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礦井無線通信中,選擇哪個工作頻段效果最佳?

2021-01-16 電氣新科技

針對目前煤礦井下無線通信的狀況,作者主要研究了礦井無線通信的頻段以及電磁波在礦井矩形、拱形巷道內的傳輸衰減,分析了在礦井巷道內頻率、截面、彎曲、分支、支護等多種因素對電磁波傳輸產生的影響,並通過仿真得出900~1000MHz為礦井無線通信的較佳工作頻段。

煤礦生產及其井下環境的特殊性,決定了煤礦對通信的依賴性比較強,礦井通信系統在煤礦的生產調度、安全管理、監控、搶險救災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隨著煤礦對通信要求的提高,現有的有線通信已無法適應煤礦發展的需要。作者主要研究礦井無線通信系統中電磁波在煤礦井下巷道內的傳輸特性,掌握電磁波的傳輸特性對開發、設計礦井無線通信系統和消除各種不良影響具有重要的意義。

礦井無線通信工作頻率的確定

由於煤礦井下潮溼、巷道空間狹小(僅有幾米寬)、自然條件差、地形複雜,巷道內有拐角、分支以及爆炸危險的氣體等,同時巷道內還存在大量工業幹擾,致使井下無線傳輸損耗大,通信環境非常惡劣。因此在設計一個礦井無線通信系統時,它的工作頻率必須選擇在合適的頻段內。

如果礦井無線通信系統的工作頻率所處的頻段較低, 由於煤礦井下低頻段的工業幹擾太多,導致該系統易受井下工頻電磁幹擾;同時由於工作頻率比較低, 致使發射機功率偏大, 天線體積大;而且在低頻段時,數據誤碼率比較高,信道容量小,功耗大,傳輸距離短。但是低頻段電磁波的能量相對比較低,電磁波繞射能力比較強。

當工作頻率在高頻段時,通信穩定、靈活性強、信噪比高、信道容量大、信息傳輸速率高、適於寬頻帶傳輸、便於組網,高頻段的天線和設備也比較小;同時高頻段的電磁幹擾比較少,傳輸距離遠,通信跨距大,有利於無線通信。而且由於巷道內電磁波傳輸的最高截止頻率達246MHz[2],選擇較高的頻段,可以保證電磁波有效的傳輸。但是高頻段的電磁波繞射能力比較弱,對接收機性能的要求也比較高,同時高頻段電磁波的能量相對比較高,與本質安全矛盾。

綜合以上因素,我們折中考慮,因此礦井無線通信的工作頻率選擇在UHF(Ultra High Frequency)頻段內即300-3000MHz之間。

礦井巷道內影響電磁波傳輸的因素

保證煤礦井下無線通信的有效、暢通,作者以矩形巷道和拱形巷道為研究對象,分析UHF電磁波在巷道內的傳輸特性。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對煤礦井下巷道內電磁波傳輸特性的研究,就是對電磁波衰落特性的研究。

由於煤礦井下環境特殊、情況複雜,電磁波在煤礦井下受限空間內的傳輸與地面上有很大的不同,井下各種因素都可能對電磁波的傳輸產生影響,引起能量損耗,影響通信質量。因此我們在設計一個礦井無線通信系統的時候,要充分考慮礦井巷道內影響電磁波傳輸的因素。

頻率對無線傳輸的影響

巷道內電磁波傳輸頻率越高,衰減越小,這是由於礦井巷道對較高頻率的電磁波形成了有效的波導。由分析而知,礦井無線通信應儘可能要選擇水平極化方式傳輸。

截面對無線傳輸的影響

由於礦井巷道截面要滿足技術和經濟的要求, 因此截面尺寸並不是固定的。當電磁波傳輸頻率一定時,巷道截面越大,傳輸衰減越小。在相同頻率的條件下,電磁波在半徑為3 m的拱形巷道內傳輸衰減最小。當電磁波的工作頻率在UHF頻段時,巷道的等效半徑與波長比值越大,電磁波的傳輸衰減越小,當比值大於10時,電磁波在任何巷道截面中的傳輸衰減都很小。

彎曲、分支對無線傳輸的影響

由於礦體本身的特點和掘進設計的要求,巷道並不是平直的,存在拐彎和分支。當電磁波傳輸頻率一定時,巷道越彎曲,傳輸衰減越大;當在同一彎曲處時,電磁波傳輸頻率越高,衰減越大。同時巷道內的分支會增大電磁波的傳輸衰減,電磁波的傳輸頻率越高,由分支引起的傳輸衰減越大。

支護對無線傳輸的影響

為了保持巷道截面的形狀和尺寸,保證工作人員的安全,礦井巷道需要支護,同時隨著工作面的不斷拓寬掘進,需要進一步安裝支護,而支護立柱排數的增加可以改變電磁波傳輸的截止頻率,支護立柱排數越多影響越嚴重。同時支護立柱的高度對電磁波傳輸的截止頻率也有影響。

粗糙、傾斜對無線傳輸的影響

粗糙的巷道壁,會引起漫反射,進而導致能量損耗,電磁波傳輸頻率越高,由粗糙引起的損耗越小,巷道越粗糙,損耗越大。當巷道壁較平均面傾斜時,電磁波傳輸頻率越高,巷道越傾斜,引起的傳輸損耗越大。

粉塵對無線傳輸的影響

煤礦井下存在大量粉塵, 而粉塵都是有耗介質, 會對巷道內的電磁波的傳輸造成衰減, 而且電磁波傳輸頻率越高,粉塵濃度越大, 傳輸衰減也越大。

水汽對無線傳輸的影響

由於煤礦井下的溼度很大,巷道內存在大量的水汽,同時由於粉塵的存在, 水汽分子會凝結成霧滴。由於水汽、霧滴不是純淨的水,有半導電性質,當電磁波穿過它們時,水汽分子吸收電磁波引起能量損耗;霧滴不僅吸收電磁波,還使其發生散射,使傳輸衰減增大;同時由於水汽會浸潤巷道壁,而溼潤的巷道壁也使的電磁波傳輸衰減增大。

作者最後指出,由於煤礦井下電磁波傳輸損耗大,傳輸距離短,所以應合理設置基站,採用無線中繼基站的方式,構建井下基站網絡,將電磁信號覆蓋整個礦井。同時應選擇一個合適的工作頻率,通過本文前面的分析,並參考前人的研究成果,900~1000MHz為礦井無線通信的較佳工作頻段。

為了使礦井無線通信系統達到最優設計,在設計一個礦井無線通信系統時,我們應從900~1000MHz之間選擇一個最佳的工作頻率,由於各個礦井之間的差異,導致最佳工作頻率不一樣。因此各礦應從實際出發,綜合考慮巷道內影響無線傳輸的各種因素,選擇一個最佳的工作頻率,儘可能使電磁波傳輸損耗最小。

(編自《電氣技術》,原文標題為「礦井無線通信系統中電磁波的傳輸」,作者高勁強、陶晉宜 等。)

相關焦點

  • 一新穎數學公式可使5G和其他無線網絡共享通信效率提高大約5千倍
    上圖為美國國家標準技術研究院,該研究項目主導工程師、傑森·寇德(Jason Coder),在會上介紹為機器學習公式進行數學計算,如何幫助5G和其他無線網絡有效選擇和共享通信頻率。新穎的數學公式基於機器學習的一種有效形式,它可以根據特定網絡環境中的先前經驗來選擇一個稱為信道的無線頻率範圍,可以將該公式編程為許多類型的實際網絡中的發射機上的軟體。
  • 物聯網無線技術頻段劃分
    無線通信技術都需要藉助一定的頻段才能通信,正如汽車需要道路行駛一樣。在物聯網的應用中,不同的國家或地區無線技術使用的頻率也是不同的。  NB-IoT,全球主流的頻段是800MHz和900MHz。中國電信將會把800MHz作為部署NB-IoT的首選頻段,中國聯通會選擇900MHz來部署NB-IoT,中國移動可能會重耕現有的900MHz頻段。
  • 短波段無線電波的傳播規律與短波無線電通信的頻率選擇及預測
    經驗說明,最佳工作頻率約為最高可用頻率的85%。附表列出了我國南方夏季不同通信距離在不同時段的最高工作頻率及最佳工作頻率。  需要說明的是,表中所列的工作頻率並非確定的準確頻率,而是在此頻率附近即可。實際應用時,可從表列最佳工作頻率向下1-2mhz的範圍內選取合適的工作頻率,以適應不同的季節及地域。  (2)不能低於最低可用頻率:在短波通信中,頻率越低,電離層吸收越大。
  • 短波通信的應用優勢及在無線通信中的作用分析
    打開APP 短波通信的應用優勢及在無線通信中的作用分析 北峰通信 發表於 2020-12-23 16:27:23 短波是無線電的鼻祖
  • 「大咖論文搶「鮮」看」礦用5G頻段選擇及天線優化設置研究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礦井無線通信和礦用5G移動通信技術是煤礦智能化關鍵技術之一。煤礦井下特殊環境和特殊要求,制約著地面無線通信和5G移動通信技術及系統直接在煤礦井下應用。針對該問題,中國礦業大學(北京)孫繼平教授研究了礦用5G無線工作頻段和基站天線位置對傳輸距離的影響,提出了礦用5G工作頻段應優選700 MHz,並提出傳輸損耗/位置變化率分析方法,得出無線基站天線應靠近巷幫設置,距巷幫不小於0.01 m,垂向宜位於巷道高度約2/5處。文章即將發表在《工礦自動化》2020年第5期,已在中國知網(http://www.cnki.net)首發出版。歡迎下載、品讀和引用!
  • 天線的安裝對通信效果的影響
    上周我們介紹的天線的基礎知識,這周再來介紹一下天線的安裝隊通信效果的影響。隨著科技的發展,無線通信越來越深入我們的工作和生活中,同時天線也變成了我們生活中最常見的物品。天線是一種能量變換器,它把傳輸線上傳播的導行波,變換成在無界媒介中傳播的電磁波,或者進行相反的變換。頻率越低,波長越長,天線越長。
  • 關於無線網橋應用及工作原理解析
    無線網橋顧名思義就是無線網絡的橋接,它利用無線傳輸方式實現在兩個或多個網絡之間搭起通信的橋梁。無線網橋除了具備有線網橋的基本特點之外,無線網橋工作在2.4G或5.8G的免申請無線執照的頻段,因而比其它有線網絡設備更方便部署。
  • 無線通信原理
    >  無線通信是利用電波信號可以在自由空間中傳播的特性進行信息交換的一種通信方式。在移動中實現的無線通信又通稱為移動通信,人們把二者合稱為無線移動通信。簡單講,無線通信是僅利用電磁波而不通過線纜進行的通信方式。  1,無線頻譜  所有無線信號都是隨電磁波通過空氣傳輸的,電磁波是由電子部分和能量部分組成的能量波。聲音和光是電磁波得兩個例子。
  • 氣象工作者在與5G無線運營商的24GHz無線電頻段爭奪戰中敗下陣來
    據外媒The Verge報導,在埃及召開的世界無線電通信大會中,氣象工作者曾呼籲對5G無線運營商使用的無線電頻段做出更嚴格的限制。
  • 無線通信網絡中引起射頻幹擾的原因是什麼
    無線通信網絡中引起射頻幹擾的原因是什麼 Tom Hill 發表於 2020-03-29 17:08:00 如今可能造成射頻幹擾的原因正不斷增多,有些顯而易見容易跟蹤
  • WLAN(無線wi-fi)的頻段介紹,知道如何更好地利用2.4GHz還是5GHz
    ISM頻段介紹此頻段主要是開發給工業 科學 醫學三個主要機構使用,該頻段是一句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FCC)所定義出來,並沒有所謂使用授權的限制。工業頻段:美國頻段維902-928MHZ,歐洲900MHZ的頻段則有部分用於GSM通信。
  • 【雜談】重新認知5G:無線帶寬、頻段到底怎麼回事兒?
    但是,在現實中由於系統性的多面原因,通常最多只達到幾百兆比特,而平均只有幾十兆比特。如今,第五代蜂窩網絡技術——5G來了。5G可使用6GHz以下的中低頻段進行中長距離通信,短波頻率則可使用24GHz以上的毫米波進而提供高帶寬通信服務。根據5G的預期承諾,能實現支持高達10 Gb/s的高吞吐量通信以及低至1~4ms的延遲。
  • 無線通信防雷必須高度重視設備的接地工作
    入夏以來即進入了雷雨頻繁季節,防雷成為無線通信臺站的一項重要任務,認真做好系統接地工作在無線通信設備防雷避雷中具有重要意義。根據多年來對無線通信系統的維護工作和吸取的經驗教訓,針對無線通信系統最基礎的接地工作,與通信同行們來分析和探討,以促進我們的通信防雷工作、減少通信機意外故障因素,為行業用戶提供更優質可靠的無線通信服務。
  • 未來移動無線通信技術發展趨勢展望
    當前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就是歐洲允許運營商在900MHz頻段發展3G業務,美洲國家允許運營商使用800MHz~900MHz頻段發展3G業務。  TD-SCDMA技術試驗情況一直是業界關注的焦點。從2002年2月到2004年9月,是TD-SCDMA技術試驗階段,這個階段實現了TD-SCDMA的「從無到有」。
  • SDR--未來無線通信設備的基本概念
    眾所周知,在過去的20年內,無線通信技術取得了空前的高速發展。而21世紀的來臨,又以第三代移動通信為代表,為無線通信的進一步大發展開闢了一個新天地。綜觀這20餘年無線通信技術的發展,可以看到如下特點:   多址方式從頻分多址(FDMA)到時分多址(TDMA),再進步到碼分多址(CDMA);   每一代的技術均集中到相應的國際標準中,而標準的核心是無線傳輸技術(RTT);   產品均按某一種特定的標準來開發和生產,並提供特定的服務;    產品的生產都依靠專用晶片,技術均固化在專用晶片內。
  • 無線通信協議的6個標準
    通信方式如何?無線通信協議將如何發展? 3.射頻(RF) 射頻通信可能是設備之間最簡單的通信形式。ZigBee 或 ZWave 等協議 使用嵌入或改裝到電子設備和系統中的低功率RF無線電。 Z-Wave的範圍約為30米。所使用的無線電頻段特定於其國家/地區。
  • 新日本無線開發出適合於智慧型手機頻段切換的大功率開關NJG1681MD7
    打開APP 新日本無線開發出適合於智慧型手機頻段切換的大功率開關NJG1681MD7 灰色天空 發表於 2012-11-15 11:05:32
  • Wi-Fi無線信號的「頻段」和「信道」有什麼區別
    (文章來源:百家號) 我們現在所使用的無線路由器,通常而言都有兩個頻段,分別是2.4G和5G。 通信業裡,影響力可以和IEEE相提並論的只有移動通信領域的3GPP組織。 WIFI的標準的制定,從開始到現在經歷了幾個階段,出現過的協議組為IEEE 802.11a/b/g/n/ac,以及最新的IEEE 802.11ax等。
  • 毫米波(mmWave):頻段之戰
    早期信道聲探工作帶來的積極成果使全球無線標準化組織把重點轉移到下一代 5G 無線系統該怎樣整合,以及如何從新的頻率和更廣的帶寬中受益。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710/365533.htm1.
  • 物聯網無線通信技術盤點 藍牙/WiFi/Zigbee誰能成主流?
    這些連接,我們可採用多種通信鏈路予以實現。   然而,設備本身一般通過無線方式連接到物聯網系統。這種無線連接是系統中極為重要或最為薄弱的鏈路。因此,選擇一種能夠匹配設備及其周邊環境的無線技術很重要。本文介紹了最有可能為新設計採用的幾種無線候選技術。   設備通過無線方式連結到網關是一種典型的物聯網連接場景(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