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論語》
孔子曾感慨於時光飛逝,在鬥轉星移的萬物運行中,很多角落隱藏著些許不為人知的秘密,這些秘密在晝夜輪迴中隱藏某處,待它重見天日時,會再次掀起軒然大波,比如文物。
華夏熱土從不缺乏歷史久遠的文物,這些文物承載著一個時代的人文風情,一段歷史的興亡衰替,但你見過「高科技」文物嗎?
這件逆天文物被發現於貴州一個洞穴中,時隔78年,它們依然有著驚人功效,其性能令在場專家不由感慨,真是先進!那麼,這件「高科技」文物是什麼?
一、深山洞穴驚現1942年美國發電機,多年持續運轉
這件文物在貴州桐梓縣一洞穴中現世,專家聽聞消息趕赴現場時,發現了兩臺正在運轉的發電機,深山老林中怎會有發電機呢?發電機來自於何處?
他們在山洞口無意間發現了一塊石碑,石碑的記載揭開了發電機的由來,揭開了一段隱藏已久的歷史。
這兩臺發電機並非外星之物,它們誕生於1942年,上世紀四十年代,正值二戰,為共同抵抗法西斯力量,我國和美國屬於統一戰線。
當時的中國物資匱乏,裝備稀少,美國為早日結束二戰,便向中國輸送武器,那麼這些武器中怎麼會包括發電機?
當時的中國,打仗僅靠小米加步槍,電力在國內並不普及,美國為了便於軍方聯繫,便把封閉式,傘式,三相交流的兩臺發電機放置在山洞中,這一放竟然是78年。
抗戰結束後,美國士兵被迅速召回,我國也開始休養生息,大力發展,這兩臺發電機成為了眾人遺忘的電器,它真的可以在78年間不斷工作嗎?
專家發現發電機時,之所以驚嘆,就在於它的超長壽命,超強功能,它在78年間不間斷工作,和它帶有高低發電,繼電及自用屏電壁六塊的設計密不可分。
美國在上世紀四十年代的科技已趨於成熟,他們能夠研究出如此高質量發電機不足為奇,通過監測後,專家斷定:它確實已運轉78年。
二、時間白駒過隙,文物為何不腐
任何事物都有一定的使用年限,發電機也不例外,發電機於1842年出世後,被歐洲國家廣泛應用於發電,當時的技術並不成熟,為何這兩臺發電機可以一直運轉,在潮溼的山洞中為何不腐?專家通過參考近代史的相關史料,得出了三大緣由。
一是美國科技的遙遙領先。
美國是一個勇於創新、敢於突破的國家,工業革命讓美國的科技突飛猛進,無論是軍事還是經濟發展,在電力的支撐下如虎添翼。
上世紀四十年代,美國已能將發電技術運用得爐火純青,當時為了打贏反法西斯戰爭,他們投入的武器大多是精品。
發電機作為傳遞情報的直接樞紐,自然需要精益求精,這兩臺發電機承載著美國的期望,也是決定戰爭勝負的關鍵點,所以發電機的每個構造都是上乘製作。
時隔78年,發電機內部的構造依然實用,不得不承認美國的過硬科技。
二是美國面子的強行拉回。
作為反法西斯聯盟的領頭軍,美國的實力有目共睹,它是全球國家最想搞霸權主義的國家,所以在二戰中彰顯實力、實現震懾顯得尤為重要。
為了彰顯大國風採,美國在中國留下的武器都是領先時代的高科技,發電機自然是屬於精品,如果發電機沒怎麼使用就壞掉,這無疑是打臉強國名號。
三是美國戰局的算盤考慮。
當時的日本科技並不落後,為了進行信息壓制,只有不斷供電方可保證通訊。發電機作為後方支援,為了保證其安全且做好隱蔽工作,深山老洞是最佳選擇。
戰火四起的年代,美軍要聽從調遣隨時離開,在執行任務時,這兩臺發電機就被世人遺忘,獨自堅守78年。
三、時代不斷變遷,文物引人深思
78年的時光轉瞬即逝,中國從一無所有到繁榮富強,和平穩定,用大國姿態彰顯中華魅力。很難把繁華盛世與硝煙四起聯繫聯想,那樣的戰亂年代,是中華民族的血淚史,屈辱史。
上世紀四十年代,發電機對於的中國來說是可望不可即的「高科技」,由於清政府的閉關鎖國,使得中國與世隔絕,落後於世界潮流數百年,當西方的洋槍洋炮打入中國時,中國才知道,原來世界已變化巨大。
西方國家在熱火朝天搞研發時,清政府在強行三叩九拜文字獄;西方國家在不斷進步不斷突破時,清政府在歲月靜好停滯不前;當科技成果應用於戰爭時,落後就要挨打的真理才逐漸深入人心,而中國融入世界潮流的代價則是近百年的血淚抗戰史。
如今之中國已非昔日之中國,新中國成立後,國家摸著石頭過河,步步為營,穩紮穩打,在嘗試中不斷創新。直至改革開放,中國迅猛發展,在40年的發展中,中國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科技力量有目共睹。
科技作為核心軟實力,它決定著一個國家未來的軍事實力。這兩臺發電機作為歷史見證,時刻提醒著後來人:銘記歷史,勿忘國恥。也時刻警醒後來人:科教興國,人才強國。
四、電器變身文物,究竟價值幾何
眾所周知,文物大多是年代久遠,做工精緻的古代物品,大多數文物誕生於封建時期,是技藝的象徵,將這兩臺發電機定為文物性質並非空穴來風,而是有據可依。
一是為了緬懷先烈。文物留存的目的是揭曉歷史,還原真相,這兩臺發電機對還原二戰歷史具有不容小覷的意義,符合文物留存意義。
抗戰時期,中美同仇敵愾,犧牲在戰場的戰士不在少數,能夠保護兩臺發電機完好無損,可見其士兵用心程度,它們包含著先烈的心血,也隱藏著抗戰歷史,將其視為文物,對研究當時的抗戰細節具有極大的參考價值。
二是為了銘記歷史。這兩臺發電機當做文物收留,可以時刻提醒國人要發憤圖強,自強不息,同時代的兩國在科技的懸殊差距下,有著不同的抗戰模式,在美國可以用電時,中國還在用蠟。將發電機作為文物展覽,可以激發國人的砥礪愛國之情。
物件未必要千百年前才算文物,只要它對歷史對人類具有研究價值,就可以被奉為文物,中國在反法西斯戰爭中奉獻不俗,作為一分子,理應被銘記,而這兩臺被遺忘的發電機可以見證中國的付出。
總結
科技是一個國家發展必不可少的基礎,從煤油燈到電燈,從貧困落後到富強民主,中國以近代史為訓,始終不忘初心,砥礪前行。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它不僅服務於人們的生活,也服務於國家的建設,要想安穩的前進,科技持續發展必不可少。
運轉78年的發電機只是科技的一個縮影,它作為過去式,時刻提醒國家:落後就要挨打。相對於各種宣傳,這兩臺發電機就是最好的教材。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