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漫威影業(Marvel)的超級英雄電影中,鋼鐵俠託尼·斯塔克(Tony Stark)於上世紀90年代初從麻省理工學院畢業,後來建造了斯塔克工業公司的方舟反應堆(ARC reactor)。
不過,那只是超現實的電影。回到現實中,似乎能設計方舟反應堆的人留在了麻省理工學院。該學院的一支研究團隊只用了幾十年時間,就能夠為一個完整且可運行的方舟反應堆制定試驗計劃。
方舟反應堆的縮寫「ARC」,分別代表便宜(affordable)、強大(robust)和小巧(compact)。這種核聚變反應堆基於託卡馬克(Tokamak)裝置的原理,在足夠高的溫度(幾千萬甚至數億攝氏度)中利用磁場來約束等離子體,以維持核聚變所需的環境。一個名為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的託卡馬克裝置目前正在法國建造,可能將在本世紀30年代投入運行,造價高達數百億美元。其他的一些研究機構正致力於更加快速、更加便宜的新方法,ARC就是其中最新的一個。
麻省理工學院設計的ARC之所以與眾不同,是因為它使用了一種可進行商業化生產的新型超導體,名為稀土鋇銅氧化物(REBCO)超導帶材。這些超導體能夠在反應堆內部製造出比過去強大得多的磁場。任何的磁場強度增加都會導致核聚變水平提高到原來的四次方,而REBCO超導體能夠使磁場強度幾乎翻倍,由此產生的核聚變能將比普通超導體高出一個數量級。
依靠這種核聚變能的大幅提升,麻省理工學院已經能夠設計出一種體積更小(因此造價更低)但仍然可以產生大量電能的反應堆。擬建中的這第一臺ARC反應堆原型是一座額定裝機容量為270兆瓦的發電站,它的發電量是其耗電量的3-6倍。該反應堆可以為大約10萬戶家庭提供充足的電力,而且體積較小,只有ITER的一半大。它還有另外一個好處,那就是擁有一個模塊化核心,這使維修和實驗變得更加容易。
通過採用一種液體(氟鋰鈹熔鹽)作為屏蔽材料、中子慢化劑和熱交換介質,ARC反應堆的設計還會得到進一步簡化。這種液體覆蓋著反應堆,因為內部進行的核聚變而受熱,然後流經高效率的布雷頓循環發動機進行發電。
ARC反應堆幾乎完全基於經過驗證的現有技術,麻省理工學院表示,複雜程度和大小相當的裝置可以在五年內建成,造價只有ITER的「一小部分」。據我們所知,這一小部分是十分之九,但言外之意是ARC反應堆會便宜得多,這主要歸功於體積更小。
研究人員指出:「完整的工程設計超出了這項ARC研究的範疇。」不過,沒有理論和技術問題阻礙ARC反應堆工程設計的開發。如果是這樣,我們或許可以在十年內看到一座全功能的ARC反應堆投入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