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未知白堊紀,觀察真實的恐龍蛋,開啟科幻的研學之旅

2020-09-16 白堊紀國家地質公園

為什麼建議地質科學研學旅行?

在浩瀚的宇宙中、我們人類顯得非常渺小、但人類又是如此偉大、不僅知道地球萬物的今天是什麼樣子,還知道它們在幾十萬、幾百萬、幾千萬乃至幾億、幾十億年前的樣子。這一切知識的來源,是一代代科學家們辛勤探索的積累。兩這其中相當多的知識、地質古生物學家功不可沒。從恐龍出現,到我們對它們有了初步的認識,時間過去了98年。 98年間,科學家們付出了艱苦卓絕的努力,才堪堪將恐龍留在了我們身邊,才讓我們有機會接觸億年前的世界。我們認為它的成果非常寶貴、這個過程應該被更多的孩子了解、學習從中汲取人生成長的營養。

為什麼選萊陽白堊紀國家地質公園?

萊陽是我國地質古生物學家最早發現恐龍、恐龍蛋、翼龍、昆蟲和植物化石的地方,可以說是中國古生物學最重要的發祥地。萊陽是中國恐龍和很多古生物發現的起點,是新中國第一龍發現的地方,也是中國古脊椎動物學會的誕生地。這裡已經成為中國恐龍之鄉、中科院古脊椎所科研科普基地、山東省萊陽金崗口恐龍地質公園、國家重點化石保護產地。

萊陽白堊紀國家地質公園這片被幾代科學家們耕耘過的沃土是有世界唯一的稀缺且珍貴价值的。白堊紀國家地質公園的白堊紀研學基地想教給孩子們、讓他們了解的,是很多中外地質古生物學家們,在將進一百年的時間裡辛勤探索發現的。白堊紀國家地質公園建設了古生物博物館和遺址館,是著名的全國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

萊陽的恐龍探索歷史

近百年來,幾代科學家在萊陽持續進行野外科學和研究工作,至今萊陽有三次以恐龍為代表的古生物大發現: 1923年, 我國第一代地質學家譚錫疇教教授首先在萊陽將軍頂一帶發現了恐龍化石,在其他地點採集到昆蟲和植物化石。

1929年,瑞典古生物學家維曼將這批恐龍化石研究命名為中國譚氏龍,恐龍的名字就是為了紀念化石的發現者和發現地,這也是中國科學家在我國境內最早發現的恐龍、昆蟲和植物化石,從此揭開了我國古生物學研究的序幕。20世紀50年代,以楊鍾健、劉東生和周明鎮三位院士為代表的多位中國地質古生物學家在萊陽進行野外考察與化石發掘,先後發現了大量恐龍和恐龍蛋等化石。

1958年,楊鍾健先生研究命名了新中國第一龍一一棘鼻青島龍和其他多種恐龍化石,在國內外產生很大的影響,毛澤東主席還親自參觀了棘鼻青島龍化不。棘鼻青島龍就採自金崗口白堊紀國家地質公園內的1號地點(遺址館)。

2008年以來,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又在萊陽開始了新的科學考察,並與萊陽市政府就恐龍化在發招、研究、保護,以及申報白堊紀恐龍國家地質公園和建設遺址博物館等籤署了戰略合作協議,成立聯合科考隊,通過連續十餘年的野外工作,發現了2號地點保存完好的連續多層恐龍化石富集層,以及大量的恐龍、恐龍蛋、龜類等化石,研究命名了恐龍新屬種一一楊氏萊陽龍和多種蛋類, 萊陽又一次成為古生物學研究的熱點地區。

白堊紀恐龍研學基地的意義:

很多偉大的科學家就是從好奇身邊的問題開始的:牛頓好奇草果為什麼掉到地上,哥白尼好奇地球和太陽究竟誰繞著誰轉,達爾文好奇各種生物是怎麼來的,李四光好奇捉迷藏的大石頭是怎麼搬運來....而地質學和古生物學是研究地球演化和生命演化的科學,可以說是很多科學發展的起點。

孩子們通過研學旅行,不僅可以擁有自立、自信、陽光三個法寶,還可能從此踏上一條探尋自然科學追求真理的道路。孩子們可以將研學旅行中學到的知識、觀察到的現象向老師們提問,也會激發興趣,旅行後自己查閱資料或在網上搜索更多知識。也許孩子們的疑問,至今都沒有標準化的解答,科學家們也正為此犯愁。不要小看我們的孩子,有一些孩子會把這個問題記在心裡,保持一顆好奇心,好好學習,等長大後自己親手來解決這些問題,他們也將成為偉大的科學家。我希望通過一次研學旅行,成為孩子們科學夢的起點。

研學旅行的目標是什麼?

1. 我們希望給孩子們打造一個神奇之旅,希望孩子們收穫一顆熱愛科學、熱愛自然、探索未知世界的好奇心(什麼樣的巖石地層中我們才能找到化石?埋藏在地層中的化石是什麼樣子的,完整的破碎的,為什麼?地層中的化石是怎樣變成博物館展廳裡的樣子的?古生物學研究有哪些過程等等。)

2. 讓孩子們了解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母親,保護我們的環境,我們要了解生命演化的歷程,保護野生動物,並和它們和諧相處。

3. 希望孩子們能基本了解萊陽的地質古生物學知識。(萊陽從距今約1.25億年到約7000萬年前的白堊系地層發育比較完整,出露也比較連續,化石埋藏極其豐富。在下白堊紀萊陽群和青山群地層中富含熱河生物群,在上白堊統王氏群地層中富含萊陽鴨嘴龍動物群和萊陽恐龍蛋化石群。在野外,你還可以提出很多疑問,萊陽為什麼發育平原恐龍峽谷群?在這些峽谷中,你可以觀察到一層層的巖石地層,可以在地層中找到化石:為什麼萊陽的恐龍和恐龍蛋化石都很多?為什麼有的巖層是紅色的,有的是綠色的或者灰色的?這些問題,都是你需要學習的。)

4. 了解萊陽的風土人情和人文歷史。

5. 希望孩子從小鍛鍊自己吃苦耐勞、互幫互助和團結奉獻的優秀品格。(在這次科考活動中,孩子們也許會被野外的太陽暗到汗流決背,也許會被突然而至的大雨澆個透心涼,也許會在發掘、採集和修理化石的過程中灰頭土臉。但是,這是一次難得的人生經歷,在學習知識的同時,欣賞祖國的大好河山,享受勞動帶來的樂趣。

6. 通過研學旅行,孩子們學到很多在課本上學不到的知識,孩子們也會知道,我們在課本上學到的很多知識,都凝聚著一代代科學家辛勤料耘和不懈努力。旅行之後,不但能知道知識的來之不易,而且鍛鍊了自己探索自然,求實認真和不畏艱辛、勇幹奉獻的精神。學習科學家的鍥而不捨、堅持不懈、辛勤探宗的科學精神。

關於我們:

在萊陽政府和科考隊的共同努力下,萊陽恐龍發掘地已經獲得了萊陽白堊紀國家地質公園、山東省級地質公園、國土資源部野外科學觀測基地、國家級重點古生物化石保護產地、中科院古脊椎所科研科考基地和中國恐龍之鄉等榮譽。

相關焦點

  • 疑似「新物種」化石現身萊陽白堊紀研學現場
    10月6日,在「白堊紀化石獵人」研學活動實踐現場,穿著統一、配備專業的白堊紀少年科學院小隊員們,正在仔細的尋找化石的蛛絲馬跡。 這不是參加白堊紀國家基地研學活動的孩子們第一次在科考上有新發現了:從2017年開始,白堊紀的研學課程裡就有這樣一項:實踐創新,鼓勵孩子們為自己發現的恐龍化石、恐龍蛋化石命名。 哪怕只是一塊小小的恐龍蛋化石,白堊紀依然會認真的將它清理、修復,用專門的標本架封裝,再鄭重的交給發現它的孩子。
  • 白堊紀恐龍繁殖受挫 不能孵化的恐龍蛋變化石(圖)
    但從發現恐龍蛋的土層來看,當時江蘇一帶的氣候應該是非常乾旱的,而且可能火山噴發比較頻繁,這也可以解釋為什麼江蘇地區的恐龍遺蹟這麼少,因為那時的氣候不太適合恐龍生存。  事實上,恐龍最終滅絕也是在白堊紀晚期,也就是6500萬年前左右。
  • "恐龍蛋的前世今生"展櫃正式開展
    長久以來,每個來過白堊紀地質公園、聽過恐龍蛋講解的遊客心中都有一個遺憾:真實的恐龍到底是什麼樣子的?我們還能不能見到活體恐龍?、籌備,地質公園做了一個可以近距離對比恐龍蛋與其它物種卵的展櫃——&34;。
  • 北方新報小記者本周日研學:「穿越」恐龍世界
    本周日(6月7日)9時30分許,北方新報正北方網記者將帶領20名小記者走進內蒙古自然博物館大自然探索中心,進行恐龍主題的探索研學活動。本場活動是北方新報小記者2020年的首場活動。小記者將按照要求,戴口罩,拉開距離,統一入場。
  • 山東諸城發現一枚白堊紀含胚胎恐龍蛋化石(圖)
    22枚恐龍蛋化石圍成了一個「恐龍蛋窩」。  日前,記者從山東省諸城市恐龍文化研究中心獲悉,該市在發掘出的一窩含22枚恐龍蛋化石中,驚喜地發現一枚白堊紀含胚胎恐龍蛋化石。從恐龍蛋的骨骼和後肢看,其明顯具有獸腳類恐龍的特徵。
  • 讓行走課堂「活」起來——安源區中小學廣泛開展研學旅行
    通濟小學開展「探索地質歷史傳承非遺文化」研學旅行  彭清華  「走,走,走走走,我們小手拉小手;走,走,走走走,一同去郊遊。白雲悠悠,陽光柔柔,青山綠水一片錦繡……」近一段時間來,安源區各中小學分期進行了研學旅行,有計劃地鍛鍊孩子們的認知能力、實踐能力,從而激發愛自然、愛家鄉的思想感情。  北星小學:紅色之旅  近日,北星小學的同學們來到蓮花,先後參觀了甘祖昌將軍故居、一枝槍紀念館、甘祖昌龔全珍事跡展覽館。
  • 網劇《冒險王衛斯理》開啟科幻冒險之旅
    原標題:《冒險王衛斯理》開啟科幻冒險之旅   4月9日,科幻冒險網劇《冒險王衛斯理》在愛奇藝上線播出,這部根據知名作家衛斯理作品改編的劇集每周一至周二更新兩集。
  • 軟殼的恐龍蛋化石,科學家認為,它來自白堊紀的海洋霸主滄龍
    在最近發表於《自然》科學期刊上的一項新研究中,科學家認為一顆代號為A. bradyi,具有6800萬年歷史的足球大小的蛋——有史以來最大的軟殼蛋(類似於蛇蛋或壁虎蛋),也是有史以來發現的第二大恐龍蛋——可能來自於生存在白堊紀的南極洲的海洋霸主,滄龍。
  • 宇宙飛行 完美同行丨《完美世界》手遊聯合中國航天打造研學之旅
    2020年11月24日,由《完美世界》手遊打造的「宇宙飛行 完美同行」研學之旅暨玩家見面會圓滿結束。本次活動誠邀遊戲玩家代表前往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基地進行參觀,共同見證「嫦娥五號」進入預定軌道,並近距離體驗載人航空太空艙,切身感受中國航天的探索精神。
  • 《星際探索》定檔12月6日,年度必看的好萊塢科幻災難冒險巨製終於...
    由布拉德·皮特領銜主演、入圍威尼斯電影節主競賽單元的好萊塢科幻災難冒險巨製《星際探索》,正式宣布定檔12月6日,震撼重啟好萊塢「科幻季」。不同於以往的太空科幻題材電影,此次全新登場的《星際探索》將為觀眾開啟一場既唯美又刺激的沉浸式太空漂流。
  • 科技研學開發要點、啟示;案例解讀:阿姆斯特丹微生物博物館
    在介紹營地研學、紅色研學、農旅研學、工業研學四大研學產業模式的前提下,科技研學在當下新科技的帶領下成為第五大類研學旅遊開發模式。本期文章,我們將著重介紹科技研學的特點及開發模式,並以阿姆斯特丹微生物博物館為例,著重探討科技研學的開發經驗。在科技+旅遊融合之際,對國內科技研學旅遊發展提供借鑑意義。從《星際穿越》到《火星救援》,無數歐美科幻大片圓了人類的宇宙夢。
  • 萍鄉經開區一廢土堆中發現六枚白堊紀晚期恐龍蛋化石(圖)
    /萍鄉頭條客戶端訊 記者陳成報導:近日,有學生在萍鄉經開區橫板管理處境內的一處廢土堆中,發現一窩恐龍蛋化石。  「我們都覺得這些石頭很奇特,想到以前老師也講過萍鄉發現大量恐龍蛋化石的事,隨後用手機在網上進行了一番查閱,感覺疑似恐龍蛋化石。」黃誠浩向記者介紹,如果是恐龍蛋化石,就應該保護起來,不能被破壞了,這個特別珍貴。隨後,我們就趕緊聯繫了萍鄉博物館,希望能對萍鄉在恐龍蛋化石研究方面起到一定的幫助。
  • 西雙版納自然探索成長研學營讓孩子發現雨林傣鄉神奇的動植物世界
    西雙版納自然探索成長研學營:讓孩子發現雨林傣鄉神奇的動植物世界研學背景研學目的 為孩子開啟一段快樂、豐富的自然體驗課之旅,讓孩子憑著興趣,在快樂中去研學連結課程介紹01.野象谷:大象公益、守護亞洲象家園02.雨林探索:
  • 明日新片《星際探索》一場流浪四大星球的冒險震撼來襲
    布拉德·皮特主演的太空科幻片《星際探索》內地正式定檔12月5日18;00。
  • 探索太空科技,傳播航天文化——志光中學研學活動圓滿結束
    如果說有一場特別的體驗太空之行,帶你逃離地球乘著宇宙飛船去探索太空的奧秘,你願不願意呢?答案是肯定的!      11月初志光中學分兩批組織了主題為「探索太空科技,傳播航天文化」的研學實踐活動,參與活動達五百餘人次。我們的目的地就是南昌遨天一號太空科技體驗館。
  • 白堊紀地質公園開園迎客
    6月25日,朝陽白堊紀鳥化石國家地質公園舉行開園儀式,正式開園迎客。今年初,唐山興盛集團進駐朝陽,投資85億元建設朝陽白堊紀旅遊項目,其中包括朝陽白堊紀鳥化石國家地質公園、朝陽白堊紀旅遊小鎮、興盛·梧桐公館、朝陽白堊紀主題樂園、三燕龍城五大板塊。
  • 科學引領,問道深藍 ——香港路小學開啟海洋研學之旅
    3月17日,香港路小學部分學生在周旭校長的帶領下開啟了海洋研學之旅,上了一堂意義非凡的海洋研學實踐課。   一、深度探究,問道海洋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是此次研學旅行的第一站。  二、相約大海,勵志成長  青島奧帆基地是此次研學旅行的第二站。
  • 走進高黎貢山,探索「世界物種基因庫」|親子特色研學冬令營
    騰衝,因它的溫馨富饒宜居而譽滿全球;高黎貢山,因它的神奇美麗而聞名世界,因它的多樣物種資源,而被稱為「世界物種基因庫」,讓我們用探索、渴望而愉悅的心情,一起走進高黎貢山,探索高黎貢山的神秘與豐厚,了解騰衝溫馨和富饒以及悠久的歷史文明。
  • 顯現研學丨地球科學博物館恐龍探索之旅
    眾所周知幼兒園階段是人的社會性發展的關鍵階段,孩子們對自然、對社會、對周圍環境的一切都有著濃厚的興趣,喜歡到真實的生活場景中去探索
  • 沒挖過恐龍蛋,都不好意思說是河源人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副研究員王強博士稱,這些發掘點和新出土的恐龍蛋化石,對今後研究河源白堊紀晚期的恐龍蛋種類、恐龍多樣性、古地理、古環境、古氣候變化等情況有著非常重要的科研價值。目前這批被搶救性保護和發掘的恐龍蛋化石已被館藏,嵌在紅砂巖土塊的恐龍蛋有待今後修復後在河源恐龍博物館對外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