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教育學報2011年第4期
數學的美 在於數學思想深刻之美
顧 沛
(南開大學 數學科學學院,天津 300071)
關鍵詞:數學美;數學思想;數學文化
南開大學的數學文化課程,從2001年2月開設,至今已經10年了.數學文化課受到廣大學生的歡迎,取得了一些成績,被評為國家精品課程,課程組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狀.那麼,數學文化課如何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呢?
科學求真,人文求善;真和善又都導致美.美,具有文化的屬性,而數學科學是美的.數學文化課,要讓學生感悟數學的美.數學的美,表現在許多方面,特別表現在數學的本質上,表現在數學的思想、精神上.所以,我決定講這樣一個題目——「數學的美,在於數學思想深刻之美」.
1 黃金分割點的再生性
一般講到「黃金分割」的美,都會說到它體現了外觀的美、形式的美,給人一種愉悅的感受.並且還用人體各部分的比,著名建築物中各部分的比,美觀矩形的寬長比,風景照片中地平線位置的安排,正五角星中的線段比,舞臺報幕者的最佳站位等,來說明0.618這一分割點的美.那麼,為什麼不是 0.5的分割點為「恰到好處的和諧」,讓人感覺愉悅,而是0.618的分割點讓人感覺愉悅呢?
在這幾年的教學實踐中,我逐漸感覺到,黃金分割點的再生性,很可能是「黃金分割」美的數學依據.華羅庚先生證明了,黃金分割點 具有再生性.
根據黃金分割點的再生性,華羅庚先生設計了一種直觀的優選法——「摺紙法」,在全國推廣.
0.618這個「黃金分割點」能產生「優選法」,這告訴我們,美的東西與有用的東西之間,常常是有聯繫的.
2 「等於」的思想
世界上的任何兩件事物,都不會是完全一樣的;如果完全一樣,那就是同一件事物了.所以,「等於」的思想,把不同的兩件事物看作相同,是非常了不起的思想,這是數學發生、發展的基礎.為了「看作相同」,在使用「等於」時,當然要抓住事物本質的部分,而揚棄某些非本質的部分.
數學文化課,從文化的角度來看數學,應該引導學生重視「等於」,並且與學生一起,共同找出「等於」的實質,那就是事物之間滿足「反身性」、「對稱性」和「傳遞性」的一種「關係」.它的推廣,就是「等價關係」.利用等價關係對事物分類,就有了對集合的「分劃」,就產生了「等價類」的概念.
3 「逼近」的思想
數學從數量關係和空間形式上刻畫和反映客觀世界,當然希望準確地刻畫和反映.但是,客觀世界是紛繁複雜的,人們未必能夠一上來就十分準確地刻畫,所以就有一個「逐步準確」的過程,就產生了「逼近」的思想,就有了「以簡代繁」的手段,就出現了數學「以簡馭繁」的效果.
這種「逼近」的思想,也是非常深刻的數學思想.古希臘阿基米德的「窮竭法」,中國古代數學家劉徽的「割圓術」,牛頓「微分學」中的「捨去高階無窮小」,都是「逼近」思想的具體運用.
上面談到的這些數學思想,都讓人感悟到數學的偉大,感悟到數學之美.所以說,「數學的美,在於數學思想深刻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