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之美」講壇

2021-02-20 清華大學數學科學系

Beurling-Wintner問題

    

12月1日下午,清華大學數學系2020年「數學之美」系列學術報告活動在理科樓A304舉行。本次活動邀請到復旦大學郭坤宇教授作題為《Beurling-Wintner problem and analytic number theory》的學術報告。系主任鄒文明教授主持活動,步尚全教授、徐國義教授等與校內外師生一同參加活動。     

復旦大學郭坤宇教授於2005年獲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2006年被聘為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曾任復旦大學數學科學學院院長。主要從事算子理論和算子代數的研究,取得了若干重要成果。獨立或與他人合作在國際著名數學期刊發表論文70多篇;其中包括J.Funct.Anal.(13篇)、J. Reine Angew. Math.(3篇)、出版專著2部(Lecture Notes in Math.;π-Research Notes in Math.)。解決了算子理論中多個困難的問題,形成了復旦大學算子理論研究的特色,受到國內外同行的高度評價。作為第一完成人,先後兩次獲得上海市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郭坤宇教授介紹了Beurling-Wintner問題的歷史背景和研究現狀,以及這一問題與著名的Riemann猜想的聯繫,重點講述了復旦大學研究團隊在Beurling-Wintner問題的最新進展。在學術交流環節,還就算子理論與算子代數、解析數論中一系列重要問題展開了討論。

郭坤宇 教授

復旦大學數學科學學院教授、學院學術委員會主任。復旦大學「非線性數學模型與方法」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

「數學之美」講壇

數學係為加強學術交流,營造濃厚的學術氛圍,激發創新活力,促進知識和文化傳播,展現學術風採,增進相互了解和欣賞,決定設立清華「數學之美講壇-清華學者」系列及清華「數學之美講壇-傑出學者」系列。

相關焦點

  • 清華大學「科學之美」講壇首場報告開講
    清華大學「科學之美」講壇首場報告開講清華新聞網12月13日電(記者 李晨暉 攝影 李派)12月13日下午,清華大學「科學之美」講壇首場報告在大禮堂開講。宮鵬致辭宮鵬在致辭中表示,很榮幸邀請文小剛教授蒞臨清華園,擔任「科學之美」講壇首場嘉賓。
  • 數學之美!數學家的這些興奮點,你能理解嗎?
    在學習和日常生活中,不少人認為數學是理性的、枯燥的。但其實數學是純粹的。它不需要華麗的修飾,一道道簡潔又從容的公式,就能表達出這種純粹的邏輯之美。素數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又體現在生物進化的歷程中,更讓無數的數學家為之嘔心瀝血、如痴如醉。
  • 數學的美 在於數學思想深刻之美
    數學教育學報2011年第4期數學的美 在於數學思想深刻之美顧 沛(南開大學 數學科學學院,天津 300071)關鍵詞:數學美;數學思想;數學文化南開大學的數學文化課程,從2001年2月開設,至今已經10年了.數學文化課受到廣大學生的歡迎
  • 數學的解法之美、結論之美、繪圖之美、體驗之美
    數學之美是指從數學裡得出的美學。有數學家從數學中得到美的愉悅,形容數學是一種藝術形式,或是一種創造力活動,就如音樂和詩歌。伯特蘭·羅素以下列文字形容他心中的數學之美:"數學,正確看待時,不僅具有真理,還具有至高的美-一種冷而嚴峻的美,一種屹立不搖的美,如雕塑一般,一種不為我們軟弱天性所動搖的美。
  • 「看見」生活中的美——勸學裡小學「青藍講壇」系列活動
    為提高學生審美能力,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11月20日,濟南高新區勸學裡小學(山東師範大學勸學裡實驗小學)青藍講壇如約開講。美術老師王偉英和學生一起「看見」生活中的美。怎樣「看見」生活中的美?王老師引導學生通過鑑賞美術作品、世界著名油畫、富有藝術性的雕塑、園林式建築、傳統國畫、國粹書法、不同視角的攝影,精美工藝品等,從審美的視角看見美,感受美。學生不僅了解了美術的藝術門類,也從腦海中事物的形象、內心的感受、美的理解中產生情感的碰撞,擦出藝術審美的火花。藝術大師羅丹說過:「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的眼睛。」
  • 認知篇—數學之美
    我國著名數學家華羅庚說:「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變,生物之謎,日用之繁,無處不用數學。」在成為數學老師之前,我是一名科技工作者,深深體會到數學在科技領域的重要性。在中科院工作了五年後,我毅然決然的決定要去當一名老師,一名數學老師。
  • 理解數學的美妙——《數學之美》
    《數學之美》是一本備受推崇的書,今天在搭乘高鐵回廣州的時候翻看了一下。我覺得這本書的名字改為《數學應用之美》甚至《資訊理論應用之美》更為合適。對於希望體驗數學之美的同學,我推薦 S. Lang 的 《做數學之美妙》。
  • 感悟數學之美 品味數學文化
    2020年與366位名師相約每天30分鐘一講座把你的思維帶到未曾去過的地方第845期感悟數學之美 品味數學文化王庚 | 南京財經大學教授華羅庚指出:「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生物之秘,火箭之速,地球之變和化工之巧,無處不用數學。」
  • 清華數學系兩位「80後」女教授主講長聘教授講壇
    清華數學系兩位「80後」女教授主講長聘教授講壇如何妙用數學語言清華新聞網3月26日電(學生記者 李延欣)3月23日下午,第20期清華大學長聘教授講壇在人文圖書館未央廳開講。本期主講人單芃教授、吳昊教授均來自清華丘成桐數學中心。
  • 數學之美,藝術之美,科學之美,生活之美,其實是相通的
    拋開背後的數學知識,其實,我們很多人,都可能從「最速降線」 問題中找到對工作、生活、感情的啟示。比如,我們很多人如果想迫切的做成某一件事情,如果從一點出發,要達到目標,想走最短的直線距離過去,最終卻發現「欲速則不達」,我們認為的最短距離,反而不是最快的方法。從「最速降線」來看,「曲線救國」 式的繞一下,距離上長了一點,但解決問題的時間,其實並沒有受到影響。
  • 李嬋穎:感知數學之美
    這其中,數學尤其容易陷入題海戰術。對此,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院研究員李嬋穎結合自己的學習經歷表示:「數學如藝術,培養對數學之美的感知力,比單純強調數量的刷題訓練更重要。」刷題是駕馭「已知」,研究是發現未知菲爾茲獎得主小平邦彥曾經說過:理解數學需要具備一種純粹的感覺,即「數感」。
  • 數學之美
    結果這份職業卻激發了青年對圖形和設計的愛好與天賦,他的作品不是一般藝術家的天馬行空,而是基於精準的絕對理性,儘管從來沒有受過高等教育的數學訓練,但是數學成為他的靈感來源,他鑽研於規則、結構,創作出許多「不可思議」的畫面。這位青年在中年時終於成名,他的畫裡充滿著黎曼曲面、彭羅斯三角、拓撲幾何等數學命題,他被譽為數學的「譯者」,他的名字叫埃舍爾。
  • 丘成桐:享受數學之美
    文學最高境界,是美的境界,而數學也具有詩歌和散文的內在氣質,達到一定的境界後,也能體會和享受到數學之美。數學既有文學性的方面,也有應用性的方面,我對這些都感興趣,探討它們之間妙趣橫生的關係,讓我真正享受到了研究數學的樂趣。」下午1:55,到達中科院。由於車上沒有備水,丘先生一連喝了5杯水。隨後走進演講報告廳。
  • 明日直播 | 數學可以做什麼?【「科學人講壇」暑期青少年系列在線科普課】
    「科學人講壇」暑期青少年系列在線科普課
  • 數學之美的秘密,從小學數學原理開始說起~
    他用一些例子,講述了數學的美麗之處,讓我們窺探到數學之美的秘密。如果答案不漂亮,我知道一定是錯的。——富勒在二年級班上,我教小朋友一種證明乘法交換律的漂亮方法(這方法我們會在乘法意義那章講到)。有位坐在第一排的小朋友抬頭凝視一會兒,然後低聲說:「真美。」去問數學家數學這行到底什麼地方吸引他,十之八九會回答是「美」。
  • 於數學中發現天大之美
    於數學中發現天大之美 2018-08-02 10:0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大學生學數學不容錯過的《數學之美》
    《數學之美》帶你領略以上算法的美!給大家推薦一本書,《數學之美》,29章,用具體例子講述了數學的美,化繁為簡,普渡眾生!如果你聽說過吳軍這個人,知道他曾經寫過一本大作,叫做《浪潮之巔》,那你一定是一位有情懷的程式設計師,一位有著創業改變世界夢想的偉大程式設計師。對程序編寫有一定基礎的人,很容易理解程序到最終都是數學這句話。那你一定不能錯過《數學之美》。
  • 美國喬治亞理工大學教授檀時鈉做客「王天眷講壇」 第十七講
    美國喬治亞理工大學教授檀時鈉做客「王天眷講壇」 第十七講 2017-01-10 武漢物理與數學研究所 「王天眷講壇」第十七講舉行。
  • 數學手抄報:《數學之美》
    在網上看到有人推薦吳軍博士的《數學之美》,儘管我從事社會科學研究,但對數學的推崇一直如此,所以買來一讀,我的真切體驗正如吳軍博士在書的後記中所說,把自己「境界提升了一個層次」。  那麼,對我而言,到底提升了什麼境界呢?
  • 享受數學之美 華工數學文化節開幕
    南方網訊(記者/柯丹潔 通訊員/鄭璐)一年一度的「雙11」就要到了,商家們推出的各種折扣、優惠方案,讓愛好網購的網友們算來算去、頗為「燒腦,直呼「我恨數學」。然而,近期在華南理工大學,卻有數千位數學愛好者,正在參加由數學學院舉辦的第五屆「數紛」數學文化節,「數理大賽」「數學文化展」「華工腦力王」「三行情詩」等活動,讓師生盡情享受著數學之美。在10月26日數學文化節的開幕式上,華東師範大學談勝利教授受邀給全校師生作題為「參數曲線與幾何之美」的講座,解讀參數曲線的歷史演變與未來,以及其中呈現的幾何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