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每天都在用的漢字,你真地認識它嗎?當同齡或者更年長的古文字一個個消亡,漢字為什麼獨活到今天?從甲骨文迄今3300年的歷史,漢字經歷過多少生死劫難?今天漢字是否依然存在危機,未來如何破局?
2018年11月28日晚,文字學家、中國文字學會會長、清華大學人文學院教授、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常務副主任黃德寬在人文清華講壇發表名為《了不起的漢字》的主題演講,帶領觀眾回顧了漢字在構形、書寫效率以及是否要拼音化上所經歷的三次「生死」危機,並回答了漢字繁簡之爭等熱點問題。他同時在現場透露,現在只要認對一個甲骨文,可獎勵10萬元,鼓勵大家投身古文字研究。
千餘名觀眾到場聆聽演講,同時眾多的網友在場外觀看了在線直播。
什麼是「漢字」?
小學語文第一課中的「天地人」為什麼這麼寫?「漢字」這個名稱正確的解釋是什麼?一開場,黃德寬教授從小學語文第一課入手,帶領大家追溯漢字源流,並澄清了「漢字」的概念,它既不是指「漢代」使用的文字,也不是指「漢民族」使用的文字,而是指記錄漢語的文字系統。在古代並沒有「漢字」這個名稱,先秦時代稱作「文」「字」「書」「名」「書契」等,秦代才將「文字」連稱,近代還稱作「中國文字」,到了現代,「漢字」這個名稱才流行開來。
漢字在夏代已經形成
黃德寬教授指出「漢字」之所以「了不起」,在於漢字是中華文明的偉大創造以及它所展示的頑強持久的生命力。世界上其它古老的文字,如兩河流域的蘇美爾人創造的楔形文字、古埃及象形文字等早都消亡了,只有漢字從產生之日起,從遠古到今天,度過重重困境,不斷變革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