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研學旅行的學生認真做筆記
近日,來自日照的300多名小學生,在老師的帶領下走進山東沂水的螢火蟲水洞景區。在這裡,他們進行了一場別開生面的研學旅行,同時也見證了螢火蟲水洞研學旅行基地的正式啟用。
3月以來接待人數破2萬人次
本次研學旅行以「探秘螢光破繭成蝶」為主題,在老師的帶領下,小朋友們依次經歷南國風情、科普講堂、蝴蝶探秘、地下畫廊、崖瀑漂流、螢光童話六大板塊,在「遊」與「學」的互動中,探究溶洞地質奇觀的形成,了解蝴蝶等相關昆蟲知識,並與大自然中的小精靈螢火蟲來一次親密接觸。
山東龍岡旅遊集團副總裁孔傑說:「研學旅行不是從一個課堂到另一個課堂,也不是把課堂僅僅從室內搬到室外,而是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到課堂上和課本中學不到的知識,對自然、社會、家庭、情感有更多的認知。」
據了解,為了做好研學旅行,景區在課程設置、人員配備以及後勤保障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課程設置上,景區與山東木蘭教育發展有限公司進行深度合作,專業的第三方培訓機構保證了研學旅行過程中課程的專業性和互動性。人員配備上,除了配備專業的研學導師和導遊,景區還聘用當地中學的生物老師,以保證授課內容的專業,營造完美的課堂氛圍。在後勤保障方面,景區成立了專門的研學旅行服務團隊。
景區的努力很快就有了收穫。從今年3月開始,景區先後與省內外十餘家研學機構建立學生研學合作,先後接待了省內外研學團體達22620餘人次。「人數還在持續增加中,發展速度超過景區預期。」孔傑說。
發展研學旅行景區特色突出
研學旅行不止於「行」,更在於「學」,將課堂延伸到景區,為孩子們提供了了解昆蟲、親近自然的絕佳機會。
螢火蟲水洞旅遊區擁有亞洲罕見的螢火蟲奇觀、形態各異的鐘乳石、水量達35萬立方米的巖溶暗湖、江北特大的生態蝴蝶谷等獨有景觀,具有極大的潛質,成為山東乃至全國示範性研學旅行精品線路。
這個可與紐西蘭的奧克蘭維多摩螢火蟲洞相媲美的螢火蟲水洞,為國家AAAA級景區,是集休閒觀光、科普教育、科考探險等多功能於一體的綜合性生態景區。洞內生活著一種螢火蟲,這種螢火蟲僅在陰溼的巖洞中寄居生存,布滿在洞頂猶如晴朗夜空中閃爍的星星,成千上萬,形成了一種奇妙的景觀,為「亞洲第一,神州獨有」的螢火蟲景觀。這個特大型地下暗湖巖溶洞穴,形成於約0.65億年至2.3億年前,在全長1200米的溶洞裡,可以看到面積達2.5萬平方米的螢光湖,還能看到千姿百態的巖溶景觀。
為什麼螢火蟲會大規模聚集在此?原來,沂水縣屬於暖溫帶半溼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變化分明,而景區坐落的院東頭鎮屬純山區,氣溫和降水適中,綠樹林蔭,山巒起伏,適宜的環境給螢火蟲的繁衍生息提供了必備條件。為了給這些精靈的繁育提供保障,到目前為止,螢火蟲水洞自然保護區面積達10平方公裡,年保護繁育螢火蟲近100萬隻,每年投放到自然界的蟲卵近400餘萬隻,每年投入繁育科研資金約700萬元。
獨特的昆蟲科普課程,讓孩子們在探索昆蟲的同時感受自然的魅力,樹立愛護環境的觀念;團隊協作和比賽競爭等參與形式,又能夠調動起孩子們的積極性,培養挑戰意識。
螢火蟲水洞景區在設計線路時,充分挖掘自身優勢。「生物科普教育是我們的一大特色,很多學生對螢火蟲、蝴蝶的了解都是從課本上來的,我們這裡有鮮活的場景和大量活生生的實物,更能引起孩子們探究生物世界奧妙的興趣。我們種下梧桐樹,鳳凰自然來,關鍵就在於產品足夠好,抓住公眾的教育需求。」孔傑說。
市場潛力大不少問題仍需破解
2016年11月,教育部等11個部門聯合出臺《關於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意見》,提出全國各中小學要開展研學旅行。2017年7月,山東省教育廳聯合12部門公布了《關於印發山東省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決定在全省開展中小學生研學旅行工作,這預示著山東省研學旅行工作全面展開。
根據教育統計公報,2015年全國共有小學在校生9692.18萬人,其中四至六年級約4800萬人。初中在校生4311.95萬人,初一初二兩個年級約2800萬人;高中生4037萬人,高一到高二2700萬人,算下來,要參加研學旅行的學生人數超過1億。
這也是螢火蟲水洞景區要大力發展研學旅行的重要原因。在此之前,螢火蟲水洞景區藉助自身景區特質,獲批成為臨沂市首批「中小學生研學旅行實踐基地」。
從另一方面講,通過舉行研學活動,景區作為研學載體與學校、學生、家長達成了多方互動,也豐富了「旅遊」產品概念的內涵,同時為研學旅行結構多樣性、全方位「實踐育人」教育體系探索了積極的道路。
在當天的「螢火蟲水洞研學旅行交流會」上,研學旅行研究專家、知名教育機構、主流媒體人等各界人士圍繞「研學旅行怎麼做」「螢火蟲水洞研學旅行特色及優勢」「如何推進研學旅行課程化」「螢火蟲水洞研學旅行課程設計如何更好完善」「後期如何做好螢火蟲水洞研學旅行基地配套建設」等議題進行了深度探討,大家共同分享研學旅行實施的成熟經驗,探究螢火蟲水洞研學旅行課程設計的創新模式。
中國陶行知校外教育基金會專家委員會主任李玉先認為,研學旅行作為一種校外教育是校內教育的補充,在不增加學生負擔的情況下,也承擔著育人的目的。育人就離不開老師,有老師在,課堂就是活的。因此,專業的研學導師是非常重要的。
「安全問題」一直是中國研學旅行發展路上繞不開的話題。與會專家集中強調了安全的重要性,認為研學旅行要與學校安全教育相結合,甚至安全教育本身就可以作為研學旅行的一部分。