上一些輕微的損傷,其光滑如鏡的透明軟骨便會出現點狀的「鏽斑」,也即出現局部壞死。
  • 聖地牙哥動物園欲用誘導多能幹細胞拯救白犀牛,55億美元計劃能否順利實施?丨醫麥猛爆料
    Korody透露,ICR科學家已經從冷凍的組織樣本中開發出了誘導性多能幹細胞(iPSC),這些細胞的行為就像胚胎幹細胞。從理論上講,它們可以轉化為體內幾乎任何細胞類型。她說,許多測試已經證實它們是真正的多能幹細胞,視頻顯示了由這些細胞製成的跳動的心臟細胞或心肌細胞的可行性。
  • 關節軟骨修復新途徑:組織工程化軟骨
    關節軟骨在人體關節內起著承載負重與減少摩擦的重要作用,但是由於其本身無神經、血管支配且所含細胞量少,因此損傷後往往無法實現自身修復。關節軟骨損傷患病率較高,據報導約 60% 行關節鏡檢查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關節軟骨損傷。
  • 中央記憶T細胞治療臨床研究專家評審會在京圓滿結束丨醫麥猛爆料
    Tcm自體細胞免疫治療是通過體外擴增並向腫瘤患者體內回輸自體中央型記憶T細胞,激發機體抗腫瘤免疫反應治療癌症的過程。據之前研究成果表明,大量抗原特異性記憶T細胞的形成能夠提升機體存活率。而且這一點在克服免疫抑制的腫瘤微環境方面也同樣很是重要。
  • 精準引導幹細胞修復損傷!幹細胞治療迎來新希望
    「有史以來第一次,人們通過引導讓幹細胞直接進入到指定的位置,並得以第一次看到幹細胞集中治療的效果。」 這項研究刊登於近期《美國科學院院報》(《PNAS》)雜誌。
  • 半月板損傷?幹細胞療法修復的3個臨床佐證,應用前景可期
    半月板為膝關節的重要解剖結構,位於脛骨平臺與股骨內外髁之間的楔形纖維軟骨組織。半月板作為人體重要的運動承載部分,在日常運動、行走時都會承受垂直載荷的壓力和負擔,一旦這些力產生失調,便容易導致半月板損傷。
  • 世界首例人胚胎幹細胞分化功能細胞治療半月板損傷
    2019年1月9日,世界首例人胚胎幹細胞分化功能細胞治療半月板損傷在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1幹細胞與半月板損傷半月板損傷是一種由於退變、運動或者其他外力原因引發的膝關節內的軟骨組織損傷引發的骨關節疾病。目前,臨床上對於半月板損傷的治療主要有兩種方法:急性期主要為長腿石膏託固定,慢性期主要為膝關節鏡下手術和半月板切除。因為半月板的血供不足等因素,半月板的自我修復能力較差,從而影響手術療效。
  • 膝關節退變究竟是怎麼回事?好治嗎?
    半月板=緩衝墊避免大、小腿骨互相摩擦「膝關節」指的是大腿和小腿中間的關節,平常走路時大腿骨和小腿骨會互相磨來磨去,因此膝關節除了要負責承重以外,膝關節內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軟骨構造「半月板」,半月板就像是塊緩衝墊一樣,負責隔開你的大腿骨和小腿骨,避免它們硬碰硬互相摩擦,導致損傷。
  • 成熟體細胞「重造」,變身多能幹細胞治療肌肉變骨頭怪病
    △iPS製作概要(圖片來源:https://www.cira.kyoto-u.ac.jp/j/faq/faq_ips.html)iPS細胞最初於2006年由日本京都大學山中伸彌教授製作成功,它的發現成為了解決不少疑難罕見疾病的新希望,引起了全世界的廣泛關注。
  • 骨生物學進展:TGFβ通過增強FBXO6介導的MMP14泛素化作用減弱軟骨細胞外基質降解
    因此,FBXO6的過表達保護小鼠免受損傷後OA的發展。結論TGFβ-SMAD2/ 3信號通路通過上調FBXO6轉錄抑制MMP13的活化,從而促進MMP14蛋白酶體的降解。OA軟骨中FBXO6過表達可能提供有前途的OA治療策略。
  • 半月板損傷分幾級?幹細胞療法能否實現半月板損傷的臨床修復?
    我們大多數人對於半月板損傷並不陌生,全民健身熱潮的到來,使得半月板損傷這個常發於愛運動的年輕群體的疾病頻頻出現在我們的視野之中。半月板損傷是一種以膝關節局限性疼痛,部分患者有打軟腿或膝關節交鎖現象,股四頭肌萎縮,膝關節間隙固定的局限性壓痛為主要表現的疾病。
  • 半月板損傷之後會造成哪些危害?預防半月板損傷,記住這4點!
    在人體的日常活動中,主要起緩衝、潤滑及穩定關節功能作用,以防止關節面軟骨受到衝擊而造成損傷。臨床上通常根據嚴重程度將半月板損傷劃分為Ⅰ-Ⅲ級。半月板損傷會給我們的日常生活帶來一些嚴重影響,如: 1、關節腫脹。半月板損傷之後,可能會出現膝關節腫脹或者皮下淤血。
  • 神經幹細胞移植治療脊髓損傷的研究進展
    藥物、手術等治療方式均不能從根本上解決神經再生的問題,近年來,具有自我複製能力和多向分化潛能的神經幹細胞(NSCs)成為研究的焦點,有望為SCI的治療帶來新的希望。現就NSCs移植在脊髓損傷治療中的應用做一綜述。
  • CRISPR-Cas9技術可在人體實驗中有效治療SCD和TDT
    目前常見的治療方法是輸血(輸入紅細胞)或輸入鐵螯合劑,但易出現中毒現象,且不能從根本上治療疾病,而唯一根治的方法——造血幹細胞移植,卻存在匹配的捐贈者稀缺的情況,同時移植後的併發症也可能隨時發生。基於這些情況,基因治療,即從分子水平上糾正治病基因的表達,成為SCD和TDT治療的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