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環境汙染從哪來怎麼治

2020-12-02 中國社會科學網
校園環境汙染從哪來怎麼治

2016年09月28日 09:17 來源:中國教育報 作者:曾現來

字號

內容摘要:然而近年來,接連爆發了一些嚴重校園環境汙染事件,如2015年常州外國語學校「毒地」事件、今年的校園「毒跑道」事件,這些不僅帶來環境汙染和人體健康損害,也帶來嚴重的社會恐慌和負面影響。

關鍵詞:校園;汙染;室內環境;校舍;校園環境

作者簡介:

  良好的校園環境是師生保持身心健康和充沛精力的保障。然而近年來,接連爆發了一些嚴重校園環境汙染事件,如2015年常州外國語學校「毒地」事件、今年的校園「毒跑道」事件,這些不僅帶來環境汙染和人體健康損害,也帶來嚴重的社會恐慌和負面影響。學校環境汙染問題已成為廣大家長和全社會關注的熱點。

  校園環境汙染,主要有水體汙染、大氣汙染、固體廢物汙染和噪聲汙染。校園水體汙染的主要汙染源是生活汙水,包括來自食堂、宿舍及教學樓內的廁所衝洗水,由於大部分進入了排汙管網,對環境影響一般不大。但如果校園內各排水道由於年久失修帶來管道局部破漏,甚至部分管道裝備不完整等,容易散發出臭氣,嚴重影響校園空氣品質。沒有進入排汙管道的生活汙水不僅會造成大氣汙染,還會通過下滲進入地下,汙染地下水源,影響飲用水的質量安全。另外,校舍周邊新建工廠和新校舍周邊的工業和生活排放,也將帶來不確定的汙染。

  校園大氣汙染源主要來自食堂、飯店的爐灶和取暖設備的排放源。尤其是冬季北方的取暖季節,如果消耗的燃煤數量多、煤質差、燃燒不完全、煙囪較低,產生的煙塵、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害氣體量會比較多。其次,如果實驗設備的不完善,也會致使一些實驗中產生有毒有害以及揮發性氣體排入大氣並由此帶來空氣汙染。新建設施、裝修教室和校舍的室內環境化學汙染問題,主要是油漆塗料和人造板造成的室內環境甲醛汙染、苯系物汙染和揮發性有機物汙染。

  校園固體廢棄物汙染,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生活垃圾,主要包括剩飯、菜渣、果皮、廢紙、包裝袋、一次性餐具和其他一些生活廢物及樹枝落葉等。另一類固體廢棄物是建築廢物,主要是施工工地排出的廢土磚石等,其佔用有限的校園空間,但影響校園的美化並造成環境汙染。固體廢棄物的汙染是校園最主要的汙染,廢棄物不僅本身具有毒害性,而且還會造成大氣、水、土壤等介質的汙染。

  校園噪聲汙染的汙染源主要來自建築施工工地的各種施工機械,教室和宿舍裡學生課餘的打鬧聲、音響的播放聲等也容易造成噪聲汙染。

  校園環境汙染防治的基本準則是,大力加強校園環境建設,加強對學校環境狀況和周圍環境的有效監督和管理。對於不同類型的環境汙染,我國陸續制定了一系列的環境質量標準。校園管理部門在應對環境汙染方面,應以相關的標準和法規來評價環境質量,並且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一是校園環境管理要監控到位,全方位布點監測可能的汙染源,包括進入校園的飲用水、使用過程中的再生水、最終排放的廢水,監測其是否符合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再生水回用標準和水環境質量標準;布點監測校園內的食堂以及校園周邊的飯店、垃圾隨意焚燒等汙染大氣可能點;布點監測教學區、生活區等夜間和白天的噪聲,參照聲環境質量標準進行分析。監測分析須嚴格按照國家測試標準進行。

  二是各級教育主管部門和監督檢查部門要加強新建設施和新裝修校舍的室內外環境汙染監控。可以利用物聯網監控系統,對新建新裝修和更換新課桌椅的校舍進行室內環境汙染監控,如果室內環境不達標,應該停止投入使用。對已經達到驗收標準的校舍和其他設施,也要定期對室內環境中的甲醛、苯和揮發性有機物進行檢測,確保滿足室內空氣品質標準和大氣質量標準。

  三是新建新裝修和更換新課桌椅的校舍,可以選擇有「室內環境淨化治理」資質的淨化治理的企業,進行室內環境汙染物的治理,注意治理前後的室內環境汙染物的檢測,同時要防止汙染物的反彈。要根據室內汙染狀況,尋找汙染源並進行有針對性地處理:可以通過空氣淨化器、活性炭吸附法等措施,同時定期更換淨化器的濾芯和過濾材料;也可考慮選擇種植適當的花卉、植物,以防治或減少室內汙染。

 

  (作者系清華大學環境學院副研究員)

分享到: 0轉載請註明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責編:畢雁)

相關焦點

  • 一場因校園環境汙染引發的風波
    禹天建 繪  「防治學校環境汙染,需要大力加強校園環境建設,加強對校園環境狀況和周圍環境的有效監督和管理  因環境檢測報告未出而延遲開學  今年5月,劉蘭發現孩子胳膊上起了一片密集的白色疹子,到了6月份,孩子又開始頭疼。大約在相同時段,傅蔚(化名)也發現自己的孩子出現流鼻血等症狀。在昌平實驗二小的班級群裡,越來越多家長反映孩子身體不適,集中爆發的症狀還有嘔吐、鼻塞等。  孩子們怎麼了?
  • 光山縣築牢校園及周邊環境「安全網」
    原標題:光山縣築牢校園及周邊環境「安全網」   安全無小事。
  • 陝西構建全民共治汙染治理體系 超過兩千人參與環境監督
    西部網訊(記者 凌旎)近日,西部網、陝西頭條記者從陝西省生態環境廳獲悉,通過開展「大氣汙染公眾監督員」培訓、生態環境科普宣傳與大氣環境汙染監督,一年多以來,陝西致力於提高公眾生態環境意識,促進構建全民共治共享大氣汙染環境治理格局,一批生態環境突出問題得到解決。
  • 平安校園 護航成長光山縣築牢校園及周邊環境「安全網」—綜合要聞...
    校園及周邊安全事關青少年的健康成長,事關社會民生大事。今年以來,光山縣深入開展校園及周邊安全建設年活動,調動全社會力量共同維護校園及周邊安全,給師生創造一個溫馨的學習生活環境。 11月27日,記者在光山二高、司馬光中學、第一完全小學等走訪發現,校門口交通暢通,環境整潔乾淨,家長及教職工車輛擺放有序,護學崗、禁停區、警務工作站、監控設備樣樣皆有。
  • 臭氧汙染怎麼治?生態環境部:開展執法行動,處罰揮發性有機物排放不...
    《方案》提出,重點區域、蘇皖魯豫交界地區及其他O3汙染防治任務重的城市6-9月優良天數平均同比增加11天左右。生態環境部強調,7月1日後,按照「雙隨機、一公開」模式,開展執法行動,對不能穩定達標排放、不滿足無組織控制要求的企業,依法依規予以處罰。
  • 中科院:汙染排放是霾形成的內因 精準治霾是關鍵
    霾怎麼形成的,又如何有效防治始終是公眾關注的熱點。3月1日,中國科學院召開大氣灰霾研究媒體發布會,集中介紹中科院在大氣灰霾追因溯源、數值模擬、預警預報、監測技術等方面取得的研究進展,為公眾認識和了解我國的霾治理提供了最新參考。
  • 有些專家教授說老百姓燒火汙染環境,你是怎麼看的?
    問:有些專家教授說老百姓燒火汙染環境,你是怎麼看的。我們作為老百姓還能怎麼看,只能說這些專家和教授避重就輕來發表言論的,相對於化工廠和一些大型的汙染企業,農村的這些燒火汙染環境真的可以忽略不計的。難道農村人不知道燒火汙染環境嗎?其實大家都是知道的,但是農村地廣人稀的自然環境就能很好的把這些燒火所帶來的汙染就給精華了。
  • 積極改善校園環境 努力創建文化校園
    積極改善校園環境,努力創建文化校園  ——三都中學努力創建美麗文化校園  學校是傳播文化,塑造靈魂的園地。加強校園自然環境的規劃與布局,積極改善校園環境,建設有利於師生身心健康發展的文化校園,是學校教育的一項基礎建設,是全面貫徹教育方針、深入實施素質教育的現實需要。
  • 未來大氣汙染怎麼治?院士:可分區域、分階段達標
    開展臭氧和PM2.5協同控制7月18日,在生態環境部宣教司、中宣部理論局、生態環境部環境與經濟政策研究中心聯合主辦的2020年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研討會上,國家大氣汙染防治攻關中心副主任柴發合表示,PM2.5和臭氧同根同源,應推動PM2.5和臭氧同步減排。
  • 向汙染環境亮劍 無錫法檢聯合出臺「十一條意見」
    中國江蘇網訊 6月5日,無錫市中級人民法院與無錫市檢察院聯合召開新聞發布會,向社會公布兩家共同出臺的《關於充分發揮司法職能作用,為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提供有力保障的意見》(下稱《意見》)。《意見》在治水、治固廢、治「散亂汙」企業、治氣、治土壤等「五治」上,用最嚴格制度最嚴密法治向汙染環境亮劍。
  • 汙染環境懲罰性賠償首判的警示
    1月4日,江西省浮梁縣法院公開審理一起跨省環境汙染民事公益訴訟案,判決被告賠償生態環境修復、環境功能損失、應急處置及檢測、鑑定等費用共計285萬餘元,另承擔環境汙染懲罰性賠償17萬餘元,同時判令就其汙染環境的行為在國家級新聞媒體上向社會公眾賠禮道歉。
  • 環境科學與工程類專業:給環境汙染問題開「藥方」
    周琪: 從辦學目標來看,這一專業立足培養具有良好思想品德和道德修養,具有良好人文素質、職業道德和社會責任感;針對複雜的環境汙染問題,能運用所掌握的數學、物理、化學和生物學的基本理論和環境治理與環境管理方面的專業知識,進行環境影響評價,開展水汙染、大氣汙染和固體廢物汙染治理的技術開發和工程設計,環境規劃與管理的高素質、創新性、應用型人才。
  • 如何搭建校園氣象環境監測系統,關鍵看著幾點!
    如何搭建校園氣象環境監測系統,關鍵看著幾點!  當教育遇上智能化校園的變革,我們的孩子將會在什麼環境中獲得更好的成長?看似是一個複雜的問題,但實際上近年來有越來越多的學校關注校園智能環保這個話題。
  • 「常外事件」調查結果:調查組認定校園環境安全
    調查組認為常外校園環境是安全的,但「常隆地塊」存在4個方面的問題,常州市等有關單位已嚴肅處理有關責任人。  調查組認定常外校園環境安全  該消息稱,2016年4月19日~5月20日,調查組就常外事件相關環境問題開展調查。調查組認為常外校園環境安全,「常隆地塊」施工和監管存在4個方面的問題。
  • 【多稜鏡】汙染環境懲罰性賠償首判的警示
    劉效仁  1月4日,江西省浮梁縣法院公開審理一起跨省環境汙染民事公益訴訟案,判決被告賠償生態環境修復、環境功能損失、應急處置及檢測、鑑定等費用共計285萬餘元,另承擔環境汙染懲罰性賠償17萬餘元,同時判令就其汙染環境的行為在國家級新聞媒體上向社會公眾賠禮道歉。
  • 校園周邊環境整治開始了
    為營造良好的校園周邊環境秩序,助力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市城市管理綜合執法監督支隊從自身職能出發,切實開展校園周邊環境整治工作,嚴厲查處和打擊校園周邊違法違規問題。
  • 「狠」字當頭,全力整治環境汙染
    該深厚的底氣絕非源於一人之勞或一日之功,而是源於多方幫襯和長期積攢,因此,環境汙染整治前行之路必定會荊棘密布,必定會面臨諸多挑戰。各級政府和相關職能部門要堅持貫徹「人民至上」理念,無論影響到誰的利益,只要未傷及到人民的利益,都要鐵面無私下「狠」心,當「包公」唱黑臉,堅決將環境汙染整治執行到底,絕對不可當只顧情面、不講原則的「大善人」,向汙染環境的違法分子濫發「慈悲」,聽之任之。
  • 「十四五」空氣汙染怎麼治?生態環境部回應每經:以PM2.5和臭氧協同...
    12月29日,生態環境部召開月度例行新聞發布會。針對「十四五」汙染防治工作計劃,《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發布會上提問:汙染防治攻堅戰勝利在際,「十四五」期間汙染防治方面還有哪些新的行動和計劃?對此,生態環境部綜合司司長徐必久回應,「十三五」時期是堅決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十四五」時期要深入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從「堅決打好」向「深入打好」,這是一個重大的轉變,意味著所面臨的矛盾和問題層次更深、領域更寬、要求更高。徐必久強調,按照「提氣、降碳、強生態、增水、固土、防風險」的思路繼續開展汙染防治行動。其中,在提氣方面,將制定實施空氣品質提升行動計劃。
  • 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 全力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 青山碧水映藍天...
    而紅嘴鷗留戀重慶的背後,是渝中區對長江流域生態環境的持續改善。「十三五」期間,渝中區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堅持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全力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積極配合中央生態環保督察,著力提升生態環境治理能力,全區生態文明建設水平邁上新臺階,生態環境質量持續向好。
  • 堅持依法治校 建設和諧校園——訪華東交通大學校長羅玉峰
    本報訊 黃瑜 記者羅娜攝影報導:「學校把依法辦學、依法治校作為各項事業又好又快發展的生命線。」6月8日,華東交通大學校長羅玉峰接受新法制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據介紹,該校於2013年出臺了交大版的全面深化改革「1+N」總體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