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擦就可以發電?新型納米發電機問世

2020-12-07 青年勘察加

基於摩擦起電和靜電感應引發的能源革命

預期比肩法拉第電磁感應發電機的巨大應用前景

——王中林:《摩擦納米發電機》

這是發明了摩擦發電機的院士——王中林

人們的生活環境和工業生產中存在大量可以利用的機械能。冬天穿毛衣偶爾會有被電擊的感覺,這就是靜電。生活中存在著種種摩擦,連續的剎車會造成剎車失靈,就是因為無論是鼓式剎車還是盤式均要靠摩擦力,產生巨大的熱量造成材料性能的熱衰減。還有汽車行駛中的阻力,造成機械磨損的罪魁禍首,都是摩擦力。如果我們能將這些能量儲存起來,那將是一種儲量很可觀的新能源。

應用於海洋中,成為新型藍色能源

王中林院士最近發現麥克斯韋位移電流第二分量是納米發電機的理論根基。納米發電機將是麥克斯韋位移電流繼電磁波理論和技術後在能源與傳感方面的另一重大應用,有可能引領技術革新並深刻改變人類社會。摩擦納米發電機由王中林及其團隊於2012年首先發明,其目的是利用摩擦起電效應和靜電感應效應的耦合把微小的機械能轉換為電能。這是一種顛覆性的技術並具有史無前例的輸出性能和優點。它既用不著磁鐵也不用線圈,在製作中用到的是質輕、低密度並且價廉的高分子材料。摩擦納米發電機的發明是機械能發電和自驅動系統領域的一個裡程碑式的發現,這為有效收集機械能提供了一個全新的模式。

新型納米電機

重要的是,和經典電磁發電機相比,摩擦納米發電機在低頻下的高效能是同類技術無法比擬的。摩擦納米發電機可以用來收集生活中原本浪費掉的各種形式的機械能,同時還可以用作自驅動傳感器來檢測機械信號。這種機械傳感器在觸屏和電子皮膚等領域具有潛在應用。另外,如果把多個發電機單元集成到網絡結構中,它可以用來收集海洋中的水能,可以為大尺度的「藍色能源」提供一種全新的技術方案,這有可能為整個世界的能源可持續發展作出重大貢獻。

國產水能摩擦納米發電機

雖然王院士國籍為美國,但他為人類做出了巨大貢獻。國內在這種新興的發電方式上的研究也處於領先水平。國內已經做出了水能納米發電機。未來這種發電機或許可以應用在道路輪胎或者衣服鞋子上,到時候走一走路就可以為手機或充電寶充電。是不是很期待呢?

相關焦點

  • 新型摩擦納米發電機問世:「旗形」構造,高效採「風」
    近日,大連海事大學輪機工程學院教授徐敏義團隊提出並系統性研究了一種新型防潮且自適應風向的旗形摩擦納米發電機。其不僅可在潮溼環境下高效收集不同方向的風能,還能測量風速,實現風速傳感,為無線傳感網絡的供電問題提供了一種新穎的解決方案。相關研究成果已發表於《納米能源》雜誌。
  • 納米發電機:摩擦也能帶來「正能量」
    在不久前召開的以「納米能源與壓電(光)電子學發展前沿」為主題的第538次香山科學會議上,記者了解到,基於納米能源與壓電電子學理論而研發出來的摩擦納米發電機,讓摩擦發電不再是幻想。要知道,現在最好的太陽能電池的實際發電效率也僅在20%上下。不過這樣的發電效率依然不能令人滿意。2011年,一個偶然的機會,王中林團隊發現表面上修飾著納米結構的塑料薄膜,互相摩擦產生的靜電電壓電流是過去用壓電產生的幾十倍,這個發現讓他們興奮異常。之後經過一年多的研究,使得輸出功率提高了五個數量級。通過實驗驗證這種摩擦納米發電機,其機械能轉化效率是50%—80%,真是驚人啊!
  • 柔性隨機波浪摩擦納米發電機
    但由于波浪的運動是多嚮往復性運動,其運動隨機性的特徵導致捕獲的能流不穩定,難以設計合適的波浪能發電裝置的各級能量轉換裝置。新型、簡易、可持續的海浪能量收集系統的研製和開發逐漸成為了科技界關注的焦點。 近日,中國科學院北京納米能源與系統研究所朱光研究團隊提出了基於固/液界面摩擦起電和二維陣列電極發電集成的柔性隨機波浪摩擦納米發電機,高效率地收集轉換波浪能並用於驅動無線傳感電路定時發射無線信號。該工作利用二維陣列電極整流晶片集成結構設計將二維多方向運動的隨機波浪機械能收集轉換為電能輸出,在多種隨機波浪情況下均能高效率地收集和轉換波浪機械能。
  • 新一代恆流摩擦納米發電機研究獲進展
    但通常情況下,摩擦納米發電機工作在大氣壓環境下,因此這裡大部分電荷密度通過空氣擊穿釋放掉了,如果將這部分空氣擊穿的能量收集起來,不僅可以提高摩擦納米發電機的輸出性能,而且也是對摩擦納米發電機的重新認識,對於更好地理解和利用摩擦納米發電技術具有重要意義。  傳統的摩擦納米發電機具有兩個與生俱來的特點:交流電輸出和脈衝特性。
  • 第97集 神奇的摩擦納米發電機
    這一知識的發現還要追溯到1831年,英國科學家法拉第首先提出了電磁感應原理,並便利用這一原理髮明出了電磁發電機,利用動力發電。可以說,這是把水力、風力、火力、核能變成電能最根本的技術。聽過傳統發電機的電磁感應原理之後,我們想要把發電機和納米這兩個概念聯繫在一起,就更加困難了。
  • 中科院研究證實摩擦納米發電可與電磁感應發電比肩
    中國網4月1日訊(記者 吳瓊靜)中國科學院北京納米能源與系統研究所首席科學家王中林院士領導的研究小組近期公布了一項最新研究成果,證實了摩擦納米發電機與傳統電磁感應發電機具有對稱性和互補性,首次從理論高度提出了摩擦納米發電機是繼電磁感應發電機之後,採用機械能發電的又一種重要方式,是具有可能和電磁感應發電機同等重要的新能源技術。
  • 讓「衣服」發電!電大「可穿戴納米發電機」研製取得新進展
    當摩擦/壓電納米發電機問世之後,如何從人體這座能源「寶庫」中採集生物機械能,成為了學術界研究的熱點。而要最大限度地採集人體的能量,就需要最大限度地讓微納能量採集器件覆蓋人的全身。   但是,目前常用的所謂柔性納米基底材料存在一個致命的缺點:依然比較硬,與實際用戶體驗需求存在很大差距,能量採集的效果與器件穿戴的舒適性之間存在著很大的矛盾,很難兼顧。
  • 我國科學家利用摩擦納米技術發明新型太陽能電池
    但是,近日一條來自中國光學期刊報導讓人眼前一亮,蘇州大學研發出一種基於摩擦納米發電機(Triboelectric Nanogenerator, TENG)技術開發的混合材料太陽能電池板,雨天照樣發電並存儲電能!
  • 浙大用兩張紙片造出高效摩擦納米發電機,可收集人體運動能
    浙大用兩張紙片造出高效摩擦納米發電機,可收集人體運動能 浙江大學研究人員研發了一種新型的高效摩擦納米發電機,具有結構簡單、體積小、成本低以及可收集人體運動能等諸多特點。
  • AEnM:高功率旋轉泵浦摩擦納米發電機
    摩擦納米發電機(Triboelectric nanogenerator,TENG)基於摩擦起電和靜電感應,可將各種機械能轉化為電能,在物聯網、可穿戴器件、自驅動傳感,生物醫學、藍色能源等諸多方面具有重要的應用。
  • 摩擦摩擦就可以發電,浙大一項研究在紙上畫出可收集人體運動能的...
    近日,浙江大學海洋學院海洋電子與智能系統研究所朱智源博士研究小組,研發了一種新型的X型高效摩擦納米發電機,具有結構簡單、體積小、成本低、以及可收集人體運動能等諸多特點。形狀紙基摩擦納米發電機。採取多個堆疊結構的X形狀紙基摩擦納米發電機,可以進一步提升堆疊結構的電流輸出性能。
  • 韓國研究所研發納米發電機,未來只需摩擦就能給手機充電
    圖片來源:蔚山國立科技研究所(Ulsan National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喬治亞理工的科學家從2012年開始,一直在探索納米級靜電發電機(TENGs)的應用和商業前景
  • 我國採用「摩擦納米發電機」激活電沉積製造三功能催化劑
    近日,我國科學家採用層狀摩擦納米發電機產生的高壓脈衝直流電作的方式,製備了性能優異的Pt-NiFe-LDH催化劑。該催化劑表現出對HER,ORR和OER的三功能催化活性,且可以用作燃料電池和可充電鋅-空氣電池的電極催化劑。
  • 新型摩擦電納米發電機:可利用人體運動實現無線供電!
    導讀近日,美國克萊姆森大學的科研人員開發出摩擦電納米發電機的無線版本,也稱為「W-TENG」,離利用摩擦電這一綠色能源進行無線供電的目標又更近了一步。舉個例子,未來我們可以在鞋子中安裝摩擦電發電機,只要正常走路,就可以為自己隨身攜帶的手機充電。
  • 王中林院士Nano Energy綜述:摩擦納米發電機網絡構築藍色能源夢
    該發電技術在機械能量收集方面具有普適性,可以有效地收集各種來源的能量,如人體運動、機械振動、旋轉、風、潮汐、水波運動等。TENG收集的能量不僅僅是新能源,更是新時代的能源(the energy for the new era),物聯網時代的能源。摩擦納米發電機提供了波能向電能轉換的一種新途徑,具有從海洋中收集大範圍「藍色能源」的巨大潛能。
  • 浙江大學海洋學院摩擦納米發電機研究取得新成果 相關論文在《納米...
    基於接觸起電和靜電感應的摩擦納米發電機,可以有效地將環境中以各種運動形式存在的機械能轉化為電能。同時,通過調整摩擦電材料的組成,來實現不同的摩擦電性進而實現不同的電學輸出。海洋學院研究團隊經過持續的研究,新提出了一種基於海藻酸金屬絡合物的具有可調控輸出特性的摩擦納米發電機,可用做自驅動智能鍵盤傳感系統。
  • 摩擦發電機:一場能源的革命?
    在我們身邊,其實有著無處不在的摩擦能源。在自然界,風摩挲樹葉,雨拍打屋頂,存在摩擦;人走路,腳與地面、肢體與衣服接觸,也存在摩擦;機械振動、嗓音等,也都能產生摩擦。能否將這些不起眼的摩擦能源收集起來,為傳感器供能呢?中國科學院納米能源與系統研究所首席科學家、美國喬治亞理工學院講席教授王中林的團隊研發的摩擦發電機,為實現自驅動傳感器提供了一種有潛力的解決方案。
  • 超高摩擦電荷密度刷新摩擦納米發電機性能紀錄
    最近發明的摩擦納米發電機具有質量輕、價格低廉,甚至在低工作頻率下仍然高效等先天優勢,已經被證實是一個具有深遠意義的解決方案。通過收集環境中的機械能——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卻被浪費掉的能量,摩擦納米發電機在自驅動傳感網絡和大規模可再生藍色能源領域均有很好的應用前景。作為一種能量收集器件,摩擦納米發電機的應用及商業化強烈地依賴於它的功率密度,而功率密度又與摩擦電荷密度成二次方關係。
  • 【材料】利用磁性複合材料的非接觸摩擦納米發電機
    相比於傳統太陽能電池的複雜製備方式,基於摩擦生電原理而誕生的摩擦發電機具有製備簡單、高能源轉化率等優勢,能夠有效地將環境機械能轉換為電能。摩擦生電現象,在人們日常生活中十分普遍,比如秋冬季更換衣服,在衣物間產生的電火花;以及摩擦玻璃棒能夠吸附遂紙片,都屬於摩擦生電現象。如何收集摩擦產生的電能,並應用於實際生活,越來越吸引科研人員的關注。
  • 我國研發「脈衝式摩擦納米發電機」可將微小機械能轉為電能
    河南大學程綱教授課題組設計了一種基於脈衝式摩擦納米發電機(Pulsed-TENG)的通用無源電源管理電路,輸出阻抗得到了最大程度的降低,並始終保持輸出能量的最大化,很好地解決了傳統TENG存在的輸出阻抗高等問題。研發出基於摩擦起電與靜電感應效應耦合的摩擦納米發電機(TENG)可以直接將環境中微小的機械能轉換為電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