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日本侵華始末》:「1942年開始,由於日本多線作戰導致兵力補充困難,為此東條英機有了新的設想,那就是從中國等佔領區以所謂的移民」。這個政策看起來好像很正常,甚至還能被當作一種光明正大、希望和平發展的事情。但事實上日本人可能會這麼「友善」,這麼為中國著想嗎?
01
根據《1944年度國民動員計劃》記載:「前後以各種理由移入到日本的中國勞工數量達3萬人」,而《有關促進將華人勞工轉移到日本內地事宜》中又明確的寫出了執行這一任務的是日本駐華的各大使館和駐軍,另外偽政府下的勞動力統治機關也要全權配合。
▲《有關促進將華人勞工轉移到日本內地事宜》文本
根據戰後日本方面軍人的回憶,當時在執行這項任務的時候都會受到上級軍官的明確要求,比如抓捕什麼年齡的人,他們幾乎要從事什麼樣的工作,對身材的要求,如果反抗如何處理等等,都有非常清楚的規定。而日軍在執行的時候抓的也大都是平民百姓,根本不是什麼自願勞工移民到日本的人。
▲「獵兔行動」中的勞工
1944年8月18日,日軍在山東淪陷地區展開「獵兔行動」,目的是搜捕各村莊中15歲到40歲的青壯年勞動力,31歲的山東高密井溝鎮村民劉連仁就是被抓村名裡的其中之一。他回憶:自己當時還完全不知道怎麼回事,就被無故闖入的日軍捆綁後帶走,自己身懷六甲的妻子都沒來得及說上一句話。
02
劉連仁被直接押送到了高密火車站,之後轉到碼頭登上了一艘大型貨船,他和許多中國人都擠在空間狹小的船艙內,在震耳欲聾的機器轟鳴下他們被帶到了位於北海道的明治礦業下屬的煤礦工作。日本方面對外的解釋是給他們尋找工作,但實際上就是有苦有累還充滿危險的礦工。
▲被日本士兵監督的中國勞工
挖煤是個體力活,但是他們完全得不到應有的條件保障,甚至監工還不把他們當作正常人來看待。平時他們都要夜以繼日的工作,稍有不慎還會被毆打,最關鍵的是吃喝都無法保障,一旦生了病就會被拋棄,自生自滅。這種日子讓劉連仁難以堅持,他說自己最困難的時候穿過編織袋和自己製作的草鞋,也吃過摻著木粉的窩窩頭。
▲礦洞工作環境
劉連仁說自己有一個同鄉,一起被壓到的北海道,在挖煤的過程中因為不小心碰到了日本人,結果被拖出去打的皮開肉綻,煤渣進入傷口引起發炎,血肉和流出的血液都是黑的。1945年7月他和幾個工友一起打昏了監工,跑到一個深山內躲藏起來,希望能夠在晚上利用木筏漂回國。
03
可是由於無法判斷方向,也不懂任何航海的知識,木筏始終沒有離開海面。無奈之下劉連仁選擇不再等待,直接鑽進了大山開始了像野獸一樣的穴居生活,連他自己都沒想到的是,這一躲就是長達13年的時間。
▲穴居的人
說起來老人的生命力和適應能力真的是很強,在這十幾年時間裡老人為了躲避日軍的搜查,都是晝伏夜出,白天不管多麼餓也不會外出一步,都是在夜深人靜的時候出去到森林裡喝泉水吃野菜。在13年裡他只吃過一次飽飯,那是在一家農民家裡拿的火柴和土豆,一頓簡單的烤土豆成為了記憶中最美的食物。
▲劉連仁被接回國
13年的時間裡,有一次他被一個日本女人發現,女人嚇得尖叫了一聲就跑了。為此劉連仁又換了一個山洞居住,好在一切如前。13年後的1958年,他被人們找到的時候,頭髮足足有三尺長,披在身上像極了野人,在水中一照自己都被嚇了一跳。此時一經報導立刻在日本國內引發了一場輿論風波,也讓這段隱沒在歷史長河中的日本罪行浮出了水面。中國華僑組織找到老人後,將其送回家鄉和家人團聚,但遺憾的是,由於13年來他一句話都沒有說過,語言能力幾乎喪失。
結語
劉連仁老人是日軍有計劃性的侵略罪行下的受害者之一,他原本有一個幸福的家庭,有一個深愛自己的妻子,但是日本人的到來讓這一切都華為了泡影。他十幾年來藏身密林深處,過著近乎野人,生不如死的生活。如今真相大白於天下,日本也要為自己的罪行付出代價。同時大家要知道,劉連仁老人只是當時那3萬中國勞工中的一人,還有無數人沒有他這麼幸運,最終喪命於異國他鄉。
參考資料:
《日本侵華始末》
《1944年度國民動員計劃》
《有關促進將華人勞工轉移到日本內地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