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多部門對研學旅行給予優惠政策 研學旅行收費將出新規

2020-11-28 研學頭條

文 / wlj 圖 / 教育部官網

來源:教育部官網 研學頭條

編輯按:近日,教育部在答覆全國人大代表對「關於進一步補齊我國研學旅行短板的建議」以及「關於加強中小學生研學旅行、加強非物質文化傳承教育的建議」時教育部透露:

正會同國家發改委、財政部等研究出臺《關於進一步加強和規範教育收費管理的意見》,其中將明確,學校為在校學生組織開展研學旅行、社會實踐等活動,可根據自願和非營利原則收取服務性費用和代收費。

同時,提出交通、鐵路、文化、旅遊等部門應對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給予優惠政策。

教育部也將繼續推動包括非物質文化遺產在內的研學實踐教育活動,加強組織領導,豐富研學資源特別是非遺研學資源,開發研學線路和課程,推動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活動與非遺文化傳承教育緊密結合。

教育部高度重視中小學研學實踐教育工作,採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統籌各方資源,支持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營地)建設,推動研學實踐活動的開展。

1

加強組織領導。

2016年,教育部會同10部門聯合印發了《關於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從「納入教育教學計劃、建設研學旅行基地、加強組織管理、健全經費籌措機制、落實安全責任」等五個方面,提出了具體、明確的工作要求。

特別強調各地要制訂科學有效的中小學生研學旅行安全保障方案,探索建立行之有效的安全責任落實、事故處理、責任界定及糾紛處理機制,實施分級備案制度,做到層層落實,責任到人。

學校負責確認出行師生購買意外險,必須投保校方責任險,與家長籤訂安全責任書,與委託開展研學旅行的企業或機構籤訂安全責任書,明確各方安全責任。

同時,明確了旅遊、交通、公安、食品藥品監管、保險監督管理機構等各部門安全工作職責,構建了安全責任體系,為研學旅行安全開展保駕護航。

針對研學旅行中高發的食品安全問題,市場監管、文化旅遊等部門進一步加強了旅遊景區食品安全監管工作,嚴防嚴管嚴控群體性食源性疾病事件,確保學生研學旅行的食品安全。

2

提高研學旅行服務質量。

教育部充分利用中央專項彩票公益金支持建設中小學生研學旅行實踐教育基地(營地)。

先後組織遴選了622個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營)地,基本形成了以基地為站點、營地為樞紐的研學實踐教育網絡。

同時,依託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發展中心,搭建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網絡平臺,為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提供高質量、常態化的資源支撐。

推動主流媒體深入宣傳中小學研學實踐教育的有關政策文件,宣傳有關地方、場所開展研學實踐教育活動的經驗做法。

如中央電視臺播出的《我在故宮修文物》《國家寶藏》《愛上博物館》等一批高質量的紀錄片、專題節目等,受到學生及家長的廣泛歡迎。各地研學旅行活動也得到了學生和家長的普遍好評。

3

加強專業人才培養。

教育部始終重視中小學綜合實踐教師培訓工作。

連續多年在「國培計劃」示範項目中設置綜合實踐學科教師培訓項目,幫助提高中小學綜合實踐學科教師專業素質和教育教學能力。

在2019年「國培計劃」示範項目中,設置了國家級骨幹教師高級研修項目,遴選組織綜合實踐等學科骨幹教師和教研員,提高教育教學能力和課程改革能力。

為加強研學旅行專業人才培養,2019年增補設置研學旅行管理與服務高職專業。

主要面向旅行社、相關旅行景區(點)、文博場館、公共文化場館、研學旅行營地(基地)等企事業單位,培養從事研學旅行運營、設計、諮詢、營銷、方案實施等工作的技術技能人才。

在1+X證書制度試點過程中,遴選發布研學旅行策劃與管理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學生培訓和考核工作正陸續開展。

4

完善經費籌措機制。

目前,教育部正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等部門研究出臺《關於進一步加強和規範教育收費管理的意見》。

明確提出學校在完成正常的保育、教育教學任務外,為在校學生提供學習、生活所需的相關便利服務,以及組織開展研學旅行、社會實踐等活動。

對應由學生或學生家長承擔的部分,可根據自願和非營利原則收取服務性費用。

相關服務由學校之外的機構或個人提供的,學校可代收代付相關費用。學校服務性收費和代收費具體政策,由各省制定。

下一步,教育部將進一步加強組織領導,完善研學實踐教育管理制度,推動建立研學旅行市場聯合監管機制,研製《中小學研學實踐活動指南》,推動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活動在各地各校有序、有效開展。

在提到加強研學旅行、加強非遺傳承教育時,教育部展開指出:

5

明確發展規劃。

2016年,教育部等11部門聯合印發了《關於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從「納入教育教學計劃、建設研學旅行基地、加強組織管理、健全經費籌措機制、落實安全責任」等五個方面,提出了具體、明確的工作要求。

要求各中小學結合當地實際,把研學旅行納入學校教育教學計劃,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統籌考慮,促進研學旅行和學校課程有機融合。

要精心設計研學旅行活動課程,做到立意高遠、目的明確、活動生動、學習有效,避免「只旅不學」或「只學不旅」現象。

要求學校根據學段特點和地域特色,逐步建立小學階段以鄉土鄉情為主、初中階段以縣情市情為主、高中階段以省情國情為主的研學旅行活動課程體系。

6

支持基(營)地建設

「十三五」期間,教育部充分利用中央專項彩票公益金支持建設中小學生研學旅行實踐教育基(營)地。

先後組織遴選了622個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營)地,其中包括國家博物館、故宮博物院、陝西歷史博物館等百餘家文博單位。

各基(營)地的課程開發和線路設計充分體現特色化、差異化、實踐性、教育性,積極推進非遺與研學旅行融合發展。

2019年,文化和旅遊部啟動全國非遺主題旅遊線路徵集活動,徵集包括非遺研學遊、體驗遊等非遺主題旅遊線路。

鼓勵支持各地依託國有戲曲藝術院團、民俗博物館、地方文化館、非遺保護中心設立非遺研學旅行基地等。

指導各地積極探索開展非遺研學旅行工作,如浙江省紹興市推出一批非遺研學旅行基地。

湖南雨花非遺館研學基地開發「我是非遺小傳人」系列研學課程,涵蓋扎染、竹編等多個非遺體驗項目。

7

完善保障舉措。

為保障研學旅行順利開展,《意見》提出各地可採取多種形式,多種渠道籌措經費,探索建立政府、學校、社會、家庭共同承擔的多元化經費籌措機制。

同時,提出交通、鐵路、文化、旅遊等部門應對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給予優惠政策。

下一步,教育部將繼續推動包括非物質文化遺產在內的研學實踐教育活動,加強組織領導,豐富研學資源特別是非遺研學資源,開發研學線路和課程,推動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活動與非遺文化傳承教育緊密結合。

相關焦點

  • 教育部、國家旅遊局等11部門聯合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
    人民網北京12月20日電 為貫徹國家重大方針政策、推動基礎教育改革發展、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提升研學旅行工作水平,教育部等11部門聯合印發了《關於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對各地中小學研學旅行的開展提出了「四個以」的基本要求,即以立德樹人、培養人才為根本目的,
  • 教育部等11部門關於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意見公布
    各基地要將研學旅行作為理想信念教育、愛國主義教育、革命傳統教育、國情教育的重要載體,突出祖國大好風光、民族悠久歷史、優良革命傳統和現代化建設成就,根據小學、初中、高中不同學段的研學旅行目標,有針對性地開發自然類、歷史類、地理類、科技類、人文類、體驗類等多種類型的活動課程。教育部將建設研學旅行網站,促進基地課程和學校師生間有效對接。  3.規範研學旅行組織管理。
  • 研學觀察|國家研學旅行政策新解讀
    2016.11.30教育部發布:《教育部等部門關於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意見》,認證了研學旅行的重要性;  ·2017.1.10國家旅遊局發布《研學旅行服務規範》,詳細提出研學旅行的安全性問題
  • 關於印發自治州中小學生研學旅行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
    根據《教育部等11部門關於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意見》(教基一〔2016〕8號)、自治區《關於印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教育廳等11部門關於開展中小學生研學旅行實施意見的通知》(新教基〔2018〕11 號)精神,結合自治州實際,制定本方案。
  • 完善體制機制,充分發揮研學旅行育人作用
    自2016年教育部等11部委聯合發布《關於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意見》以來,我省研學旅行快速發展,截至2019年底,建設認定了300多個具有良好示範帶動作用的省、市(州)研學旅行基地,打造了一批研學旅行精品線路,開發出一批富有湖湘特色的研學課程,育人效果突出。
  • 全國研學旅行實踐導師暨雙師型教師培訓班在武漢開班
    ,來自全國各地的旅遊高校、研學旅行營地、研學旅行基地、研學旅行服務機構的50多位學員參加了此次培訓班。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教科所創新教育中心行為教育專家委員會主任、研學實踐高級導師李懷武深入講解研學旅行發展的歷史背景、最新政策支持以及廣闊的市場前景。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教科所創新教育中心金牌導師戴毅麟為學員們授課,採取現場教學、線上線下交互教學,做到理論和實踐相結合,重在培訓研學導師的專業水平和實操能力,培養能夠勝任研學導師崗位工作的專業導師。
  • 研學旅行有哪些「坑」?如何回歸實踐育人初衷?
    新華社「中國網事」記者宓盈婷 鄭生竹 俞儉  海外夏令營、校園考察、文化體驗……近年來,隨著國家利好政策的不斷出臺,研學旅行迎來了「春天」。作為學校教育與校外教育銜接的創新形式,研學旅行在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等方面無疑具有積極作用。  然而,炙手可熱的研學旅行市場背後,「假大空」等現象仍然存在。
  • 「遊中學 遊中玩」《研學旅行公開課》節目啟動
    今天上午,由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雜誌社、北京市海澱區教育科學研究院、北京德育研學國際文化交流活動中心聯合主辦,中國教育電視臺《研學旅行公開課》節目啟動儀式暨首屆北京研學旅行課程設計學術研討會舉行,探討了研學旅行價值、課程設計、管理規範等熱點問題。研學旅行是在旅行體驗中通過研究性學習,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為目的。
  • 博物館研學不能「遊而不學」
    這幾年,每到暑假就有大批學生在各地博物館集結,成群結隊佔據展廳——他們就是博物館裡的研學大軍。2016年教育部、國家發改委等11部門印發《關於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意見》,正式拉開了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大幕,博物館因其資源稟賦和獨特魅力,成為各類研學旅行的重要目的地之一。
  • 山東螢火蟲水洞發力研學旅行不到半年接待2萬多人次
    近日,來自日照的300多名小學生,在老師的帶領下走進山東沂水的螢火蟲水洞景區。發展研學旅行景區特色突出研學旅行不止於「行」,更在於「學」,將課堂延伸到景區,為孩子們提供了了解昆蟲、親近自然的絕佳機會。市場潛力大不少問題仍需破解2016年11月,教育部等11個部門聯合出臺《關於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意見》,提出全國各中小學要開展研學旅行。
  • 江蘇明倫研學旅行集團
    明倫研學招募公告  一、企業名稱  江蘇明倫研學旅行集團  二、招募崗位    崗位二:研學策劃師  崗位職責描述:  1、策劃適應學生開展的、符合學校需求的研學實踐課程、研學旅行方案;  2、參與機構活動、研學活動的策劃、組織、執行(視實際情況而定)、宣傳等工作,宣揚機構服務理念。
  • 《黃山市研學旅行管理暫行辦法》頒布
    《黃山市研學旅行管理暫行辦法》頒布 2020-04-14 09:31:13   來源:黃山日報
  • 簡述研學旅行中師生配比及研學輔導員素質
    2、每 20 位學生配置一名帶隊老師,帶隊老師全程帶領學生參與研學旅行各項活動。承辦方(通常指活動的接待方,一般以旅行社居多)人員配置1、應為研學旅行活動配置一名線路規劃人員,負責制定研學旅行教育工作計劃,負責統籌協調研學旅行各項工作。
  • 教育存在論視域下研學旅行的教育價值分析
    課程作為學生學習的主要質料,受眾廣,將研學旅行視為課程甚至課程化更利於其發揮教育價值。但是,由於一些人對課程理解的偏差,導致了研學旅行出現兩方面明顯的問題。第一,研學旅行過度課程化。表現為站在學校課堂式課程論的角度探究研學旅行的特性與實施策略,將研學旅行的教育價值與學校課程價值畫上等號,以饒寧、凌桂連、於書娟等人為代表。
  • 中國AOPA正式發布國內首項中小學生航空研學旅行標準
    一些投資和從業者由於缺乏航空與教育背景,在航空研學旅行營地建設方面存在著一定的盲目性、片面性,致使其教育功能缺失,安全上留有隱患,專業與研學特色不夠鮮明。為此,中國AOPA聯合國內近三十家航空產業園、航空製造及運營企業和社會實踐教育資源提供與研學旅行運營等機構,經過半年多的努力,制定了《中小學生航空研學實踐教育基地、營地建設與管理》團體標準。
  • 開展研學旅行,選擇目的地很重要
    情境認知理論則將「情境」因素帶到大眾視野,它認為情境在人的認知和學習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情境是一切認知活動的基礎。而研學旅行迅速發展以後,研學旅行產品良莠不齊,有些「只遊不學」成為春秋遊產品,有些「只學不遊」成為校外的「教學課堂」。
  • 研學旅行是如何實現教育目標的
    情境認知理論則將「情境」因素帶到大眾視野,它認為情境在人的認知和學習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情境是一切認知活動的基礎。而研學旅行迅速發展以後,研學旅行產品良莠不齊,有些「只遊不學」成為春秋遊產品,有些「只學不遊」成為校外的「教學課堂」。
  • 「華羅庚金杯研學旅行」——知行合一 傾力打造「行走的數學課堂」
    2018年2月,教育部出臺3號文件、4號公告後,「華杯賽」組委會立即召開擴大會議學習貫徹落實文件精神,率先在全國將比賽停止。經過近一年的醞釀與探索,「華杯賽」組委會決定堅決響應教育部等11部門《關於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意見》的號召,更好地傳承華老遺志,充分發揮自身特色與優勢,聯合國內領先的專業研學國企機構北京青年國際研學旅行有限公司和廈門市旅遊發展委員會,主動將「華杯賽」轉型升級為研學旅行,開啟「行走中的數學課堂」,共同打造「為千百萬人的數學」。
  • 長沙全家聯研學旅行指導師
    全家聯介紹北京全家聯國際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注研學旅行和家庭教育的現代教育公司,總部位於北京市大興區。公司內設研學旅行人才事業部、研學旅行大數據事業部、家庭教育人才事業部、教育軟體事業部四個業務部門。
  • 巫溪縣啟動中小學生研學旅行活動
    參觀渣宰洞  紅色之旅 夢想之旅  巫溪縣啟動中小學生研學旅行活動>  巫溪報訊(記者 喬金平)7月3日,為期一周的巫溪縣首批中小學研學之旅圓滿結束,紅路小學3-5年級60餘名師生從紅池印象研學旅行基地快樂歸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