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的美 在於數學思想深刻之美

2021-01-07 吖吖心情

數學教育學報2011年第4期

數學的美 在於數學思想深刻之美

顧 沛

(南開大學 數學科學學院,天津 300071)

關鍵詞:數學美;數學思想;數學文化

南開大學的數學文化課程,從2001年2月開設,至今已經10年了.數學文化課受到廣大學生的歡迎,取得了一些成績,被評為國家精品課程,課程組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狀.那麼,數學文化課如何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呢?

科學求真,人文求善;真和善又都導致美.美,具有文化的屬性,而數學科學是美的.數學文化課,要讓學生感悟數學的美.數學的美,表現在許多方面,特別表現在數學的本質上,表現在數學的思想、精神上.所以,我決定講這樣一個題目——「數學的美,在於數學思想深刻之美」.

1 黃金分割點的再生性

一般講到「黃金分割」的美,都會說到它體現了外觀的美、形式的美,給人一種愉悅的感受.並且還用人體各部分的比,著名建築物中各部分的比,美觀矩形的寬長比,風景照片中地平線位置的安排,正五角星中的線段比,舞臺報幕者的最佳站位等,來說明0.618這一分割點的美.那麼,為什麼不是 0.5的分割點為「恰到好處的和諧」,讓人感覺愉悅,而是0.618的分割點讓人感覺愉悅呢?

在這幾年的教學實踐中,我逐漸感覺到,黃金分割點的再生性,很可能是「黃金分割」美的數學依據.華羅庚先生證明了,黃金分割點 具有再生性.

根據黃金分割點的再生性,華羅庚先生設計了一種直觀的優選法——「摺紙法」,在全國推廣.

0.618這個「黃金分割點」能產生「優選法」,這告訴我們,美的東西與有用的東西之間,常常是有聯繫的.

2 「等於」的思想

世界上的任何兩件事物,都不會是完全一樣的;如果完全一樣,那就是同一件事物了.所以,「等於」的思想,把不同的兩件事物看作相同,是非常了不起的思想,這是數學發生、發展的基礎.為了「看作相同」,在使用「等於」時,當然要抓住事物本質的部分,而揚棄某些非本質的部分.

數學文化課,從文化的角度來看數學,應該引導學生重視「等於」,並且與學生一起,共同找出「等於」的實質,那就是事物之間滿足「反身性」、「對稱性」和「傳遞性」的一種「關係」.它的推廣,就是「等價關係」.利用等價關係對事物分類,就有了對集合的「分劃」,就產生了「等價類」的概念.

3 「逼近」的思想

數學從數量關係和空間形式上刻畫和反映客觀世界,當然希望準確地刻畫和反映.但是,客觀世界是紛繁複雜的,人們未必能夠一上來就十分準確地刻畫,所以就有一個「逐步準確」的過程,就產生了「逼近」的思想,就有了「以簡代繁」的手段,就出現了數學「以簡馭繁」的效果.

這種「逼近」的思想,也是非常深刻的數學思想.古希臘阿基米德的「窮竭法」,中國古代數學家劉徽的「割圓術」,牛頓「微分學」中的「捨去高階無窮小」,都是「逼近」思想的具體運用.

上面談到的這些數學思想,都讓人感悟到數學的偉大,感悟到數學之美.所以說,「數學的美,在於數學思想深刻之美」.

相關焦點

  • 在數學美的風情中醉倒
    在數學美的風情中醉倒溧之道數學貌美如花,獨具魅力,數學不僅是一門科學,還是一門藝術,數學美是啟迪和明晰數學思想、進行數學創造活動的重要源泉。培養學生核心素養,離不開數學審美情趣的培養,讓學生積累數學美的知識、技能與方法,尊重數學人文藝術的多樣性,能升華學生對美的欣賞和感受,提高學生發現、感知、欣賞、評價美的能力。
  • 丘成桐:享受數學之美
    文學最高境界,是美的境界,而數學也具有詩歌和散文的內在氣質,達到一定的境界後,也能體會和享受到數學之美。數學既有文學性的方面,也有應用性的方面,我對這些都感興趣,探討它們之間妙趣橫生的關係,讓我真正享受到了研究數學的樂趣。」下午1:55,到達中科院。由於車上沒有備水,丘先生一連喝了5杯水。隨後走進演講報告廳。
  • 顧沛:數學之美,我講給你聽
    數學文化之核心:數學之美顧沛認為,數學的魅力是需要感悟的。學習數學,將幫助一個人提高思維品質。「在數學學習中,不僅要學會數學知識,更要體會數學知識中蘊含的數學文化。要掌握數學觀點,理解數學思維,學會數學方法,了解數學思想,提高數學素養,逐步學會感悟數學之美。」「數學文化課是一門文理交融的課程。
  • 分子之微,宇宙之大,發現無處不在的數學結構和神奇的數學之美
    下文摘自《迷人的圖形》前言部分, [遇見數學] 已獲出版社授權許可. 150張彩色插圖給你帶來視覺和科學的盛宴,不可抑制的數字之美躍然紙上!我6歲那年,在一個朋友那裡看到了一些稀奇古怪的小五角星。朋友說,那是海百合化石碎片,是他在海灘上拾到的。
  • 數學之美
    結果這份職業卻激發了青年對圖形和設計的愛好與天賦,他的作品不是一般藝術家的天馬行空,而是基於精準的絕對理性,儘管從來沒有受過高等教育的數學訓練,但是數學成為他的靈感來源,他鑽研於規則、結構,創作出許多「不可思議」的畫面。這位青年在中年時終於成名,他的畫裡充滿著黎曼曲面、彭羅斯三角、拓撲幾何等數學命題,他被譽為數學的「譯者」,他的名字叫埃舍爾。
  • 科學家們大談數學之美,美在哪來?
    數學是美麗的,這是數學家們常掛在嘴邊的。楊振寧這樣說:常常有年輕的朋友問我,他應該研究物理還是研究數學。我的回答是,這要看你對哪一個領域裡的美和妙有更高的判斷力和更大的喜愛。英國哲學、數學家羅素也說,數學正確地來說,不僅擁有真,還擁有極度的美。這裡就不多舉例子了。
  • 數學的解法之美、結論之美、繪圖之美、體驗之美
    數學之美是指從數學裡得出的美學。有數學家從數學中得到美的愉悅,形容數學是一種藝術形式,或是一種創造力活動,就如音樂和詩歌。伯特蘭·羅素以下列文字形容他心中的數學之美:"數學,正確看待時,不僅具有真理,還具有至高的美-一種冷而嚴峻的美,一種屹立不搖的美,如雕塑一般,一種不為我們軟弱天性所動搖的美。
  • 數學手抄報:《數學之美》
    在網上看到有人推薦吳軍博士的《數學之美》,儘管我從事社會科學研究,但對數學的推崇一直如此,所以買來一讀,我的真切體驗正如吳軍博士在書的後記中所說,把自己「境界提升了一個層次」。  那麼,對我而言,到底提升了什麼境界呢?
  • 大學生學數學不容錯過的《數學之美》
    《數學之美》帶你領略以上算法的美!給大家推薦一本書,《數學之美》,29章,用具體例子講述了數學的美,化繁為簡,普渡眾生!如果你聽說過吳軍這個人,知道他曾經寫過一本大作,叫做《浪潮之巔》,那你一定是一位有情懷的程式設計師,一位有著創業改變世界夢想的偉大程式設計師。對程序編寫有一定基礎的人,很容易理解程序到最終都是數學這句話。那你一定不能錯過《數學之美》。
  • 數學之美的秘密,從小學數學原理開始說起~
    他用一些例子,講述了數學的美麗之處,讓我們窺探到數學之美的秘密。如果答案不漂亮,我知道一定是錯的。——富勒在二年級班上,我教小朋友一種證明乘法交換律的漂亮方法(這方法我們會在乘法意義那章講到)。有位坐在第一排的小朋友抬頭凝視一會兒,然後低聲說:「真美。」去問數學家數學這行到底什麼地方吸引他,十之八九會回答是「美」。
  • 認知篇—數學之美
    我國著名數學家華羅庚說:「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變,生物之謎,日用之繁,無處不用數學。」在成為數學老師之前,我是一名科技工作者,深深體會到數學在科技領域的重要性。在中科院工作了五年後,我毅然決然的決定要去當一名老師,一名數學老師。
  • 吳軍:《數學之美》延伸閱讀,為什麼數學是科學的女王?
    01看完吳軍的《數學之美》後,我又做了一些延伸閱讀,今天跟大家分享的是:為什麼「數學是科學的女王」?牛頓的力學原理和定律依賴於微積分,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則與黎曼幾何及其他數學的發展緊密相關。吳軍的《數學之美》這本書中介紹的大量的信息技術科學就是數學的應用發展。  比如現在我們平時用到的網絡搜索,這背後的應用的就是數學的布爾代數算法。也就是數學中的二進位,它只有0和1兩個數字,表示邏輯裡的「是」和「非」。在我們搜索時,系統會把我們查詢的關鍵詞轉換成布爾運算的算式,看看搜索關鍵詞有沒有出現在這個網頁,1就代表出現,0就代表沒出現。
  • 理解數學的美妙——《數學之美》
    《數學之美》是一本備受推崇的書,今天在搭乘高鐵回廣州的時候翻看了一下。我覺得這本書的名字改為《數學應用之美》甚至《資訊理論應用之美》更為合適。對於希望體驗數學之美的同學,我推薦 S. Lang 的 《做數學之美妙》。
  • 科技日報:南開大學學生闡釋「數學之美」
    本報訊(通訊員 冀寧 記者 馮國梧) 「數學理論與法律規則存在共性,是嚴謹的美。」「數學與政治學的『親密接觸』與碰撞,孕育了新的一門交叉性學科———哲數學。」在南開大學近日召開的首屆非數學類學生「數學之美」論壇上,非數學專業的本科生們從自己專業的角度闡釋「數學之美」。  南開大學教務處處長沈亞平說,「數學之美」是陳省身先生生前所題。
  • 「數學之美」講壇
    Beurling-Wintner問題    12月1日下午,清華大學數學系2020年「數學之美」系列學術報告活動在理科樓
  • 三本書,讓你讀懂數學之美
    在培養「科學素養」方面,很多學校將數學、化學、物理等課程相融合,使數學課不再是單純枯燥的邏輯運算和推理教學。其實數學在現實生活中也是無處不在的,今天小編就給大家推薦三本書,帶大家來觸摸數學的歷史,看懂數學為人類文明發展所做出的貢獻。
  • 感悟數學之美 品味數學文化
    2020年與366位名師相約每天30分鐘一講座把你的思維帶到未曾去過的地方第845期感悟數學之美 品味數學文化王庚 | 南京財經大學教授華羅庚指出:「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生物之秘,火箭之速,地球之變和化工之巧,無處不用數學。」
  • 數學之美:美在哪?為什麼?從人的大腦中哪裡來?
    數學在自然界四處可見,即使在我們不期望的地方也是如此。它可以幫助解釋數量、結構、變化、空間以及信息等,甚至心理情緒,例如美好的心緒,也可以具有數學的解釋。數學之美是指從數學裡得出的美學,指從數學中得到的美的愉悅,形容數學中的一種藝術形式,或是一種創造力活動,就如藝術。數學不僅被視為美麗,美麗也還是數學,兩者交織在一起,數學與美麗的交織本身也是很美的。
  • 李嬋穎:感知數學之美
    這其中,數學尤其容易陷入題海戰術。對此,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院研究員李嬋穎結合自己的學習經歷表示:「數學如藝術,培養對數學之美的感知力,比單純強調數量的刷題訓練更重要。」刷題是駕馭「已知」,研究是發現未知菲爾茲獎得主小平邦彥曾經說過:理解數學需要具備一種純粹的感覺,即「數感」。
  • 高中數學組張慶娜:生活中的數學之美
    一提到美,人們最容易想到的是「江山如此多嬌」的自然美,或是「踏花歸去馬蹄香」的圖畫美,抑或是「蒹葭蒼蒼,白露為霜」的意境美。一提到數學,就好像只能和枯燥無味扯上關係了,似乎只有到農貿市場才有點用處。數學果真是這樣的嗎?今天我將與大家分享「生活中的數學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