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有可能就是一顆荒蕪的行星嗎?

2021-01-13 冥維空間

火星上到底有沒有生命呢?

您可能會有疑問,火星有沒有生命這件事情很燒腦嗎?

無非就是有或者沒有。

有時答案簡單的問題回答起來卻並不一定簡單,比如當你的女朋友問你:「我和你媽同時掉進水裡,你會先救誰呢?」

雖然這個問題的答案只有先救媽媽和先救女朋友兩種結果,但其中蘊含的可能性卻遠超想像,不然這個問題也就不會成為千古難題了。

火星的生命無非也只有「有或者沒有」兩種結果,可是蘊含在其中的可能性卻遠遠不止這些,一般來說所有的問題都會有一個最簡單的結果,比如剛才提到的千古難題,你女朋友和你媽同時掉進水裡,你會先救誰?這個問題也不例外,最簡單的結果就是你告訴你的女朋友你是「孤兒」,一切的問題就會迎刃而解。關於火星生命,也有一個最簡單的結果,那就是火星上從來都沒有出現過生命。

我們都知道,現在的火星是一個寒冷、乾燥而又荒涼的星球,大部分的水都在兩極和地下,別的不好說,火星上是肯定沒有火星人的,如果真的有火星人,那麼現在人類不斷向火星發射探測器的行為,就屬於「侵略火星」了,恐怕這個時候火星人已經成群結隊地在火星的赤道上舉著橫幅了,它們一定會說:「火星屬於火星人,地球人滾出火星,太陽系和平萬歲」之類的話,它們也一定會抗議2020年中國和美國又發射了兩個火星的探測器。

今天是2020年的最後一天,或許火星人會祝廣大讀者——元旦快樂,心想事成!

最傳統的猜測·火星存在或曾經存在過生命

火星上從來都沒有出現過生命,是所有關於火星生命觀點中最為保守的觀點,也是許多人心中默認的觀點,可是這樣的觀點似乎很難以讓人接受。從上個世紀60年代起,我們便開始尋找外星生命了,火星一直是其中的重點,難道這麼多年以來我們是在尋找寂寞嗎?

有一句話叫「不求天長地久,但求曾經擁有」,這句話也特別適合於現在的火星生命,別看火星上現在是一片荒涼,可它曾經可以是生命的樂園,火星曾經擁有過溫暖而又潮溼的環境。

大約35億年前,火星上有山、有水、有空氣,甚至還有一片巨大的海洋,直到現在火星的表面還有少量的液態水,兩極有厚厚的凍土和地下湖泊,許多人據此相信火星上曾經出現過生命:

例一:科學家曾經在一塊編號為「ALH84001」的火星隕石中,發現了一種叫做「多環芳香烴」的有機分子,這種物質在地球上只有在生命腐朽和死亡時才會產生。不過這塊發現於1984年的火星隕石證明力還是有點不夠的,僅憑藉一塊石頭就想證明幾十億年前的事情顯然是有點勉為其難了。

例二:2018年,美國宇航局的好奇號火星探測器,在火星一個名為「蓋爾」的隕石坑中發現了很多種有機分子,包括噻吩、苯、甲苯、丙烷、丁稀等短鏈的有機物,此外火星的大氣中含有大量的甲烷,更進一步證明了火星存在生命的可能性,這是因為大氣中的甲烷在沒有補充源的情況下是存在不了多長時間的,經過紫外線的照射可能上千年就會分解殆盡了,大氣中存在甲烷,就說明一定存在甲烷的產生源。

圖解:火星「蓋爾」隕石坑產生甲烷的途徑主要包括火山爆發、地殼運動以及微生物等,在地球上生命活動就是產生甲烷的重要來源,所以火星上的甲烷也很有可能是生命帶來的。上面我們說了兩個例子,可是最缺乏的就是直接證據,這些都是間接證據,都只能證明火星上有可能存在生命。可是目前為止探測火星就是在尋找越來越多火星生命存在的證據。證據越多,證明火星上有生命的可能性也就越大,當所有的證據形成一個證據鏈條,排除了其他可能性時就可以認定火星上有生命了,因此關於火星生命的第2種可能性就是——火星上曾經存在過生命,而且今天可能依然堅強地存活著。關於火星存在生命的樂觀解釋35億年前,火星上生機勃勃,如同今天的地球一樣,大概30億年之前,火星的大部分大氣消失了,液態水消失了,火星也變得越來越寒冷,最終成了今天的模樣,可是一小部分極端的生命活了下來,它們通過進化適應了寒冷、缺水、少氧的生活,也極有可能與現在的地球生命完全不同。明年火星上將會迎來兩個新的地球來客,分別是美國的「毅力號」和中國的「天問號」,其中「毅力號」還會專門地針對地下生命存在與否進行深度的探測,這兩個探測器將會對火星生命存在的可能性進行深一步的探測。目前來說,中國、美國和歐洲的航天系統也在進行一場無聲的比賽,目標是把火星的土壤帶回地球,到了那個時候恐怕我們就不需要在這裡胡亂的猜測了。以上兩種是關於火星存在或曾經存在過生命最傳統的猜測,沒有什麼技術含量,接下來聊聊不傳統的猜測。

圖解:美國毅力號火星探測器不傳統的猜測·火星生命來自地球以及地球生命來自火星如果說火星上存在生命的話,難道地球生命和火星生命是同源、同宗的嗎?不排除這種可能性,這一切都要歸咎於一顆「不講武德的小行星」以及來不及閃避的地球和火星。舉例說明:6500萬年前,一顆巨大的小天體撞擊了地球,地面上出現了個大坑,大量物質被砸到了空中揚塵無處不在,碎片漫天飛舞,造成了地球上的第5次生物大滅絕,恐龍也是因此而滅絕的,撞擊的過程中天崩地裂,一塊「不講武德的石頭」,很有可能因為速度太快而超過了第二宇宙速度,這顆石頭就很有可能脫離地球,變成了太陽系的流浪份子了,這塊「不講武德的石頭」很有可能在太陽系一直流浪、一直飄蕩,也有可能被其他的星體引力所捕獲,降臨在其他的星球之上。如果這塊,這塊「不講武德的石頭」掉到太陽周圍,會直接就蒸發成氣體變成等離子的狀態,如果落在了金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這樣的行星上,由於它們的大氣層濃厚,這塊「不講武德的石頭」很有可能還沒有降落到表面,就已經被摩擦殆盡了。而如果是降落在火星、水星、月球這種沒有大氣層或者大氣層稀薄的星球之上,「不講武德的石頭」就很有可能會落在星球的表面。

在地球接近50億年的生命歷程中,劇烈的撞擊可能不知道發生了多少次,也不知道有多少的碎片被撞擊到太空中或者墜落到其他的星球上。從理論上來說,火星上一定會有來自地球的隕石。大約38億年前,地球的生命已經開始萌芽了,如果在那個時候,恰好有一塊含有地球生命物質的石頭被砸出了地球,流浪到太陽系降落在了火星上,如果這件事情也正好發生在35億年前,火星還是生命的樂園之時,那麼極有可能地球的生命種子就被帶到了火星上。同理,地球上也可能會出現火星的隕石,就比如前文提到1984年發現的火星隕石·「ALH84001」,它形成於45億年前,在大約39~40億年前經歷了一次很嚴重的撞擊,可是依然停留在火星的表面。大概1.5億年前它再次受到撞擊並且脫離了火星,在經歷漫長的星際旅行之後,在1.3萬年前到達了地球。35億年前,地球和火星的環境可謂非常相似,很難說兩顆距離如此之近的行星不會發生生命物質的交換,也很難說地球上的生命就一定不能在火星上生存,兩顆行星的生命很有可能同源、同祖共同淨化,只不過地球的環境越來越好,火星的空氣和水越來越少,地球上產生了文明,火星上一片荒涼罷了,如果真的是這樣的話,我們既是地球人也是火星人,就可以把那首「相親相愛一家人」的歌唱遍太陽系了。

火星有可能就是一顆荒蕪的行星嗎?火星有可能本來一直都是一顆荒蕪的行星,幾十億年來一直都是一塊不毛之地,可是就在最近幾十年的火星探測中,一些沒有消毒乾淨的火星探測器,早已把地球的生命帶到了火星之上。雖然現在的火星寒冷、乾燥、低氣壓、高輻射,看起來毫不適合生命存活,可是火星一樣有一年四季、一樣有溫暖溼潤的區域,兩極還有湖水,可以這麼說火星上條件最好的區域一定比地球上條件最惡劣的地區好那麼一些。地球上尚且有一些能夠適應極端環境的微生物,它們到了火星未必就不能存活,一旦它們搭上火星探測器到了火星上安營紮寨,以後我們再想區分這些生命體,到底是原產於火星還是探測器帶來的,就十分困難了。

科學家其實非常重視這件事情,比如美國航天局就有一個專門的部門,叫做「行星保護辦公室」,國際組織太空研究委員會也為幾個太空大國制定了行星保護協議,為地球設定了一個特別需要保護的區域,也就是那些溫暖溼潤足以讓地球生命存活的地區。目前來說主要通過兩個方面來保護火星的環境:一方面,嚴格殺滅發往火星探測器上的所有微生物,讓它們乾乾淨淨地降落在火星。另一方面,避免任何其他可能降落在火星的探測器。美國航天局的「行星保護辦公室」現在還禁止在可能含有冰的區域使用熱電發生器,因為一旦冰融化了,就意味著它產生了一個可以讓地球微生物繁衍的樂園。所以關於火星生命的最後一種可能性,也許是目前最讓人難以接受的。也許以前有過生命,也許以前沒有生命,但是現在火星的生命竟然是地球人送過去的,我們為了了解火星上有沒有生命,卻因此把生命送上了火星,用地球生命的DNA,汙染了這個新世界。

黃媂結語·火星,是火星人的火星美國天文學家「卡爾·薩根」曾經說過——「火星,是火星人的火星,即便它們只是微生物」。不過許多人可並不是這樣想的,我們當中的大多數人已經把火星當成下一個歸宿了,為了能夠在火星上生存,我們恐怕還必須要把整套農業生產帶過去,各種雞、鴨、鵝,各種土豆、番茄、花生都得算上,更重要的是我們還要把身體帶過去,要知道我們的身體本身就包含了無數個微生物,每天還要把大量的微生物排洩出去,用地球生命的DNA汙染火星都只是我們殖民火星的第1步而已。目前來說,除了火星上有高等生命這個假說被拋棄以外,每種說法都有可能是正確的,如果有一天真的在火星上發現了低等生命的存在,這時你還會支持人類移民火星嗎?

相關焦點

  • 火星與木星之間為什麼會有小行星帶?科學家:那可能是一顆行星
    自從冥王星被除名九大行星之後,科學家一直在致力於尋找太陽系的第九大行星。近來有一種說法在天文界中引起了廣泛關注。那就是本來在火星和木星為什麼會存在小行星帶?有些學者提出火星和木星之間的小行星帶可能是一顆和地球大小的行星碎裂的結果。
  • 早期的火星是一顆宜居行星
    大約40億年前,火星赤道上的蓋爾隕石坑曾發生過規模大到令人難以想像的洪水。根據NASA「好奇號」火星探測器收集的數據,以及美國傑克遜州立大學、康奈爾大學、噴氣推進實驗室和夏威夷大學的科學家聯合進行的分析,這暗示了火星上可能存在生命。這項名為《蓋爾隕石坑大洪水的沉積物及其對火星早期氣候的影響》的研究發表在日前的《科學報告》期刊上。
  • 為何火星和木星之間,存在「小行星帶」?這裡曾有一顆行星嗎?
    為何火星和木星之間,存在「小行星帶」?這裡曾有一顆行星嗎?我們知道太陽系當中存在八大行星,其中由近到遠以火星和木星為分界:距離太陽較近的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是固態小行星;而距離太陽較遠的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是氣態巨行星(其中天王星和海王星又被稱為冰巨星)。而在火星和木星之間,卻存在著一條「小行星帶」,仿佛是一道天然的分界線。那麼為何在這裡會有一條小行星帶呢?這裡會不會曾經存在一顆行星?
  • [視頻]火星有行星環嗎?數億年前可能有一個
    根據近期美國天文學會議上發表的最新論文[PDF],火星可能曾有過火星環。
  • 火星到底經歷了什麼,會變成現在這樣?答案可能跟磁場的消失有關
    原因就是火星是地球的鄰居,也是處於宜居帶內的行星。太陽系處於宜居帶內的行星只有三顆,分別是金星,地球和火星。金星是一顆特別惡劣的星球,表面的溫度高達400多度,根本不可能有水的存在,更不可能會有生命的存在。由於金星環境的惡劣,人類的探測器也很難登陸探測。
  • NASA最新研究發現,一顆地球大小的行星,位於宜居帶
    發現一顆位於宜居帶的行星就在昨天4號16日,美國NASA在官網發布了一個「發現一顆與地球最相似行星的消息」。他們將這顆行星命名為克卜勒-1649c。再次分析它的數據後,發現克卜勒-1649c的體積大約是地球的1.06倍,有跟地球相似的溫度,距離地球約有300光年之遙。它所在的軌道是圍繞著一顆紅矮星運行,而它恰在宜居帶,是目前為止與地球最相似的一顆行星,表面很可能有液態水。
  • 火星可能發生過核戰爭,科學家或找到證據
    隨著我們人類對所處的這個宇宙的不斷探索,我們發現了太陽系之中的八大行星,而這八大行星之中類似於我們地球的行星就有很多個,不過不同的是這八大行星之中至於地球是擁有生命,而其他的星球則是一片荒蕪。不過雖然這些星球現在是荒蕪的,但是我們並不敢保證它一直一來都是這個樣子。
  • 探測火星!人類移居到火星的想法,有可能實現嗎?
    「出發,去火星!」7月23日,中國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開啟火星探測之旅。火星,這顆人們熟悉的類地行星,有何神秘之處?火星上是否有生命存在?人類移居到火星的想法,有可能實現嗎?人類為何對火星「情有獨鍾」?
  • 曾經在木星與火星之間有一顆行星,現如今已破碎不堪
    我們大家都知道的是地球處於太陽系當中,太陽系中有八大行星,我們地球就是其中之一,太陽為行星們提供光和熱。就是在太陽系當中,除了八大行星之外,還是有很多的天體的,比如說會有一些小行星以及彗星等等。由此而來,我們的地球也不過是普普通通的一顆星球,當然,特殊的是地球上出現了智慧文明,下面小編跟大家聊的是曾經在木星與火星之間有一顆行星,現如今已破碎不堪。
  • 科學家在火星上有一個重大發現,讓人類對火星有了更進一步的認知
    可能用不了多久,地球將變成一顆不再適合人類生存的星球。那個時候,我們不得不做出選擇,離開地球移民到其它星球生活。想要移民外星球可不是那麼容易的,首先需要找到一顆適合人類生存的星球。由於人類科技的限制,太陽系的類地行星我們未來很長一段時間是無法到達的,因此暫時只能在太陽系內尋找人類的第二地球。
  • 小行星帶前身可能是一顆擁有比人類更高級文明的行星?
    小行星帶形成是高級文明戰爭的結果,而其前身可能是一顆擁有比人類更高級文明的行星?小行星帶是木星與火星軌道之間的小行星密集區域,這是太陽系中小行星最為密集的區域,據估計有高達50萬顆小行星。小行星帶的成因被認為是在太陽系形成初期這個區域內的塵埃、氣體吸積形成較大的星子,但是由於木星的存在以及木星形成初期的軌道遷徙,這些星子沒有像其他行星一樣繼續積累形成更大的天體,因此小行星帶被認為是原始太陽系的遺蹟。
  • 火星和木星之間本應再有一顆行星,可這裡卻只有幾十萬顆小行星
    請不要誤會,我說的並不是被踢出去的冥王星,冥王星太小了,又沒有獨立的軌道,所以只能算是一顆矮行星。既然如此,為何又說太陽系應該有九顆行星呢?因為從太陽系行星的分布規律來看,在火星和木星之間,應該還存在一顆行星,但是這裡卻沒有,取而代之的是一個小行星帶。
  • 火星和木星之間本應再有一顆行星,可這裡卻只有幾十萬顆小行星!
    火星和木星之間本應再有一顆行星,可這裡卻只有幾十萬顆小行星!冥王星被排除在行星名單之外之後,太陽系還有8顆行星,根據它們與太陽的距離,它們分別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然而,太陽系中的行星數量不應該是8個,而是9個。請不要誤會我。
  • 如果火星沒有變成沙漠行星,火星文明出世,能和人類和平相處嗎?
    地球是太陽系唯一的智慧文明星球,之所以地球會成為一顆美麗的生命星球,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外部元素那就是處在宜居帶。只有處在宜居內的行星才有可能形成適宜的生態環境,表面會有大量的液態水資源,會有厚厚的大氣層保護。失去了這個重要的外部條件,地球基本上不可能成為現在的文明星球。
  • 發現火星大小流浪行星,上面會有生命嗎?銀河系或有1億億顆流浪行星!
    然而事實真的會是這樣嗎? 最近科學家們在星際空間發現了一顆火星大小的神秘行星,沒有圍繞任何恆星運轉,沒有引力約束,在無盡的黑暗中踽踽獨行,孤獨地徘徊,不知道會去向何方。它也是一顆流浪的神秘星球,只是不知道是某個文明躲災避禍的方舟,還是宇宙中本來就存在的流浪星球。那麼流浪行星究竟是怎麼回事,真的會有生命在上面居住嗎?
  • 宇宙十大行星之最 這顆行星可能有生命
    與地球相比,火星的質量比地球質量小1/9,半徑僅為地球半徑的1/2左右。但火星在許多方面與地球較為相像。  火星是唯一能用望遠鏡看得很清楚的類地行星。通過望遠鏡,火星看起來像個橙色的球,隨著季節變化,南北兩極會出現白色極冠,在火星表面上能看到一些明暗交替、時而改變形狀的區域。空間探測顯示,火星上至今仍保留著大洪水衝刷的痕跡。科學家推測,火星曾比現在更溫暖潮溼,可能出現過生命。
  • 200光年處有一顆火星大小的行星!科學家測定了其精確質量
    據國外媒體報導,美國宇航局的克卜勒任務發現了一顆火星大小的系外行星,質量大約為地球的十分之一,科學家將其命名為Kepler-138b。Kepler-138b的發現具有重大意義,它是第一顆太陽系外被發現質量和體積小於地球的行星,美國宇航局對Kepler-138b進行了深入觀測,確定這顆系外行星的質量,同時計算出它的密度和推測可能的表面情況。由於Kepler-138b塊頭較小,天文學家利用傳統行星質量觀測技術非常具有挑戰性,由此科學家開發一種新的方法來計算Kepler-138b的質量。
  • 太陽系曾經的第九大行星,有可能重新升級為行星嗎?
    在那些新發現的天體中,有一些比冥王星還大,還有一些則是在太陽系之外的其它恆星周圍被發現的。而接踵而來的問題便是,所有這些新發現的天體都是行星嗎?還是只有部分是?或是一個都不是?那冥王星是嗎?IAU提出的定義似乎引發了許多的爭議,很快就被證明它們並不充足。
  • 九號行星可能根本不是一顆行星?
    」,TA雖然還不知道在江湖的哪裡,但江湖一直有TA的傳說,簡直是太陽系版「九號秘事」,譬如去年就曾有人提出👉太陽系的第九行星,竟可能是一個黑洞?有一個主流理論認為:第九行星是一顆比地球重十倍的巨型行星,因此周圍較小行星才被推離了其應有的運行軌道,而數年來,人們一直在苦苦追尋這位太陽系的「黑暗君主索倫」。
  • 可能有內部和外部兩個原因
    最初的時候,不少人們認為太陽系還有生命星球,包括金星和火星都有可能是生命星球。可是後來通過探測器的觀測發現,太陽系似乎只有地球這一顆生命星球。而在太陽系之外,目前發現的類地行星也有數百顆,可是能夠像地球如此美麗的行星目前還沒有發現,也就是說目前我們仍然沒有任何一顆除地球之外的系外生命星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