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數學中發現天大之美

2021-01-11 澎湃新聞
於數學中發現天大之美

2018-08-02 10:0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數學之美 ,奧妙無窮

點線面勾勒出世間萬物

於天大生活中發現數學

就讓小天帶大家一睹

天大中的數學吧

衛津路篇

對稱

莊嚴巍峨的九教

蘊含著對稱之美

沿著一條中心線對稱分布

壯美有序,和諧莊嚴

北洋廣場的美影映入水中

天朗氣清,秋色宜人

青年湖中的倒影

湖柳繞堤,波光瀲灩

別是一番韻味

三角形

飛簷翹角、紅邊黃瓦

具有穩定性的三角形

藏在九教裡

矩形

具有對稱性的求是亭

立在敬業湖之上

筆直的線條勾勒出

它的精美絕倫

立方體

方方正正的北洋大學堂

矗立在北洋廣場正中央

近似立方體的形狀

突顯出它的高大挺拔

弧形

近觀北洋大學堂

弧形為頂

美觀的同時

增加了擔當的能力

看書的北洋小姐姐

躺在優雅美妙的弧線上

恬靜賢淑,秀外慧中

圓柱

一塊圓柱形的夢成真石

立在天大人的心中

承載著夢想前行

北洋園篇

圖代表著幸福美滿,團結一致

綜合教學樓前的天大校徽

蘊含著天大人美好的希冀

北洋園主樓32教

以巨大的圓弧形而引人注目

恢弘大氣,氣勢磅礴

圓錐

幾個半圓錐排列在一起

構成體育館奇妙的結構

造型獨特,獨具一格

立方體

一橫一豎組合成了行政服務中心

東方建築學中的"天圓地方」之理

使得整棟建築莊嚴而肅穆

端莊大氣的鄭東圖書館

也是立方體的設計

簡約中透著精美

拋物線

青年湖旁的小路

彎彎曲曲

像一條拋物線

又美得恰到好處

走上三問橋

轉一個弧度

靜靜地想

會嗎?懂嗎?敢嗎?

五稜柱

天大標誌性建築—北洋大學堂

上部分為半球,下部分為五稜柱

挺立於廣場中央

恢弘大氣,滿滿的設計感

生活中處處充滿著數學

每一個建築,每一處風景

都由各種幾何圖形構成

欣賞美景的同時

去尋找數學之美

放慢腳步,漫步校園

感受生活之美

感受數學之美

往期精彩內容回顧

 

- tianda1895 -

文字來源 / 嚴一葦

圖片來源 / 王建澤 黃維旻 唐朝 高尚   

劉帥 李凌峰 劉天野  

圖片處理 / 慄向榮 姚佳穎

責任編輯 / 嚴一葦

底圖來源 / 鄭桓

「 天 津 大 學 新 媒 體 中 心 」

投稿 & 加入我們 tjuweixinteam@163.com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彰顯天大之美 《天大風物(第一輯)》出版發行
    本站訊(記者 朱寶琳)天大之美,美在校園,美在育人,美在精神。天津大學始終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校園環境的育人功能不斷提升。日前,天津大學《天大風物(第一輯)》一書正式出版發行,該書集中梳理和展現了以衛津路校區為主的學校建築風物所蘊含的歷史積澱和人文底蘊,解碼校園文化符號,讓校園建築、人文景觀「活起來」、「講故事」。
  • 於真實的學習中發現數學之美
    來自各大高校數學系的碩博研究生齊聚一堂,展現優秀的數學水平,為學子們提供一場高水平的數學教學盛宴。格魯伯總校長林待秋受邀參加本次活動,並為活動致辭。他將分享格魯伯的數學教學理念,和廣大師生共同探討數學之美。格魯伯的數學教育遵從兒童心智發展的基本規律,是從形象感知,到經驗,再到抽象。數學思維的發展先後表現為三個階段:數學感知→數學經驗→數學抽象。
  • 天美這次又放大招!笛卡爾坐標中隱藏的天大秘密!
    天美近期新出了一款諸葛亮的史詩皮膚:黃金分割率,極致炫酷之中帶著濃濃的學霸氣息,讓玩家在邊學邊玩中享受遊戲的樂趣。一些老玩家看到這個皮膚,仿佛又回到了校園之中,回憶起那些年……小編發現笛卡爾坐標之中隱藏著天大的秘密,讓我們慢慢道來。
  • 數學之美:美在哪?為什麼?從人的大腦中哪裡來?
    數學在自然界四處可見,即使在我們不期望的地方也是如此。它可以幫助解釋數量、結構、變化、空間以及信息等,甚至心理情緒,例如美好的心緒,也可以具有數學的解釋。數學之美是指從數學裡得出的美學,指從數學中得到的美的愉悅,形容數學中的一種藝術形式,或是一種創造力活動,就如藝術。數學不僅被視為美麗,美麗也還是數學,兩者交織在一起,數學與美麗的交織本身也是很美的。
  • 高中數學組張慶娜:生活中的數學之美
    一提到美,人們最容易想到的是「江山如此多嬌」的自然美,或是「踏花歸去馬蹄香」的圖畫美,抑或是「蒹葭蒼蒼,白露為霜」的意境美。一提到數學,就好像只能和枯燥無味扯上關係了,似乎只有到農貿市場才有點用處。數學果真是這樣的嗎?今天我將與大家分享「生活中的數學之美」。
  • 分子之微,宇宙之大,發現無處不在的數學結構和神奇的數學之美
    下文摘自《迷人的圖形》前言部分, [遇見數學] 已獲出版社授權許可. 150張彩色插圖給你帶來視覺和科學的盛宴,不可抑制的數字之美躍然紙上!我6歲那年,在一個朋友那裡看到了一些稀奇古怪的小五角星。朋友說,那是海百合化石碎片,是他在海灘上拾到的。
  • 數學的解法之美、結論之美、繪圖之美、體驗之美
    數學之美是指從數學裡得出的美學。有數學家從數學中得到美的愉悅,形容數學是一種藝術形式,或是一種創造力活動,就如音樂和詩歌。伯特蘭·羅素以下列文字形容他心中的數學之美:"數學,正確看待時,不僅具有真理,還具有至高的美-一種冷而嚴峻的美,一種屹立不搖的美,如雕塑一般,一種不為我們軟弱天性所動搖的美。
  • 認知篇—數學之美
    我國著名數學家華羅庚說:「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變,生物之謎,日用之繁,無處不用數學。」在成為數學老師之前,我是一名科技工作者,深深體會到數學在科技領域的重要性。在中科院工作了五年後,我毅然決然的決定要去當一名老師,一名數學老師。
  • 發現數學之美——數學中的符號
    數學符號就像一座橋梁,其作用不言而喻。通過運用數學符號我們可以表達出數學世界中紛繁複雜的邏輯關係,那麼大家是否知道這些符號的來源呢?而數學符號,則是數學學科專門使用的特殊符號,它可以使數學思維過程更加準確、概括、簡明、直觀,易於解釋數學對象的本質。可以說,不掌握數學符號,就很難接受數學知識、進行數學研究,更無從表達數學思維。
  • 數學的美 在於數學思想深刻之美
    數學教育學報2011年第4期數學的美 在於數學思想深刻之美顧 沛(南開大學 數學科學學院,天津 300071)關鍵詞:數學美;數學思想;數學文化南開大學的數學文化課程,從2001年2月開設,至今已經10年了.數學文化課受到廣大學生的歡迎
  • 混沌(Chaos)世界——無序中的數學之美
    我的腦子裡總是有著這樣那樣的疑問,總是想去一探究竟,於是,我在各種各樣的書籍中尋找著答案,卻發現,在數學裡,總有一個或簡單或複雜,但是卻讓你越來越有興趣去發現的快樂與驚喜的源泉,就像現在,我將帶你們走近一個完全不同的混沌世界,一起看看這些科學界無法解釋的種種謎團。說到這裡,我們必須要先解開最核心的一個謎題:什麼是混沌?
  • 李嬋穎:感知數學之美
    這其中,數學尤其容易陷入題海戰術。對此,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院研究員李嬋穎結合自己的學習經歷表示:「數學如藝術,培養對數學之美的感知力,比單純強調數量的刷題訓練更重要。」刷題是駕馭「已知」,研究是發現未知菲爾茲獎得主小平邦彥曾經說過:理解數學需要具備一種純粹的感覺,即「數感」。
  • 數學之美,藝術之美,科學之美,生活之美,其實是相通的
    拋開背後的數學知識,其實,我們很多人,都可能從「最速降線」 問題中找到對工作、生活、感情的啟示。比如,我們很多人如果想迫切的做成某一件事情,如果從一點出發,要達到目標,想走最短的直線距離過去,最終卻發現「欲速則不達」,我們認為的最短距離,反而不是最快的方法。從「最速降線」來看,「曲線救國」 式的繞一下,距離上長了一點,但解決問題的時間,其實並沒有受到影響。
  • 在數學美的風情中醉倒
    在數學美的風情中醉倒溧之道數學貌美如花,獨具魅力,數學不僅是一門科學,還是一門藝術,數學美是啟迪和明晰數學思想、進行數學創造活動的重要源泉。培養學生核心素養,離不開數學審美情趣的培養,讓學生積累數學美的知識、技能與方法,尊重數學人文藝術的多樣性,能升華學生對美的欣賞和感受,提高學生發現、感知、欣賞、評價美的能力。
  • 數學之美
    結果這份職業卻激發了青年對圖形和設計的愛好與天賦,他的作品不是一般藝術家的天馬行空,而是基於精準的絕對理性,儘管從來沒有受過高等教育的數學訓練,但是數學成為他的靈感來源,他鑽研於規則、結構,創作出許多「不可思議」的畫面。這位青年在中年時終於成名,他的畫裡充滿著黎曼曲面、彭羅斯三角、拓撲幾何等數學命題,他被譽為數學的「譯者」,他的名字叫埃舍爾。
  • 【趣味數學】發現數學之美——數學中的符號
    數學符號就像一座橋梁,其作用不言而喻。通過運用數學符號,我們可以表達出數學世界中紛繁複雜的邏輯關係,那麼大家是否知道這些符號的來源呢?
  • 數學之美的秘密,從小學數學原理開始說起~
    他用一些例子,講述了數學的美麗之處,讓我們窺探到數學之美的秘密。如果答案不漂亮,我知道一定是錯的。——富勒在二年級班上,我教小朋友一種證明乘法交換律的漂亮方法(這方法我們會在乘法意義那章講到)。有位坐在第一排的小朋友抬頭凝視一會兒,然後低聲說:「真美。」去問數學家數學這行到底什麼地方吸引他,十之八九會回答是「美」。
  • 享受數學之美 華工數學文化節開幕
    南方網訊(記者/柯丹潔 通訊員/鄭璐)一年一度的「雙11」就要到了,商家們推出的各種折扣、優惠方案,讓愛好網購的網友們算來算去、頗為「燒腦,直呼「我恨數學」。然而,近期在華南理工大學,卻有數千位數學愛好者,正在參加由數學學院舉辦的第五屆「數紛」數學文化節,「數理大賽」「數學文化展」「華工腦力王」「三行情詩」等活動,讓師生盡情享受著數學之美。在10月26日數學文化節的開幕式上,華東師範大學談勝利教授受邀給全校師生作題為「參數曲線與幾何之美」的講座,解讀參數曲線的歷史演變與未來,以及其中呈現的幾何之美。
  • 大學生學數學不容錯過的《數學之美》
    《數學之美》帶你領略以上算法的美!給大家推薦一本書,《數學之美》,29章,用具體例子講述了數學的美,化繁為簡,普渡眾生!如果你聽說過吳軍這個人,知道他曾經寫過一本大作,叫做《浪潮之巔》,那你一定是一位有情懷的程式設計師,一位有著創業改變世界夢想的偉大程式設計師。對程序編寫有一定基礎的人,很容易理解程序到最終都是數學這句話。那你一定不能錯過《數學之美》。
  • 發現數學之美——在麻省理工學院的留學生活
    還是……」在種種疑問中,李楠開始了留學生活,開始了她對自己、對數學的重新認識——  從「第一名」到「不敢問」坐落於查爾斯河畔的麻省理工學院,在世界上享有盛譽,能被其錄取,李楠當時也覺「沒想到」。「我現在的導師理察·斯坦利(Richard Stanley)教授的推薦信很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