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來我市進行工作對接 促進雙方共同發展

2020-12-04 東營網

  5月28日下午,中國地質調查局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與東營市工作對接座談會召開。市委副書記、市長趙志遠,中國地質調查局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所長吳能友出席並講話,副市長韓利學主持座談會。

  趙志遠代表市委、市政府對吳能友一行表示歡迎。他說,地質工作是新時代推進高質量發展的基礎性、先行性、戰略性工作。做好地質工作,對於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保證國家能源安全、糧食安全和生態安全具有重要作用。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作為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的海洋地質專業調查研究機構,在海洋基礎地質、海岸帶綜合地質、海洋油氣地質、數字海洋地質等專業領域具有強大科研團隊和雄厚科研實力。希望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發揮優勢,圍繞實施經略海洋戰略,在發展海洋經濟、保護海洋生態、勘查海洋地質等方面加強與東營的工作對接,積極謀劃重點合作項目,大力提供人才技術支持,推動東營海洋強市建設,打造山東高質量發展的增長極。東營將認真落實省委、省政府戰略布局,全面梳理、加快推進當前地質工作重點任務,推動全市地質工作再上新臺階。

  吳能友感謝東營市長期以來對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工作的支持,表示將深入實施經略海洋戰略,緊緊圍繞東營發展需求,加強溝通交流,深化對接合作,實現雙方互利共贏、共同發展。

  省地質礦產勘察開發局副局長侯新文,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副所長趙洪偉,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有關專家,市直有關部門負責同志參加座談會。

(記者 張利波)

東營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註明「來源:東營日報、黃河口晚刊、東營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東營日報社所有,東營網擁有東營日報社所屬《東營日報》、《黃河口晚刊》、《東營網》的電子信息網絡發布、出售與轉載權利。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連結、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經本網書面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註明「來源:東營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網未註明「來源:東營日報、黃河口晚刊、東營網」的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來源:東營網」,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聯繫我們處理。

③ 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及時聯繫我們處理。

相關焦點

  • 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
    青島政暢招標代理有限公司受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的委託,就「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專業設備、配件招標項目」項目(項目編號:QDZC20190507-019)組織採購,評標工作已經結束,中標結果如下: 一、項目信息項目編號:QDZC20190507
  • 青島藍谷又添一國家級海洋科研平臺!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青島海地所東部地調科研基地實驗樓交接
    期間,吳能友和肖焰恆代表雙方單位籤署了移交書並移交了鑰匙。吳能友對青島市委市政府、即墨區委區政府和青島藍谷管理局給予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東部地調科研基地建設的大力支持和幫助表示衷心的感謝。,精心服務生態文明建設和自然資源管理中心工作」的能力,促進青島經濟社會發展,支撐服務藍谷建設發展,為國家海洋強國建設和創新驅動發展等重大戰略,發揮海洋地質工作的基礎性先行性作用。
  • 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斬獲全國海洋科技特等獎
    原標題:青島海地所斬獲全國海洋科技特等獎全市涉海院所獲獎數量佔全國總數的三分之一本報1月22日訊 日前,由中國海洋學會、中國太平洋學會、中國海洋湖沼學會組織評選的2019年度海洋科學技術獎名單揭曉,全國
  • 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專家走進青島二中分校做科普報告
    半島全媒體記者 王麗平近日,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青年科技人員李晶博士走進青島二中分校為高二學生作了一場題為「我在研究所養細菌」的科普報告。李晶的報告從2017年我國首次海域「可燃冰」試採成功開始講起,向學生介紹了什麼是可燃冰以及它的特點。
  • 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召開「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學習
    半島記者 王麗平6月24日-28日,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組織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集中專題學習。在局「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第五指導組的指導下,開展了為期一周的集中學習。所黨委成員、中層及以上黨員幹部、黨支部書記和委員參加了集中學習。
  • 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7名科考隊員參加大洋培訓
    中國網11月25日訊 大洋39、40航次出航在即,近日,記者在中國地質調查局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了解到,黃威等七名中國大洋科考隊員在杭州參加了中國大洋39、40航次前的地質專項培訓工作。培訓期間,青島研究所科研人員了解了這兩個航次地質工作的任務和整體設置,學習了調查區潛在地質作用過程和相關產物的識別鑑定方法,並實際進行了攝像記錄、手標本描述、礦物光學鑑定以及XRF半定量測試分析等操作。此次培訓增強了我所科研人員對大洋地質調查工作的認識,進一步堅定了他們圓滿完成工作任務的信心。
  • 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提出破解可燃冰開採難題的中國方案
    日前,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自主研發的關於天然氣水合物(可燃冰)開採方法的兩項國家發明專利技術和兩項國際發明專利技術獲得授權,為可燃冰開發提供了新思路。可燃冰如何開採、開採難在何處?記者近日探訪了青島海地所,揭開可燃冰開採的神秘面紗。
  • 第一屆國際海洋工程地質學術研討會在青島召開
    2016年10月20-24日,由國際工程地質與環境協會(IAEG)海洋工程地質委員會(C34)、中國地質學會工程地質專業委員會海洋工作委員會聯合主辦,中國海洋大學、山東省海洋環境地質工程重點實驗室、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聯合承辦的
  •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60周年發展紀實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的前身——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青島海洋生物研究室在青島萊陽路28號正式成立。童第周任室主任,曾呈奎、張璽為副主任。1954年1月1日,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青島海洋生物研究室更名為中國科學院海洋生物研究室。1957年8月22日,中國科學院海洋生物研究室擴建為中國科學院海洋生物研究所。
  • 2019青島國際海洋科技展覽會圓滿閉幕
    展會同期活動賽事精彩紛呈,舉辦了青島海洋國際高峰論壇、第12屆國際水中機器人大賽(URC)以及豐富多彩的企業產品推介會、中科院專利拍賣會等活動。拍賣會上,現場拍賣成交專利16件,為促進中科院科技成果落地轉化,實現創新技術成果與產業準確對接搭建平臺。
  • 世界地球日 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解密可燃冰」科普研學課雲端開講
    半島記者 王麗平  為做好以「珍愛地球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為主題的世界地球日科普宣傳活動,落實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需要,4月19日,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組織了一場特別的「解密可燃冰」科普研學課程網絡直播活動,邀請了自然資源部首席科學傳播專家、中國地質調查局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吳能友研究員主講《可燃冰--未來新能源
  • 中科院海洋大科學研究中心將落戶青島西海岸 13家研究機構共同建設...
    其中,一期佔地860畝,建設內容包括科研區深海研究中心樓、物理海洋樓及海洋地質樓、海洋綜合技術樓、國際科研交流中心、教學樓、專家公寓等;二期位於三沙路以西,佔地約737畝。2016年,中科院青島科教園在西海岸新區奠基。該項目由中國科學院大學海洋學院、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等涉海研究所集群、青島科教園發展中心、產業研發單元四部分組成。到2020年,預計海洋學院園區總人數將達到2300人。
  • 第七屆全國構造地質與地球動力學學術研討會在青島召開
    本次會議由中國海洋大學、中國地質學會構造地質與地球動力學專業委員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主辦,由中國海洋大學、中國地質調查局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國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承辦。    本屆會議組委會主席、中國海洋大學副校長李巍然主持開幕式,中國海洋大學副校長閆菊,中國地質學會構造地質與地球動力學專業委員會主任、中國地震局地質研究所張培震院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地球科學部領導代表王勇生博士出席開幕式並致辭。
  • 國科大海洋學院建設研討會在青島召開
    4月19日,中國科學院大學海洋學院(以下簡稱海洋學院)建設研討會在青島召開。中科院副院長、黨組成員,國科大黨委書記、校長李樹深出席會議。  會上,國科大海洋學院院長孫松作學院建設及發展規劃匯報,介紹園區基本建設、教育教學體系構建等方面工作,提出學院下一步規劃與工作重點。
  • 《中國海海洋地質系列圖》出版發行 實現地質基礎圖系更新換代
    近日,由自然資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和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聯合承擔的科技部科技基礎性工作專項「中國海海洋地質系列圖編研」項目開花結果。項目成果之一,1:300萬比例尺《中國海海洋地質系列圖》出版發行,實現了中國海全海域海洋地質基礎圖系的更新換代,是該學科領域的成果集大成和重要裡程碑。
  • 青島:聚焦聚力四大「關鍵詞」實現海洋經濟逆勢發展
    李蘇滿:青島的海洋文化獨具特色,一是中外海洋文化交匯,二是海洋科技教育比較先進,三是海洋農業工業商業軍事文化豐厚,四是海洋文明成果豐碩。青島的海洋文化脈絡越來越清晰,貫穿始終的是歷史的樸素的海洋觀、近代的海洋防禦觀、現代的國際海洋觀。我們需要在以後的工作中更好地梳理這些脈絡。  下一步我們要圍繞幾個層面來開展工作。
  • 煙臺市海洋發展和漁業局與中科院煙臺海岸帶研究所籤訂戰略合作協議
    7月28日,煙臺市海洋發展和漁業局與中科院煙臺海岸帶研究所舉行戰略合作協議籤約儀式,促進優勢互補,實現合作共贏,共同推進我市海洋經濟大市建設。煙臺市政府副市長李波出席籤約儀式。  近年來,煙臺市海洋經濟發展迅速,取得了較好成績,形成了船舶與海工裝備製造、海洋生物醫藥與製品、現代海洋漁業、濱海旅遊等六大優勢產業集群,2019年全市海洋經濟增長率達到10.7%,產值約佔全市GDP的1/4。
  • 2020青島海科展啟幕,炫酷海洋「黑科技」集體亮相
    中國科學院聲學研究所、自然資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中國地質調查局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等國字號科研機構將攜最新研究成果亮相。天津大學、西北工業大學、武漢理工大學等高校也將帶來最尖端海洋「黑科技」。中國船舶重工集團有限公司、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等央企同樣給參展觀眾帶來驚喜。青島海科展主打海洋科技牌,各參展商帶來的展品可謂精彩紛呈。
  • 海洋工程地質災害防控科技創新高層論壇暨山東省海洋環境地質工程...
    中國海洋大學校長於志剛在致辭中對各位委員長期以來在實驗室發展過程中給予的支持和指導表示感謝。他指出,隨著國家對深海研究發展的需求,開展海洋環境地質研究已成為海洋開發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撐和保障,提高深海調查能力和科技創新水平尤為重要。
  • 陝水集團、雅居樂地產來我市對接項目
    陝水集團、雅居樂地產來我市對接項目 2020-06-20 20:2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