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軍:《數學之美》延伸閱讀,為什麼數學是科學的女王?

2021-01-11 臨江一點

與你分享讀書、跑步以及一些生活原則,歡迎關注。

第27篇,全文約1814字,閱讀時長約4分鐘。

01

看完吳軍的《數學之美》後,我又做了一些延伸閱讀,今天跟大家分享的是:為什麼「數學是科學的女王」?牛頓的力學原理和定律依賴於微積分,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則與黎曼幾何及其他數學的發展緊密相關。

今天我們不說大家熟悉的自然科學,我們談談信息技術科學、金融學和建築繪畫學與數學的關係。

先補充一個小知識識。「數學是科學的女王」,這句話是數學家高斯說的。

在我國古代,大約一千五百年前,有一部重要的數學著作,叫《孫子算經》,我們熟知的「雞兔同籠」就是出自這本書。它認為數學是天地萬物最根本的東西。

02數學與信息技術科學

信息技術科學是近30年來伴隨著網絡技術而迅速發展的一門科學,它廣泛應用於搜尋引擎、圖像識別、數據壓縮、信息處理、人工智慧、軟體開發方法和理論等為研究方向。在這門學科中,計算機和網絡只是載體和工具,數學才是靈魂。吳軍的《數學之美》這本書中介紹的大量的信息技術科學就是數學的應用發展。  

比如現在我們平時用到的網絡搜索,這背後的應用的就是數學的布爾代數算法。也就是數學中的二進位,它只有0和1兩個數字,表示邏輯裡的「是」和「非」。在我們搜索時,系統會把我們查詢的關鍵詞轉換成布爾運算的算式,看看搜索關鍵詞有沒有出現在這個網頁,1就代表出現,0就代表沒出現。這樣一來,每個網頁都會對應轉換成0或者1,最後只要把顯示為1的網頁拿出來,就是你要的搜索結果了。計算機做布爾運算的速度非常快,所以搜尋引擎可以輕鬆地在很短的時間裡搜索出大量網頁。

03數學與金融學

從1969—2019年,舉世聞名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就13次授給了計量經濟學、博弈論以及資源優化配置等以數學分析工具分析金融問題的經濟學家共計21人次。目前有些高等學校開設了金融數學方向,旨在培養以數學為基礎,具有深厚的金融專業知識的複合型人才。

198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勞倫斯·羅·克萊因,貢獻:以經濟學說為基礎,根據現實經濟中實有數據所作的經驗性估計,建立起經濟體制的數學模型。由於克萊因的努力,經濟計量模型的編制已經廣泛使用。經濟計量模型現在可在全世界找到,不僅在科學機關中,而且也在公共行政、政治組織和大企業中。

04數學與繪畫及建築學

達文西是一個繪畫天才,同時也是一個數學家、一個建築學家。第一次在數學上使用加減符號的就是達·文西。他認為:在科學中,凡是和數學沒有聯繫的地方,都是不可靠的。在繪畫理論方面,著有《繪畫論》,把解剖、透視、明暗和構圖等零碎的知識,整理成為系統的理論,對後來歐洲繪畫發展影響很大。

達文西(Leonardo da Vinci,1452年—1519年)是整個文藝復興時期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天才不僅限於繪畫藝術,在數學、機械工程、醫學、地質、生物等學科都有重要的思想和發現。

1482年,達文西去米蘭投奔米蘭大公摩羅,以建築師、軍事工程師、雕刻家和畫家的身份為大公服務了17年。這期間,達文西不僅創作了一些重要美術作品,舉世名作有《蒙娜麗莎》、《巖間聖母》、《最後的晚餐》、《麗達與天鵝》、《施洗約翰》和《聖安娜與聖母》,同時他在科學研究、水利工程、城防建築和軍事技術等方面也有出色的貢獻。

達文西在繪畫中引入了光學透視體系的三維空間畫法,也就是在繪畫中非常完美地處理好了空間、距離、體積、質量和視覺印象。他曾說過,「欣賞我的作品的人,沒有一個不是數學家」。

達文西創作了許多精美的透視學作品,他對每幅作品他都進行過大量的精密研究。比如《最後的晚餐》就運用了立體幾何與遠近法,描繪非常逼真。牆、樓板和天花板上後退的光線不僅清晰地襯託出了景深,而且經仔細選擇的光線集中在基督頭上,從而使人們將注意力集中於基督。12個門徒分成3組,每組4人,對稱地分布在基督的兩邊。基督本人被畫成一個等邊三角形,這樣的描繪目的在於,表達基督的情感和思考,並且身體處於一種平衡狀態。

愛因斯坦說:「純粹數學,就其本質而言,是邏輯思想的詩篇」。伽裡略說的「自然界這部偉大的書是用數學語言寫成的」。回顧科學技術的發展歷程,我們可以看到,無論哪種流派的科學史,數學一直是也永遠都會是一切自然科學之基礎。

最後我們以哲學家康德的一句話來驗證數學之美,「數學科學呈現出一個最輝煌的例子,表明不用藉助實驗,純粹的推理能成功地擴大人們的認知領域」。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吳軍《數學之美》,為什麼抄襲文章會被識破?原來數學原理是這樣
    第33篇,全文約1242字,閱讀時長約3分鐘。在《數學之美》中,吳軍在第16章重點談到了網絡下載,為了防止重複下載同一個網頁,需要對每個網頁進行特徵標記。這個原理也進一步擴展到了網絡作品反抄襲上。那麼為什麼抄襲的文章會被系統識破?它的數學基礎和邏輯原理又是什麼呢?
  • 看到正確答案被嚇到,不得不感嘆數學之美
    天才數學家高斯曾說:「數學是科學的女王,而數論是數學的女王。」在數學界,有眾多天才投入到數論這一暫時還看不到實用之處的領域,他們的唯一目的就是追求純粹的數學之美。數學之美!正如企業家王小川所說:「數學可以和音樂、美術一樣,具有美感。康德認為數學式之所以美,在於它的合理性——合理是大腦天生的邏輯演繹系統,人人皆有。
  • 三本書,讓你讀懂數學之美
    而在《數學簡史》的作者蔡天新看來,數學與科學、人文的各個分支一樣,都是人類大腦進化和智力發展進程的反映。它們在特定的歷史時期必然相互影響,並呈現出某種相通的特性。☆ 數學與不同文明之間的關係是什麼?☆ 文藝復興的藝術與幾何學為什麼緊密相連?☆ 工業革命與微積分、法國大革命與應用數學之間的關係是怎樣的?
  • 從《萬物皆數》到《數學之美》,一個數學學渣的科普讀物進化史
    這是宸媽2020年發布的第110篇原創內容全文共計2594字,大約需要3-5分鐘時間閱讀《數學之美》已經出到第三版了,我才知道還有這樣一本書。其實按照原來我的閱讀習慣,這本書還是不應該在我的閱讀範圍內。作為一個理科生,其實我是一個能不用腦絕不用腦的人,數學這麼複雜的物種,不適合我。
  • 為什麼說數學是科學的皇后?讀《數學之美》,探究數字和信息的由來...
    今天,除了初等數學,大家一般對數學尤其是純粹數學(Pure Mathematics) 的用途甚至產生了懷疑。很多大學生畢業後,在大學所學的數學可能一輩子都沒有機會應用,幾年後就忘得差不多了。因此,很多人也產生了為什麼要學習數學的疑問。更加不幸的是,數學專業的畢業生就連就業也頗為困難,在中國和美國都是如此。在很多人眼裡,數學家都是陳景潤那樣帶著厚厚的眼鏡、行為木訥的人。
  • 吳軍《數學之美》:大數據的數學基礎和大數據的利弊
    第30篇,全文約2040字,閱讀時長約5分鐘。在《數學之美》中,吳軍在第31章重點談到了大數據的威力和數據的重要性。從2010年開始,「大數據」頻繁亮相於各種媒體,那麼,「大數據」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它是否就是大量的數據呢?它的數學基礎是什麼?它又有什麼作用和利弊呢?
  • 《數學之美》告訴你如何使用數學思維解碼世界
    吳軍博士的《數學之美》發行於2014年11月,這個原載於谷歌黑板報的書籍,一經發行就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這本書中,吳軍博士從人類文明起源講到科技革命。讓讀者了解到,原來,在我們生活的每個地方,都有數學的身影。在吳軍博士的筆下,數學將不再是一個一個枯燥的符號,而是結構人類社會的一把鋒利的手術刀。
  • 大學生學數學不容錯過的《數學之美》
    《數學之美》帶你領略以上算法的美!給大家推薦一本書,《數學之美》,29章,用具體例子講述了數學的美,化繁為簡,普渡眾生!如果你聽說過吳軍這個人,知道他曾經寫過一本大作,叫做《浪潮之巔》,那你一定是一位有情懷的程式設計師,一位有著創業改變世界夢想的偉大程式設計師。對程序編寫有一定基礎的人,很容易理解程序到最終都是數學這句話。那你一定不能錯過《數學之美》。
  • 數學手抄報:《數學之美》
    在網上看到有人推薦吳軍博士的《數學之美》,儘管我從事社會科學研究,但對數學的推崇一直如此,所以買來一讀,我的真切體驗正如吳軍博士在書的後記中所說,把自己「境界提升了一個層次」。  那麼,對我而言,到底提升了什麼境界呢?
  • 吳軍《數學之美》,什麼是雲計算?雲計算的數學基礎和核心技術
    第32篇,全文約1908字,閱讀時長約5分鐘。在《數學之美》中,吳軍在第29章重點談到了雲計算。從2006年開始,Google等公司提出雲計算概念時,很多人認為這就是炒概念。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和大數據技術的興起,如今的科技領域和工業領域都已經完全認同了這個概念,並且看到了雲計算對社會和生活的方方面面產生的巨大影響。
  • 線上「溪山書會」|工學博士寧方立推薦《數學之美》
    主要從事智能感知機器人、壓縮感知理論及應用、機械噪聲源識別與定位、機械噪聲控制等領域的科學研究工作。推薦閱讀人群高中以上學生、研究所技術人員、對信息化技術有興趣的讀者。推薦理由前幾天,之江兄讓我從理工科的角度推薦一本科普類的書籍,我的腦海中第一時間就閃過的便是《數學之美》。
  • 吳軍:《數學之美》中的密碼學原理,古代密碼學和現代密碼學
    第28篇,全文約1968字,閱讀時長約5分鐘。在《數學之美》的第17章,吳軍由於很喜歡電視劇《暗算》的構思和演員的表演,給我們科普了密碼學原理。密碼學聽起來很神秘,也比較有趣,那麼密碼學原理究竟是什麼?古代密碼學和現代密碼學又有什麼區別呢?
  • 未讀科普派對:一場有關「數學之美」的閱讀分享
    人類為什麼信賴算術和公式?我們又為什麼要學數學呢?6月27日,未讀科普新書《無言的宇宙:隱藏在24個數學公式背後的故事》和《what if 那些古怪又讓人憂心的問題》在言幾又書店舉行閱讀沙龍。這場題為「數學大爆炸•一次重新愛上數學的機會」 的活動邀請了科普作家同為理論物理學家的李淼以及數學科普作家顧森兩位嘉賓,與讀者探討那些不曾發覺的數學之美。
  • 數學背後的價值——讀《數學之美》
    數學可能是大多數學生最頭疼的科目,因為其要求抽象思維能力較高,也就是從枯燥的表達方式背後思考邏輯所在,並且這種邏輯會隨著情景的變化而不斷變化,這也導致了離開校園之後,多數人忽略了數學這門學科,韓寒說的數學學到初二就夠了,能算帳就行了,當然對於一般日常用是足夠的,但是對於想要與眾不同的人來說
  • 從數學之美到文明之光
    每周1期作家訪談錄陪伴你 本節目片段選自《宸冰初見》百期作家訪談錄之吳軍篇。
  • 關於為什麼要閱讀數學論文與閱讀數學論文的好處
    最近認識了一位浙大工科專業的大二學生,並與之交流發現他自大一寒假學習工科數學分析以來就培養了閱讀數學論文的習慣,當然這裡的數學論文是工科範圍內可以讀懂的論文,他說閱讀數學論文對自己的解題能力有很大的幫助。同時,對論文題目內容的歸納整理也提升了自己對知識點的掌握程度。
  • 數學的本質常常是簡單而直接,能給人以無限的遐想和美感
    這是吳軍博士在其著作《數學之美》(第二版)(人民郵電出版社,2019)前言中寫下的一段話,當我們看完本書後,發現「簡單即是美」一語中的。隨著數學科學的普及,人們對數學認識的深化以及數學欣賞能力的提高,古希臘數學家普洛克拉斯的名言「哪裡有數,哪裡就有美」正讓越來越多的人產生共鳴。
  • 數學的美 在於數學思想深刻之美
    數學教育學報2011年第4期數學的美 在於數學思想深刻之美顧 沛(南開大學 數學科學學院,天津 300071)關鍵詞:數學美;數學思想;數學文化南開大學的數學文化課程,從2001年2月開設,至今已經10年了.數學文化課受到廣大學生的歡迎
  • 如何閱讀科學與數學?
    科學史是學術領域中發展最快的一門學科,今天科學論文已經變成了專家寫給專家看的東西。在這種情況下,對於一般的讀者該怎麼辦呢?對於一般的讀者來說,不可能成為任何一個領域的專家,所以可以閱讀流行的科普書。除此之外,至少要閱讀一些偉大的科學經典巨著。作為門外漢閱讀科學經典著作是為了了解科學的歷史與哲學。知道偉大的科學家解決問題時是如何思考的,找出事實假定原理與證據之間的相互關聯。所謂科學作品,就是在某個研究領域中經過實驗或自然觀察得來的結果所寫成的研究報告或結論。
  • 數學的美與趣│《x的奇幻之旅》
    「從閱讀第一頁起,我便愛上了這本書。斯託加茨以他獨特的天賦和不可抵擋的魅力,將數學這個令很多人敬畏的話題進行了分解與重組,向我們展示了一個容易進入和充滿魔力的數學世界。這的的確確是一本充滿樂趣的好書。」這是哥倫比亞大學物理和天文學教授珍娜·萊文對《x的奇幻之旅》一書的評價,我覺得這點評太到位了,說出了我讀這本書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