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痛、呼吸困難都是心肌梗死?有可能是心臟裡的「章魚」在作怪!

2020-11-24 騰訊網

日式美食「章魚小丸子」一直受到年輕人的青睞。但你可能不知道,在心臟疾病中,有一種疾病也和「章魚」有關係,這種疾病常常由於劇烈的情緒衝擊引發心臟功能障礙,出現胸痛、呼吸困難等類似心肌梗死的症狀,但是,給患者進行冠脈造影檢查卻顯示沒有血管堵塞,這種疾病醫學上稱為「應激性心肌病」。

應激性心肌病的「章魚」在哪?

你可能會疑問,前面說應激性心肌病和章魚有關係,章魚在哪呢?

其實,應激性心肌病最早是被日本學者發現的,取名為「Tako-tsubo症候群」,這個「Tako-tsubo」,在日語中是指誘捕章魚用的章魚壺。這種章魚壺的頸部很窄但肚子很大,跟應激性心肌病患者急性期的左心室造影形態很相似,因而得名。

應激性心肌病在20世紀90年代初被首次報導後,疾病是怎樣發生的,為什麼患者會出現類似心肌梗死的症狀,為什麼患者心臟會出現章魚壺樣的改變,疾病的預後怎麼樣,這些問題引發了醫生們的很多猜測和研究。

應激性心肌病的「章魚壺」何來?

目前,應激性心肌病的發病機制尚不明確,其中,兒茶酚胺過量誘發冠狀動脈痙攣的假說得到一些醫生的認可。

兒茶酚胺過量誘發冠狀動脈痙攣是什麼意思呢?

我們需要先來了解一下人體的自主神經系統,人體的各大器官組織不需要意識支配就能自己運作,靠的就是自主神經系統。

這個系統的「司令部」是位於大腦的中樞神經,它會根據身體情況即刻下達指令,指令通過交感神經或副交感神經「中轉」到身體各處,再由器官局部的神經末梢釋放出神經遞質(比如兒茶酚胺等)來執行這些「上級命令」,調節器官功能。

比如我們運動時,中樞神經「一聲令下」,分布在各個器官的交感神經末梢就會釋放出兒茶酚胺,促使各個器官更好地發揮功能。這時,心臟便會提高心肌收縮力,增加輸出血液量,使血液更快地到達全身以適應需求。除此之外,兒茶酚胺還會引起血管收縮。

可是,應激性心肌病患者在劇烈的應激情況下,交感神經對「上級命令」的反應過度,交感神經末梢釋放的兒茶酚胺太多了,誘發冠狀動脈收縮痙攣,本應由於心肌細胞適度興奮提升的心功能,因為冠狀動脈痙攣導致供血不足反而減低了。這時候,就會引起胸痛、呼吸困難等類似心肌梗死的症狀,心臟也因此出現類似「章魚壺」的形態變化。

應激性心肌病是良性疾病嗎?

前面提到,應激性心肌病患者在急性期時,左心室造影會出現「章魚壺」樣的變化,但是這個變化會在2~3周恢復正常,而且其他症狀和體徵也隨之消失。因此,醫生們一度認為該病是一種良性疾病,但近期研究發現並非如此。

研究發現,大約1/5的應激性心肌病患者會發生嚴重的院內不良事件,比如致死性心律失常、心原性休克等危及生命的併發症,而且,即便在事件後存活,這些患者6個月和5年內死亡率仍然較高[1]。

既然應激性心肌病並非良性疾病,那麼該病的預防也就愈發重要了。

最早的報導中,應激性心肌病患者常見於情緒敏感、遭受了精神打擊的女性,因此該病也被稱為「心碎症候群」。近年來,隨著介入技術發展,應激性心肌病的確診率越來越高,很多物理因素也被證實為該病的觸發因素,比如腦出血、骨折、接受麻醉等事件。

就在2020年6月,一篇題為「川普心肌病:一種新的應激性心肌病」的病例在國際醫學雜誌發表[2],該病例是一名84歲男性,他在收看川普總統彈劾聽證會的電視報導時發生胸骨後疼痛,經過心電圖及影像學檢查後確診為應激性心肌病。這說明,政治性因素——「川普焦慮症」,也會成為應激性心肌病的觸發原因。這個有趣的病例一經發表,更增添了行業內外對該病的關注。

健哥說

從發現命名,到深入研究,應激性心肌病都在不斷向人們提出新問題,不斷激發人們對這種看似良性疾病的興趣。

雖然,我們對這種疾病的發病機制還沒有完全了解,兒茶酚胺過量誘發冠狀動脈痙攣可能是其原因之一,但是,越來越多的病例提醒我們,應激性心肌病並非良性疾病,其預防和治療都要注意。

日常的情緒調節有利於心臟健康,放鬆心情,避免過度敏感的情緒反應,別讓章魚壺「亂入」心臟。

參考文獻

[1]Gili, S. et al. Cardiac arrest in takotsubo syndrome: results from the InterTAK Registry. Eur. Heart J. 40, 2142–2151 (2019).

[2]Geisen WR, Rosse C, Menon S, Rudick S. Trump Cardiomyopathy: A New Form of Takotsubo [published online ahead of print, 2020 May 28]. J Card Fail. 2020;S1071-9164(20)30139-1. doi:10.1016/j.cardfail.2020.05.016.

註:本期內容將發表在《健康世界》雜誌2020年第10期

主講人:劉健

編輯:聶文暢

- THE END -

相關焦點

  • 肚子疼竟是心肌梗死!這5個部位疼痛,千萬別大意…
    >約有三成的心梗患者並不會出現「胸痛」的症狀,常表現為上腹部疼痛、牙疼、喉嚨疼痛、頭暈頭痛、頸部疼痛、下肢疼痛、輕度咳嗽和氣促等,因症狀不典型,易與其他疾病混淆,從而耽誤治療。據統計,約有超過一半的心肌梗死患者在發病時並不知道自己可能發生了心梗。肚子疼竟是心梗前兆?事實上,心梗除了典型表現,還可能「病在心上,疼在別處」,這種疼痛叫做「放射痛」。
  • 醫院如何建設胸痛中心?霍勇給出一套黃金法則
    統計數據顯示,到2030年,我國將有2260萬心肌梗死患者。為提高院前急救與院內救治能力,2018年8月12日,適合我國國情的「中國心肺復甦·心臟除顫團體標準」與「中國胸痛中心建設和評估團體標準」正式面世。由於心肺復甦普及率低、急救設備嚴重不足等原因,大約有三分之一的心肌梗死患者死於去往醫院的路上。
  • 球星馬拉度納去世,如何遠離心臟驟停?
    已發生心臟驟停者的救治,包括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救治,都是一個社會救治工程,我們稱之為生存鏈,在救治的任何一個環節,都不能「掉鏈子」,一旦有任何一個環節脫節,生命就可能逝去。生存鏈主要包括第一目擊者能迅速施救,包括呼叫急救人員、現場心肺復甦和使用猝死的「滅火器」——體外自動除顫器(AED),急救人員到達後快速轉運和醫院內的高級心肺復甦。
  • 快看,心臟上趴了一隻章魚!
    這次的精彩病例是由北京協和醫學院張奉春教授團隊發表在頂級期刊《EHJ》上的Case Report,一個關於心臟上長出章魚的故事。患者女性,46歲,因體重減輕、疲勞和勞力性胸痛1年餘前來就診,同時伴有左上肢無力和間歇性眩暈。追溯家族史無殊,否認吸菸史及其他慢性病史。
  • 快看 心臟上趴了一隻章魚!
    心臟上竟然長出了章魚?這次的精彩病例是由北京協和醫學院張奉春教授團隊發表在頂級期刊《EHJ》上的Case Report,一個關於心臟上長出章魚的故事。,簡直就像一隻章魚蟄伏在病人的心臟上,它的肌肉還特發達。
  • 買保健品亂花錢,被兒媳數落,導致心臟像章魚一樣!最終停跳!
    發病和急性心肌梗死幾乎一樣,多於應激後發生,表現為突發的類似心絞痛症狀,一過性左心室收縮功能障礙,心電圖可以有ST-T的改變,左心室造影或者超聲心動圖顯示,左心室心尖部室壁運動障礙和心尖部球囊樣改變,心肌酶譜可以輕度升高,常被誤診為急性心梗,但是冠狀動脈造影多沒有明顯的狹窄。雖然大部分預後要比心肌梗死好,但仍有少部分人會出現心衰、心律失常、甚至死亡等併發症。
  • 心臟堵塞會危及生命!心血管專家告訴您:這樣判斷心臟堵沒堵
    心臟最害怕的就是堵塞,心臟完全堵塞就是心肌梗死,就會有危及生命,甚至猝死。一、心臟堵塞的程度心臟動脈血管隨著年齡增加,尤其是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症以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等等因素。會導致心血管內部垃圾堆積,形成動脈粥樣硬化,也就是斑塊,這種斑塊逐漸加重,就可能會引起心血管狹窄,引起心肌缺血。
  • 心臟長出章魚,這是什麼操作?
    症狀和心電圖表現提示慢性和廣泛的心肌缺血和可能存在的體循環灌注不足,血沉和CRP升高則提示病因可能與炎症相關,心肌損傷標誌物不高暫時排除了心肌損傷或梗死。長期的疲憊感和體重減輕,提示惡病質或是慢性消耗性疾病的可能。
  • 女子患子宮肌瘤罕見逆向長「章魚須」爬進心臟
    可它竟沿著血管「越界」長進了心臟裡好嚇人啊子宮肌瘤「爬」進右心腔42歲的周大姐曾因「子宮肌瘤」而切除了子宮,今年她到醫院複查時,卻發現腫瘤「捲土重來」,還出現了胸悶、胸痛、呼吸困難等症狀。孫勇主任說,要是等到心臟內血流通道被完全堵住,後果將不堪設想。最終,歷時3小時,心外科團隊成功剝離並切除了患者心腔內、下腔靜脈內的腫瘤,經測量,取出的腫瘤全長達20餘釐米。心外科副主任孫勇稱,在心臟和下腔靜脈裡長滿如此形狀的平滑肌瘤並能成功切除,在全國都是很罕見的。術後病理檢查表明腫瘤為良性,目前周大姐恢復良好,已順利出院。
  • 心臟猝死前的4大徵兆,你有嗎?
    平均每分鐘有3人猝死 猝死多數是由心腦血管疾病引起的,心臟猝死最為常見。據統計,我國每年心臟猝死的總人數高達50多萬,平均每分鐘就有3人因心臟原因在發病1小時內死亡,而搶救成功率卻不到1%。
  • 他今年36歲,心電圖顯示有異常Q波,是不是發生了心肌梗死?
    小李今年36歲,是一家生物科技公司的業務員,近日單位組織體檢,做心電圖檢查結果顯示III、aVF導聯有異常Q波,他曾經看過科普文章,知道出現異常Q波代表著心肌梗死。因此,非常擔心自己是不是也發生了心肌梗死,但令他非常困惑的是,從來有胸痛、胸悶等異常的感覺。那麼,他這種情況是不是一定發生了心肌梗死?需不需要處理?
  • 一周前胸悶胸痛沒當回事,一周後99歲老人心梗了!
    專家提醒,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症狀不典型,易漏診或誤診,一旦出現煩躁不安、面色蒼白、冷汗等,要警惕心梗可能。 一周前胸悶胸痛沒當回事,一周後99歲老人心梗了 日前,99歲的王爺爺由幾位家人攙扶著,顫顫巍巍地出現在了南京市第二醫院心內科專家門診。
  • 心肌梗死!長沙41歲男子冠狀動脈堵塞90%居然沒症狀
    紅網時刻11月24日訊(通訊員 戴博)眾所周知,心肌梗死的典型症狀就是劇烈的胸痛。然而近一個月來,長沙市第三醫院心血管內科已收治了3名無症狀的心肌梗死患者。我好好的呀,胸口也不痛,不可能心梗了呀!」吳先生雖然滿懷疑惑,但還是聽了醫生的話辦理了住院手續。入院後,心血管內科四病室主任、主任醫師王勇進一步了解了吳先生的情況,原來,吳先生是一名長途貨車司機,經常熬夜,長期抽菸,這些都是心梗的高危因素。
  • 「中國胸痛中心急救地圖」入駐騰訊地圖,共築心梗救治戰線
    據臨床相關數據顯示,我國每年發生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大約100萬人。有相當部分患者由於忽略心肌梗死早期症狀,而耽誤了搶救時間。自2014年,我國將11月20日確定為「中國心梗救治日」,1120代表著「2個120」:一個是出現急性胸痛要及時撥打120;二是明確診斷為心梗的患者要爭取在黃金120分鐘內得到有效救治。
  • 章魚有9個大腦3顆心臟,「科學家認為是外星人?」你信嗎?
    它有著完全不科學的身體構造:隨周圍環境而變色,3顆心臟,兩顆負責給鰓供血(鰓心臟),一顆負責給全身供血(體心臟)。2個記憶系統,5億個神經元,1個主腦和8個附腦,只有40%的神經元集中在主腦裡,其餘分布在腕足裡。發布「攻擊」命令後,腕足就會自主判斷完成去哪兒捕獵,比只會膝跳反射的人類高級多了.....
  • 沒有心臟病,卻感覺心前區疼痛、呼吸困難,可能是心臟神經官能症
    有位朋友和華子說,她總是心動過速,心前區偶爾還會疼痛,同時感覺呼吸困難,四肢發麻。她認為自己的心臟出了問題,但去了醫院檢查心臟很多次,得出的結果都是正常。醫生說她可能是心臟神經官能症,並建議她去心理門診治療。她問華子,難道是她的精神出了問題,真的要去看心理醫生才可以嗎?
  • 男子心肌梗死,檢查血管沒有狹窄,沒有閉塞,原來是血管痙攣
    晚上9:00,張先生還沒有看完電視,但感覺不舒服,有點胸悶憋氣,於是就關了電視回屋睡覺去啦,可是翻來覆去睡不著,同時還出現了胸痛出汗等等表現。張先生平時沒有三高,也沒有家族史,所以他也沒有想到自己可能是心臟病,於是就繼續睡覺......晚上10:00,張先生實在忍不住了,才讓家人開車送他去醫院。晚上10:30,醫院急診,給張先生做完心電圖,提示ST段抬高,這是典型的心肌梗死。結合患者胸痛大汗的表現,診斷為心肌梗死,馬上送進導管室進行造影檢查。
  • 這些致命的壞習慣很多人都有
    21歲小夥因心口悶痛就診竟被發現是危急的心肌梗死!19年12月13日,成都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急診科接診了年僅21歲的小蒲。根據當時小蒲胸口悶的症狀,接診醫生經過後續檢查,判斷小蒲極可能是冠心病中最危急的心肌梗死,也是心內科最危急、最要命的疾病之一。
  • 超聲核磁活檢齊上陣,活動後胸痛真因終明確
    在多數人的印象中,活動後胸痛即是冠心病,做個冠脈造影,必要時植入支架,並不需要其他複雜的檢查,但今天的這個患者,有些不一樣。患者為44歲中年男性,因「活動後胸痛伴呼吸困難2年,加重4個月就診」。患者胸痛表現為活動後胸骨後悶痛,每次持續15-20分鐘,伴出汗,伴呼吸困難,疼痛評分為4-5分(滿分10分),休息5-10分鐘可緩解,3-4次/周。4個月前患者胸痛再發,症狀性質同前,持續時間延長至30-40分鐘,發作頻率同前,為進一步診治入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