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別軟骨細胞有了新「身份證」

2021-01-19 央廣網

軟骨是一種生理上不可自我修復的組織,承擔著關節表面的承重和緩衝功能,其中包含有軟骨細胞。有研究發現,軟骨細胞的表型變化,如細胞肥大和基質鈣化等,能夠導致骨關節炎軟骨退變的發生。

近日,國際權威雜誌《風溼病學年鑑》刊登了一項突破性研究:北京大學生命科學院湯富酬課題組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王巖課題組合作,首次在單細胞解析度層面對關節炎軟骨組織進行了全面分類,發現3種新的細胞亞型及其分子特徵,並界定出對骨關節炎發病有利和不利的亞型。

該研究成果是人類向揭示骨關節炎的發病機制、臨床早期診斷和有效治療邁進的一大步。

膝關節細胞也能調節晝夜節律

此前發現的增殖性軟骨細胞、纖維性軟骨細胞、前肥大軟骨細胞和肥大軟骨細胞等4種軟骨細胞,缺乏有效的分子特徵對其進行「身份」識別。因此,要了解不同軟骨細胞在骨關節炎軟骨退變進程中的作用,對軟骨細胞在分子生物學水平上的重新分類就顯得尤為重要。

據該研究論文第一作者之一、王巖課題組博士冀全博介紹,為得到單個軟骨細胞,他們對骨關節炎不同病情患者的軟骨組織取樣後,通過膠原酶的作用將細胞分散開來,再利用單細胞轉錄組測序技術得到每個細胞的基因表達特徵,特徵相似的細胞歸為一類,從而分出7種細胞亞型。

效應性軟骨細胞、調節性軟骨細胞和穩態性軟骨細胞是此次研究新發現的3種類型,並具有不同的生物學功能。「通過尋找細胞亞型特異高表達的基因,也就是確定細胞的分子特徵,就可以大致確定它們的功能。」論文共同第一作者、湯富酬實驗室博士研究生鄭宇軒對科技日報記者講,「比如有些基因只在某種細胞亞型中表達,而在其他亞型中不表達,那這些基因就是這種細胞的特異表達基因。」

通過對基因功能資料庫的分析,該研究團隊發現,效應軟骨細胞的高表達基因多與代謝有關,這意味著這種細胞亞型的代謝能力較強,調節軟骨細胞則與信號通路的調節作用有關,而另一類穩態軟骨細胞的功能卻讓研究團隊有些意外。

「資料庫的輸出結果顯示,穩態軟骨細胞的分子標誌中有許多與細胞代謝、發育過程相關的基因,而且這類細胞還高表達晝夜節律基因。對於人類的晝夜節律,我們能聯想到的多是如睡眠這種與作息有關的事情,誰能料到膝關節這個用於運動的部位中,竟然有細胞會和晝夜節律產生關聯?」鄭宇軒說,「這也提示了骨關節炎的發生可能和生物鐘的紊亂存在一定關係。」

基因有利還是有害?原來它們各自為陣

分類工作完成後,又是如何將7種細胞亞型與骨關節炎的發病進程聯繫起來的?336個特殊基因成為連接二者的「橋梁」。

據冀全博介紹,人體有2萬多個已知基因,他們創建出一項用於體現病情的新指標後,通過構建基因表達量與病情指標之間的關係,發現有199個基因的表達量隨指標的增大而下降,有137個則相反,從而篩選出對病情有利和不利的特殊基因。

有趣的是,有利基因和不利基因在7種細胞亞型中陣地分明。在每種亞型中,表達量高的要麼都是有利基因,要麼都是不利基因。這意味著,細胞亞型的種類與骨關節炎的發病存有某種關聯。

相應的,屬於前一種情況的細胞被稱為「有利細胞」,後者則為「有害細胞」。此次實驗新發現的3種新細胞亞型屬有利細胞,其餘4種為有害細胞。

這一實驗成果在臨床治療上可以發揮哪些作用?鄭宇軒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今後可以考慮用某種手段促進有利細胞的生成、抑制有害細胞的發育,從而有效預防和治療骨關節炎。此外,通過檢測細胞相關分泌物在人體血液中的含量,或可為骨關節炎的早期診斷提供重要參考。(實習生 劉雨亭)

相關焦點

  • 關節軟骨修復新途徑:組織工程化軟骨
    關節軟骨在人體關節內起著承載負重與減少摩擦的重要作用,但是由於其本身無神經、血管支配且所含細胞量少,因此損傷後往往無法實現自身修復。關節軟骨損傷患病率較高,據報導約 60% 行關節鏡檢查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關節軟骨損傷。
  • iPS細胞迎來新進展,治療膝關節軟骨損傷丨醫麥猛爆料
    軟骨組織覆蓋關節骨並吸收震動。如果軟骨組織的一部分由於損傷而受損,或者由於老化而變成纖維狀,關節就不能平穩運動。受損的膝關節軟骨無法自行修復。當前的移植使用從患者身體其他部位獲取的自體軟骨細胞,患者必須承受這種治療帶來的額外負擔,並且部分組織往往會變成纖維狀。關節軟骨通常由透明軟骨組成,但是當其受損時,其一部分將被纖維軟骨代替。
  • 基於軟骨衍生細胞外雜化納米纖維支架的製備及在軟骨組織中的應用
    :基於軟骨衍生的細胞外基質cECM/PCL雜化納米纖維支架的製備及其在軟骨組織中的應用DOI:10.1016/j.matdes.2020.108773衍生自脫細胞組織和器官的細胞外基質(ECM)已在各種臨床前和臨床應用中用作生物支架。但是,缺乏機械性能和形狀可控性是一個缺點。相比之下,合成聚合物可以很容易地設計出具有良好機械性能的支架,但它們的生物功能有限。
  • Nat Med:關節軟骨可再生|ssc|關節軟骨|med|關節|細胞
    有研究報導MF可刺激成年小鼠纖維軟骨形成,但該技術對骨骼幹細胞(SSC)的影響及如何刺激組織再生知之甚少。2020年8月18日,美國史丹福大學醫學院Michael T. Longaker 和Charles K. F.
  • Science:科學家將成功下肢細胞轉化為面部軟骨組織細胞
    ,研究者發現,一種由三種基因組成的基因迴路可以改變鳥類下體組織細胞的命運,從而將這些細胞轉化成為產生頭部軟骨和骨質的細胞。這項研究結果或可幫助開發治療面骨或軟骨缺失等狀況的療法,比如,因癌症導致的鼻部軟骨破壞而難以取代的情況;同時揭示面部軟骨發育的以傳統滷或可幫助開發新型的幹細胞療法,即將患者自身的皮膚細胞進行轉化並且用於修復鼻部組織。
  • 脫細胞軟骨細胞外基質對小鼠巨噬細胞系表型的調控
    :是由各種組織和細胞合成並分泌到胞外、分布在細胞表面或細胞之間的大分子, 主要是一些多糖和蛋白聚糖等構成的複雜網架結構,有支持並連接組織結構、調節組織的發生和細胞的生理活動。背景:前期研究證實脫細胞軟骨細胞外基質可有效促進關節軟骨缺損修復再生,具有良好的修復效果,但是其促再生機制尚未闡明。目的:探究豬來源脫細胞軟骨細胞外基質支架對小鼠巨噬細胞系表型極化的調控。
  • 細胞療法工具用於老年人膝關節骨關節炎的軟骨修復
    加藤博士在TKA手術中取出了一部分本來會丟棄的受損組織,在組織工程實驗室中分離出軟骨細胞,或可將其培養為完全重組的健康軟骨組織,並表達與多能性相關的生物標記物。此新聞稿包含多媒體內容。完整新聞稿可在以下網址查閱:https://www.businesswire.com/news/home/20200617005880/en/膝關節的軟骨充當大腿骨與小腿骨之間的襯墊,吸收體重。當運動損傷、創傷或磨損導致軟骨受損時,可引起關節疼痛和殘疾。在該病早期,可實施自體軟骨細胞植入(ACI)或基質輔助軟骨細胞植入(MACI)。
  • 微小RNA-138-5p與軟骨細胞增殖和自噬的關係
    背景:軟骨細胞自噬活性的異常會導致軟骨組織退行性病變,引發骨關節炎。近年的研究發現mircoRNA在調控軟骨細胞自噬過程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但其作用的分子機制還不太清楚。目的:探究微小RNA-138-5p(miR-138-5p)對軟骨細胞增殖和自噬活性的調節及其作用機制。
  • 日本開發成功不依賴iPS細胞而直接由皮膚細胞培殖成軟骨細胞技術
    據《日本經濟新聞》等報導,京都大學iPS細胞研究所研究小組研製成功不依賴iPS細胞而由人體皮膚細胞直接培殖出軟骨細胞的技術。製作時間較通過iPS細胞技術培殖縮短近一半。
  • 無支架-基於間充質幹細胞軟骨修復技術的研究現狀
    目前臨床上治療關節軟骨損傷的方法有多種,主要包括微骨折法、自體骨軟骨移植、同種異體軟骨移植及自體軟骨細胞移植技術。與傳統方法如自體骨軟骨移植相比,自體軟骨細胞移植術(ACI)可以產生較多的透明軟骨樣修復組織,具有更好的臨床效果。
  • 日本用iPS細胞培育出軟骨 有望治癒關節損傷
    中新網2月28日電 據日本媒體報導,近日,日本京都大學教授妻木範行等人利用人類iPS細胞成功培育出了軟骨。這種用iPS細胞培育的軟骨可用於治療關節軟骨損傷,如投球用力過度引發的棒球肘以及奔跑導致的「足球膝」等。
  • 研究表明,含地塞米松的培養液適合於誘導間充質幹細胞向軟骨分化
    胞內信號途徑如絲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號途徑和smads信號途徑被激活後,誘導特異的轉錄因子Sox9、Sox5、Sox6,導致Ⅱ型膠原、蛋白聚糖和軟骨低聚基質蛋白等胞外基質蛋白的分泌,其中Sox9的作用最重要,是間充質幹細胞向軟骨細胞分化的「主開關」。
  • 科學家找到關節軟骨再生方法!
    北京時間8月18日,發表在《Nature Medicine》(自然醫學)上的一項新研究中,來自美國史丹福大學醫學院的研究團隊證明,衰老與小鼠和人類關節炎中骨骼幹細胞的進行性喪失和軟骨再生減少有關。同時,他們發現了一種在小鼠與人體組織中再生關節軟骨的新方法!
  • 關注關節健康,氨糖軟骨素補充軟骨營養
    根據流行病學調查,60歲以上的人群中,接近100%的人有膝關節退變的組織學表現,80%以上的人至少有一個關節退變的影像學表現,OA的發病率達40%,約10%的老年人因OA導致活動受限。【1】骨關節炎作為日常生活中不容忽視的病症,針對骨關節炎的識別和養護,協和醫院骨科翁習生主任對於廣大群眾進行了特別提醒。在臨床上骨關節炎早期表現有三個特點:怕風、怕蹲、怕上下樓。
  • 【科普知識】磁場指導組織重建,助力軟骨再生
    近日,來自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佩雷爾曼醫學院的研究人員利用磁場和水凝膠開發了一種重建複雜人體組織的新方法,可能有助於持久修復軟骨退化等常見損傷。  「為使細胞產生新的組織,一些研究人員會在細胞中加入磁性顆粒讓它們對磁場產生反應,但這種方法可能會對細胞健康產生影響。而我們的方法並不改變細胞本身,而是通過操縱細胞周圍環境的磁性特徵來排列細胞,從而產生新的複雜組織。」
  • 【科學轉譯醫學說的】用鼻軟骨來修復膝蓋
    這也是為什麼通常關節損傷痊癒所需時間會很長,為此科學家還使用了水凝膠和3D列印來幫助軟骨組織的恢復過程加速。然而,現在瑞士巴塞爾大學的研究人員表示,從病人自己的鼻子裡面提取的軟骨細胞能夠替代他們的膝蓋軟骨組織,從而修復他們受損的膝蓋。在這項正在進行的實驗中,研究人員先從病人的鼻隔上取下6毫米寬的軟骨。
  • 為了讓關節軟骨再生,科學家連磁場都用上了
    近日,研究人員利用磁場和水凝膠開發了一種重建複雜人體組織的新方法。這一方法能夠更加持久、高效地修復軟骨退化等常見組織損傷。圖片來自pixabay.com。近日,來自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佩雷爾曼醫學院的研究人員利用磁場和水凝膠開發了一種重建複雜人體組織的新方法,可能有助於持久修復軟骨退化等常見損傷。相關論文於當地時間10月19日發表在《高級材料》雜誌上。「為使細胞產生新的組織,一些研究人員會在細胞中加入磁性顆粒讓它們對磁場產生反應,但這種方法可能會對細胞健康產生影響。
  • 骨生物學進展:TGFβ通過增強FBXO6介導的MMP14泛素化作用減弱軟骨細胞外基質降解
    OA軟骨中FBXO6過表達可能提供有前途的OA治療策略。圖1  骨關節炎(OA)發展過程中軟骨細胞中FBXO6的表達減少(A)人中度和重度突變軟骨中的番紅O固定綠染色。(B)中度和重度變性軟骨中FBXO6的免疫螢光染色。
  • 首次在太空中列印出人類軟骨
    國際空間站上的太空人首次在微重力空間中製造出了人工人類軟骨。人體組織的生物列印早已存在,但是它們需依靠重力和支架將軟骨細胞聚集在一起。新工藝的巧妙部分是在裝配機內部使用磁力代替重力。藉助磁性,可以抵消微重力和加速度的影響,並且可以將物體(例如軟骨細胞)固定在適當位置以進行組裝。
  • 研究報告 | 軟骨再生行業研究(二)
    ● 支架可以模擬軟骨原生細胞外基質,有助於軟骨組織在體內及體外的三維立體生長。●  理想的支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性,無毒性不良反應;較好的機械性能,以適應特定的環境;具有多孔結構,能支持營養運輸及細胞遷移。●  孔隙結構:多孔支架可以根據需要,制定出相對精確的外部結構,也可通過不同的合成及加工條件改變其孔隙結構和機械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