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從歷史中學到的唯一教訓就是人類沒有從歷史中吸取到任何教訓
文丨嘀嗒五千年(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歷史長河中最具有傳奇色彩的少年將軍,他的一生似乎就是為了贏而生,17歲率兵深入大漠,一路過關斬將,俘獲匈奴單于叔父;19歲指揮兩次河西之戰,大破匈奴,直取祁連山。漠北之戰,破匈奴主力7萬餘人,封狼居胥,拜大司馬。可惜天妒英才,年僅24歲便與世長辭,只在軍事歷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想必大家都知道他是誰了,霍去病一生雖然短暫卻為大漢王朝立下了赫赫戰功還打下四座重鎮,親自為其取名並沿用至今。
酒泉
第一座是甘肅酒泉,在公元前176年到公元前121年這50多年的時間裡,酒泉一直是匈奴的居住地,被稱為「匈奴右地」。在第二次河西戰役中,霍去病徹底摧毀了匈奴的主力軍,將河西地區併入西漢王朝的版圖。
關於酒泉的名字的由來有兩種說法,一種是霍去病打敗匈奴後,在此地舉辦慶功宴,漢武帝賜了一壇美酒給霍去病,人多酒少。因此霍去病就將酒倒入泉水之中,全軍一起飲用,於是就有了「酒泉」的說法。不過,霍去病因為李夫人的緣故,很早就在宮中做官,衣食無憂,根本就不知道稼穡之苦。在反擊匈奴的戰役中,他寧可將漢武帝賜予美食爛掉也不願意拿出來給飢腸轆轆的士兵,何況是將漢武帝賜的御酒倒入泉裡給士兵共飲用?
第二種說法則是在東方朔的《神異經》中提到,「西北荒中有玉饋之酒,酒泉注焉,廣一丈,長深三丈,酒美如肉,澄清如鏡。」不少人認為,酒泉的名字應該由此而來。
武威
第二座是武威,古代又稱為涼州、雍州、西北首府,地處黃土高原、青藏高原和蒙新高原三大高原交匯地帶。漢武帝派驃騎將軍霍去病遠徵河西,擊敗匈奴之後,為了彰顯大漢帝國的「武功軍威」,命名武威。武威是古代絲綢之路的要衝,自漢武帝開闢河西四郡後,歷代王朝都曾在這裡設郡置府。
敦煌
第三座城就是大名鼎鼎的敦煌,對於敦煌的名字一直眾說紛紜。在《漢書·地理志》中注釋「敦煌」二字的意義「敦,大也。煌,盛也」,認為敦煌是一個繁華的城市。而在《元和郡縣圖志》中解釋「敦,大也,以其廣開西域,故以盛名」,認為此地對於廣開西域有重要作用,所以名之為敦煌。一些研究者卻認為「敦煌」一詞應該是當地土著少數民族所呼地名的音譯,不過是哪個少數民族的音譯卻一直沒有定論,有的說是匈奴語音譯、也有的說是吐火羅的音譯。
張掖
最後一個城市就是張掖,古代稱為「甘州」,位於河西走廊的中段,以「張國臂掖,以通西域」而得名。自古就有塞上江南和金張掖之美譽,古人有詩,不望祁連山頂雪,錯把張掖當江南。
自從漢武帝在此設立河西四郡後,這四個地方的名字就一直沒有改變,在古代的時候他們是絲綢之路上重要的關卡,他們見證了中外貿易的繁榮也看到了各代朝代的興衰。而現在的他們依舊是馳名中外的旅遊勝地,一直在為文化交流作出貢獻。
(圖片源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