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行走課堂「活」起來——安源區中小學廣泛開展研學旅行

2021-01-16 大江網萍鄉頻道

  大田小學開展「親近自然童心飛揚做新時代好少年」研學旅行

  通濟小學開展「探索地質歷史傳承非遺文化」研學旅行

  彭清華

  「走,走,走走走,我們小手拉小手;走,走,走走走,一同去郊遊。白雲悠悠,陽光柔柔,青山綠水一片錦繡……」近一段時間來,安源區各中小學分期進行了研學旅行,有計劃地鍛鍊孩子們的認知能力、實踐能力,從而激發愛自然、愛家鄉的思想感情。

  北星小學:紅色之旅

  近日,北星小學的同學們來到蓮花,先後參觀了甘祖昌將軍故居、一枝槍紀念館、甘祖昌龔全珍事跡展覽館。大家懷著崇敬的心情,仔細瞻仰一件件珍藏的文物和一張張寶貴的圖片,認真聆聽當年甘祖昌帶領群眾建設家鄉、戰天鬥地的動人故事,深深為甘祖昌將軍等老一輩革命家淡泊名利、艱苦奮鬥、一生為黨、一生為民的高尚精神所感動。對龔全珍老阿姨無論在職離職,都恪守共產黨員誓言,一心一意為社會為人民做實事的行為表示由衷的崇敬。

  八一小學:綠色之旅

  近日,八一小學六年級學生身穿迷彩服,懷著激動的心情來到了研學旅行的目的地——湘東臘市的錦旺農業生態園。大家參觀了熱帶植物園,學習了栽種辣椒等蔬菜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參與製作萍鄉特色美食艾米古的全過程。同學們在指導老師的帶領下,來到田野上辨認並採摘艾草。摘好艾葉,同學們開始進行清洗。然後將艾葉焯一下,放點鹼粉,擠去水分,加上糯米粉揉成一個個大麵團,接著開始做艾米古。不久,先上鍋蒸的艾米古就散發出誘人的香味。老師打開鍋蓋,取出艾米古,同學們夾起色澤翠綠的艾米古,津津有味地吃起來,一個個臉上都洋溢著幸福快樂的笑容。

  「讓學生走出校園去體驗鄉村生活、培養實踐能力,在實踐中鍛鍊自我,在研究中完善自我,從而激發孩子們熱愛自然、熱愛鄉村的思想情感。」袁小萍校長道出了舉辦此次研學旅行的初衷。

  通濟小學:地質之旅

  近日,通濟小學數百名學生興趣盎然地來到孽龍洞,開始了他們的地質之旅。很多同學還是第一次到孽龍洞,當他們看到煙花雨、萬年水平線、洞天飛瀑、千丘梯田這些美景,聽著導遊介紹石筍形成的原因以及孽龍洞的歷史故事時,無不為萍鄉擁有這個不可多得的「天下第一洞」「地下藝術長廊」「巖溶地質博物館」感到自豪,對溶洞形成的原因產生濃厚的興趣。

  此外,同學們還參觀了小小考古學院。通過模擬情境實操,挖掘恐龍骨骼化石、恐龍蛋化石,以及觀看海膽、牡蠣、太陽貝、菊石、王冠蟲、七彩螺等古生物化石,身臨其境地去了解古生物的發展史,領略生命的奇蹟和偉大。

相關焦點

  • 武漢市中小學研學旅行試點方案公布 共5大主題
    4月10日武漢市教育局及武漢市旅遊發展委員會印發關於開展全市中小學研學旅行試點工作方案的通知,將開展「百萬中小學生遊武漢」活動。具體工作方案如下:  關於開展全市中小學研學旅行試點工作的方案   為促進教育和旅遊協同發展,落實市委市政府提出的開展「百萬中小學生遊武漢」活動要求,推進武漢市全國中小學研學旅行實驗區建設,進一步加強中小學實踐育人工作,制定本方案。
  • 「華羅庚金杯研學旅行」——知行合一 傾力打造「行走的數學課堂」
    日前,青少年科普活動——「華羅庚金杯」少年數學邀請賽(簡稱「華杯賽」)因時而進、因勢而新,主動轉型升級為「華羅庚金杯」青少年研學旅行活動,旨在繼承華羅庚教授推廣雙法遺志—「把數學理論研究和生產實踐緊密結合」、「不為個人而為人民服務」,傾力打造「為千百萬人的數學」。這是記者從近日召開的「華杯賽」組委會擴大會上獲悉的。
  • 教育部:多部門對研學旅行給予優惠政策 研學旅行收費將出新規
    教育部高度重視中小學研學實踐教育工作,採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統籌各方資源,支持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營地)建設,推動研學實踐活動的開展。1加強組織領導。同時,明確了旅遊、交通、公安、食品藥品監管、保險監督管理機構等各部門安全工作職責,構建了安全責任體系,為研學旅行安全開展保駕護航。針對研學旅行中高發的食品安全問題,市場監管、文化旅遊等部門進一步加強了旅遊景區食品安全監管工作,嚴防嚴管嚴控群體性食源性疾病事件,確保學生研學旅行的食品安全。
  • 研學觀察|國家研學旅行政策新解讀
    《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  (教育部於2017.8.22發布)  解讀:  《指南》主要明確學校組織開展研學旅行,以推進中小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在研學旅行實施過程中,校外機構應與學校的通力協作,已達學校教育目標,這是尤為重要的。
  • 教育部、國家旅遊局等11部門聯合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
    探索形成中小學生廣泛參與、活動品質持續提升、組織管理規範有序、基礎條件保障有力、安全責任落實到位、文化氛圍健康向上的研學旅行發展體系。 據了解,此意見借鑑了日本及歐美營地教學的經驗,在安徽、江蘇、陝西、上海、河北、江西、重慶、新疆等8個省(區、市)開展研學旅行試點工作,並召集研學旅行領域的專家學者、試點省份和實驗區教研行政部門負責人、學校校長、教研人員、家長及學生舉行座談會,廣泛徵求意見。
  • 山東螢火蟲水洞發力研學旅行不到半年接待2萬多人次
    山東龍岡旅遊集團副總裁孔傑說:「研學旅行不是從一個課堂到另一個課堂,也不是把課堂僅僅從室內搬到室外,而是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到課堂上和課本中學不到的知識,對自然、社會、家庭、情感有更多的認知。」據了解,為了做好研學旅行,景區在課程設置、人員配備以及後勤保障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 教育部等11部門關於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意見公布
    近年來,各地積極探索開展研學旅行,部分試點地區取得顯著成效,在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積累了有益經驗。但一些地區在推進研學旅行工作過程中,存在思想認識不到位、協調機制不完善、責任機制不健全、安全保障不規範等問題,制約了研學旅行有效開展。
  • 關於印發自治州中小學生研學旅行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
    、安全適宜的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營地和基地;建立一套規範管理、責任清晰、多元籌資、保障安全的研學旅行工作機制;探索形成中小學生廣泛參與、活動品質持續提升、組織管理規範有序、基礎條件保障有力、安全責任落實到位、文化氛圍健康向上的研學旅行發展體系;拓寬研學渠道,推動資源共享,加強區域合作,促進交流交融,不斷提高研學服務質量和水平,促使研學旅行健康、縱深、快速發展。
  • 開展研學旅行,選擇目的地很重要
    而研學旅行迅速發展以後,研學旅行產品良莠不齊,有些「只遊不學」成為春秋遊產品,有些「只學不遊」成為校外的「教學課堂」。從研學旅行的本質來看,應是將中小學生帶入現實的學習情境之中,達到「遊」與「學」的高度統一,實現教育目標。
  • 瑞思國際研學,為孩子提供優質的移動英語實踐課堂
    通過多年的實踐和努力,2016年11月教育部等11個部門印發《關於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意見》,對全國中小學研學旅行工作的推進提出明確要求,將研學旅行納入中小學教育教學計劃,要求各地採取有力措施,推動研學旅行健康快速發展。
  • 獅子小學開展研學旅行活動
    2020年秋季研學旅行活動。     一、二、三年級學生在永川樂和樂都開展了一天的研學旅行活動     四、五、六年級學生在大足龍水湖基地開展了兩天一夜的研學活動同學們身穿中國傳統服裝,學國學經典,習傳統禮儀,懂尊師重道;篝火晚會,充滿自信的歌聲,充滿朝氣的舞姿,同學們各自展示著十八般武藝……     本次研學旅行活動
  • 用優質研學旅行課程為青少年核心素養發展奠基
    我國的基礎教育經歷了從核心知識到核心能力再到核心素養三個發展階段,指向核心素養發展的課程是當下時代發展的潮流,更是課程改革理論的導向,所以,研學旅行課程設計中需要減少對知識的填鴨式輸灌,增加學習方法的傳授指導,提升課程的延展力,更要從教育的本質出發,面向生活、回歸社會,
  • 巫溪縣啟動中小學生研學旅行活動
    >  巫溪報訊(記者 喬金平)7月3日,為期一周的巫溪縣首批中小學研學之旅圓滿結束,紅路小學3-5年級60餘名師生從紅池印象研學旅行基地快樂歸來。  本次研學旅行由紅路小學、縣人武部、重慶上善青少年安全教育發展中心等單位共同開展,包括重溫歷史、科學探尋、自然體驗、安全教育等環節。
  • 如何利用地理開展研學?一篇文章就夠了
    編輯按:開展研學旅行活動,對學生地理實踐力的培養具有重要意義。但如何以地理為主線開展研學活動是很多研學從業者傷腦筋的問題。沒關係,小編今天為大家整理了以陝北流水地貌研學為例,從研學活動的設計原則、背景及目標、準備工作、具體實施和總結等方面去探討如何基於地理實踐力培養,設計中學地理研學活動。
  • 山東省中小學海洋教育觀摩團點讚西海岸新區特色海洋教育
    廣泛運用藝術手段和網際網路、多媒體平臺開展海洋普及教育,讓先進的海洋觀念、海洋精神、海洋文化迅速走向青少年。創新人才模式 加強聯合育人西海岸新區加強海洋教育專兼職隊伍專業培訓,成立區海洋教育學科中心組,先後派教師赴舟山、大連、北京等海洋教育先進地區學習,赴西班牙和希臘參加帆船培訓交流活動。
  • 「研學輔導員」開啟實中學子別樣春天
    近日,金華實驗中學的35名旅遊專業的學生踏上了主題為「行走的課堂」研學活動。當天雖然天空飄著小雨,天氣還有點小冷,但是同學們想要「在路上」的心情卻絲毫沒有改變,他們先後前往金華各地,感受當地文化、體驗當地活動,在「行走的課堂」中不斷學習、思考和提升。
  • 「遊中學 遊中玩」《研學旅行公開課》節目啟動
    今天上午,由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雜誌社、北京市海澱區教育科學研究院、北京德育研學國際文化交流活動中心聯合主辦,中國教育電視臺《研學旅行公開課》節目啟動儀式暨首屆北京研學旅行課程設計學術研討會舉行,探討了研學旅行價值、課程設計、管理規範等熱點問題。研學旅行是在旅行體驗中通過研究性學習,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為目的。
  • 研學旅行教育基地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設計和實施研學旅行課程,也是我國國情的客觀要求。在當今社會科學技術不斷進步,社會生活方式變革不斷加劇的社會背景下,必須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克服片面的書本教育的弊端,引導學生開展研學旅行活動,培養他們的綜合實踐能力、創新精神和探究能力,以及社會責任感,以適應學習化時代、信息社會和我國改革開放時期社會發展的客觀要求,適應每個學生終身學習的需要。
  • 設免責條款、學校不籤合同……研學旅行如何保證安全?
    日益活躍的中小學學生研學旅行,其活動質量和安全問題受到了人大代表的廣泛關注。全國人大代表、陝西省律師協會副會長、北京金誠同達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兼西安分所主任方燕與重慶市人大代表、重慶奎龍律師事務所主任劉召奎就此接受了本報記者專訪。
  • 研學旅行有哪些「坑」?如何回歸實踐育人初衷?
    此報導一出,隨即引發了網友對夏令營、高校遊等研學旅行產品的關注及討論。  作為推進素質教育的方式之一,研學旅行近年來愈發受到重視。2012年以來,教育部先後選取了安徽、江蘇、陝西、上海、河北、江西、重慶、新疆等8個省(區、市)開展研學旅行試點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