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新報小記者本周日研學:「穿越」恐龍世界

2021-01-09 瀟湘晨報

研學課堂

正北方網訊(北方新報正北方網記者 郝少英)你知道目前世界上發現的恐龍超過1000多種嗎?中國已經發現的恐龍有200多種,而我們內蒙古發現的恐龍就有36種呢?本周日(6月7日)9時30分許,北方新報正北方網記者將帶領20名小記者走進內蒙古自然博物館大自然探索中心,進行恐龍主題的探索研學活動。

本場活動是北方新報小記者2020年的首場活動。小記者將按照要求,戴口罩,拉開距離,統一入場。在自然博物館「恐龍的故鄉」研學區,小記者們將在研學老師的講授中了解到,內蒙古是世界上最早發現恐龍蛋的地方,也是發現最古老帶羽毛恐龍的地方,同時又擁有豐富的恐龍骨骼化石和恐龍足跡化石,還保存著世界罕見的風沙埋藏狀態的恐龍化石。

隨後,小記者們將分別進入兩個研學課堂,通過顯微鏡下的觀察、卡片問答、恐龍模型拼裝等等實踐環節,真實了解內蒙古曾經是恐龍生活的樂園。

【來源:正北方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流浪外太空計劃 |《北方新報》8月3日航天航空夏...
    8月3日——8月7日《北方新報》探索航天科技主題研學營期待與全區的青少年一起過一個最有意義的暑假《北方新報》2019暑期隆重推出「北京探索航天科技主題研學營」,我們將與航天專家面對面,走進中國航天員訓練中心,體驗航天訓練計劃。特邀神秘嘉賓與孩子們見面,探索浩瀚宇宙,對話未來航天發展事業......
  • 北方新報數字報-我區愛滋病疫情保持低流行態勢 性傳播仍為主要途徑
    新報訊(北方新報正北方網記者  段麗萍)  12月1日是第33個「世界愛滋病日」,今年的主題是
  • 中國兒童產業基地「侏羅紀公園」,打造精品恐龍科普研學基地
    中國兒童產業展覽交易基地(ETJD)恐龍科普主題樂園精品研學教育基地研學旅行,旅遊產業新藍海研學旅行作為「旅遊+教育」中的細分領域創新服務,越來越受到各大中小學校、家長和學生的歡迎,更為旅遊市場帶來了全新發展機遇,成為旅遊產業的一片新藍海
  • 常州晚報小記者專題活動 恐龍世界大揭秘
    常州晚報小記者專題活動恐龍世界大揭秘 我與恐龍有個約會 講座開始了,威猛的霸王龍出現在屏幕上,教室裡立刻安靜下來。我目不轉睛地看著屏幕。哇!老師介紹說,這第三隻龍叫甲龍,其實它的背部一點也不堅硬,只是一層硬化的皮膚,要是被大型肉食性恐龍一口咬下去,照樣會失去反抗力,一命嗚呼。龍城小學五(3)班 曹羽軒指導老師 宦歡 穿越白堊紀 我乘坐紅色時光機,進入了恐龍時代……首先邁著沉重腳步走來的是霸王龍。
  • 與大象、河馬共枕眠 青島森林動物世界「動物世界研學營」開營
    哪些動物習慣夜間活動,螢火蟲怎樣發亮飛行……7月6日,為期一天一夜的「動物世界研學營」在青島森林野生世界  記者了解到,青島森林野生動物世界開展的研學營活動豐富多彩,其中,通過團隊拓展活動  記者現場看到,青島森林野生動物世界的科普老師帶領自己的小組,分別開展不同的科普及團建活動,「大象的鏟屎官」、「大廚上位記」、「食物丰容—益智取食器」、「快樂猴叢林穿越」、夜遊動物世界「尋找螢火」、「與大象、河馬共枕眠」等特色專屬活動,其中「與大象、河馬共枕眠
  • 第七期「天眼新聞」小記者之恐龍來啦報名即將截止!
    什麼是真正的恐龍?龐大的恐龍家族中有哪些稀奇古怪的成員?恐龍又是如何起源和興盛的?9月11日第七期「『天眼新聞』小記者之恐龍來啦」活動招募現已開啟,隨我們一起去貴州省博物館探秘吧!當晚,貴州省博物館將配合新上線的大型恐龍展《恐龍來了——重返中生代》再度開啟史前王國神秘世界的大門,期待小朋友們來解鎖!
  • 在世界恐龍谷「趣玩」
    世界恐龍谷景區供圖【故事案例】與恐龍為伴,漸入奇妙之夜,在博物館做一次「探險家」;以巨型川街龍為背景,與小夥伴們一起觀看經典電影《恐龍》;在脫口秀劇場,恐龍快樂家族「跳出」熒幕,與觀眾們親密互動……近來,雲南的「老」景區——世界恐龍谷,有了許多「新」變化。
  • 人臉猴子被新報帶紅了!記者再度探訪 人家不只「靠臉吃飯」 還有砸...
    不少讀者看了新報的報導後,紛紛前往動物園慕名參觀@佔卜師南希:猩猩做錯什麼了!!為什麼懲罰他長了一張懵懵的人臉@楊沐晨mm: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這到底是不是特效?我咋穿越到猴子身上。記者一早上來到天津動物園,就發現不少遊客已經在圍觀這隻網紅猴子了,一邊圍觀一邊跟公眾號裡發的猴子照片比對,最後終於鎖定了這位大明星。不少帶著孩子的家長,一邊看一邊個孩子指:「看!那個就是撞臉孫越的網紅猴子。」
  • 疑似「新物種」化石現身萊陽白堊紀研學現場
    10月6日,在「白堊紀化石獵人」研學活動實踐現場,穿著統一、配備專業的白堊紀少年科學院小隊員們,正在仔細的尋找化石的蛛絲馬跡。 這塊巴掌大小的化石上,幾枚印跡看起來像蒲公英種子,又像展開翅膀的小飛蟲。這樣又像植物又像動物的化石,從未在萊陽出現過。
  • 世界地球日 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解密可燃冰」科普研學課雲端開講
    半島記者 王麗平  為做好以「珍愛地球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為主題的世界地球日科普宣傳活動,落實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需要,4月19日,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組織了一場特別的「解密可燃冰」科普研學課程網絡直播活動,邀請了自然資源部首席科學傳播專家、中國地質調查局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吳能友研究員主講《可燃冰--未來新能源
  • 看恐龍逗昆蟲,賞人魚遊個泳 信陽龍都海洋新世界四館同時開放
    8月16日上午,信陽龍都海洋新世界今年剛剛打造的恐龍館、昆蟲館、健身館、遊泳館四館同時開放,現場人氣爆棚,豐富多彩的表演讓市民大飽眼福。走,一起去信陽龍都海洋新世界色彩斑斕的海洋生物都將聚集在這裡想近距離了解恐龍or觀賞奇妙昆蟲世界嗎?
  • ...理工大學博物館看恐龍化石 還能和「天外來客」體驗時空穿越...
    (原標題:4月16日 我們邀請25名留守兒童 到成都理工大學博物館看恐龍化石 還能和「天外來客」體驗時空穿越(組圖))
  • 歷史比恐龍還久遠的三眼恐龍蝦,你聽說過嗎?
    經相關生物專家鑑定,這種生物是2億年前就已經在地球上生存,歷史比恐龍還要久遠的「三眼恐龍蝦」,學名又叫佳朋鱟(hòu)蟲。「三眼恐龍蝦」個頭不大,有橢圓形背殼,尾巴成叉狀。它有三隻眼睛,除了兩側黑色的複眼,中間還有一隻白色感光的眼睛。雖然它們有三隻眼睛,但視力只能看到前方10釐米。在胡楊林的淺塘中,它們時而背殼向上潛遊,時而又背殼向下仰遊,十分活潑。
  • 國家海洋博物館開展主題研學活動
    &nbsp&nbsp&nbsp&nbsp天津北方網訊:國家海洋博物館海洋天文廳將於本月底前與公眾見面,18日,在國際博物館日到來之際,國家海洋博物館接待了第一批研學團隊。
  • 探索未知白堊紀,觀察真實的恐龍蛋,開啟科幻的研學之旅
    從恐龍出現,到我們對它們有了初步的認識,時間過去了98年。 98年間,科學家們付出了艱苦卓絕的努力,才堪堪將恐龍留在了我們身邊,才讓我們有機會接觸億年前的世界。我們認為它的成果非常寶貴、這個過程應該被更多的孩子了解、學習從中汲取人生成長的營養。
  • 山師二附中小學部一年級九班開展研學活動
    11月21日的上午,山師二附中小學部一年級九班的同學們前往山東省地質博物館開展研學活動。
  • 西雙版納自然探索成長研學營讓孩子發現雨林傣鄉神奇的動植物世界
    西雙版納自然探索成長研學營:讓孩子發現雨林傣鄉神奇的動植物世界研學背景研學目的 為孩子開啟一段快樂、豐富的自然體驗課之旅,讓孩子憑著興趣,在快樂中去第三天:徒步穿越雨林叢林大餐製作,高空樹降體驗,熱帶雨林穿越挑戰活動。認識熱帶雨林奇觀。動植物科普。野外生存技能學習:辨別方向,雨林取水,小溪撈螃蟹、登山挑戰、森林尋寶活動。
  • 內蒙古二連浩特建成世界最大"白堊紀恐龍公園"
    中廣網二連浩特12月15日消息(記者 劉源源 二連浩特臺記者 王澤瓊)地處中蒙邊境線上的內蒙古二連浩特,正在以數量眾多的恐龍集群死亡帶為中心,建設世界上最大的「白堊紀公園」。我國版圖的正北方,地處中蒙邊境線上的內蒙古二連浩特,是世界著名的恐龍之鄉。 在7000萬年前的白堊紀,二連浩特曾經是氣候溼熱,林木茂密,遍布著湖泊沼澤的恐龍的樂園。
  • 周末相約——探秘龍都海洋新世界
    龍都 8月16日上午,信陽龍都海洋新世界今年剛剛打造的恐龍館、昆蟲館、健身館、遊泳館四館同時開放,現場人氣爆棚,豐富多彩的表演讓市民大飽眼福。
  • 科技研學丨博物館裡尋寶藏、探真知
    這一天,我將向世界,向過去和現在的世界匆忙瞥一眼。這一次,四年級6個班300多名同學,走進中國地質大學逸夫博物館,踏上了科技研學之旅。博物館的存在,讓人們得以從全球視野和人類文明的高度反觀身邊的世界。科技類博物館,則將世界和科學的奧秘以一種酷炫、直觀的方式呈現於人前。當科技研學走進博物館,孩子們既能收穫新奇體驗,更被激發出探索宇宙、探索科學的興趣,邁出科學啟蒙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