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地球日 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解密可燃冰」科普研學課雲端開講

2020-11-28 半島網官網

半島記者 王麗平

  為做好以「珍愛地球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為主題的世界地球日科普宣傳活動,落實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需要,4月19日,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組織了一場特別的「解密可燃冰」科普研學課程網絡直播活動,邀請了自然資源部首席科學傳播專家、中國地質調查局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吳能友研究員主講《可燃冰--未來新能源》科普研學課程。

  活動吸引了全國多地的大量觀眾,特別邀請了北京市、河北省興隆市、雲南省昭通市、貴州省六盤水市、江西省贛縣以及青島市的中、小學生在線觀看,總收看量達36.8萬人次,獲得了廣泛好評,開創了線上直播科普研學實驗的新形式。

  本次科普研學網絡直播活動以「解密可燃冰」為主題,活動分為三個部分,首先是吳能友研究員面向全網主講《可燃冰—未來新能源》的科普報告;隨後科研人員現場展示可燃冰樣品,進行可燃冰點燃的科學實驗,向公眾普及海洋地質科學知識;最後吳能友研究員與觀眾連線互動,回答線上觀眾問題。

  在直播間,吳能友研究員首先向觀眾展示了來自海底表面、海底沉積物、凍土帶以及實驗室合成的可燃冰樣品圖像,燃燒著的火焰、微觀狀態下水和甲烷氣體分子組成的籠形晶體模型讓觀眾一下子就理解了它的學名為什麼叫天然氣水合物。在初識可燃冰後,報告介紹了可燃冰在自然界的分布,其形成的基本條件,以及人類發現和開展可燃冰研究的科學歷程,從科學好奇到天然氣管道運輸的工程需要,再到能源資源需求和環境保護需要,可燃冰研究無論對基礎科學發展還是社會應用均有重大意義。

  如此獨特的可燃冰,怎麼找到呢?吳能友研究員重點介紹了海洋天然氣水合物勘查的方法,科學家根據賦存可燃冰海底的特殊的地貌、生物群落、聲波反射等特徵,利用海底攝像、聲波探測、深潛器觀測、海底取樣、海底鑽探等手段尋找可燃冰。他分享了自己從事可燃冰研究近20年的科研經歷,一幅幅工作場景圖,一張張笑臉,讓觀眾深深體會到科學家對科學研究的熱愛,取得創新科技成果後的自豪之情。

  30分鐘的科普報告結束後,吳能友研究員走下講臺,和他的科研助手們一起為觀眾展示了可燃冰科學實驗。通過鏡頭,觀眾看到了實驗臺上人工合成的可燃冰樣品,以及從大海深處獲取的可燃冰樣品。據吳能友研究員介紹,在實驗室中,可燃冰在常溫下浸泡在零下196℃的液氮中,保存時間可以長達幾年。實驗助手演示了液氮遇水迅速汽化、水瞬間冷凝成冰的有趣物理現象。他們將小塊的可燃冰樣品和冰塊分發到現場的小朋友們手裡,讓大家觀察它們的區別,並通過近景鏡頭將可燃冰分解的過程展示給線上的觀眾。

返回半島網首頁>>

相關焦點

  • 青島嘉峪關學校海洋學院小學員暑假研學記(組圖)
    嘉學院】青島嘉峪關學校海洋學院小學員暑假研學記  青島嘉峪關學校訂閱號  7月21日  7月19日上午,位於福州南路的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迎來了青島嘉峪關學校海洋學院的小學員們。這是由市南區海洋教育聯盟利用暑期聯合各教育實踐基地開展「海之融」海洋研學營主題活動之一。
  • 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提出破解可燃冰開採難題的中國方案
    因其外觀像冰一樣而且遇火即可燃燒,所以又被稱作可燃冰。日前,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自主研發的關於天然氣水合物(可燃冰)開採方法的兩項國家發明專利技術和兩項國際發明專利技術獲得授權,為可燃冰開發提供了新思路。可燃冰如何開採、開採難在何處?記者近日探訪了青島海地所,揭開可燃冰開採的神秘面紗。
  • 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專家走進青島二中分校做科普報告
    半島全媒體記者 王麗平近日,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青年科技人員李晶博士走進青島二中分校為高二學生作了一場題為「我在研究所養細菌」的科普報告。李晶的報告從2017年我國首次海域「可燃冰」試採成功開始講起,向學生介紹了什麼是可燃冰以及它的特點。
  • 探尋神奇的可燃冰!寧夏路小學寒假開展海洋研學實踐活動
    1月15日上午,青島寧夏路小學的同學們來到了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開啟了一場探尋可燃冰之旅。通過聽專家講解、現場觀察及動手操作,孩子們近距離學習了有關可燃冰的相關知識。1月15日上午,在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四樓報告廳,研究員孟慶國為青島寧夏路小學的孩子們帶來了一場「揭秘可燃冰」專題講座。
  • 世界地球日是每年的什麼日子?今年是第幾個世界地球日?
    21日從自然資源部獲悉,4月22日是第51個世界地球日,今年我國的宣傳主題是「珍愛地球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圍繞這一主題,4月20日至26日世界地球日主題宣傳活動周活動在全國各地陸續開啟。由於疫情防控要求,今年的主題宣傳活動與往年不同,將主要以網絡線上活動的方式面向社會公眾開展科普宣傳。
  • 青島海洋科普軍事主題研學
    中國海洋大學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的全國重點大學,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A類),國家首批985工程、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青島極地海洋世界是一個以海洋動物展示、極地動物展示、海洋極地動物表演、海洋科技館、漁人碼頭等為主題的綜合性海洋主題公園,據說的這裡大白鯨會跳華爾茲,海豚會唱歌,海獅在做遊戲,這些精彩瞬間你都有機會看到
  • 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
    青島政暢招標代理有限公司受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的委託,就「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專業設備、配件招標項目」項目(項目編號:QDZC20190507-019)組織採購,評標工作已經結束,中標結果如下: 一、項目信息項目編號:QDZC20190507
  • 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斬獲全國海洋科技特等獎
    原標題:青島海地所斬獲全國海洋科技特等獎全市涉海院所獲獎數量佔全國總數的三分之一本報1月22日訊 日前,由中國海洋學會、中國太平洋學會、中國海洋湖沼學會組織評選的2019年度海洋科學技術獎名單揭曉,全國
  • 青島社會化科技館體系建設成果展示和海洋主題科普活動正式上線!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範佳360度實景化參觀,78家海洋科普聯盟成員單位線上成果展示,近50家社會化科技館組成特色二維碼牆……8月10日起,在第二十二屆中國科協年會系列活動陸續開展之際,「青島社會化科技館體系建設成果展示和海洋主題科普活動」
  • 青島社會化科技館體系建設成果展示和海洋主題科普活動正式上線
    360度實景化參觀,78家海洋科普聯盟成員單位線上成果展示,近50家社會化科技館組成特色二維碼牆……8月10日起,在第二十二屆中國科協年會系列活動陸續開展之際,「青島社會化科技館體系建設成果展示和海洋主題科普活動」大型線上科普專題展,作為此次年會的重要活動版塊之一,也於同期正式上線。
  • 青島同安路小學:打造小學裡的「高端」海洋教育 助力青島「海洋...
    從「普及海洋知識」為主,到探索提升學生的各種能力;從形成「海洋文化磁場」,到構築「容納致遠」的特色文化;從設立「海洋科普」專題系列講座,到打造校園版「海洋博士班」;從海洋教育本土化,到逐步走向全國化……在本次論壇中,同安路小學校長紀玉元以
  • 市南區教體局舉行暑期海洋「雲研學」直播課
    市南區教體局創新海洋教育方式方法,利用暑假攜手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共同舉辦2020年海洋「雲」研學活動,邀請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中國海洋大學海洋沉積應用學專業博士王紅霞教授為全區學生開啟主題為「認識礦物與寶石--從一把海砂說起」科普實踐課。
  • 打造小學裡的「高端」海洋教育 助力青島「海洋攻勢」
    青島同安路小學作為全省第一所少年海洋學校,其海洋特色教育早已成為青島的一張藍色名片。 從「普及海洋知識」為主,到探索提升學生的各種能力;從形成「海洋文化磁場」,到構築「容納致遠」的特色文化;從設立「海洋科普」專題系列講座,到打造校園版「海洋博士班」;從海洋教育本土化,到逐步走向全國化……在本次論壇中,同安路小學校長紀玉元以《小學生 大研究 點亮藍色夢想》為題,深入交流了學校「科研興校,課題引領」的海洋教育發展歷程,展示了從學校特色走向特色學校的海洋教育發展過程
  • 青島:小學搭建雲端生物館,開啟別樣海洋課程
    在家裡可以逛海洋生物科普館,還可以體驗海洋實驗操作,為了讓學生在居家學習期間提升海洋素養和實踐能力,青島市實驗小學搭建「雲端生物館,帶領孩子們開啟一段別樣的問海之旅。「雲端生物館」初步設為「青島常見的100種海洋生物科普館」和「海洋實驗操作體驗館」兩部分。
  • 龔建明談可燃冰的應用與發展
    新華網青島7月28日電 可燃冰是由天然氣(主要成分是甲烷)和水在低溫、高壓條件下形成類冰狀結晶物質,因外觀像冰雪,遇火燃燒,所以稱作為"可燃冰"。        7月9日,我國南海神狐海域可燃冰試採勝利結束,創造了連續試開採60天、累計產氣總量超過30萬立方米的世界紀錄。
  • 科學引領,問道深藍 ——香港路小學開啟海洋研學之旅
    海洋科學  大海蘊藏著巨大的奧秘。  3月17日,香港路小學部分學生在周旭校長的帶領下開啟了海洋研學之旅,上了一堂意義非凡的海洋研學實踐課。   一、深度探究,問道海洋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是此次研學旅行的第一站。
  • 世界地球日在即,去這些科普基地準沒錯!
    西山地質博物館真愛美麗地球守護蔚藍海洋1、世界地球日主旨宣傳活動海洋文化長廊櫥窗循環播放地球日宣傳片,單位門口張貼標語、懸掛橫幅,向社會公眾分發活動主題宣傳冊、設置宣傳展板,加強對社會公眾的宣傳。館網站、館微博、微信公眾號實時更新活動信息,館內外張貼懸掛宣傳標語南京地質博物館浙江省活動名稱活動內容簡介舉辦地點雁蕩山世界地質公園第50個世界地球日科普宣傳活動為進一步推進地質遺蹟保護和地質研學遊發展,充分展示雁蕩山世界地質公園獨特的自然價值,推廣園區旅遊資源和研學線路,在第50個世界地球日科普宣傳周期間將舉行千名學生和遊客朗誦沈括的
  • 實現海洋生態安全調控,攻克可燃冰安全開採……地球科學如何助力...
    7月13日上午,由廣州市科技局、廣東科學中心等主辦的珠江科學大講堂第72期,邀請到海洋科學研究領域權威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張偲,通過線上講座的形式,為大家講述他對粵港澳大灣區海洋生態安全研究的思考。同時本次講座也是科技部主辦的「科學之路、科普講堂」系列活動之一。
  • 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7名科考隊員參加大洋培訓
    中國網11月25日訊 大洋39、40航次出航在即,近日,記者在中國地質調查局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了解到,黃威等七名中國大洋科考隊員在杭州參加了中國大洋39、40航次前的地質專項培訓工作。培訓期間,青島研究所科研人員了解了這兩個航次地質工作的任務和整體設置,學習了調查區潛在地質作用過程和相關產物的識別鑑定方法,並實際進行了攝像記錄、手標本描述、礦物光學鑑定以及XRF半定量測試分析等操作。此次培訓增強了我所科研人員對大洋地質調查工作的認識,進一步堅定了他們圓滿完成工作任務的信心。
  • 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來我市進行工作對接 促進雙方共同發展
    5月28日下午,中國地質調查局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與東營市工作對接座談會召開。市委副書記、市長趙志遠,中國地質調查局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所長吳能友出席並講話,副市長韓利學主持座談會。  趙志遠代表市委、市政府對吳能友一行表示歡迎。他說,地質工作是新時代推進高質量發展的基礎性、先行性、戰略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