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網時刻11月24日訊(通訊員 戴博)眾所周知,心肌梗死的典型症狀就是劇烈的胸痛。然而近一個月來,長沙市第三醫院心血管內科已收治了3名無症狀的心肌梗死患者。
上周,41歲的吳先生因近期在家自測血壓有所升高,來到長沙市第三醫院就診,請醫生為他開具降壓藥物。
然而完善了相關檢查後,接診的心血管內科四病室副主任醫師戴博卻發現事情並沒有這麼簡單:吳先生血壓為160/95毫米汞柱,心電圖顯示ST段顯著壓低,肌鈣蛋白8.62納克/毫升(正常值:<0.013納克/毫升),戴博懷疑吳先生可能發生了心肌梗死,建議他進一步檢查和治療。
「醫生你是不是搞錯了?我好好的呀,胸口也不痛,不可能心梗了呀!」吳先生雖然滿懷疑惑,但還是聽了醫生的話辦理了住院手續。
入院後,心血管內科四病室主任、主任醫師王勇進一步了解了吳先生的情況,原來,吳先生是一名長途貨車司機,經常熬夜,長期抽菸,這些都是心梗的高危因素。
王勇帶領心血管內科團隊為吳先生進行冠脈造影檢查,結果顯示其冠狀動脈前降支近段狹窄85%-90%!在前降支置入一枚支架後,吳先生的冠狀動脈血運才得以恢復。
術後得知自己確實是發生了心肌梗死、與死神擦身而過時,吳先生後怕不已。
王勇介紹,一說到心肌梗死,大眾的第一印象就是劇烈的胸痛,殊不知心肌梗死有時是個隱藏在暗處的「狡猾殺手」,在悄無聲息間給人以致命一擊。
研究顯示,無症狀心肌梗死佔到心梗總量的20%-30%,而這一部分人通常因發現和治療不及時,更易引起嚴重後果和併發症。因此,無症狀心肌梗死相比普通心肌梗死,危害有過之而無不及。
「大部分的無症狀心肌梗死,不是真的沒有症狀,而是症狀比較隱蔽。」王勇解釋,很多無症狀心肌梗死患者只是未出現典型的胸痛症狀,但仍存在胸悶、乏力、出冷汗等現象,這些「不典型」的症狀均不易引起人們的警覺。
因為沒有典型的症狀或症狀極輕微,很難通過問診來確定診斷,因此,多數情況下,醫生需要通過心電圖、肌鈣蛋白檢查以及冠脈造影等來確診是否存在心肌梗死。
儘早解除冠狀動脈狹窄病變、重建有效血運是治療心肌梗死最有效的方法。
近年來,40-50歲的中年人無症狀心肌梗死的發病率逐年升高,他們都有一些共同的特點:吸菸、飲酒、熬夜、「三高」(高血脂、高血壓、高血糖)、生活不規律、工作壓力大等。王勇建議這類人群要規律治療基礎疾病,改善生活習慣,堅持科學的體育鍛鍊,調節情緒,保護心臟的健康。
王勇提醒,市民朋友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如果出現胸悶、乏力、出冷汗等症狀時,切不可放鬆警惕,需立即至醫院就診,及時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