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研究者利用ips細胞成功再生豬膝關節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日本《產經新聞》8月16日報導,日本東京大學醫學部附屬醫院研究小組15日宣布,通過利用誘導性多功能幹細胞(ips細胞),在實驗中成功再生了豬的膝關節。該誓言將有助於治療因膝關節軟骨被磨損變薄引起的「變形性膝關節症」。該研究小組今後將攜手京都大學ips細胞研究所,力爭在15年之後實現這一技術的臨床應用。
-
日科學家發現萬能細胞(ips細胞)源頭
據《日刊工業新聞》2011年5月31日報導,日本東北大學出澤真理教授與京都大學藤吉好則教授領導的研究小組在人體皮膚成纖維細胞中發現了萬能細胞(ips細胞)的源頭,可能推翻之前的ips細胞「細胞初始化」學說。
-
iPS細胞迎來新進展,治療膝關節軟骨損傷丨醫麥猛爆料
本文由醫麥客原創,歡迎分享,轉載須授權2019年12月2日/醫麥客 eMedClub/--自京都大學諾貝爾獎獲得者山中伸彌(Shinya Yamanaka)創建第一個人類誘導多能幹(iPS)細胞以來,這一開創性技術已成為藥物開發中的重要新工具
-
日本開發出利用iPS細胞製造血小板的技術
日本東京大學的研究人員宣布,他們開發出了用誘導多功能幹細胞(iPS細胞)製造血小板的技術,並通過動物實驗確認了製造出來的血小板具有止血功能。
-
Science:科學家將成功下肢細胞轉化為面部軟骨組織細胞
圖片摘自:medicalxpress.com;Credit: 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2016年6月30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項發表於國際雜誌Science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加州理工學院的科學家通過對鳥胚進行研究,將下肢區域的細胞成功轉化成了可以製造軟骨的面部組織
-
首例使用ips細胞的患者將現身日本
一名日本眼病患者將成為第一個用誘導幹細胞(ips)治療疾病的人。
-
日本用iPS細胞培育出軟骨 有望治癒關節損傷
中新網2月28日電 據日本媒體報導,近日,日本京都大學教授妻木範行等人利用人類iPS細胞成功培育出了軟骨。這種用iPS細胞培育的軟骨可用於治療關節軟骨損傷,如投球用力過度引發的棒球肘以及奔跑導致的「足球膝」等。
-
成熟體細胞「重造」,變身多能幹細胞治療肌肉變骨頭怪病
△iPS製作概要(圖片來源:https://www.cira.kyoto-u.ac.jp/j/faq/faq_ips.html)iPS細胞最初於2006年由日本京都大學山中伸彌教授製作成功,它的發現成為了解決不少疑難罕見疾病的新希望,引起了全世界的廣泛關注。
-
即使疫情期間,日本IPS細胞也有新突破!
但即使在這種情形下,日本科學家們仍沒有放棄新冠肺炎以外的疾病,前兩天日本就宣布他們用ips細胞製作出了全球首例肝癌模型。比如,你發現自己臉上有了皺紋,那就用iPS細胞修復自己的肌膚,讓自己重返年輕。日本岡山大學研究生院 健康系統綜合科學研究科 納米生物系統分子設計學研究室的妹尾昌治教授與Said M Afify博士組成的研究團隊,利用分泌多種炎症性物質的人類肝癌細胞株培養上清液,培育出小鼠的iPS細胞,並將iPS細胞誘導為癌症幹細胞,然後將癌症幹細胞移植到裸鼠肝臟中,製備成肝癌模型。
-
日開發出用微量血造iPS細胞技術
日本慶應義塾大學日前宣布,該校研究人員領導的一個研究小組開發出一種利用人體血液淋巴細胞製造誘導多功能幹細胞(iPS細胞)的技術。新技術只需微量血液,不僅減少了採集培養材料時患者的痛苦,而且安全性更高。 研究人員以仙臺病毒(一種流感病毒)為載體,向血液中具有免疫功能的T淋巴細胞植入了4種基因,培育出了iPS細胞。經確認,這些iPS細胞與利用皮膚細胞製作的iPS細胞一樣,能夠發育成人體的各種細胞。 利用這種新技術,只需0.1毫升血液,就可以製造iPS細胞。
-
原本認為在構建iPS細胞中至關重要的Oct4...
2019年11月12日訊/生物谷BIOON/---自從2006年日本科學家山中伸彌(Shinya Yamanaka,如今是日本京都大學iPS細胞研究與應用中心負責人)發現了一種將完全分化的細胞引導回多能性狀態的方法以來,科學家們一直在使用他的配方來產生誘導性多能幹細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 iPS
-
《自然》:科學家直接將皮膚細胞轉化為感光細胞 成功恢復小鼠視力
《自然》:科學家直接將皮膚細胞轉化為感光細胞 成功恢復小鼠視力 Emma Chou • 2020-04-17 09:20
-
iPS細胞:再生的希望與風險
《環球》雜誌記者/藍建中(發自東京) 2012年的諾貝爾醫學/生理學獎授予了開發出誘導多功能幹細胞(iPS細胞)的日本京都大學教授山中伸彌和英國劍橋大學名譽教授約翰·戈登。令二人獲獎的iPS細胞,為再生醫療做出了巨大貢獻,理論上使「人造生命」成為可能,不過也有研究者認為,iPS細胞擁有發育成各種細胞的能力,這其中,當然也存在發育成癌細胞的危險。
-
日本利用iPS細胞成功治癒猴子心肌梗塞
日本信州大學的研究小組利用猴子皮膚細胞製作iPS細胞,並移植到患心肌梗塞的猴子體內,成功將其治癒。該成果發表在2016年10月10日的《自然》雜誌上。 研究小組從不易引起排斥反應的特殊免疫型食蟹猴的皮膚上提取細胞,將其誘導成iPS細胞,並注射到患有心肌梗塞的其他猴子的心臟內。經投放免疫抑制劑觀察,認定移植的細胞附著存活,與未移植的猴子相比較,其心臟收縮能力有一定程度改善。 另一方面,在移植後的14天內,被移植的所有5隻猴子均發生過「室性心動過速」心律不齊現象。
-
誘導性多能幹細胞最新研究進展(第3期)
2007年11月,由中國科學家俞君英領銜的Thompson實驗室和山中伸彌實驗室幾乎同時報導,成功地誘導人皮膚纖維母細胞成為幾乎與胚胎幹細胞完全一樣的ips細胞,所不同的是日本實驗室依然採用了用逆轉錄病毒引入Oct3/4、Sox2、c-Myc和Klf4四種因子組合,而Thompson實驗室採用了以慢病毒載體引入Oct4、Sox2加Nanog和LIN28
-
【日本iPS細胞研究報告(廿五)】東醫齒大篇:肝星狀細胞製備成功
肝星狀細胞(hepatic stellate cells, HSCs),又稱貯脂細胞、伊東細胞,1956年由日本群馬大學醫學部伊東俊夫教授發現。星狀細胞位於肝臟的洞樣血管和幹細胞的竇周隙(Space of Disse)中,靜止期儲存身體絕大部分的維生素A和大量油脂。當肝臟創傷修復或慢性肝炎等發生時,星狀細胞被激活,是肝纖維化的主要成因(圖2)。肝纖維化和疤痕組織惡化,進而成為肝硬化。
-
《科學》:科學家開發新技術 培養iPS細胞更安全
美國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科學家最近開發出一種培養人類誘導多功能幹細胞(iPS細胞)的新技術,利用這種技術培養出的iPS細胞不含病毒載體或外來基因,安全性更高。
-
無支架-基於間充質幹細胞軟骨修復技術的研究現狀
第三代ACI技術與第二代的不同點在於其事先將軟骨細胞與載體結合,再植入軟骨缺損區,這種載體技術的運用就解決了第二代ACI技術的細胞滲漏、細胞去分化的問題,同時這種載體作為一種細胞支架,充當的是臨時基質的作用,其不僅可以供細胞增殖和細胞外基質沉積,還可釋放各種生長/分化因子主動參與再生過程。
-
新技術:日本團隊用iPS細胞再生心肌
最近傳來一個好消息,日本大阪大學一個研究小組宣布,已成功為心臟功能不全患者移植了心肌薄膜,而該薄膜正是利用iPS細胞培養出來的。簡單來說,未來有重度心肌梗塞甚至心衰竭的病人,不用仰賴人工心臟或是等不到的器官捐贈,用幹細胞就可以救回心臟。
-
首次用iPS細胞培育出功能性人類肝臟
據英國《衛報》和《自然》雜誌網站7月4日(北京時間)報導,日本橫濱市立大學與美國西奈山醫學院科學家合作,利用人類誘導多能幹細胞(iPS細胞)構建出微小「肝芽」,然後移植到小鼠體內,結果這些肝芽成功生長成微型人類肝臟,並像健康器官一樣具有正常的肝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