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一片荒蕪,為什麼有的科學家想去火星發展?

2020-10-11 菜菜葉

有人說,從人類祖先離開非洲那一刻,探索精神就鐫刻在人類的基因裡。火星被認為是太陽系中與地球氣候條件最為相似、最有可能存在生命的星球,因此人們對火星充滿了無限幻想與好奇。

1984年,科學家在地球南極發現一個編號ALH84001火星隕石,上面有細菌留下的痕跡,這極大增強了人們對火星的興趣,或許地球物種是起源於火星呢?

之前在菜葉網上看過相關的資料,在太陽系形成的初期,就存在著行星之間的物質交換。行星的形成是許多小物體相互吸引碰撞在一起的結果,在行星形成後,依然會遭受大量天體的碰撞。碰撞時火星上的物質飛濺出去,有的達到了逃逸出火星引力的速度,飛向了地球。相反,地球上也有物質飛向火星,所以對火星的探測是很具有意義的。

相對於地球來說,在這個紅色星球上像沙漠一樣荒涼。但是卻也存在著有利於人類發展的因素。

埃隆·馬斯克大家肯定會不陌生,他創造的特斯拉汽車和SPACE X航天公司,馬斯克也有他的火星夢,在一次新聞媒體會議上他公布了他的火星移民計劃,在未來十年裡將會有100萬人送上火星生活,並打算在十年的時間裡打造出一支由1000艘火箭組成的超級艦隊,並且按照每天發射三趟,每趟搭載100名乘客的計劃,大概花上9年的時間就能夠將100萬個地球人送上火星生活,火星殖民就此拉開序幕。

火星的水資源相當豐富,在火星的很多地方地下數公分處就能挖掘到固態水冰,這些水資源可以供應未來火星登陸應用,也能電解生產液氫液氧,氧氣可以供應人類呼吸和其他動植物生存,氫氣可以作為能源推動太空飛行器的運行,現在較為複雜先進的火箭都要配備液氫液氧發動機,因為氫氣的燃燒產能等效率更高,而質量卻相對更低,允許太空飛行器在攜帶較少能源的前提下飛行更遠的距離;

但是以探索結果觀之,火星並不適合人類居住,即便未來人類具有對火星環境的改造能力,最好的辦法也是依託峽谷、環形山等為屏障建設人類基地,這樣算下來更經濟實惠,需要的經濟技術支撐更低一些,現在有些專家說的核彈轟炸或者向火星播撒真菌、細菌、藻類植物的辦法基本上不切實際,火星的質量就那麼大核心也冷卻了磁場弱,改造火星整個大氣環境是不大現實的。

人類探索太空必然要一步步進行,人類登陸月球是文明前進的一大步,而下一個目標就是火星。時至今日,人類已經向火星發射了20多個探測器,並在火星的土壤中發現了水,並確認在火星巖石中有有機物的存在!美國計劃2030年載人登陸火星,這無疑比載人登月更具有深遠意義。

最後總結一下,科學家們之所以選擇火星作為發展對象,第一:因為環境「適宜」並且距離適中,改造成本最低;第二:通過登陸火星,可以磨練和驗證太空殖民的技術,為進一步發展打下基礎。

相關焦點

  • 超高清火星!好奇號18億像素火星表面全景照片,像極了荒蕪的地球
    文/仗劍走天涯超高清火星!好奇號18億像素火星表面全景照片,像極了荒蕪的地球人類的好奇心就像是人類目前所發展的科技一樣,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人們的好奇心也在不斷地擴大。甚至於人類的好奇心已經不再滿足於這一地球的探索,更大程度上是對於外星的一些秘密探索,也許當人類對於太空探索所公布的這些數據才會使人類安心。
  • 火星可能發生過核戰爭,科學家或找到證據
    隨著我們人類對所處的這個宇宙的不斷探索,我們發現了太陽系之中的八大行星,而這八大行星之中類似於我們地球的行星就有很多個,不過不同的是這八大行星之中至於地球是擁有生命,而其他的星球則是一片荒蕪。不過雖然這些星球現在是荒蕪的,但是我們並不敢保證它一直一來都是這個樣子。
  • 金星比火星離地球近,為什麼科學家總是計劃去火星而不是金星?
    從這個數據看,確實去金星比去火星更近一些。那麼,為什麼科學家總是計劃去火星而不是去金星呢?我們從以下三個角度來看一下:第一,火星和金星離地球的實際距離?第二,去金星和火星要面對什麼?第三,去金星和火星有什麼意義?首先,我們來看一下地球和金星、火星間的實際距離在開頭,我們說了一下金星、火星與地球理論上的最近距離。
  • 火星有可能就是一顆荒蕪的行星嗎?
    有一句話叫「不求天長地久,但求曾經擁有」,這句話也特別適合於現在的火星生命,別看火星上現在是一片荒涼,可它曾經可以是生命的樂園,火星曾經擁有過溫暖而又潮溼的環境。大約35億年前,火星上有山、有水、有空氣,甚至還有一片巨大的海洋,直到現在火星的表面還有少量的液態水,兩極有厚厚的凍土和地下湖泊,許多人據此相信火星上曾經出現過生命:例一:科學家曾經在一塊編號為「ALH84001」的火星隕石中,發現了一種叫做「多環芳香烴」的有機分子,這種物質在地球上只有在生命腐朽和死亡時才會產生。
  • 我們為什麼要去火星?
    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人類曾進行了四十多次火星探測任務,包括美、俄、日、歐、印等國在內的「探火」大軍日益壯大。2020年火星探測再次成為熱門,其魅力之大,可見一斑。那麼,問題來了:外太空那麼多星球,為什麼大家都「認準」了火星?為什麼我們選擇火星?——火星是太陽系內環境與地球最為接近的星球,也是人類最有可能登陸的下一個地外天體。
  • 一張價值26億美元的照片,呈現出一片荒蕪,這就是火星表面
    這張照片來自5500萬公裡以外的火星,擁有18億像素的火星真實場景,也是人類迄今為止擁有的最清晰、最全、最大的火星照片。他為我們展示了一個真實的火星表面。若細看這張照片,我們可以清晰地看見火星表面的一切。他荒涼枯寂沒有任何生命存在。這是一片由黃色戈壁和沙漠組成的外星世界。在這張照片之中,我們可以看到山坡碎石以及沙礫,還有一些粘土部分所遺留的未知痕跡。
  • 一張價值26億美元的照片,呈現出一片荒蕪,這就是火星表面
    這張照片來自5500萬公裡以外的火星,擁有18億像素的火星真實場景,也是人類迄今為止擁有的最清晰、最全、最大的火星照片。他為我們展示了一個真實的火星表面。這是一片由黃色戈壁和沙漠組成的外星世界。在這張照片之中,我們可以看到山坡碎石以及沙礫,還有一些粘土部分所遺留的未知痕跡。科學家們猜測這些是由液態水所造成的侵蝕痕跡。這代表著在遙遠的過去,火星可能是一片擁有著水的溫暖世界。那時候的火星溫暖、溼潤,有著自己的生命圈存在。然而在某一段特殊的事件中,火星發生了一個重大的改變,如磁場消失等原因,使得火星失去了大部分大氣層。
  • 科學家在火星上有一個重大發現,讓人類對火星有了更進一步的認知
    地球是人類生存了數百萬年的家園,本來我們應該好好愛護,保護地球,但是隨著人類進入科技發展的時代,科技的快速發展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巨大提高,人類文明也有了劃時代的進步。隨著科學家對火星的不斷深入研究,人類對火星的認知也越來越多,科學家最想搞明白的有兩個因素,一個是火星是否有水,另一個就是火星是否有生命,這兩項對於人類未來改造火星,火星移民都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如果火星有水,那改造火星以及人類在火星的生存將會有重大保障,也是人類能否成功改造火星的關鍵。那麼火星上面是否有水呢?
  • 我們為什麼要去火星
    這時,很多人可能會問:行星探索的第一站,為什麼是火星?或者說,我們為什麼要去火星?目前,人類對火星實施了40餘次探測任務,為何對火星情有獨鍾?要回答這些問題,得先從地球說起。從太空看,這顆藍色星球是如此特別,甚至是一個很孤獨的存在。一直以來,人類都被這個終極問題所困擾:我們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這個問題也可以另一種形式來表述:地球是如何演變的?
  • 火星出現人為刻畫石板?專家:可能在30億年前,這裡一片燦爛文
    文/行走天涯火星上出現人為刻畫石板?專家:30億年前的火星,可能一片繁華就目前而言,地球是人類唯一能夠賴以生存的家園。也是唯一存在文明的星球,雖然科學家猜測宇宙中的文明應該是遍布的,因為宇宙非常的浩瀚,宇宙中擁有著數不清的和地球環境類似的星球。甚至有很多星球的宜居程度比地球還要優越。既然宇宙中能夠誕生人類文明,就一定能夠存在其他的文明。
  • 如果人類想把火星作為殖民地,需要做哪些事情?
    但是,想要星際移民並不是隨便說說而已,據科學家觀察,一顆合適的宜居星球,需要滿足宜居帶的模型。1,離星系中心不能太遠,也不能太近首先,要離星系中心不能太近,因為星系中間都是大質量天體,高能射線較多,無法生存。
  • 火星,中國非去不可
    攝影©CFP火星,中國為什麼一定要去?從科學探索看,火星探測,是太空強國的重要標誌,登陸火星,中國將躋身世界航天第一梯隊。中國人,非去不可。製圖©時差島為什麼要登珠峰?因為它在那裡。為什麼要去火星?因為它在那裡。鐫刻於人類基因中的好奇心,驅動著我們一次次奔赴星辰大海,而今又踏上茫茫宇宙的未知徵途。中國人有能力飛得更遠,我們也應該飛得更遠。
  • 為什麼要探測火星?它的出現,竟讓科學家們相信火星有生命存在
    另外,火星的自轉軸傾斜25.19度,也是非常接近於地球,所以火星上也有像地球一樣的四季變化。所以在人類目前力所能及的宇宙範圍裡,火星是最佳選擇。為什麼人類一直覺得火星上有生命存在呢?在1997年,美國又發射了「火星探路者號」去探測。經過探測發現,火星的大氣是由95%的二氧化碳,3%的氮氣和少量的甲烷組成。
  • 【工悅讀】我們為什麼要去火星?
    2020年火星探測再次成為熱門,其魅力之大,可見一斑。那麼,問題來了:外太空那麼多星球,為什麼大家都「認準」了火星?為什麼我們選擇火星?——火星是太陽系內環境與地球最為接近的星球,也是人類最有可能登陸的下一個地外天體。
  • 好奇號傳回一張5500公裡外的火星最真實照片,一片荒蕪
    火星距離地球大約有5500km,是太陽系內,科學家除地球之外最關注的一顆行星。雖然這顆行星上沒有厚厚的大氣層,也沒有磁場,但科學家卻猜測,數十億年之前的火星生態環境完全不輸給地球,甚至當時的火星也曾孕育過生命和發展過文明。但最終或因為意外消失了。
  • 火星大氣層為何消失?科學家:因為一臺「發動機」熄火了
    火星,曾經被科學家認為是極有可能讓人類移民的星球之一,因為科學家從火星探測器發來的土壤數據和一些圖片中發現:火星曾經是有液體水存在的,並且火星的地表溫度也不像其他行星那麼苛刻。最重要的是,科學家經過仔細分析發現,火星空氣中殘留的微量大氣成分組成竟然和地球十分相似。在檢測到的微量火星大氣成分中,含有氮氣、二氧化碳、氧氣、和水汽,雖然氧氣和水汽的含量十分低。科學家推測45億年前火星也許擁有濃厚的大氣,以及孕育生命的地表水和氧氣。但是,為什麼今天的火星不僅一片荒蕪,更找不到真正存在的液體水呢?
  • 火星,中國非去不可!
    中國人早已許下雄心壯志:下一站,火星!▲中國深空探測已拉開帷幕,繼人造衛星、載人航天后,探月工程五戰五捷,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完成將標誌我國深空探測能力實現跨越式發展。攝影CFP火星,中國為什麼一定要去?
  • 去火星容易,為什麼太空人不能從火星返回?
    1965年,美國成功發射水手4號火星探測器,它是歷史上第一個成功到達火星的探測器。隨後美、蘇、歐、日等國相繼發射了數十個火星探測器,既然探測器50多年前就可以去火星,為什麼太空人還不能去火星呢?這主要受到兩個問題的限制。
  • 若火星發現生命,將會是一個壞消息?科學家的回答讓人害怕
    ,甚至連一棵野草都沒有,它根本就是一片荒蕪。,科學家們又開始變得欣喜起來,因為無數的研究數據表明,火星上存在著規模龐大的冰,而冰下有大量的液態水。更為主要的是,在對火星大氣和地表形態的分析中,科學家們發現幾十億年火星可能擁有和地球類似的自然環境——厚厚的大氣層、縱橫交錯的河流以及不斷移動的陸地板塊
  • 若火星發現生命,可不是一個好消息!科學家的回答讓人害怕
    到了現代,不斷發展的觀測技術和航天科技,再一次讓火星走進人們的視野。這張布滿隕石坑、死寂世界的照片讓人們認清了現實,火星上不僅沒有想像中的火星文明,甚至連一棵野草都沒有,它根本就是一片荒蕪。更為主要的是,在對火星大氣和地表形態的分析中,科學家們發現幾十億年火星可能擁有和地球類似的自然環境——厚厚的大氣層、縱橫交錯的河流以及不斷移動的陸地板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